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這個國家沒有未來!

2024-01-08歷史

日本這個國家已經沒有未來!

這裏我們分三個部份來說,第一個部份是日本崛起的文化基因。第二是日本的支柱產業。第三是日本沒有未來的原因。

我們過去說過,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在近代史以前,日本作為一個海外島國,物質匱乏,日本的歷史就是不斷從中國文化裏汲取營養。作為中國的鄰居是日本的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幸運的是,它在中國周邊學習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就像現在所謂的「東亞怪物房」一樣,日本在很多時期的時期放到歐洲、放到中東都是頂尖實力,但是在中國面前就是有點不夠看。

不幸的是,日本空有野心,在中國歷史上長期襲擾中國,但是從未成功過。我一直以來都不認為日本人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我認為它是一個善於模仿和接受的民族。說直白一點就是「拿來主義」,看到哪個國家興盛,就把人家的文化、科技、制度拿來用。

這種特征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尤其明顯。18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到19世紀的時候,西方已經空前強大,歐洲海上強國已經開始了征服全球的行程。見識到西方強大的日本立刻轉向西方汲取西方科技和管理的經驗,將這種科技和東方的智慧融合起來。取東方和西方精華雙休的日本也逐漸嶄露頭角!並且加入了西方的掠奪陣營!

在隨後的一百年左右,日本開啟了它對於亞洲的掠奪和侵略,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但是戰敗後的日本因其慕強的奴性,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國在亞洲的看家護院的打手!並且在美國的資金、技術、軍事工業訂單的扶持下,盡管是戰敗國但是並沒有一蹶不振,而且在戰後的30十年後,日本經濟如日中天,其制造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甚至一度風頭還直追美國!

從二戰後到現在,我們發現美國對於日韓也好,對於歐洲也好,美國看似不圖回報地給錢給技術。但是在無形之中,美國完成了對歐洲和日韓的豢養!並且對歐洲、日韓開啟了長達六十年的收割!

日本的經濟高峰被「廣場協定」的簽署所打破 ,日本在隨後的幾十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就是說,日本戰後幾十年舉全國之力創造的財富被美國輕而易舉地收割!日本的崛起和失落,成也西方,敗也西方!

也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了過山車一樣的起伏。盡管日本經濟一落千丈,但是對日本來說,日本還有創造外匯的能力。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日本的汽車、家用電器風靡全球!

正如我們第一個影片說的那樣,日本的文化不是善於學習,而是善於模仿。其實最開始,山寨這個詞是給日本用的。因為在二戰以後,日本為了發展,繼續向西方靠攏,靠的就是「山寨」歐美的產品。

20世紀初,歐美發明了一批先進的家用電器,剛剛起步的東芝遠赴美國考察,然後毫不客氣地就抄回了國,甚至連外觀都一模一樣。那時候,日本制造在歐美就是「山寨貨」、「垃圾貨」的代名詞。但是日本為了發展根本不在意,那時候也沒有所謂的知識產權之類的說法,日本就為生存下去就從模仿開始。

就這樣模仿了二十幾年以後,日本制造的產品已經基本能與歐美不相上下了。當時美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照相機,日本人經「逆向工程」消化後,掌握了核心技術並有所創新,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生產供應地。

日本從戰後一無所有,到模仿歐美制造一些小型的家用電器,然後開始發力汽車工業。

汽車

說起日本的汽車工業,它的開端也從模仿開始。就以豐田來說,豐田品牌剛創立的時候也是拆解國外品牌進行研究模仿。走模仿,最佳化和超越的道路!但是那時候日本的汽車並不受歡迎,而且彼時美國汽車三巨頭福特、通用、基利斯勒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

真正讓日本汽車突飛猛進的是韓戰時期,那時候的日本是美軍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基地!美國的一次韓戰給日本工業狂輸了一波血。豐田就在韓戰時期從虧損中走出來,並且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中東開始陷入持久的亂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出現亂局讓石油價格飆升!

那時候的歐美國家的人民深受高油價的困擾,為了省油,歐洲國家開始盯上了比美系車更輕便,更省油的日本車!這使得當時的豐田、本田、三菱等汽車廠商的汽車大賣。日本開始創設豪華車品牌也是這個時候!1986的謳歌、1989年的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都是在這次石油危機中建立。

所以說,韓戰、中東石油危機是日本工業發展的助推劑,但是隨著廣場協定,日本的經濟一落千丈,開始了漫長的全方位衰退行程。

日本為什麽如此提防中國?

明明二戰時候入侵亞洲,入侵中國的是日本。但是日本不僅不反思,而且在近些年跟著美國處處針對中國。但是人如果仔細去思考我們國家的發展對於日本核心產業的排擠就會知道原因了。

上個影片我們說了,日本的核心產業主要是電器產業和汽車工業。我們之前也說了,日本的制造業發展就是走的模仿、最佳化和超越的過程。在改革開放開放以後,我們國家的制造業發展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模仿,一個是代工。但是這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8年時,中國在全球家電行業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這裏我們不妨做一個對比。2018年,中國電視機產量達2億台,同比增長15.6%;冰箱產量約0.8億台,同比增長2.5%;空調產量達2.1億台,同比增長10.0%。比彼時的日本,電視機產量僅為40萬台,為中國產量的1/500,同比減少4.6%;手機產量同比減少27.8%,僅為455萬台。

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十分明顯,日本在抄無可抄以後,又陷入了文化無法前進演化的怪圈,無法真正完成領先世界的創新。因此,日本不管是在智能電話還是其他制造業都未能抓住內需市場和世界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在競爭中喪失了競爭力。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日本這個國家並不是一個綜合性大國,它最致命的缺點在於它沒有一個龐大的市場。一個狹小的日本不足以支撐日本制造業的野心。美國擁有歐美市場,德國擁有歐盟,而我們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這龐大的市場給了這些國家極低的試錯成本和極高的市場話語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客觀的角度上,氫能源汽車的環境友好性要強於電車!因為氫能源燃燒只產生水!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開發氫能源汽車的國家,而且在這方面領先了中美等國家一大截。但是中國和美國都不會放任日本主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秩序和話語權,於是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歐盟都否定了這個賽道,日本只能自己玩。

隨後,中國、美國和歐洲地區同步開始了電車的研發和制造。而德國汽車工業也開始依托傳統的燃油車技術積累進行新能源車的開發。所以,當今世界新能源車最大的三個參與者就是三個擁有最大市場的國家,中國、美國和歐盟裏的德國。日本雖然也開發了很多新能源車,但是存在感很弱。

沒有了IT、家電和汽車行業的優勢,日本經濟賴以生存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斷了,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完全沒有了未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它衰退所帶來的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