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安事變中捉蔣者是誰?老農給葉劍英寫信,元帥澄清43年前的謎案

2024-07-23歷史

建國之後,有很多的老兵都選擇回到家鄉,在家鄉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老兵王玉瓚(zàn)亦是如此,他放棄了組織給予的優待,找了一個理由回到家鄉撫順,本來應該平靜地過完下半輩子,結果卻因為一件事情,他不得不親自出面解決。

1979年,已經83歲的王玉瓚老人同往常一樣,拿出報紙翻閱,但是,看著看著老人的表情就突然變得嚴肅起來。「荒唐,簡直就是荒唐!這種事情是可以隨便說的嗎?」老人突然憤怒地說道,隨後,他將報紙重重地摔在桌上。

老人的聲音驚動了在外面幹活的兒子,兒子還以為發生什麽大事了,沖進來就盯著老人看,在發現老人沒有什麽不適後,便問道:「爸,發生什麽事情了,惹得你發這麽大的火,可別氣壞了身子。」

經過一番談話,兒子才知道讓老人發火的,原來是報紙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該文章由孫銘九親自撰寫——【關於「西安事變」中如何捉拿蔣介石】,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孫銘九捉拿蔣介石的詳細過程。而老人之所以生氣,是因為這個孫銘九他不是真正的「捉蔣者」,他根本就是冒領功勞的「假貨」,他的故事雖然精彩,但這一切都是在掩蓋事實的真相。

關於「西安事變」中如何捉拿蔣介石,「捉蔣者」到底是誰?

在【關於——「西安事變」中如何捉拿蔣介石】這篇文章中,他講得很多都是不存在的,大多都是添油加醋,亂說一通,看著真相就這樣被小人掩蓋,老人的心中難以平靜,他認為自己應該站出來,揭穿孫銘九的謊言,將真正的歷史呈現在大家面前。

老人對兒子說道:「西安事變已經過了這麽多年了,其實捉拿蔣介石的功勞我並不在乎,但是,我也絕對不會讓孫銘九這種人繼續欺騙人民、欺騙先烈、欺騙歷史。我要將這件事情匯報給葉劍英元帥,他一定可以幫我將43年前的真相公之於眾。」

說完,老人就拿起了紙和筆,開始給葉劍英元帥寫信。前面和大家講過,王玉瓚已經83歲了,是一位高齡老人,身體和記憶都跟不上,因此他每天最多只能寫300個字左右,本來老人的兒子想幫忙,但是老人堅持要自己完成。最終,老人花了20來天將這封信寫完,這一封信共計6000多個字。

在信中,王玉瓚老人表示自己才是第一個捉住蔣介石的人,而孫銘九只是冒充的「英雄」,不僅如此,信中還詳細地介紹了當時「西安事變」的經過,每個細節老人都寫得非常清楚,老人和孫銘九提供的資訊,相比之下,老人給出的資訊更加真實,更有說服力。並且,在這封信中的最後,老人為了證明自己所言,句句屬實,還特地寫道:

「關於‘西安事變’到現在已經有43年的時間了,究竟是誰第一個捉拿蔣介石,在民間也有許多的版本,我的所作所為,尤其是捉拿蔣介石和雲南起義這兩件事,如果組織需要調查核實的話,請向我提出的見證人征取書面證明,即可完全清楚了!最後,在報紙上刊登的有關於孫銘九那兩篇捉拿蔣介石的文章,都是胡扯,因為我才是捉拿蔣介石的人!」

當葉劍英元帥收到這封信後,他十分疑惑,為什麽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會給自己寫信?並且,看起來裏面的內容還不少,難道他是有什麽難言之隱要跟我說嗎?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葉劍英立即將這封信開啟,閱讀了起來。

當看到王玉瓚這個名字的時候,葉劍英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他翻遍了記憶,腦中都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資訊,因此一開始他是帶著半信半疑、不相信的態度看的。可是,他越看到後面,心越驚,因為這封信把「西安事變」中所有的細節寫得清清楚楚。這讓他不得不懷疑,孫銘九是不是一個「冒牌」的英雄!

