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治好受傷鬼子,日軍進攻時日俘竟要槍參戰,喊話嚇退日軍

2024-07-29歷史

這是一段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佳話,講述了一群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們臨危不懼、謀略重重、英勇殺敵的故事。1943年,在沂蒙抗日根據地的樂村區,一場圍而不打、智取敵軍的戰役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當時馬區長和宗子明等人在土城村遭到敵軍的包圍,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他們沈著應對,與敵軍斡旋周旋。就在大家心急如焚之時,一個身殘誌堅的放羊倌竟發揮了關鍵作用,讓援軍如約而至。最終在人民群眾和民兵的通力配合下,給予了敵人沈重的打擊,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隨後他們竟然還俘獲了一個受傷的鬼子,並遵照政策優待俘虜、醫治其傷。這位鬼子先是滿懷戒心,後來卻被革命者的胸懷所打動,最終竟加入了抗日隊伍。但是,這個鬼子後來究竟如何呢?他當真徹底革命了嗎?

1943年的抗日戰爭期間,馬區長、宗子明這幾位堅定的共產黨員為打擊敵人奮戰在抗日根據地的最前線。那時他們四人在土城村工作了三天,準備撤離時卻發現村子已被鬼子包圍了。面對敵人的火力壓制,他們和村民們一起沿小路攀登上了土城崮,占據了制高點,發揮地利人和,抵禦敵人的進攻。

這座土城崮高達250米,只有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往山頂,路狹人單行,一人把守就足以牢牢封鎖要道。山頂雖然空間狹小,卻有一間小石廟供他們暫避風雨。馬區長指揮有方,安排民兵嚴守防線,提高警惕但不輕舉妄動,運用消極防禦策略,耐心等待時機。

鬼子們狂轟濫炸了幾十炮,卻絲毫沒有得手。面對無法攻克的天險要地,敵人對土城無可奈何,只好在村中橫行,殺雞燒豬、縱火搶掠以泄私憤,猙獰的流氓嘴臉彰顯無疑。

在這股恐怖陰霾中,卻閃耀著人民英勇反抗的光輝。那個因殘疾只能用手行走的放羊人楊大叔,雖身有缺陷卻熱血沸騰,積極策動和支援革命力量,與共產黨人展現了患難與共的同甘共苦、血濃於水的情誼。楊大叔為了通知區部隊前來支援,不遠萬裏不辭辛苦,終使鄒隊長派兵馳援,突圍成功。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促成了後來的大捷,可謂決定了全域。人們常說命運之輪因誰而轉?這次便是因為楊大叔的英勇壯舉,才讓後事乘勢而作。

圍困於崮頂上的馬區長等人在得知支援部隊趕來之際,逢兇化吉,謀定後動,聯合村民發起了狙擊戰反撲。他們先放長線釣大魚,引誘敵人前來,再從多個方位合圍伺候。宗子明組織民兵分兵幾路,進行殲敵突襲。在槍林彈雨聲中,他們奮勇殺敵,打死13人,俘虜1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這一得勝訊息振奮了全村,馬區長也連連誇贊村長的妙計高招,大家都歡欣鼓舞,慶賀勝利。

其後,馬區長等人將那名負傷的鬼子俘虜優待有加,按照政策做了體貼入微的救治。他們不分陣營地救助了一個殘陽敵人,體現了無與倫比的大愛情懷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面對鬼子的懷疑和猜忌,他們反復解釋並懇切勸說,決心要挽回這個迷途知返的戰俘。果然,在長期的感化教育下,這個鬼子內心慢慢融化,最終擺脫了迷惘,躊躇滿誌加入了革命隊伍,為共產黨作戰。

後經華東局人員前來,準備將這名戰俘接回上級機關。臨行之時,一股黃莊敵軍意外襲來,對峙火拼。正當曲棍球砸到臨頭時,此前的鬼子俘虜卻忽然亮出真容,要求加入戰鬥陣線,還要為遊說鬼子兵投誠出謀獻策。大夥雖半信半疑,仍將槍支交於他手。只聽他振臂高呼,以鬼子兵才明曉的語言,喊出了要求投降的號召。奇跡出現了,鬼子兵立即停火,偽軍也跟著放下屠刀,一哄而散,倉皇而逃。這名前俘虜用他獨有的方式降服了同陣營的敵人,功不可沒,為晉綏根據地的戰事作出了卓越貢獻。

這位曾經的鬼子俘虜後來去向如何已無從查證,但他在革命道路上所走的那一步定將永載史冊。這段動人心魄的佳話折射出中華民族熱血硝煙中的頑強反抗精神,展現了共產黨人敵我分明、心懷寬闊博大胸襟的可貴品質。抗戰時期,每一個炮火硝煙中的小人物,都可能就是左右戰局走向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