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蒙古國大膽總理根登:當眾扇史太林耳光,摔其煙鬥,最終結局怎樣

2024-01-23歷史

蒙古國大膽總理根登:當眾扇史太林耳光,摔其煙鬥,最終結局怎樣

蒙古國,是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大內陸國。眾所周知,它曾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在晚清時期卻宣布獨立,成為蘇聯的附庸國。

如今,對於我們來說,蒙古國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提到成吉思汗、忽必烈,我們總能輕松回憶,但對於這個鄰國的風土人情,我們卻了解甚少。

然而,談到蒙古國的國際地位,了解歷史的人多半會有印象。該國之所以能夠獨立,與蘇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上世紀,作為蘇聯的戰略緩沖地,蒙古國並未享有政治自主權,反而在各個方面都受制於蘇聯,成為其附庸國之一。

在當時,蘇聯在蒙古部署了大量軍隊,國內經濟也嚴重依賴蘇聯,以至於有人戲稱它為「蘇聯的第16個加盟國」。

然而,即使身處如此困境的蒙古也並非沒有表現出堅定的一面。

這個國家曾經有一位總理,名叫博勒吉德·根登,以其堅決的態度而著稱。他在公開場合曾掌摑過以強硬手段著稱的史太林,更是憤怒地摔碎過史太林視為珍寶的煙鬥。

眾所周知,弱小的國家往往在外交上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根登居然直接當眾羞辱了另一個強大國家的領導人。那麽,根登為何要采取如此行動,他最終又遭遇了怎樣的命運呢?

免於「清洗」,借勢上位

根登誕生於蒙古的賽音諾顏部,即今天蒙古的前杭愛省。對於他的出生年份,存在兩種主流觀點,一種是1892年,另一種是1895年,確切的年代已難以考證,但都在蒙古獨立之前。

1911年,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開始醞釀獨立。當時雖然蒙古地勢遼闊,人口稀疏,土地和礦產資源有限,但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沙俄早有吞並的意圖。

盡管那時蒙古尚未實作完全獨立,但已經開始自治。盡管中俄蒙三國存在一份所謂的協定,規定法律上蒙古仍屬於中國,但中國對蒙古的實際掌控早已形同虛設。

1924年,蒙古再次宣告獨立,廢除原有的君主立憲制度,建立所謂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而這一切背後都有蘇聯的推波助瀾。

蒙古在取得獨立後,並未如願實作「獨立自主」,在失去中國在外交上的反對後,蘇聯輕而易舉地掌控了這個脆弱的鄰國。

作為蘇聯歷史上的主要專制領導人,史太林對所謂的盟友一直懷有極高的掌控欲望。

1924年蒙古宣告獨立後,史太林開始在蒙古上下層面更換領導人,導致蒙古的國家元首最終成為史太林的傀儡。根登於1922年加入蒙古革命青年聯盟,並在短短一年內升任地方代表。

1924年11月,蒙古宣告獨立後不久,根登代表前杭愛省參加了蒙古第一屆國家議會。在會上,他敢於直言,言辭激烈,展現出年輕人的銳氣,同時明智地把握住了言辭的度量。

根登的講話引起了時任蒙古總理車林多爾濟的關註。在與會同僚交換意見後,根登最終當選為蒙古常任委員會主席,並兼任蒙古工會理事會主席。

政界初涉,根登迎來了順利的開端。在短短四年後的1928年,他如願當選為蒙古中央委員會的三大書記之一,一時權力熏天。

在他的四年任期內,根登致力於推動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包括關閉私人企業、強制征收僧人資產以及推動集體化等。這一系列政策在國內引發了強烈抵制,蒙古各地爆發了起義和抗議活動。

對此,蘇聯認為蒙古執政黨存在「左傾」錯誤,必須及時糾正。而所謂的糾正實際上是發動殘酷的清洗活動,包括蒙古總理和另外兩名中央委員會書記在內,都在這次清洗中被秘密處決。

顯然,作為新經濟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根登理應成為清洗的物件。然而,根登善於左右逢源,在蒙古的黨爭中不僅站對了隊伍,還透過忠心向史太林表白贏得了史太林的好感,這使得他得以免於清洗。

從此,根登成功攀附到了史太林這條大腿上。1932年7月,距離大清洗運動結束不到兩個月,根登被蘇聯任命為蒙古總理,實際上已經獲得了最高領導權。

當然,蘇聯扶持這位親蘇派的目的自然是明確的,而根登的目標則是在蒙古國內推動新的經濟政策,以加強蘇聯對蒙古經濟的控制。

新的經濟政策相對於根登之前推行的政策更加溫和,包括減少稅收、支持私有企業以及不再幹涉宗教機構等。在這樣的政策下,蒙古原本不景氣的經濟開始回升,根登也得到了廣泛的民眾支持。

