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再品「臼門關」

2024-01-03歷史

再品「臼門關」(劉興曄)

臼門關,因為「臼」字地名日常不多見,在遼北幾乎沒有,似乎「臼」字不可能是地名。為思慮周全,考證嚴密,必須反復考量。

各地「臼」字類地名,還真是有很多,比如臼水、臼口、臼裏,臼城、臼衰邑、臼口驛、西臼、石臼河、石臼窩、石臼所、石臼鎮、碓臼、石碓臼、鐵碓臼、識臼縣、石臼建村,等等,只是北方不太多。

石臼的「臼」字,有讀「石jiū」,有讀「石jiù」。「臼」字,其實並無【jiū】音,唯讀【jiù】,如石臼、冰臼、藥臼、門臼等。

石臼,在遼北地區很常見,為舂米器具,石杵配石臼。人們往往以為石臼就是高句麗人的專屬,其實不是,在沒有鐵器尤其沒有電力工具的時代,各朝各代各族人民幾乎都使用石磨、石碾、石臼等石器,加工糧谷。遼北許多古城、古村落裏都能見到隨處散放的舂米的石臼。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家裏,往往還保存著石質的藥臼,比搗蒜缸子大一些,平時多用於搗碎辣椒面、花椒面、大料粉等。

遼北地區,與地名臼門相近的是舊門。是柳條邊「三展皇邊」過程中廢棄的舊邊門,除鐵嶺山頭堡的舊邊門外,再有康平的前舊門、後舊門,法庫依牛堡子的東舊門、西舊門,新賓的舊門,新民的舊門等等。

開原、昌圖間的臼門關,是明代前期長城的關口,今日地名水口。遼北這類叫「口」的明長城、清柳邊地名,有昌圖亮中橋與開原金溝子之間的牙口子、開原金溝子與昌圖縣昌圖鎮之間的大水口、開原蓮花鎮與西豐郜家店之間的範牙口子等等。臼門關所在的水口,既在柳條邊上,又在明長城上。臼門關不似新安關,只在明長城上,而沒在柳條邊上。

臼門關,過去有直道通往慶雲堡西城,南遷置為新安關後,主道變為慶雲堡直通新安關之道,即彰桓公路,今為開原-奈曼的505國道。在長城以內,新安關至臼門關之間,有巡城馬道相連,與城上墻頂道並列呼應。臼門關關門南側臼門台,既是關門台又是敵台,關廢而台猶在。

臼門關內為遼河平原的農耕文明,關外即科爾沁草原的遊牧文明。明代前期的臼門關外,是蒙古兀良哈三衛之福余衛人,新安關外明代中期是蒙古嫩科爾沁人,明代後期是蒙古內喀爾喀人。

明長城關口尚多,而馬市獨少。臼門關內韃靼馬市。一如開原城東的女真馬市相當於女真人入市交易的總馬市,開原城西的韃靼馬市是蒙古韃靼入市交易的總馬市,從韃靼馬市的地位也可反襯臼門關的重要地位。明長城研究,不該忽略臼門關的地位與作用。詳參遼北,悟通開原,吃透一頭,再及其他。

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