看完這封信後,元帥的心情難以平靜,久久未能緩過來,他沒有想到這封信會牽扯出43年前的事情。心情復雜的他,對著身邊的人說道:「萬萬沒有想到,我的猜想居然是對的,43年前的事情果然沒有那麽簡單!」

這封信件的內容引起了葉劍英的高度重視,他為了還原當年「西安事變」的歷史真相,葉劍英元帥立即向遼寧省委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當地負責人即刻成立調查組,將重心放在全面調查孫銘九捏造歷史事件上,並且找到王玉瓚,核實他的身份。

當時,距離「西安事變」已經過去四十多年,要想將整件事情調查清楚,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本著葉劍英元帥「速辦」的精神,時任遼寧省委書記黃歐東立即將這封信轉批,請撫順的負責人立即跟進這件事。

撫順市委收到後,立即派一位副市長親自處理此事,隨後副市長成立了「西安事變事件調查組」,後來,根據調查組的成員曲學貴回憶:

「我們組的成員從1979年6月25日出發,到10月7日返回撫順,在我們這三個多月的走訪過程中,我們一共查證了22條相關事件的線索。走訪了呂正操、萬毅、劉瀾波、何柱國、劉多荃、宋黎等相關見證人。」

而,調查組的工作人員在詢問見證人的時候,他們都表示王玉瓚是一個老實人。有了他們的證明,調查組人心中已經有底了,對事情的真相也有了大概的猜想。

1979年11月16日,經過調查組幾個月的努力,事情真相終於浮出了水面。王玉瓚老人所言,句句屬實,於是,撫順市委統戰部的兩位外調同誌帶著【關於王玉瓚政治歷史問題的結論】,找到了王玉瓚,並且,讓王玉瓚確認無誤後在上面簽字。

這份結論上大致的內容是,經調查:「王玉瓚於1936年在西安任東北軍總部衛隊營第一營營長時,基於反蔣抗日的愛國思想,參加了‘雙十二’捉蔣事件,王玉瓚才是捉蔣第一人。」當王玉瓚老人看完後,他的眼睛充滿了淚水,歷史成功被還原,自己也終於可以對國家有個交代了。

最後,王玉瓚在這份結論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符合實際,同意、感激」八個字。事情的真相被調查清楚後,葉劍英元帥指示將真相刊登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以及【文匯報】上,澄清了43年前的謎案。

那麽,王玉瓚老人作為捉拿蔣介石的第一人,是如何生擒老蔣的呢?又是因為什麽被人鉆了空子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王玉瓚老人精彩的一生:

1896年,王玉瓚出生在遼寧撫順黑山縣的一戶農民家庭,當時那個年代活著是真的不容易,有上頓沒下頓的,王玉瓚家中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小小的年紀就要為了家中的生活,到處幹活,因此王玉瓚從小就飽受各種困難。

直到王玉瓚18歲那年,迫於生計他加入了張作霖的東北軍,自此他開始了軍教生涯。在戰場上他異常勇猛,參軍十多年裏,王玉瓚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每場戰鬥他都沖在最前線,並且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任務。

征戰多年,王玉瓚在戰場上積累了許多經驗,雖然他沒有讀過什麽書,但這並妨礙他上升的空間。1929年,33歲的王玉瓚以東北軍副旅長的職務,進入東北講武堂第九期進行學習。

要知道,能夠在東北講武堂學習的人寥寥無幾,除了高官子弟就是部隊精英,其他人那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因此,王玉瓚能夠在這裏學習,他的前途一定是非常可觀的!意料之中,王玉瓚在講武堂一畢業,就被少帥張學良看中了。

王玉瓚這個人,張學良是認識的,他知道王玉瓚是曾經跟隨過父親的老兵,因此少帥對王玉瓚十分信任、器重。記得,張學良被任命為「國民黨革命軍陸海空副司令」 ,準備前往南京就任的時候,王玉瓚就是他親自選中的隨行人員之一。

