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金國貧瘠,為何可裝備起全甲重裝騎兵和重甲步兵鐵浮屠?

2023-12-17歷史

契丹人和女真民族雖然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學術界的對其經濟形態和國家運作機制許多誤解的描述是不科學的而有待澄清。

遼國金國也從事農業生產。契丹遼國和女真金國也並非遊牧國家而是農耕畜牧和工商業的綜合經濟國家,這點和歐洲以及西亞的經濟結構相似。這樣的綜合經濟結構,能提供更豐富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軍事裝備,經濟基礎和動員能力。這是單一農耕文化的宋朝不可比擬的。

首先看看地理環境,就能得出契丹和女真不可能是單純遊牧民族的結論。

遼國和金國的發源地都是東北地區,東北覆蓋著大片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地帶有平原,有河流,也有山脈,是世界上4個最大適合農耕的黑土地之一。和蒙古一望無際大草原不同,你能在原始森林,沼澤地和江河湖泊和崇山峻嶺中牧馬奔馳嗎?顯然不能。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註定了當地人民多樣的經濟生產模式,農耕,畜牧,漁獵,山珍采集,以及為這些經濟活動服務的冶金制造手工業和商貿。

其次,在遼金之前,東北曾經出現過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國家渤海國,高句麗也不是森林部落政權,它是山地農耕文明。

以渤海國高句麗遺民為主融合的後來東北各民族也必然繼承和發展了農耕文明。如果再往前考察,紅山文化證明中國的農耕文明最早是從東北和內蒙傳入中原後擴散到南方的,東北和內蒙一帶的農耕歷史有7500年之悠久。

遼國已擁有489萬平方公裏領土,超過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秦朝才340萬平方公裏。

北宋是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地盤並不大,只有大約150萬平方公裏領土。經過趙匡胤、趙光義兩代領導人的南征北戰,在1111年時擁有領土共280萬平方公裏。從疆域面積上看,遼國遠超北宋。

遼國的產業以牧業為主,也存在少量的粟、麥、稻等糧食產業。冶鐵業較為發達,這是發展牧業的前提條件。其實,中國自己的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也證明了遼國和金國的農具甚至高於宋朝的水平。

遼代農作物的種類較豐富,品種也比較齊全如糧食類作物,主要有粟,俗稱谷子,籽實去皮後為「小米」。【遼史·食貨誌】中常見「諸屯田在官斛粟」;「或治私田,則計畝出粟」的記述。這表明,在遼代,無論官田還是私田,大都種粟。契丹人過著半農半牧的定居生活,北宋使臣蘇頌的使遼詩【牛山道中】即雲:「農夫耕鑿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崗。種粟一收繞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

世居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後,把發展農業作為軍事擴張的基礎,視其肇興之地黑龍江流域金源內地為糧倉,特別重視黑龍江流域農業的發展。

金代統治者極為重視農業生產。文獻記載,女真族建國前就十分註重農業生產,四世獻祖綏可時代就在安出虎水和海古勒水一帶教人「燒炭煉鐵,侉木為器,制造舟車,種植五谷,建造屋宇」「耕墾樹藝」。

金朝建國前後,農業生產的地域逐漸擴大,到熙宗時就已相當廣闊,「自涑沫江之北,寧江之東北者,地方千余裏,戶口十余萬……田宜麻谷,以耕鑿為業。」

黑龍江流域出土大量全備的鐵制農具,說明女真族已把黑龍江流域的農業生產推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引進西亞的先進農耕技術,農業生產力空前發展。土地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均超過金以前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金代黑龍江流域農業進入了繁榮時期,堪稱黑龍江流域農業發展史上的裏程碑。金朝實際上是一個極力發展國營農場,也就是猛安謀克制度。國營屯田兵農場約占四分之一的產出,自身充當軍餉費用,國家補助武器采購和死亡撫恤。所以黑龍江是共和國的糧倉是有歷史根源的。

女真人比宋朝發達的冶金和金屬品制造工業成就了壓倒宋軍的絕對軍備優勢,全甲重裝騎兵和重甲步兵,鐵浮屠。

鐵浮屠是重裝騎兵。浮屠也叫浮圖,在佛語中是塔的意思,鐵浮屠就是鐵塔的意思。也就是說,鐵浮屠是金朝的重裝騎兵,士兵全身披著重甲,只留兩眼睛,馬也穿著重甲,留四個蹄出來,像一座鐵塔一樣,見下圖:

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和宋軍的普遍的無甲輕步兵比,金軍的鐵浮屠是重裝騎兵,可以相當於現代的重甲坦克集群!

