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句話解釋中國各朝代的命名

2024-01-28歷史

夏:禹原為夏後氏部落首領,舜死後,他又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因此,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奴隸制國家便起名叫「夏」。

商:又稱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於商(河南商丘),所以,他的十四代孫湯,在滅夏後以「商」為國名。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時,湯的十代孫商王盤庚又將都城西遷到殷(河南安陽),所以,歷史上也稱商為殷,皆以地名而得。


周:因太王(古公亶父)居於岐山下的周原,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武王克商後,以周為國名。

秦:周孝王為了嘉獎為自己養禦馬有功的非子,非子「贏」姓,並封「秦地」(甘肅天水),以後就以「秦」立國為號。


漢:劉邦在秦末農民戰爭中,曾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後,取國號為漢。

新:王莽,原是漢朝的新都侯,篡權後建立新朝。
三國:即魏、蜀、吳三國。
魏:曹操在漢獻帝時被封爵為魏王。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後,以「魏」為國號。
蜀:也叫蜀漢。劉備為漢中山靖王後代,在成都稱帝時,國號為漢。因都在蜀,故稱「蜀漢」。

吳:孫權建都建業(今南京),為古吳國之地,所以稱「吳」。

晉:司馬昭在魏國先封爵為晉公,後為晉王。他的兒子司馬炎逼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取「晉」為國號。

隋:因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在北周時,曾被封為隋國公。楊堅原為後周之隨王,其父死後,楊堅又襲其父爵號。公元581年,廢周帝改為「隨」,因忌諱「隨」有「走」的意思,故,省略了「辶」字,取國號為「隋」。

唐:李虎在西魏時,被封為唐國公。李淵稱帝後,以「唐」為名,建立了唐王朝。

宋:趙匡胤在後周時,曾被封為宋州節度使。故而在公元960年的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

後,以發跡於宋州,立國號為「宋」。

元:本無國號,稱蒙古。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采納大臣劉秉忠的建議,始建國號叫「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句,示無比強大之意。

明:大明的意義出於明教。明教有明王出世的傳說。元末的農民起義,所標榜的就有「明王出世」的預言。朱元璋以「大明」為國號,一則表示明王就是他,奉天應命,該做皇帝。二則表示新政權是繼承小明王的。以此安撫眾心(因朱元璋曾是小明王的部下,受封為吳國公,後也自稱吳王)。

清: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政權後,國號大金。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後,為了避免漢族對歷史上金國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為「清」(清即金的轉音),改「女真」為「滿州」。其原因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因「朱明」二字有火的意思,只有用水方能滅火。故,取「清」為國號。

民國:公元1912—1949年9月,中國國家的名稱。孫中山大總統提出:「建立民國」,取「民眾之國」或「民主中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