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6年,朱老總來到晉察冀,三招幫聶榮臻走出危局

2024-09-05歷史

「張家口的失利我們已經走出來了!如今我們有石家莊大捷!」

1947年10月之後,晉察冀野戰軍的解放軍戰士們,都可以揚眉吐氣的這樣大喊一聲了!石家莊戰役的勝利,不單單是覆寫了人民解放軍城市攻堅戰的歷史,也讓晉察冀野戰軍找回了自信。誰能想到一年前,他們還在為張家口戰役的失利而沮喪。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那個輕易不出手、出手必驚人的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晉察冀的困境

時間回到1945年。隨著【雙十協定】的簽訂,國共雙方在美國的調停下,算是在表面上迎來了和平。在協定簽署的紀念照片上,蔣介石的微笑是最為和藹的。似乎一個和平的新紀元,馬上就要降臨了。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黨中央決定進行兩期裁軍,總體裁軍三分之二!如此大的力度,足見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

作為大軍區之一的晉察冀軍區,對裁軍令進行了不折不扣地執行。三個月間,共有10萬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放下了武器。甚至軍區的兵工廠也已經停產,部份機器器材也都被拆毀。整個軍區頗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架勢,工作重心由軍事轉為了經濟建設。

然而到了1946年6月,國民黨孫連仲、傅作義兩部和閻錫山的一部份兵力,突然之間向晉察冀軍區的張家口撲來。經過激戰,傅作義部占據了戰場主動,晉察冀軍區部隊只能被迫撤退。

張家口是一個關鍵的城市,此處一丟,華北和東北的聯系立即被切斷。對全國總體戰略的影響,是極為重大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淶源緊急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結果會議上副司令郭天民和聶榮臻吵了起來,聶榮臻一怒之下,竟然將其撤職!晉察冀軍區一時間士氣低迷,將帥失和,人心惶惶。甚至於,連原本已經設立好的野戰軍機構都被撤銷,只保留了三個縱隊的編制。華北地區,一下了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朱老總降臨

1946年到1947年之間,是解放戰爭最困難的時間段。國民黨部隊幾乎在全國的所有戰場上,全都占據優勢。但是,轉機也在慢慢出現。東北戰場,隨著陳誠取代了善戰的杜聿明,鬥爭局面開始轉變;蘇北、華中、山東戰場,陳毅、粟裕兩部整合成立華東野戰軍,戰鬥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極為重要的晉察冀軍區,此時卻仍然低迷,讓人揪心。

1947年4月,黨中央成立了中央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工委),由朱德總司令、劉少奇副主席帶隊,來到了阜平縣城南莊。按照公開的說法,中央工委的任務,是幫助晉察冀軍區加強工作。但是看兩位帶隊人員的名字,就知道此事並不是那麽簡單。

此時,國民黨大將胡宗南剛剛占領延安,毛主席等重要領導人,此刻正在在陜北的山溝裏打遊擊,鬥爭局面已經是相當危急了。為了整合全部力量,幾位黨中央的重要領導人,開始到各個根據地視察。為了便於行動,就有了「中央工作委員會」這麽一個稱呼。

原本,中央工委是要去太行山考察的。但是晉察冀軍區最近太不順利,所以工委才決定轉入這裏。在和聶榮臻司令交談後,工委便做出了留在晉察冀的決定。

這個決定是非常讓人驚愕的。誰都知道,晉察冀的司令員是聶榮臻。但是不管從職位還是資歷上看,他和劉少奇和朱德都無法相比。尤其是朱德總司令,不僅德高望重,而且又是實打實的軍事幹部。他留下來,很難不給人「搶班奪權」的錯覺。但實際上,朱老總並沒有幹涉聶司令員的指揮權,而僅僅是協助其梳理軍區的內部,讓晉察冀的軍政人員迅速地度過抗戰勝利後的陣痛。

朱老總的第一招:談話

朱德總司令的特點,就是在戰鬥順利時找不到他的人,而在不順利時他則會成為定海神針。來到晉察冀後,他立刻從政工工作入手,從談話入手,解決軍區的團結問題。

他首先找了三個人來談話,分別是:司令員聶榮臻、前副司令郭天民、察哈爾軍區司令員鄭維山。

和聶司令員的談話比較簡單,僅僅是對軍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同時也對最近戰役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聶司令員說了自己的見解,也承認犯了過於樂觀的錯誤。對日後的發展問題,兩人也做了溝通。

和郭天民的談話,就相對復雜了。除了軍區的戰鬥歷史、現狀等問題外,朱老總還著重談了一下郭天民和聶榮臻的矛盾。其實郭天民的見解是對的,但是好話還應該好說,畢竟聶榮臻是司令員,劈頭蓋臉地批評是不合適的。在公開場合下隱忍一下,私下去解決問題,情況或許不至於發展到將帥失和的地步。後來朱老總決定將郭天民調往晉冀魯豫軍區,去和劉伯承合作。

