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86旅副旅長轉戰冀南,開辟新根據地,為何卻要從385旅借兵

2024-04-25歷史

抗戰爆發後不久,日軍大舉進攻山西。山西「土皇帝」閻錫山不聽八路軍朱德總司令的正確建議,在戰略上出現重大失誤,再加之國民黨中央軍與晉綏軍配合不力,彼此勾心鬥角,明槍暗箭,太原很快失守。

太原失守後,黨中央和毛主席及時改變了八路軍各部的作戰地域部署,要求八路軍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129師)從集中作戰變為獨立分散使用,以防日軍戰略大迂回包圍,在山西的山地地形中,將八路軍圍困住。

1937年11月10日和13日,八路軍第129師先後兩次開會,討論太原失守後129師的戰略發展問題。

129師師長劉伯承

最初出師抗戰時,總部給129師劃定的作戰區域是晉東南地區,這裏靠近平漢(北平至漢口)鐵路,臨近河北、河南兩省,具有較大的伸縮余地。

129師傳達了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關於建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決定,師長劉伯承做了具體部署和敵後遊擊戰的戰術指示。

1937年11月15日,129師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散大部隊,將主力打散,分散到各處。

這次分兵,形成了後來129師的三大作戰地域集團:太行、太嶽、冀南。它們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別是陳賡、陳錫聯、陳再道,即129師著名的「三陳」。

陳再道將軍

太行地區,是129師的老底子,129師的師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以及後來的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都設在這一地區,活動在這裏的是385旅及由385旅發展出來的各支部隊、地方武裝。

這時385旅的旅長為「夜襲陽明堡」的功勛團長、「小鋼炮」陳錫聯上將(原旅長王宏坤留守陜甘寧,此385旅為重建的)。

太嶽地區,是由大名鼎鼎的386旅發展而來的,386旅旅長是著名的軍事、情報兩棲將軍、蔣委員長都「不敢」傷害的陳賡大將。

冀南地區,是129師跨越平漢路後開辟的新根據地,是129師向平原進軍的一招大棋。冀南根據地的開辟,首先要感謝129師副師長、昔日的紅四方面總指揮徐向前。

129師副師長徐向前

1938年4月26日,徐副師長帶著人馬浩浩蕩蕩,從太行山來到冀南,以南宮縣為中心,打擊日偽和反動組織,收編各色雜牌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建立了這塊在日軍眼皮子底下的根據地。

一年後,徐向前受命去山東,冀南就交給陳再道負責。

陳再道早於徐向前四個月來到冀南,他是按照129師師部的命令,於1937年12月底來到冀南的。

陳再道,湖北麻城人,1927年11月參加了中共組織的著名的「黃麻暴動」,跟著農民自衛軍一起加入紅軍。

他從基層士兵幹起,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最後成為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紅11師的師長,紅四軍副軍長、軍長,是深受徐向前總指揮器重的一員戰將。徐向前曾表揚他:「有陳在(再)道,餓虎難行!能攻能守,再道之勇!」

抗戰爆發後,紅軍接受改編,紅31軍改編為八路軍第386旅,陳再道給陳賡擔任副手,出任副旅長。

有意思的是,陳再道在去往冀南的時候,他的身份是386旅副旅長,而他去冀南帶著的卻是385旅769團的部隊,也就是「陳錫聯的兵」、「兄弟部隊的人」。

陳再道都帶去了哪幾支部隊?他們是385旅769團第1連、5連、10連,共三個步兵連;769團的一個機槍連;由769、771、772三個團各出一個騎兵排組成的騎兵連。

386旅副旅長出去創業、打江山,385旅卻給人、給槍、給馬,總共占了陳再道帳下九成的兵力,對陳再道的支持不可謂不大。

其實這怪不得他自己的老家386旅,也怪不得陳賡旅長,386旅這時候確實是拿不出人來。

最初129師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時,並不是全師全部出動,385旅旅部以及下屬的770團都留在了陜甘寧,在旅長王宏坤帶領下,擔任陜甘寧邊區衛戍任務。

129師在晉東南名義上是一個師,實際上只有386旅的兩個團(771團、772團)和385旅的一個團(769團),只有9000余人。386旅建制完整,所以理所當然地承擔了全師作戰行動的主力重任,仗打的多,任務也多。

陳再道受命去冀南時,386旅正在正太路、同蒲路、邯長路一線上,與日軍做艱苦的反圍攻、反進剿,開展建立晉冀豫根據地的作戰行動。

386旅在內外線與其他部隊相互配合,相繼取得了反「六路圍攻」、「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戰鬥」、「長樂村襲擊戰」等勝利,到1938年4月下旬,基本控制了晉冀豫邊區北部地區。

隨後,129師命令386旅繼續進軍,這次的方向是冀西、豫北,386旅進入邢台、沙河、武安、磁縣地區,消滅日偽軍、漢奸、封建會道門組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結束了當地混亂局面,安定了群眾情緒,擴大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影響。

