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炸水門橋仍讓美軍撤離,黃朝天怒不可遏,抵達陣地後卻瞬間淚目

2024-03-03歷史

從2021年上映的【長津湖】到2022年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兩部電影大片中,導演用鏡頭帶我們回顧了那場戰爭,感受了先輩們保衛國家的堅毅決心和百折不屈的戰鬥精神。

誌願軍六天三炸水門橋、「冰雕連」等一幕幕看得人熱淚盈眶,其真實的戰場比電影中體現出來的更加艱難。

誌願軍58師師長黃朝天率部堵截從水門橋撤退的美軍,當得知有個連隊的陣地一聲槍響都沒有,怒氣沖沖趕往陣地,又為何在陣地前落淚?

倉促入朝,遭遇50年難遇酷寒

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原本駐紮在福建沿海一帶的第九兵團,被中央指定作為解放台灣的主力部隊,正在開展軍事訓練。

1950年10月接到毛主席的欽定,命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組織誌願軍即刻啟程由東北入朝參加抗戰。

第九兵團誌願軍當時絕大多數人來自南方,當時軍務緊急第九軍團接到任務後在毫無準備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集結隊伍,登上了北上的火車。

由於出發過於急促,第九軍團中的戰士們基本都穿著單薄的衣衫,原定是到沈陽集結,但第九軍團先頭部隊第二十軍臨時接到命令,要求途經沈陽直接從丹東進入北韓。

11月份的東北已經非常寒冷了,火車到達沈陽後,東北軍區的長官賀晉年看著穿著單薄的戰士們,立即拿出自己部隊剩余的5萬余套禦寒衣服。

但是面對15萬大軍的第九軍團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了,當時東北軍區的長官賀晉年還命令自己隨行部隊的戰士將自己的棉衣換給第九軍團的戰友。

可是火車停靠時間過於短暫,許多衣物還沒等送過來火車便已呼嘯駛離。從車開走的那一刻讓物資短缺、倉促上陣的第九軍團在北韓戰場上的行軍更為艱難。

11月21日,經過十余天長途奔波的第九軍根據命令向長津湖地區開進,長津湖平均海拔約1300米,是北韓的第二大人工湖,周圍叢山林立地形十分陡峭。

當年11月的北韓遇到了50年來最冷的冬天,氣溫直接降到零下40℃。最為嚴峻的問題是衣服不僅單薄無法禦寒,連棉被都是十多個人共用一條,大家只能相互抱團取暖抵禦嚴寒。

剛入北韓的第一天整個兵團就凍傷預計800余人,第九軍團為了嚴密偽裝隱秘進入作戰區,就這樣惡劣的天氣下,依然嚴格按照中央部署夜行曉宿的行軍方針。

當時長津湖地區山路崎嶇,還要隨時註意躲避聯合國軍的空中偵察機,由於嚴寒的天氣和厚厚的積雪,給行軍大大增加難度。

誘敵深入 長津湖死亡魔窟

韓戰初期,由於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身為「聯合國軍」美軍統帥的麥克阿瑟囂張氣焰又增長了幾分。

他一度大放厥詞將在聖誕前夕結束戰爭回家過節,並自信的認定沒有空軍火力和精良裝備的中國軍隊戰鬥力不值一提。

當時北韓戰場上,出戰的是號稱王牌師的美國陸戰第一師,整個整編師彈藥、補給裝備十分精良,所有戰士訓練有素。

再反觀當時裝備落後的中國,加之長津湖山高路窄的地形,連生存都不容易更何況在此布局戰事。

他更加確定這場戰爭勝負已然見分曉,並指揮陸戰一師和步兵七師全線向中朝邊境進軍,迅速開進長津湖地區,直搗黃龍以完成徹底殲滅北韓人民軍的任務。

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我方十幾萬誌願軍早已在他眼皮下悄悄潛伏,陷阱已挖好,只待敵人自己往裏跳。