後來,王玉瓚因為表現突出,被任命為「平津衛戍司部衛隊營上校營長」,主要負責重要人物的警衛和保護工作。而王玉瓚正是因為擔任了這個職務,才有機會成為蔣介石身邊的警衛,從而也為「西安事變」中捉拿蔣介石埋下了伏筆。

1931年9月18日,由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自導自演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完沈陽後,又以最短的時間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引發了一場「抗日救國」的熱潮,許多愛國人士紛紛加入其中。

然而,手握重兵的蔣介石卻仍然堅持「攮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其中「安內」就是以「剿共」為中心。在大家都喊著「抗日救國」的口號時,老蔣依舊讓大量的國軍圍剿紅軍,對外敵的所作所為,毫不動容。

老蔣的這種行為很快就引起了張學良的不滿,他不明白蔣介石為什麽對「剿共」如此執著,如今日寇正在蠢蠢欲動,南下北平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是,在面對如此嚴峻的民族危機時,老蔣根本就無心抗日。

不僅如此,隨著紅軍長征的勝利,蔣介石又一次看到了一舉殲滅紅軍的機會,於是任命張學良為「剿匪總司令」,命令他對紅軍加快圍剿的進度。而老蔣為了讓「剿共」政策落實到位,特地從南京飛往西安, 督促剿匪作戰。

雖然,張學良很不願意,但軍令不可違,當他和紅軍作戰的過程中,張學良發現紅軍的想法和他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一同抵制外敵,將外敵趕出中國。於是,張學良找到楊虎城,同他說了自己的想法,楊虎城也極力贊同和紅軍合作。

當務之急,就是要勸說蔣介石和紅軍合作,但做老蔣的思想工作,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因此,張學良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和老蔣談論國共合作的事情。張學良表示,讓蔣介石放下對共產黨的成見,停止內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抗日,將日寇趕出中國。

對於張學良的勸導,蔣介石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拒絕張學良提出的意見。對此,張學良沒有感到氣餒,因為他知道老蔣的脾氣,要想促成國共合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次,在蔣介石過壽的時候,張學良又提出國共合作的主張,這次蔣介石也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後來,隨著蔣介石的三次拒絕,張學良已經沒有什麽耐心了,當前的局勢已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出於民族的利益,張學良決定最後賭一次,他要求蔣介石到西安和他進行面談,關於國共合作必須要有一個結果。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如約到達西安,這下可把張學良高興壞了,他以為前蔣介石來見他是因為同意「國共合作」的主張,可是,沒想到的是,老蔣全程都對這個話題避而不談,甚至還在大會上宣布對紅軍進行第六次「圍剿」。

原來如此,張學良終於意識到,蔣介石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國共合作,他還是堅持要「剿共」,無心抗日。此時,張學良的心一下子就寒了,心想:「既然勸誡多次都沒有用,那就只好來硬的了。」

逼蔣抗日,勢在必行

同年12月11日,張學良在參加完蔣介石追剿紅軍的會議後,當天張學良就找到了楊虎城,二人經過商量之後決定對蔣介石發動「兵諫」,逼蔣抗日!並決定在第二天實施,因為,此次行動一定要保證萬無一失,所以參與行動的人都必須是心腹才行。

當時,張學良的心腹有三人:衛隊第二營營長孫銘九,第三營營長賈陶(中共地下黨員),第一營營長王玉瓚。其中,他最信得過的,就是第一營營長王玉瓚,最關鍵的是,王玉瓚曾經負責過蔣介石的安保工作,因此由他第一個行動最合適不過了。

當天,張學良親自將蔣介石送回華清池(即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為了確保行動不出意外,除了老蔣自己帶過來的30人,其他都是張學良的人。下午四點左右,張學良從華清池出來,對著在外面執行外勤的王玉瓚說道:「王營長,你要跟我回城一趟,等會我有事情要交代你去做。」

王玉瓚聽後,立即騎著摩托車跟在了張學良的車隊後面,到達張學良公館後,王玉瓚沒有第一時間見到張學良。過了一會兒,張學良開完會後,表情嚴肅地對王玉瓚說道:「進來。」於是,王玉瓚走進了客廳,隨即將門關上,等候張學良的指示。

