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吐蕃王朝的興衰:盛極一時的高原帝國如何最終歸於中華大一統?

2024-01-28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如果問你一個問題,唐帝國最大的敵人究竟是誰?

很多人可能不假思索的就會說是突厥,有些人可能會在思考一下後回答是阿拉伯帝國。但是事實上, 縱觀唐帝國的整個歷史,一直都在威脅大唐西域商道命脈的其實是吐蕃。

(吐蕃武士)

一、吐蕃的崛起

吐蕃王朝的崛起是多重的,但是總體上來說吐蕃的崛起,還是與其自身優良的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吐蕃原本只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個小部落, 其崛起的過程與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有著極高的相似性。

吐蕃部落最初的擴張其實也不是依靠軍事手段,而是依靠和親聯姻 。根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吐蕃部落在崛起前長期與周邊各部族聯姻,在古象雄王朝中扮演了「尚」的角色。這個所謂的「尚」呢,其實就是中原王朝中的外戚家族。

(吐蕃)

吐蕃不僅將自己家族的女性嫁給其他貴族,他們同時也會迎娶來自其他貴族家族乃至其他國家的公主。例如 松贊幹布就娶過黨項,尼泊爾,唐帝國的公主 。他的妹妹還嫁給了象雄王,專門為他刺探情報。

而這種聯姻網絡,其實也是吐蕃王朝的一種情報網絡。土谷渾的藥品,突厥的法律,中原的律法都透過聯姻被吐蕃王朝反向吸收。而 透過聯姻這種手段,甚至就連西北地區的西域國家都受到了吐蕃王朝的制約。

將手伸到西域之後,也意味著吐蕃王朝正式參與了絲綢之路上的商道貿易,成為了除了阿拉伯帝國以及唐帝國之外的第三號競爭者。然而吐蕃王朝作為「老三」,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相比阿拉伯帝國與唐帝國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優勢。

(吐蕃)

所以吐蕃王朝只能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 吐蕃與阿拉伯帝國以及唐帝國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吐蕃的騎兵非常強。

在唐代的時候,青藏高原遠遠沒有現在這麽冷 ,記住這一點,很重要。當時的青藏高原是能大規模養馬的,而且吐蕃人主要也是以遊牧生活為主。現在西藏也產馬,但是當年的那個規模要比現在大得多。

(吐蕃士兵)

騎兵,對於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而言,或許是高成本的兵種。但是 對於吐蕃帝國而言,騎兵其實是最低成本的兵種 。而且吐蕃的騎兵不是一個人帶著一匹馬就算是騎兵了,吐蕃騎兵是披甲的,當時的西域和南詔都有產鐵的能力,而這兩處與吐蕃王朝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另一方面,由於吐蕃王朝與周邊國家都有著聯姻的關系, 周邊國家也普遍受制於吐蕃王朝。因此在吐蕃王朝對外發動戰爭的時候,往往能夠動員大量的「奴部」,也就是周邊的盟友。 吐蕃與其屬部每年都會會盟,說是會盟其實也就是利益分割,吐蕃王朝與周邊部族的盟友關系也因此長期延續。

(吐蕃騎兵)

但是這種會盟與聯姻最後的結果,往往也就是被吞並。 黨項,土谷渾,白蘭等部族最後都被吐蕃王朝吞並。 而對這些部族的吞並,也使得吐蕃王朝控制了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其控制了從渭水西行的路線,還控制了從漠南南下的路線。

可以說在 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其就是「東方的鄂圖曼帝國」 ,控制了絲綢之路東道的必經之地,只要唐帝國想要對外貿易就必然要和吐蕃打交道。而唐帝國初期對於吐蕃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後來在唐帝國與吐蕃的對峙中長期處於被動。

在吐蕃王朝的巔峰時期,其能夠與阿拉伯帝國聯合在一起,對唐帝國的「波斯都督府」進行分化瓦解,同時將自己的手伸向波斯高原。可見當時吐蕃的實力,不僅是受到唐帝國忌憚的,同時也是受到阿拉伯帝國所認可的。

(吐蕃)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既然吐蕃王朝這麽強大,那麽他們應該在青藏高原建立起自己的強勢文化,從而向周邊地區輻射才對呀。 為什麽最後青藏高原也會被中原王朝同化,為什麽吐蕃之後青藏高原再也沒有建立起強大的王朝呢?

