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皇帝處死10歲弟弟,弟弟臨死前說了句話,流傳至今成千古名句

2023-12-28歷史

前言

親情,本應溫暖每個人的心。然而,當權利的陰影籠罩之時,它還剩下幾分真摯?在這金碧輝煌的皇室中,隱藏著無數殘忍與悲劇。那麽,親情在哪裏?

一段荒謬的姻親開端

457年,在南朝宋國武帝劉駿執政期間,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事。劉駿突然宣布,要納自己親妹妹之女為妃。當時正值士大夫們倡導回歸禮教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突如其來的舉動無疑是天大的醜聞。

朝中眾臣磕頭苦勸,可劉駿偏偏我行我素,對親妹入宮的決定毫不動搖。為了給這個女子一個名分,他甚至故意 賜給她一個姓「殷」。由此,這個女子才有了「殷淑儀」此名留存於歷史。

殷淑儀貌美動人,很快便出人頭地,成為劉駿最寵愛的妃子。她也沒有辜負皇上的厚望,為劉駿生下了一個身體健康的皇子。劉駿欣喜若狂,立刻給這位王子取名「劉子鸞」,寓意吉祥。

一段離奇的母子關系就這樣荒謬而坎坷地開始了。劉子鸞是劉駿的第八個兒子,他與其他同母兄弟截然不同的生母,註定了他在這宮廷之中命運多舛。

母親矢誌不渝的托孤請求

然而好景不長,殷淑儀在劉子鸞出生後的幾年時間裏,身體狀況持續惡化,病情也日益嚴重。原本美麗動人的她變得虛弱不堪,神采奄奄。劉駿大驚失色,為她請來朝中最好的禦醫。然而沒有一個大夫能夠診斷出殷淑儀的病因,更無人能將她治愈。

在生命最後時刻,虛弱的殷淑儀對劉駿說了一句話,也就是她此生最後的請求——「陛下,求您照看好子鸞」。她凝視著劉駿的眼神是那樣虔誠,那樣懇切,似乎劉子鸞的未來就是她此生的全部牽掛。

劉駿被殷淑儀眼中哀戚的懇求深深打動。他握緊妃子冰涼的手,向她鄭重起誓:「淑儀,你放心。我一定會看護子鸞長大成人,不讓他受任何委屈。」

獲得劉駿的正面回應,殷淑儀這才安心離開人世,她那微弱的生命也在這一刻徹底熄滅。然而更多的,是對這個幼小孩子未來的牽掛以及母親那矢誌不渝的囑托。

劉子鸞當時年僅6歲。對於這個還在懵懂天真中成長的孩子而言,他失去的遠不止生母的呵護,更是整個溫暖陽光的童年。從此刻起,他與劉駿的命運便牢牢地繫結到了一起,成為一體共生共死的命運共同體。

皇位繼承引發的禍端

自殷淑儀去世那天起,劉駿便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劉子鸞,幾乎是一心一意地寵愛這個兒子。他不顧群臣的強烈反對,開始大力提拔、器重這個只有6歲的孩子,任命他擔任要職,幾乎等同於重新培養皇儲。

劉駿這番舉動立刻招來太子劉子業的公開不滿。劉子業本就是一個暴戾多疑、乖張難控的人,現在更是對劉子鸞恨之入骨。他極端疑心劉駿要廢掉他的太子之位,轉而傳給劉子鸞。這股猜忌與嫉妒成為摧毀這對父子的導火索。

劉子業變本加厲地為所欲為,將所有的不滿都發泄在手下的佞臣身上。劉駿數次嚴厲警告,可劉子業就是一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主,絲毫不把父皇的諫言放在心上。

於是,在幾年的相處過程中,劉駿與兩個兒子之間微妙的關系在一次次沖突中被拉扯至瀕臨斷裂的地步。他們三人其實都是這場慘劇的受害者,都被卷入了這殘酷的皇權鬥爭與奪嫡劇本中。

命運的慘劇落幕

464年,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大病後,劉駿終於還是未能熬過來,他在彌留之際想要留下一些手段來庇護劉子鸞,可惜一切為時已晚。當天,劉子業果斷奪權登上皇位成為新的君主。

劉駿與劉子鸞深情依依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劉子業便立即下令賜劉子鸞死。一場曠日持久的皇位爭奪劇終於落幕,勝利者唯有劉子業一人。當劉子鸞面對著死神使者和一杯毒酒時,這個10歲的男孩並沒有哭鬧,而是異常鎮定。他明白,自己的死期到了。

或許,他早就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一想到劉駿對自己父子般的寵愛和厚望,想到自己即將被奪去的美好前程,劉子鸞的內心無疑充滿了絕望與悲憤。他是這場權力遊戲中唯一的受害者。

但是,劉子鸞還是沈著地端起了酒杯。就在生命最後一刻,這個10歲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願身不復生帝王家!」這句話斥責皇室內部殘酷的親情,表明一個孩子對這黑暗世界的絕望和吶喊。他寧願不在這冰冷殘忍的皇室中再投胎轉生。

10歲的生命在權力鬥爭中落幕,本該活潑快樂的孩子,卻被迫以這樣的方式謝幕。劉子鸞的這句遺言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揭露並譴責著皇權政治的殘酷與腐朽本質。其中蘊含的悲怨與惋惜,至今仍教人聞之心痛。

劉子業最終也為自己的殘暴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他在毒殺劉子鸞一年後被叔父所殺。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命運的悲劇已經落幕。

當權利的陰影來臨,道德倫理蕩然無存,親情又還剩幾分真實?這場殘酷的權力遊戲奪去的,是劉子鸞年僅10歲的生命。那句「願身不復生帝王家」,是他對不公的控訴,也是留給我們每個人的警示——當權力面前,真實的親情,早已蕩然無存。

結語

劉子鸞生前說出的那十個字,超越了時空,流傳至今,成為後人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這段歷史故事的結局雖然被劉子業成功地達成了他的陰謀,但正如俗話所說,「人在做,天在看。」在毒殺劉子鸞的第二年,他自己卻在宮中被自己的叔叔殺死,為自己的殘暴行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劉子鸞留下的十個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心聲,更是對那個時代動蕩和權謀的深刻反思。這句名言超越了具體的歷史事件,成為了後人共同認知的智慧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