張學良上下打量了一下王玉瓚,過了一會兒對他說道:「明天你有一個任務,我要你去把蔣委員長‘請’到城裏來。」隨後,又交代了王玉瓚三點需要註意的事情:

其一,不管出現什麽情況,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將蔣委員長「請」到城裏來。因為,他們行動的時間有限,不能耽誤太久,時間一久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懷疑和警惕。到那時,行動成功的機率就會減半。

其二,不管怎樣,千萬不能傷害到蔣委員長,他必須是活的才行,畢竟此次行動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他的命,而是想讓老蔣同意「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

其三,第二營營長孫銘九也會參與行動,必要的時候可以和他配合。不過,按照孫銘九的距離,能不能幫上忙還是一個未知數。

交代完這些,王玉瓚明白張學良的用意,他也希望國共能夠合作,一同抗日。因此,對於張學良的行為他十分贊同,隨後,他堅定地向張學良說道:「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任務,一定會把蔣委員長完好無失真地帶回來。」

聽完王玉瓚的回答,張學良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又接著說道:

「這一次的行動,非同小可,在服裝上要有區別,蔣委員長的侍衛隊穿的都是黃色的軍裝,而我們現在也是黃色軍裝,為了避免在行動的時候混淆,你們在行動前一定要把軍裝改成藍色,這樣就算雙方打起來了,你們也能快速分清敵我。」

王玉瓚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為了此次行動不被人懷疑,他直到行動前都沒有回家,而是待在副官譚海的辦公室,靜待行動開始。

1936年12月12日淩晨2點,這個時間大家都睡著了,而此時正是商議好的行動時間。趁著這個時候,王玉瓚悄悄地從譚海的辦公室溜出來,騎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摩托車,前往東郊十裏鋪。(那裏是警衛一營的駐地)

到達駐地後,王玉瓚叫來了騎兵連連長,並向他下達了「捉拿蔣介石」的命令。為了確保計劃能夠成功,王玉瓚還警告騎兵連的所有士兵:「如果今天晚上的行動有人泄密,那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面了,一律格殺勿論!」

按照王玉瓚的命令,騎兵連連長帶領300余名士兵,立即出發前往華清池,到了華清池之後,他們將那裏包圍,嚴禁任何人出入。隨後,王玉瓚又趕到灞(bà)橋鎮命令手槍排排長金萬普,馬上帶著全排士兵隨他一起行動。因為當時,王玉瓚帶的士兵和蔣介石帶來的警衛是交叉巡邏的,為了方便,他們幹脆都住在了外屋。

就這樣,在王玉瓚的帶領下,守在華清池外圍的警衛很快就被拿下了,但這只是行動的第一步,蔣介石這個人的防備心非常重,所以他的房間在最裏面,要想捉住他,這期間必須穿過兩道門。而蔣介石帶來的那30名守兵,都聚集在最裏面那道門,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行動,必須在不驚動蔣介石的情況下進行。

因此,王玉瓚他們連子彈都不敢裝,因為他們怕子彈的聲音會驚動裏面的守兵。這時,王玉瓚對著連長說道:「你們在這邊等著,不要動,一會兒聽到我的槍響,你們再行動。」隨後,王玉瓚獨自穿過一道門,突然看見前面有個哨兵在那裏來回巡邏。

王玉瓚意識到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於是,他立馬擡槍瞄準,砰…砰…砰,槍響過後,那名哨兵倒地,當場斃命。聽到槍聲後,連長立刻帶人沖了進去,而這時,蔣介石的守兵也被槍聲驚醒,看到的王玉瓚後,問道:「發生什麽事情了?為什麽會有槍聲?」

此時,守兵還不知道真正的「危險」就在他的面前,不等他繼續詢問,王玉瓚就直接將他放倒。王玉瓚的這個舉動,讓蔣介石的守兵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原來剛剛那槍是王營長開的。

雖然,守兵懵了一下,但畢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他們也不是吃素的,回過神後的守兵們,立即開始了反抗。王玉瓚見狀,命令部隊往裏面沖,就這樣,兩幫人開始了激烈的槍戰。