11月27日當美陸戰第一師和美步兵第七師,行進至柳潭裏時,山上突然沖出不計其數的中國軍隊。

早已蟄伏在此數日的第20軍和第27軍誌願軍們拖著又冷又餓的身軀,伴著沖鋒號以猛虎下山之勢,向美一師展開進攻。

一夕之間誌願軍便將強大的美軍一師和步兵第七師團團包圍,而作戰經驗豐富的美一師師長史密斯很快便利用坦克重機械優勢形成環線防禦。

由於誌願軍每個團只有八九門老式火箭筒,能作為支援的重火力武器也僅限於中小口徑的火炮由於火力強的大炮一門都沒有,對戰美式新型坦克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

與美軍相比,誌願軍的裝備和物資都不在一個量級上。當時美軍戰士幾乎頓頓是新鮮的肉食和水果點心。

而誌願軍們本來戰備物資就相對匱乏,大家將身上有限的口袋都盡可能拿來裝彈藥,因此導致當時一個連的士兵只有幾顆硬邦邦的薯仔充饑。

美軍在冰天雪地裏穿的是帶絨的秋衣秋褲,誌願軍們卻只身著單衣和膠鞋,許多戰士因為在雪地裏趴久了整條腿都失去知覺。

在這種天差地別的惡劣環境下,第九兵團唯一的優勢,便只剩下保家衛國的鋼鐵意誌。他們沒有一個膽怯退縮,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拼命守住陣。

雙方激戰數天後,11月30日,美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見勢不對下令緊急向南突圍,一是不想因此讓美軍損失過大。

二是如果再不走很可能這支王牌部隊就會在這場戰鬥中全軍覆沒而淪為戰鬥歷史中的笑柄。

見美一師想要跑好不容易占上風的誌願軍司令宋時輪並不想給美軍這個機會,立即調整作戰部署,命令第20軍和第27軍展開圍追堵截。

由此戰局發生了轉變,美軍從進攻方變成了逃亡方。然而誌願軍需要在積雪如山的長津湖地帶翻山越嶺去追擊攔截美軍,並無多余糧食可以帶走。

同時沒有能夠取暖的厚棉衣,戰士們只能靠意誌忍饑挨餓,哪怕再難誌願軍們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截殺敵人。

在往下碣隅裏撤退的這段路程,後來經過美軍回憶,是有史以來最為艱難的一次行軍。

在空中火力、坦克、重型機槍的火力壓制下,誌願軍戰士一批接一批不要命的往前沖鋒,直到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據數據統計,從柳潭裏撤退到下碣隅裏,最激烈的時候美軍每小時只能前進500米,平均每公裏傷亡34 人。

生死攸關三炸水門橋,封鎖出路

一方拼命想跑,一方拼命追擊想予以全殲。再無心戀戰的美軍一路南下,邊打邊撤在火力掩護下從下碣隅裏向古土裏突圍,但卻被前方一處斷崖上的橋卡住了咽喉。

這座橋是橫架在黃草嶺山口的一座公路橋,當時是日本修建的方便水電站出行用的,後來被大家習慣叫為「水門橋」,是通往興南港的唯一出路,也是美軍撤退抽身的必經之地。

整個水門橋寬度只夠一輛卡車經過,當時剩余的美軍殘部預計有1.4萬人及1000多輛卡車,想要全部順利透過,就必須保障這座橋的暢通無阻。

等同於美軍而言跨過去便是生,跨不過那便只能和這片土地一起長眠。然而誌願軍領導也曾多次下達指令,切斷美軍南撤的一切道路以便將其一舉全殲。

由此雙方對於這座決定生死的橋都誌在必得。雙方再一次將戰力集中在了水門橋上,誌願軍一方積極組織軍力全力炸橋,而美軍一方則是讓先頭部隊在水門橋重兵布防抵禦。

雙方在此展開了一場長達11天的拉鋸戰。第一次較量,誌願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將水門橋橋面炸毀,但卻被美軍用最快的速度修好。