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堵墻而進」,進攻起來像一堵墻一樣,宛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歷代名臣奏議】呂頤浩奏:「虜人遇中國之兵,往往以鐵騎張兩翼前來圍掩」:在作戰中,「鐵浮圖」的任務一般是正面攻堅,鐵浮屠雖說犧牲了機動性,但一拳是一拳,都是重拳,拳拳到肉,被稱為拐子馬的輕型或中型騎兵,被布置在兩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機動性以及集團沖鋒時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力,用以對敵軍迂回包抄而後突擊。

鐵浮屠和拐子馬紀律嚴格,作戰勇敢頑強,每個騎士一般都備有兩匹馬,以保證作戰時的機動性。其裝備有冷兵器和弓箭,既能遠距攻擊,又能作為突擊力量近距搏殺。金軍也裝備了身披重甲的重步兵用於攻打城池,也被宋人稱為鐵浮屠。

這樣具有技術裝備代差的宋軍和金兵作戰,結果可知。

當時的宋軍隊與其對陣真是無從下手,對金軍甚至已到了聞風而逃的地步。在古代靠人的肌肉拼搏的冷兵器時代,歷史記載的「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應該是宋軍幾十萬輕裝步兵和幾萬以鐵浮屠為中堅的金兵的對決結果。

得益於西亞傳來的技術積累,女真人的冶鐵和火器制造技術強於當時的宋朝。女真人能馬上射箭,作戰勇敢,組織能力也很強,依靠冶鐵和先進火器組建起來的騎兵部隊,戰鬥力非常強。

女真人金軍也裝備有火器。

宋朝金國戰爭時,處於熱兵器初級階段的一些簡易火器已經套用於戰場。宋朝的【武經總要】記載宋軍火藥配方,除了硫、硝、炭之外,還夾雜著十余種次要配方,雜質多效果差。而金朝的火藥配方則要純凈得多,只包含硫、硝、炭、鐵渣、磁末和砒霜,無論是燃燒還是爆炸,效果都要優於宋朝火藥。

金軍最常用的一種火器叫做「震天雷」,差不多相當於現代的手榴彈,威力非常大,【金史】記載「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另外金朝還獨立發明了「飛火槍」,這種武器類似於輕型火焰噴射器,【金史】記載「臨陣燒之,焰出槍前丈余」,點燃後竟然可以做到「藥盡而筒不損」,飛火槍的威力非常大。

除了這些近距離使用的火器,金朝還擁有遠端打擊的火器,名叫「鐵火炮」。據【辛巳泣蘄錄】記載,金軍在攻打蘄州時曾經用過「鐵火炮」。鐵火炮以投石機發射,能飛入城池中,甚至還飛進了知府家中。而鐵火炮的威力也非常大,甚至能炸碎宋軍的腦袋,可見金軍火器威力之大。

因此軍隊人數不占優勢的金軍之所以降維打擊人數眾多的宋朝軍隊,除了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占絕對優勢外,火器上金朝比宋軍強也是一方面原因,金朝在火藥配方上和火器品種種類上都勝宋軍一層。這是女真人在科技和冶金軍工制造能力勝於宋朝人的必然結果。和軍備優勢的美軍可以降維打擊人數眾多的伊拉克軍一個道理。

還有一種說法,據南宋嶽珂【鄂王行實編年】稱,金軍鐵騎,三人為聯,貫以韋索,稱「拐子馬」,此說為南宋史官章穎撰【四將傳】、【宋史】等所承襲,但經後人分析,這應該是錯誤的。

在當時,所謂的拐子就是兩翼的意思。拐子馬應該是兩翼的輕騎兵部隊。

【歷代名臣奏議】呂頤浩奏:「虜人遇中國之兵,往往以鐵騎張兩翼前來圍掩」。在作戰中,「鐵浮屠」、「拐子馬」配合使用金國女真用兵之戰術,常以「鐵浮屠」攻堅,而左、右翼騎兵(即拐子馬」)作迂回側擊,用以對敵軍包抄突擊。往往是幾千鐵浮屠正面突擊,制造足夠的壓迫感,一萬拐子馬從兩翼迅速包抄,鐵浮屠雖說犧牲了機動性,但一拳是一拳,都是重拳,拳拳到肉。

當時的遼、宋軍隊與其對陣真是無從下手,對金軍甚至已到了聞風而逃的地步。當時擔任順昌通判的汪若海記載金軍戰術:「兀術所恃,號常勝軍。其所將攻城士卒號鐵浮屠,又曰鐵塔兵,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檐,其下乃有氈枕。三人為伍,以皮索相連。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拐子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來,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軍

因為古代重甲十分昂貴,需要成熟的冶金制造技術和金屬微加工技術,宋朝不具備這些技術條件和基礎,所以不可能制造裝備。即使辯稱宋朝缺馬,不需要裝備全甲重裝騎兵,但戰鬥力強悍的重甲步兵宋朝也不能裝備,證明了宋朝冶金和微加工業的代差落後。

綜上所述,北方民族畜牧農耕冶金手工業貿易的綜合經濟是其能夠組建強大全盔甲機動部隊而對中原王朝占據軍事優勢的經濟原因。

若您還想更深入的了解宋金之間歷史,可以去觀看我的專欄【兩宋果然是個夢幻王朝】,我對宋金之間的幾場大戰,作了非常詳細的講述,喜歡戰爭與這段歷史的朋友不要錯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