就在這個時候,孫銘九也帶著自己的警衛二營,50余人趕來增援,有了孫銘九的加入,蔣介石的守兵很快就被盡數剿滅,王玉瓚立即帶人沖進了蔣介石的臥室,可是臥室裏空無一人,他們將房間翻了一遍也沒有發現老蔣的身影。

於是,王玉瓚只能命人分散尋找,這時,有人在窗邊發現了一只拖鞋。看來是蔣介石逃跑的時候,不小心落下的,透過拖鞋的位置,王玉瓚確定老蔣肯定是逃往後山了。於是,王玉瓚立即叫來了孫銘九的部隊一起尋找。

孫銘九帶著警衛二營從右側搜尋,而王玉瓚則帶領警衛一營從左側搜尋,他們在後山找了好幾個小時,連蔣介石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在他們準備換個地方繼續搜尋的時候,王玉瓚的部下劉允政等人,在半山腰的石頭後面發現了蔣介石。

他們看到蔣介石後,高興地對大部隊喊道:「找到了,找到了,蔣委員長在這裏!」此時的蔣介石哪裏還有往日的風光,只見他光頭赤腳,畏畏縮縮地蹲在石頭後面,狼狽極了。王玉瓚聽聞找到蔣介石後,立即跑了過來,這個時候老蔣已經被士兵攙扶著起來了。

王玉瓚因為是張學良心腹的原因,常常待在張學良的身邊,而蔣介石也正好見過他幾面,因此對他有點印象,知道他的上級是張學良,於是帶著怒氣對他大吼道:「你們的長官張學良呢?張副司令呢?你們這是要做什麽,趕緊叫他來見我…」

王玉瓚在看到是蔣介石後,敬了一個禮,不緊不慢地說道:「蔣委員長,張副司令請你去城裏喝茶。」蔣介石聽後,便猜到了今天遇襲和張學良一定有關系,心想:「敢將我弄得如此狼狽,那就得準備好付出代價!」

隨後,王玉瓚命人將老蔣送下山,並派專車將他送往西安,天亮之後,張學良和楊虎城聯名通報全國:兵諫蔣委員長聯共抗日!在這捉拿蔣介石的行動中,王玉瓚立下了大功,因此張學良獎勵他和他的部下5000大洋。

冒領功勞的「假貨」——孫銘九

西安事變後,雖然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可是,心中那口惡氣一直咽不下去。因此,他找了一個理由將張學良囚禁,而王玉瓚作為張學良的部下,只是聽命於他做事,所以老蔣也不好追究他的責任,就這樣,王玉瓚逃過了一劫。

但是,蔣介石對於王玉瓚「活捉」自己的事情,一直難以釋懷,但是又沒有理由除掉他,於是1940年,他將王玉瓚下放到「中國紅十字會貴陽衛生人員訓練所」,名義上是讓他做軍事學的教官,實際上就是給一群女護士上課。如此,王玉瓚怎麽受得了?但他心裏知道蔣介石留他一命已經很不容易了,便只能聽之任之。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解放後,當時,蔣介石帶著國民黨部隊退守台灣,王玉瓚拒絕了前往台灣的機會,帶著妻兒回到了老家撫順,在家務農。往後的43年裏,王玉瓚過得非常低調,就像普通的農民一樣,從來沒有提起過自己在「西安事變」的功勞。

但,就是因為王玉瓚的低調,才讓孫銘九鉆了空子,他在報刊上發表當年「捉蔣」的細節,刻意隱瞞真相,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過王玉瓚的名字,並且引導大家相信自己就是捉蔣第一人。好在,有葉劍英元帥的幫助,王玉瓚才得以揭開孫銘九的謊言,將歷史的真相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1981年,「西安事變」45周年,組織特地邀請已經85歲的王玉瓚參加座談會,在會上他口述了當年事件的全部真相。透過此次座談會,王玉瓚的身份也終於得到了正名,而,一直被隱瞞的歷史真相,也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1979年雖已查清楚,但並沒有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