129師進入冀南,在戰略上十分關鍵,需要能扛起重擔的人。

可那時,師部營帳裏幾乎空了,參謀長倪誌亮在太行籌建軍區,徐副師長在同閻錫山和晉綏軍搞統戰工作,劉伯承師長便點將陳再道,這也是看中他能征善戰,有勇有謀,過去就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員勇將。

陳再道即將上任,可是386旅卻一時難以抽出人來,日軍的多路圍攻十分兇猛,捉襟見肘的兵力已經十分緊張,由同一師部帳下的385旅769團出人,也就不得已而為之了。

讓兄弟部隊出人,也有打破山頭主義的考慮在裏面。

「山頭」是黨內軍內一直避免但是卻事實存在的一種現象。我軍在建立紅色根據地時,各支紅軍彼此被分割,相距遙遠,在各自地域內獨立發展,套用民間的話——"山頭"來形容根據地,也是一種正常的歷史現象。

紅四方面軍內部,徐向前總指揮就十分頭疼一度存在的山頭現象。在他的力主下,他就將由鄂豫邊、豫東南、皖西三個地區發展起來的紅一師、紅二師、紅三師打亂原建制,進行了混編,讓各軍隊戰鬥力相互平衡,幹部交叉使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妨礙部隊團結和集中統一的不利局面。

我軍的幹部戰士,從統帥到士兵,在革命的各個時期,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組織,但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理想。

所以,在艱苦的抗戰條件下,必須整合一切有利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決不能以各自「山頭」劃分壁壘,造成我的人、你的人,這樣彼此涇渭分明的現象。

陳再道到達冀南後,以這5個連隊為基礎,拉起冀南愛國抗日大旗,這支部隊被稱為「129師東進縱隊」,陳再道任司令員,李菁玉任政治委員。

他們在冀南四處征戰,積極打擊日偽軍,鎮壓漢奸、頑匪,鏟除反動會道門,收編改造當地的各種雜牌武裝,聲勢越來越壯大,很快終結了國民黨軍隊逃跑後當地的混亂局面和權力真空。

冀南局面開啟後,129師又派來了宋任窮率領的騎兵團、孫繼先率領的津浦支隊協助配合。後來,師部派徐向前副師長坐鎮冀南,

陳再道司令員和李菁玉政委(後來由宋任窮接任)親密合作,在徐向前副師長的直接領導下,使東進縱隊很快由5個連隊發展到3個團(東進第1團、2團、3團)。

後來經過整編,統一為八個支隊和獨立團。八路軍在冀南的兵力達到2萬人,已經成為一支具有「師級」規模的強大抗日力量。

冀南根據地也發展到五個專員公署、51個縣,並成立了由楊秀峰任主任的冀南行政公署。總工會、婦救會、農救會、文救會等抗日組織相繼成立,以南宮為中心,擁有800萬人口的冀南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

129師全師上下無不佩服毛主席和劉伯承師長的戰略眼光,冀南、太行、太嶽彼此呼應、連成一線,相互支援、相互策應,極大地鉗制了日軍的行動,羈絆了日軍的大後方所謂「治安區」。

在這三大根據地的基礎上,後來發展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

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冀南就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是日軍華北方面軍重點打擊的物件,加上蔣介石還派西北軍舊將鹿鐘麟擔任河北省政府主席,他糾集了一批反共武裝,企圖把八路軍從冀南擠出去。

陳再道說:「冀南抗戰五年,不知脫衣睡覺是何滋味?」可見,當地的形勢經常是險象環生,隨時都要應對突發事件。也可想而知,抗戰的不易和陳再道將軍的付出。

劉伯承師長曾親率部隊從太行來到冀南,支援和鞏固冀南根據地,爭取了國民黨軍石友三部,孤立張蔭梧部。冀南各地的中共黨組織也切實改造鄉村政權,團結愛國鄉紳,實行減租減息政策,爭取人民支持。

部隊發動群眾改造平原地形,設定檑木、滾石,挖掘道溝,限制日軍機械化部隊的行動,並取得了著名的「香城固戰鬥」勝利。劉伯承稱贊:「我們的代價小,(香城固戰鬥)是賺錢的生意,這是個模範的誘伏戰。」

陳再道在冀南一呆就是五年,直到1943年去延安中共中央學習,為冀南根據地的建立貢獻了全部力量,揮灑了全部心血。

陳再道帶到冀南的三個紅軍連(1、5、10連),前兩個後來在第6軍17師50團建制內,第三個被孫繼先將軍從陳再道處「接手」帶入津浦支隊,後來編入在26軍76師226團的建制內。

在解放戰爭中,陳再道先後任晉冀魯豫解放軍冀南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魯西南戰役、宛西宛東戰役,馳騁中原,屢建殊勛,創造了許多模範戰例,多次受到中央軍委和劉鄧首長的通令嘉獎。

陳毅元帥對「再道之勇」贊不絕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揚他「是一員戰將」,「打仗很勇敢」,「真不簡單」。

1955年,陳再道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陳再道病逝於北京,葬於湖北麻城烈士陵園。#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