二、文化融合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吐蕃王朝的性質說起了。 吐蕃是一個大型的奴隸制帝國 ,這樣的帝國與同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以及唐帝國相比,都是比較落後的。雖然,其他三個大帝國肯定也是有奴隸存在的,但是相對於吐蕃王朝這種奴隸占據絕大多數的情況,還是有所不同的。

制度落後就必然意味著文化的落後,而文化落後肯定就會被周邊文化所影響吸引。我們前面也提到了,吐蕃王朝透過聯姻的手段,吸收了周邊各個國家的先進技術與優勢文化。但是這也 意味著吐蕃王朝本身的文化系統是相對落後的,早期的吐蕃文化本身就是相對原始的

(吐蕃)

而吐蕃在青藏高原建立起統一的王朝之後, 在文化上所采取的策略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拿來主義」 。突厥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原文化甚至是印度文化,只要能用就統統都能夠進入青藏高原。 松贊幹布時期,其就從印度,中原以及尼泊爾等地引入了佛教

松贊幹布試圖透過佛教來統一吐蕃人的思想,並且提升吐蕃文化的凝聚力。 也是從吐蕃王朝時期開始,佛教算是徹底在青藏高原立足了 ,並且還進一步的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除了宗教之外,中原的醫學,繪畫,建築技術以及冶煉技術都大規模的進入了高原。

吐蕃王朝在與唐帝國保持和平的時期,也會向中原派出「遣唐使」進行學習。這也說明,在 吐蕃王朝向外學習的諸多文化之中,中原文化就是對吐蕃影響力最高的一個 。同時,吐蕃王朝本身也是一個相容並蓄的王朝,中原文化在進入吐蕃之後,也能夠成功的紮根發展。

(青藏高原)

在吐蕃王朝滅亡之後,留給世界的是一個 與中原從宗教信仰到天文歷法都高度相似的青藏高原 ,這樣的一個青藏高原與中原本身就是相容性極高的。在清帝國時期,清王朝多次征戰準噶爾,但是對青藏高原卻始終保持了高控制力。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因為 青藏高原的宗教信仰與清帝國的高層是基本一致的 。典型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他不信伊斯蘭教,但是他信藏傳佛教。

言歸正傳,吐蕃王朝除了拿來主義與相容並蓄之外,其本身也是一個在不斷自我提升的王朝。 從松贊幹布時期開始,吐蕃王朝其實就始終都沒有放棄建立一個自己獨特的文化 。理論上來說,吐蕃王朝是能夠成功的,只不過這種過程最終卻被打斷了...

(吐蕃)

三、氣候變遷時刻都在影響歷史

古象雄王國是吐蕃王朝之前青藏高原的一個強大國家,也是首個完成青藏高原統一的王朝。但是古象雄王國的核心地區與吐蕃王朝的核心地區卻完全不同, 古象雄王國的核心地區其實是在今天的阿裏地區,也就是西藏的西北部。

今天這裏是西藏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而且靠近喜馬拉雅山。但是在古象雄王國遺留的壁畫遺跡中,這片人跡罕至的阿裏地區,在當年那是水草豐美,牛羊遍地的。 得益於當時濕潤的氣候所帶來的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以及畜牧業的高度發達,古象雄王國得以統一高原。

但是由於公元536年前後中美洲伊洛潘戈火山爆發所帶來的氣候影響,阿裏地區的氣候環境驟變,不僅溫度大振幅降低,甚至降雨量也有所減少。而降雨量對草場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而草場縮小對古象雄王國的畜牧業的影響也是致命性的。

(古象雄遺跡)

要知道古象雄的支柱產業,其實就是畜牧業。當時的中原地區對於這次氣候災害也有著詳細的記載,【南史】中記載:「大同元年,冬十月,雨黃塵如雪」。所謂的雨黃塵其實就是雨中的灰塵過多,說白了就是火山灰。

【北史】的記載則更為露骨: 「西魏文帝大統二年,十一月,關中大饑,人相食。」 中原地區發生了大饑荒,人相食。而南京所在的江南地區則出現了雨黃塵,說明江南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那麽青藏高原的阿裏地區受到的影響必然更為嚴重。

然而,火山爆發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是會持續很長時間的。事實上這種漸變式的氣候變遷在吐蕃時期並沒有停止,反倒在進一步的向著東南推移。 在唐代,長安是能夠種植柑橘的,但是今天西安冬天年年暴雪。

(伊洛潘戈火山)

這種氣候變遷對青藏高原的影響更為嚴重, 青藏高原漸漸的從溫暖的谷地氣候變成了與漠北草原類似的苦寒之地 。總體上,吐蕃王朝的崛起其實算是一個意外,其主要崛起於青藏高原的溫暖期,也是消亡在青藏高原的寒冷期。而中國西部大體上的文明走向,就是逐漸的東移。

所以說,吐蕃王朝的覆滅其實是有著其必然性的。

參考資料:

張雲.吐蕃王朝擴張策略之分析[J].中國藏學,2007,(03):24-32.

格桑多傑.吐蕃王朝的興衰史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8):122-124.

許若冰.從象雄到吐蕃:氣候變遷與西藏文明中心的東移[J].中國藏學,2022,(06):108-1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