至於鄭維山,則完全是另一個情況了。鄭維山是一員戰場驍將,號稱「夜老虎」,不管是在紅軍時期,還是在抗戰時期,他打仗從來都是勝多負少。可是現在,卻在張家口打了敗仗。他覺得,在晉察冀發揮不了自己的才能,仗打得憋屈,還不如去東北或者太行、蘇北來得痛快!聶榮臻司令員曾經極力挽留他,但鄭維山的態度非常含糊。

而且,鄭維山的問題不是一個個體的問題。仗打成了這樣,很多指揮員心裏都不好受。鄭維山如果真的調走了,後邊跟著的人就會有一大串。軍區日後的軍事工作,就很難繼續開展了。朱總司令找鄭維山談話,其實就是安撫所有的軍事幹部。

戰將心裏想什麽,朱總司令當然是心知肚明。他先是認真聽取了對方的牢騷,然後對鄭維山說:晉察冀軍區不會永遠打敗仗,也一定會打勝仗的!黨中央一定會幫助聶司令員,協調好這裏的工作。這裏日後肯定有惡仗要打,正是鄭維山的用武之地!

朱老總的一席話,將鄭維山的雄心激發了出來。於是他摒棄雜念,安下心來繼續在晉察冀工作。這一下,一大批的軍事幹部都踏實了。

朱老總的第二招:梳理經濟結構

後來朱老總還和不少的幹部、群眾談過話,逐漸摸清了軍區的問題所在。於是他開始了下一步動作:梳理經濟結構!

抗戰時期,我軍的戰鬥單位通常都是有各自的轄區。而幾乎每一個軍分區的團級部門,都有自己的經濟部門。這些部門有的透過生產、有的透過生意,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但是每一個部隊的轄區不同,經營方式也不同,所以能掙到的錢也不同。因而在士兵的待遇問題上,每一個部隊也不一樣。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一旦部隊調動,那麽原有的商業資源就會清零。這中間有一些利益問題,容易讓部隊之間產生矛盾。

但是如今,部隊要正規化,財務必須是統一結算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配物資,讓部隊可以將精力集中到戰鬥上。可是在第一次建立野戰軍系統的時候,各級部隊之間對自己的利益過於看重,不願意輕易讓出。聶司令員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在改制時便沒有下重手。軍區雖然在形式上成了野戰軍,但是內裏依然是老樣子。

可以想象,這樣一支軍隊,在核心上是分開的,怎麽可能在戰場上形成合力呢?即使晉察冀軍區不裁軍,戰鬥力也比不上其他完成了改制的軍隊。

朱老總來了之後,開始著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在他的命令下,所有軍區直屬部隊全部結束經濟生產。所有的工商業,全部由軍區經濟部門統一管理。各個單位的官兵、工人,待遇按照統一標準發放。同時,各部隊的軍械彈藥,也全部統一交由後勤部門管理。所有的繳獲,都不許私自截留。這麽一改,部隊開始走向正規化,戰鬥力得到了穩步提升。

朱老總的第三招:引進幹部,重建野戰軍

前面說過。晉察冀軍區本來是有野戰軍機構的,後來因為仗打得不好,被撤銷了。如今朱老總來了,在完成了軍心、經濟的調整工作後,開始著手重建野戰軍。

當然,作為一直軍隊,最核心的東西還是戰鬥力。晉察冀軍區雖然也是大軍區,但是卻缺少能夠左右大局的名將。聶榮臻司令和華北的另一名將賀龍,他們的軍事能力並不突出,難以成為粟裕、彭德懷、劉伯承那樣的指揮大師。朱老總對這一點洞若觀火,於是便想到了請外援。

不久,三位威名赫赫的大將來到了晉察冀。他們是楊得誌、羅瑞卿、耿飈。這其中,楊得誌將軍是晉冀魯豫軍區調過來的,羅瑞卿將軍是直接從延安調過來的,耿飈將軍雖然算是晉察冀的「老人」,但是此前也已跟隨葉劍英,從事統戰、軍事調節等外事工作。這三個人調過來後,分別擔任了野戰軍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

除了三位「空降」幹部之外,朱德也對晉察冀的原有軍事格局進行了大洗牌。他不顧及原來的關系和私人感情,調動之遵循一個原則:能者上,不能者下!以戰鬥力的強弱為軍事幹部的衡量標準。

經過了這一通大改革,晉察冀軍區的面貌煥然一新。1947年4月,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指揮了正太戰役,殲滅國民黨軍3.5萬余人;1947年6月,晉察冀野戰軍連續攻克青縣、滄縣、永清三座縣城,消滅敵人將近三個保安總隊;月底,攻克了徐水、固城兩城,打垮了敵人的十六軍、九十四軍各一個團;10月,晉察冀大軍又來了一招圍點打援,在清風店殲滅了敵人第三軍主力。之後順勢而為,一舉攻克了石家莊,創下了解放軍歷史上的一大奇跡。不久之後,黨中央入駐西柏坡,開始了解放全國的步伐。

很多人評論朱德元帥時,總是覺得他的資歷雖老,但是能力並不突出,這顯然是一個誤解!真正的帥才,不在於如何沖鋒陷陣,而是在於如何讓部下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強。朱老總的晉察冀之行,他並沒有參與具體的戰役指揮,但是誰又能否認他的貢獻呢?敬愛的朱德元帥,才是一個真正的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