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全國敢直呼「老毛」的,只有這3個人!連賀子珍都不會這麽叫

2024-04-08歷史

最近我觀看了兩集新的革命劇【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剛開始就註意到,朱老總稱呼毛主席為「老毛」,讓我感到十分親切。其他人如賀龍、徐向前等人也都用這樣的方式稱呼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一臉笑意地接受了,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悅的樣子。

這讓我非常好奇。在以往的電視劇和電影中,很少可以聽到有關領袖被稱為「老毛」的稱呼。

例如,在【長征】中,周恩來一直以「澤東同誌」來稱呼毛主席,而在【大決戰】中,大部份人都是按照職務來稱呼,比如「周副主席」等。

這樣就顯得一臉的嚴肅和正式,讓人感到沒有生活氣息,當然,藝術這樣的加工和處理也是應該的,畢竟關於毛主席的影視劇要尊重。

這樣就給人一種嚴肅正式的感覺,似乎缺乏生活氣息。當然,對毛主席的影視劇進行藝術加工處理是必要的,畢竟需要尊重。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到底是如何相處呢?作者瀏覽了許多近代史書籍,或特許以得出如下結論。

毛主席和他親密的戰友如朱德、周恩來等,還有陳毅、賀龍等,彼此之間通常以親切和隨意的方式稱呼,比如「恩來」、「老彭」等,僅在開會或正式場合才會使用職務稱呼。

更令人感到親切的是,有三位我軍中的人敢直呼毛主席為「老毛」,而民主人士通常更傾向於更富有文藝氣息的方式來稱呼毛主席,比如稱他為「潤芝先生」,將朱德稱呼為「玉階兄」等。

那麽,是哪三位人物會用「老毛」來稱呼毛主席呢?而與毛主席的情感聯系又是怎樣的呢?

「紅色的頭發」

毛主席的最親近之人,資歷最深厚者非朱老總莫屬。

1961年,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來到八一起義紀念館,看到一幅巨大的起義大軍油畫時,他感慨地說:「當時的困難真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失去了和黨中央的聯系,心裏著實愁得不知所措,突然間接到了毛澤東的訊息,這讓人倍感意外。」

正是朱老總當時回憶的,發生在1927年的事件。

根據中央的計劃,南昌起義後,起義軍於1927年8月3日陸續撤離南昌。接著,起義軍在廣東潮州等地遭遇失敗,最終在朱德和陳毅率領下,只得退至湘贛邊界進行遊擊戰。這一行程一直延續到了10月。

就在這時,年過三十的毛澤東正領導著秋收起義。在遭遇挫折後,他毅然對部隊進行了整頓,這便是著名的「三灣改編」,隨後他前往了井岡山。

南昌起義軍和秋收起義軍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這是因為朱德意識到了部隊的凝聚力,並實施了「贛南三整」。粟裕回憶稱,這次整頓非常重要。

毛澤東在1928年3月得知朱德的訊息,得知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被敵人追擊,正在向井岡山方向撤退。因此,毛澤東成為朱德前往井岡山的援助者,兩位偉大領袖的手緊緊相握。

兩支隊伍的會合正是「朱毛」之稱的由來。

當時,「朱毛」的影響幾乎遍布整個中國,這是因為國民黨得知他們會面後,在報紙上大肆宣傳「朱毛匪首」等詞語。因此,全國人民都知道,共產黨中存在一個姓朱名毛的人極為強大,甚至可以說是身手不凡,能夠左右逢源。

當時很多人並不知道,「朱毛」實際上指代的是兩個人。

蘇共【真理報】在1929年7月2日發表社論,贊揚了「朱德和毛澤東的紅色遊擊隊運動」。一個月後,【真理報】再次發表文章,這時全世界突然明白國民黨口中所指的「朱毛」其實就是朱德和毛澤東。

因此,當共產國際開始關註「朱毛」時,毛主席和朱德的名字已經聲名遠揚。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毛主席和朱德在軍事和政治領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分歧。朱德親切地稱呼毛主席為「老毛」,就像兄弟間互相稱呼一樣,毛主席則一直以「老總」的稱謂尊敬地稱呼朱德,始終如一。

