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布里茲涅夫:你們到現在也沒弄清,中國人搞核試驗的目的

2024-01-27歷史

布里茲涅夫:你們到現在也沒弄清,中國人搞核試驗的目的

1969年,面對蘇聯第一書記布里茲涅夫對中國的核威脅,周總理感到沈重的責任壓在肩頭。他迅速趕到中南海,希望能夠與毛主席商討出一條化解危機的道路。

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的遊泳池中暢遊,周總理沈著地匯報了來自蘇聯的威脅,表達了對國家安全的擔憂。

毛主席的堅定態度傳達出一種深邃的戰略思考,讓周總理心頭一松。

60年代末的世界格局中,美蘇兩大超級大國正陷入冷戰之中,彼此之間緊張而敵對。中國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重要國家之一,處境艱難,受到美蘇兩國的擠壓。然而,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刻,中國找到了一些難得的機遇。

美國和蘇聯在地緣政治中角力,中美兩國都意識到,如果中蘇兩國交戰,可以為自己創造有利的局面。對於美國來說,這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好機會。

而從中國和毛主席的角度來看,面對蘇聯和美國兩個強大對手,中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全面開戰。然而,幸運的是,中國已經成功研發出自己的核武器,為實作三大國之間的核平衡奠定了基礎。

在這一背景下,毛主席采用了兩套應對策略。首先,他向美國發出警告,表示一旦蘇聯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中國將對美國在其周邊的二十多萬駐軍投放核武器。這看似令人費解的舉動實際上是為了將美國牽制在中國這一戰線上,迫使其成為中國的盟友,以制衡蘇聯的威脅。

其次,毛主席回顧歷史,將中國當時的困境與明朝末年諸侯爭霸的時期相比較,尤其提及了明朝謀士朱升的九字謀略:「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毛主席認為,中國可以借鑒這一謀略,提出了中國未來的戰略規劃:「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1921年,十月革命的風潮吹拂中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借鑒的經驗和豐厚的土壤。這標誌著中蘇關系的契機開始,並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蘇聯的支持下,中國共產黨蘇維埃政權逐漸建立,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蘇聯不僅在物質上支持中國,還培養了許多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成為中國共產黨每一次進步的見證者和助力者。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未肅清的國民黨殘余勢力和國際上的西方壓力,蘇聯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同時也幫助中國得到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全方位的軍事援助,使中國成功擊退了美軍入侵。

1953年史太林逝世後,蘇聯內部政治動蕩,為了爭奪領導權而陷入危機。赫魯曉夫憑借卓越的政治手腕成功擊敗對手,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意識到穩固自己地位的關鍵在於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找到支持者,而中國成為了他謀求認證的理想選擇。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赫魯曉夫在對中國的出訪中表達了對核武器等方面的幫助意願。毛主席直截了當地回答:「我們其實對太陽能和核武器都很感興趣。」 這一回答意味著中國對核武器研發的渴望,並引發了後續的合作。

在此之前,中國曾向蘇聯提出核武器研發的請求,但在史太林時代,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支持。

1964年,布里茲涅夫成功上台,成為蘇聯的新一任領導人。他著手糾正赫魯曉夫時期的錯誤,修正對史太林的汙蔑,為蘇聯的穩定和團結進行改革。

隨著蘇聯軍事力量的不斷壯大,布里茲涅夫的野心也在悄然膨脹。

在國力越發強盛的情況下,蘇聯軍事力量逐漸趕超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大國。然而,布里茲涅夫開始對曾經的盟友,特別是中國這個鄰國心生不軌之念。在蘇聯軍事力量成為全球第一之際,他試圖透過武力和威脅來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

曾經,史太林曾經對中國東北部的重工業發展產生過野心,但誌願軍的出色表現讓這一計劃未能實作。然而,布里茲涅夫采取了更加激進的手段,甚至動用武力逼迫中國就範,倚仗蘇聯強大的核武器數量,成為世界第一核大國,軍事實力名副其實地居於全球之巔。

布里茲涅夫在國際上采取了與對美國的相對溫和不同的策略。他對兄弟國家采取強硬態度,試圖透過聯合倡議書等手段,將蘇聯的影響力延伸到更多國家。布里茲涅夫透過發動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戰爭展示了其對於國際事務的幹預決心。

1969年,布里茲涅夫更是向中國發動了戰爭,導致珍寶島戰役爆發。在蘇聯不斷挑釁和威脅下,毛主席果斷下達反擊蘇聯的命令,中國成功挫敗了蘇聯的侵略行為。在戰事中,布里茲涅夫未能占得便宜,但他試圖透過國際局勢來壓制中國。

布里茲涅夫在國際上抹黑中國的形象,試圖借助西方國家的力量來對抗中國。他向美國發起聯合打擊的邀請,但尼克遜在白宮高層會議上表示反對。尼克遜認為蘇聯的行為對美國構成威脅,但對中國的核能力心存顧慮,認為激怒中國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尼克遜透過秘密渠道向中國透露了蘇聯的核威脅,並將此事公之於眾。這使得中國提前知悉蘇聯的野心,並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多支持。這一拙劣的告知方式讓布里茲涅夫感到被出賣,同時引起了中國情報部門的高度警覺。

訊息迅速傳達給了周總理的耳中,引發了他的深深憂慮。周總理迅速找到毛主席,發現毛主席正在遊泳池內放松遊泳。毛主席看起來異常輕松,似乎對中蘇關系的緊張局勢毫不在意。

周總理憂心忡忡地向毛主席匯報,詢問是否看過緊急報告。毛主席坦言已經看過,但對核大戰並不感到害怕。

周總理仍然焦慮不安,立即開口詢問毛主席的看法。然而,毛主席並未繼續討論緊急局勢,而是突然提到了【明史】中的朱升,並表達了他對朱升的高度評價,認為他是明太祖的頭號功臣。

毛主席一向以博學多才著稱,尤其在歷史領域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他經常參照歷史典故,以歷史的智慧來解讀當今局勢。

在與周總理的對話中,毛主席提到朱升提出的九字國策:「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毛主席隨即將這個歷史典故與當今世界局勢相聯系,提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核戰爭的九字國策:「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不久之後連續成功進行了兩次地下原子彈試驗,這一成就著實讓布里茲涅夫感到吃驚。他並未預料到,在沒有蘇聯的協助下,中國竟能以獨立的力量成功完成核武器的研發。更為出乎他意料的是,中國取得這一成就的速度如此之快。

中國原子彈的成功試驗成為了對蘇聯的一次強烈警告。布里茲涅夫在中國獨立取得核武器之後,逐漸意識到自己之前對中國采取的咄咄逼人的姿態可能導致不可預料的後果。中國的自主研發能力打破了蘇聯對其技術上的過度依賴,為中國贏得了更大的自主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