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國滅亡時,50萬大軍見死不救,將軍拿出秦始皇遺詔,眾人沈默

2024-07-20歷史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傳遍了大秦王朝。當權者胡亥被趙高篡位,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而秦朝最精銳的50萬大軍,竟然見死不救,只因將領拿出了一份"秦始皇遺詔"。當遺詔被宣讀時,萬余將士無聲無息,這份遺詔到底載有何內容?為何能令如此勇猛精銳的秦軍卻步?

秦朝滅亡的根源可追溯至歷史長河的上遊

秦統一天下後,鐵腕統治使六國臣民怨聲載道。秦二世胡亥繼位後,昏庸無道,任用小人。趙高狐假虎威,密謀篡權。朝野上下暗流洶湧,民間反秦聲浪日漸高漲。

公元前209年,一個微不足道的事件點燃了反秦運動的導火索。陳勝因避暑而誤砍伐波斯柴樹,被代郡守吏狐偰重罰,心懷不滿。此時,楚國宛在沛公獻策激烈諫諍,認為"秦室將亡"。陳勝受此鼓舞,遂率領農民起義軍,門旗門斬吏狐偰。這一事件迅速在全國引起劇烈反響,各地農民群起響應。

臨危之際,秦朝除號召刑徒、發內亂賞外,並無精銳之師力挽狂瀾。諸將率50萬精兵正遠征南疆,而北方戍邊30萬大軍亦已脫離朝廷掌控。農民起義迅速席卷六國,如滾滾浪潮,一發不可收拾,終於在公元前207年攻陷鹹陽,迫使胡亥自盡。三世之秦帝國隨之土崩瓦解,七國混戰的局面再度重現。

秦帝國光復嶺南,是一段殘酷而戲劇化的歷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實作統一大業後,為了擴張南疆,遂命令征服百越諸族。這一艱巨征伐,歷時五載,最終以滅族屠城告終。

公元前219年,秦朝任命信陵君擔任這場遠征的總指揮。其統帥下,共有精銳軍士50萬,分為三路並進。主力軍由屠睢、趙佗親自率領,步步為營,小心謹慎。不惜一切代價開疆拓土,成為二人的宏願。

秦軍初期節節告捷,百越諸族節節敗退。但隨著越深入敵境,越發陷入被動。百越奇兵遍布,秦軍屢陷重圍。一場又一場慘烈廝殺,雙方傷亡無數。趙佗臨危不懼,屢立奇功,獲賞無算。然而,他暗懷叵測。

轉折發生在公元前214年,秦軍對廣西桂林百色一帶發動總攻。局面膠著僵持。雙方爭奪林圩要塞,死傷慘重。趙佗識時務者為儔僉,乃暗中私通百越將領,謀求脫離秦朝控制,另起爐竈。

最終,憑借趙佗精心部署,秦軍占盡上風。經年征戰,嶺南終歸秦統治。然而,這塊淋漓熱土,卻將為大秦王朝開啟衰亡序幕。趙佗虎視眈眈,密謀已久的大計,正待時機爆發。

秦二世胡亥繼位,註定是朝野格局的轉折點。這位昏庸無道的皇帝,為野心勃勃的趙高瘋狂篡權創造了絕佳時機。

趙高原是秦始皇的心腹功臣,專掌軍國重權。他精明能幹,卻又狡猾諂媚。秦二世登基後,趙高竭力奉承討好,暗中積聚私黨。相反,胡亥驕奢淫逸,縱情聲色,朝政日漸荒僻。

危機迫在眉睫,民間反秦呼聲越發高漲。趙高識時務者為儔僉,乃暗中聯絡諸侯王,布局推翻胡亥。激進派力主殺人奪權,保守派則傾向推舉儲嗣。趙高權衡利弊,選擇了更加冒險的前者。

公元前207年秋,趙高伺機行事

他唆使胡亥受寵姬名荊,誹謗儲嗣扶蘇謀反。胡亥一怒之下,命令處死扶蘇。趙高趁機殺戮群臣,專權於一身。次年正月,他扶植酒囊飯袋的公子嬰受命為秦三世皇帝。

然而,趙高高估了自身能力。農民起義愈演愈烈,秦軍節節敗退。公元前207年5月,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陷關中。嬰見大勢已去,逃奔鹹陽。趙高心力交瘁,親自督陣,終為項羽所殺。秦三世嬰亦自盡於宮中。就這樣,一代霸主的王朝隕落於內亂農民之手,趙高肆意篡改王室命運,令整個大秦王朝歸於黃泉。

在秦朝王室覆滅,民眾義憤填膺之時,嶺南一帶卻醞釀著另一出插曲。

遠在南疆的50萬大軍素聞中原動亂頻仍,但誰也想不到,大秦王朝竟就此土崩瓦解。起初,戍守南方的將士們對訊息半信半疑,仍遵從王命,未作反應。直到主帥趙佗當眾拿出一份"秦始皇遺詔"為證,場面才徹底失控。

這份"遺詔"的內容是,秦始皇臨終前下達親筆詔書,明令嶺南守軍世世代代戍守南疆,守護這塊寶地,永不撤離。一旦違抗此令,必遭天譴。趙佗宣讀詔書後,全軍上下無不肅然起敬,紛紛表態永遠效忠於秦王朝。

其實,這封"遺詔"很可能是趙佗偽造的。秦始皇素重信獎,如此重大軍事決策,必當立下鐵案。然而,直到秦亡,朝野間從未有過這樣的流傳。不過在當時的動蕩形勢下,趙佗的做法無疑是治軍之道。以遺詔行事,可以鎮壓持家反對聲音,並維系軍心士氣。

就這樣,趙佗借助"遺詔"之名,率領50萬精銳之師遂行私心。他們背離了中原王朝,在嶺南自立門戶,既不歸附項羽,也不臣服於劉邦。數十年後,劉邦才得以肅清殘余,重新納入統一疆域。而嶺南這塊沃野,也因趙佗當年英勇征戰,永遠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秦朝覆亡後,天下陷入分裂混戰之中

趙佗憑借"遺詔"率領50萬精銳之師自立門戶,構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不僅對抗農民起義軍,更對抗著另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項羽所率領的西楚盟軍。

項羽本是秦朝開國功臣衛青的子孫,他眼見大秦王朝的衰微,遂組建盟軍反抗農民起義。斬盡叛逆,振衰起綏,令秦室重光,是項羽的終極目標。在西北地區,他部曲折撚沓,一度陷於孤軍奇阻,幸得劉邦增兵相救,才得以突出重圍。

隨著戰事的發展,項羽盟軍節節勝利,兵臨鹹陽。但此時趙佗所率50萬大軍正殺入關中,切斷了項羽的退路。項羽識時務者為儔僉,乃命令部將韓信出其不意,攻打趙佗。在赤壁之戰中,趙佗被韓信擊潰,折軍殆盡。

趙佗戰敗後逃亡南海,行蹤難覓,最終下落不明。他曾經所率那支精銳的50萬大軍,或是被項羽脅降,或是自行散夥,從此渺無音訊。韓信一戰功成,赫赫有名。他歸附於項羽麾下,為抗擊農民起義軍的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劉項矛盾日益加深,雙方戰爭一觸即發。公元前202年,項羽在亭長之戰慘遭劉邦擊敗,退至烏江自盡。劉邦統一天下後,建立了西漢王朝,名曰"漢高祖"。中國從此步入了一個新的朝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