三天後,誌願軍根據上次經驗,再次趁夜將水門橋炸得只剩下孤零零的幾座殘缺的橋基。

然而讓誌願軍始料未及的是,橋都已經損毀大半,聯合國軍依舊能短時間內再次修好。鑒於誌願軍較強的作戰能力,聯合國軍又增派部隊駐守。

看著再次被架好的橋梁,為完成任務,姜慶雲帶領自己的連隊,抱著必死的決心再次向水門橋發起進攻。

為了躲避美軍崗哨,一行幾十人將棉襖反穿在雪地裏趁著夜色前行。

原本彈藥就不充足,為保證這次橋梁能被一舉炸掉,這支「敢死隊」每個人身上都綁著幾十斤的炸藥,抱著必死的決心只為完成任務。

面對美軍一個營的精銳防守力量,炸橋的誌願軍剛上橋就被對面的機槍打倒一片,但戰士們面對對面的火力壓制一點也沒有退縮,倒下一批又有另一批馬上補位。

一個接一個的戰士用他們血肉的身軀向橋的方向突進,最後在一片火光中一批批誌願軍戰士們與水門橋同歸於盡,水門橋至此變成一片廢墟。

面對如此不要命的對手,史密斯也是前所未見。

這次橋想要在最快的時間把橋修好已然不可能,前方撤退之路已斷後方對手又在圍追堵截,戰事緊迫史密斯給麥克阿瑟發去緊急電報請求總部支援。

命懸一線,遇見「冰雕連」

橋是炸斷了,但美軍現代化裝備快速反應的能力,超出了誌願軍的想象。

接到電報後美國五角大廈的高層軍官命令,命令駐日部隊去往三菱重工要求無論如何連夜趕制出8套M2型鋼木標準橋梁。

第二天,戰場上空出現了8架裝滿鋼木橋梁元件的運輸機,利用這些材料,僅僅只用一天的緊張施工,美軍工兵部隊於8日下午第三次架橋成功。

隨著橋梁再次重新架好後,雙方最後的博弈就在渡橋之時的阻擊戰。當時負責阻擊的是誌願軍20軍58師172團。

然而,由於風雪實在太大,再加上寒流來襲,氣溫又急劇下降,缺衣少食的誌願軍部隊在美機轟炸之下,沒能及時進入阻擊陣地。

當時1081高地地形險要,是打伏擊戰的最佳位置。有這麽一個連隊,他們日夜兼程奔跑幸不辱命進入陣地,嚴陣以待。

後來史密斯率領美軍殘部路過這個山谷之際變得十分小心,在與誌願軍交戰這段時間他深知中國軍隊善用斷後截頭的戰術。

因此他知道附近一定有誌願軍埋伏,於是便派遣一支偵查隊前去檢視情況。

美軍偵查小隊發現山頭上早有誌願軍把守,一百多個人,用毛巾圍著耳朵,全都呈戰鬥隊形臥倒在地上,保持射擊姿勢,每個人手上的輕武器,都齊齊指向了通往水門橋方向的道路。

就當偵查小隊準備回去稟明情況時發現,這一百多名戰士至始至終一動不動,上前一查探才發現,這一百多位戰士早已經被凍成一座座「冰雕」。

史密斯這才安心地率領美軍向前行進,在路過「冰雕連」那一刻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由衷地向這個連隊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聽到美軍已安全撤出,打伏擊的連隊卻一槍未發後,58師師長黃朝天怒氣沖天地沖上陣地,準備就地處罰指揮官。

但當他登上高地看到現場景象那一刻原本滿臉的怒容卻一下淚眼婆娑不禁失聲痛哭,而隨行的戰士們也早已滿臉淚沾襟。

129名戰士129座冰雕,雖然一個個端著武器,但我們卻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搏鬥聲、吶喊聲。

後來透過美軍戰士回憶,當時交戰的中國誌願軍戰士棉衣單薄,有的甚至腳上連鞋都沒有,這讓美軍幾乎不敢相信與他們戰鬥的究竟是怎樣一支部隊。

12月11日淩晨2點,美陸戰一師的官兵逃過了水門橋。雙方在這場戰鬥中都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宋時輪在歸國途中的鴨綠江邊,面向長津湖三鞠躬,熱淚奔流……

抗美援朝最終以美軍成功撤退結束,或許大家對那我們冒著條件如此艱苦、付出如此大代價去援兵抗戰為的是什麽很是疑惑?

其事實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先輩們的付出,為新中國打出了國威,打出了國人的英烈風貌。

也是他們讓曾經小看我們的侵略者再不敢侵犯,讓現在的我們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這便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中國戰鬥精神,所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已為我們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