1933年,蒙古人民革命黨內爆發了一場殘酷的清洗活動,導致黨內56人被處決,超過200人被監禁,還有100多人被流放。

這次清洗的主要物件是根登的政敵,盡管他被認為是幕後最大的推手,但實際上,根登本人在這次清洗中的作用相當有限,真正的主導者是蘇聯。

盡管大量政敵被清洗,但根登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他深知自己只是蘇聯棋盤上的一顆棋子,遲早也會被清洗,這次事件也加深了他對蘇聯控制的不滿。

然而,蘇聯對蒙古內政的幹涉並未結束,最終根登也因此陷入困境。

根登雖然借助蘇聯之力成為蒙古最高領導人,但他始終懷有愛國之心。在面對國家核心利益時,他常設法爭取從蘇聯那裏爭取斡旋的余地。

在與蘇聯簽署的雙邊協定,實際上是不平等條約時,根登曾試圖拖延,以謀取蒙古的利益。

盡管面對蘇聯的強大威脅,國力薄弱的蒙古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導致根登幾乎從未公開反對過史太林。然而,每每飲酒後,根登都會對蘇聯的控制表示不滿,稱蘇聯就是「披著紅色外衣」的帝國主義。甚至有一次,根登在酒勁作用下當場打了史太林。

根登本就是個脾氣火爆之人,平時由於蘇聯的強大,他並不敢公開發作。但在飲酒後,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由於酒精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人在飲酒後會失去冷靜判斷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常常在飲酒後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

1935年,根登第二次前往莫斯科,他在使館接待中與史太林等人共飲美酒。在酒興正濃之際,史太林提及公事,質問根登為何對他的命令不予理睬。

在酒精的作用下,根登並未如往常一樣順從,反而開始堅決辯駁。這讓史太林頗感不悅,但更為令他不悅的事情還在後頭。

毫無預兆,根登突然站起身,指著史太林大聲咒罵:「你這該死的格魯吉亞人!」說罷,他竟然上前給了史太林一個響亮的耳光。不僅如此,根登奪過了史太林整天叼在嘴裏的煙鬥,狠狠摔在地上。

事件發生後,根登又高聲宣稱:「蒙古正在考慮同日本結盟。」當時蘇聯同日本因中國問題而關系緊張,這番話讓當場發呆的史太林更加憤怒。

盡管史太林極為憤怒,但考慮到根登身為一國領袖,他並沒有當場對根登采取行動。然而,事後的報復是不可避免的。

1936年3月,根登在受到眾人指責的同時,被解除了總理職務。其中,率先對他進行指責的那位成為了新任由蘇聯扶持的總理。

4月,根登以接受治療為名被送往蘇聯,期間他被軟禁了近一年。在此期間,根登面臨了多項指控,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充當日本間諜」。

1937年,根登最終承認了自己無辜的罪狀,蘇聯軍事法庭隨即判處他死刑。同年11月,根登在莫斯科被處決。他的死引起了許多蒙古人試圖為其平反,但由於蘇聯的支配,人們對根登這個名字仍然敬而遠之。

作為蒙古的最高領導人,根登一言一行都受到極大的控制,這清晰地展現了當時蘇聯對蒙古的深刻影響。實際上,除了根登之前那幾位不幸受害的蒙古領導人外,根登之後還有許多蒙古領導人被蘇聯清洗。

根登的死並非孤例。

在根登被處決之前,與他一同被押送至莫斯科的蒙古人民軍總司令德米德在途中就被秘密處決。

1939年,曾任蒙古總理和最高元首的阿瑪爾也被蘇聯逮捕。他面臨的「罪名」和根登相似,都是因為拒絕執行史太林的清洗命令。

1941年,阿瑪爾被以「反革命」罪名處決於莫斯科。

這些例子僅僅是蘇聯對蒙古實施高壓統治的冰山一角。蘇聯還下令取消蒙古文,強迫蒙古民眾使用俄文。

在蘇聯的統治時期,任何敢於反抗的人都會遭到無情的處決,即便是蒙古的高層領導人也不能幸免。這種壓迫一直持續到1990年才結束,當時蘇聯已經瀕臨崩潰,無暇顧及蒙古。

根登的死是蒙古的痛楚,盡管他的反抗行為或許過於激進,但他的愛國之心是十分可貴的。

可惜在大國面前,弱小國家往往無法發表自己的主張,尤其是當初蒙古選擇獨立,卻引來了災難。這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