斯諾曾經在其著作中指出:「假若沒有‘朱’和‘毛’這對孿生天才的存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行程將無法想象。實際上,許多中國人將他們視為同一人。」

直到1976年,毛主席和朱德的革命友誼依然堅如磐石,堪稱「朱毛」合作的難得之情,這段情誼長達48年之久,直到兩人相繼離世。

得知朱德去世,毛主席83歲高齡,喃喃自語:沒有朱,毛又將何去何從。朱毛,朱毛,朱不在,毛也近在眼前。

需要覆寫的內容是:

【長征】這部電視劇裏有一個令人註目的細節,就是朱老總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向「主席」報告工作,結果激怒了賀子珍。她生氣地指出毛主席如今越來越講排場,朱老總以前都是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毛老毛」,現在卻忘了對革命情誼的珍重。毛主席也只能謙虛地解釋,稱當時有旁人在場,所以才那樣稱呼。

雖然這個細節可能是虛構的,但它也許能夠表達毛主席和朱德之間深厚的感情。作為妻子兼戰友,賀子珍自然是最了解這一點的人。

其次是:彭德懷。

毛主席很少給戰友寫詩,不過彭老總算是其中之一。

在電視劇【延安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36年,毛主席站在山上賞雪,思索著【沁園春·雪】的詞句,這時彭德懷前來匯報工作。毛主席聽完後笑著說:「好啊,誰敢橫刀立馬,唯有我家彭大將軍!」

主席啊,彭德懷謙虛地表示:「你還是別把我寫在詩裏了,還是改成‘唯我工農紅軍吧。」

全詩的完整內容是:

蜿蜒曲折的山路,險阻重重,大軍縱橫來去,奔馳如飛。

彭大將軍乃是唯一敢於橫刀立馬的人!

實際上,彭德懷有時也會稱呼毛主席為「老毛」。一些人開始懷疑:朱總理的資歷深厚,年紀也比毛主席大,因此稱呼「老毛」是很得體的,但是彭德懷比毛主席還年輕,為什麽也要稱呼他為「老毛」呢?

實際上,這與彭老總的資歷和性格有關,彭德懷擁有相當豐富的資歷,曾領導過平江起義,隨後於1928年與「朱毛」紅軍會師。

在瑞金時,彭德懷就對毛主席十分信任,特別是在湘江戰役之後,他對毛主席的信任更加深了,認為毛主席是一個軍事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彭老總性格開朗豪爽,毛主席常常稱呼他為「老彭,老彭」,而彭德懷則直接稱呼毛主席為「老毛」。

當然,唯一的不同在於,在公開場合比如開會時為了維護毛主席的權威地位,彭德懷依然會稱呼「主席」。

據眾多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已不稱毛主席為「老毛」,而改稱其為「主席」,由此可見,彭老總明察時勢,為了維護毛主席的權威地位,不得不改變稱呼方式。

在軍事領域,彭德懷展現出了強大的領導才能,在長征途中,他多次取得了非凡的戰績,還曾經含著淚殺死自己的戰馬,以挽救紅軍的性命。

因此,毛主席對彭德懷的評價,「橫刀立馬」,恰如其分。彭德懷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戰士,更是毛主席的知心戰友。

彭德懷身上體現的關心士兵、關愛群眾、敢於奮戰、取得勝利後不沾沾自喜的樸實情懷,是我們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除了彭德懷之外,還有幾位有資格稱呼毛主席為「老毛」,例如陳毅和賀龍。值得一提的是。

陳毅元帥是一位以詩為樂的軍事領袖,他和毛主席常常會談及詩歌與文學,有時甚至會親切地稱呼毛主席為「潤之」,而非習慣性地稱呼為「老毛」。而另一位賀龍元帥雖然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但並未和毛主席長期合作,因此並不適宜用「老毛」這樣的稱呼。

三、賀子珍的朋友

據資料顯示,除了朱老兄和彭老總之外,還有一位叫曾誌的人,他直呼毛主席為「老毛」,而且他也是賀子珍的好友。

在電視劇【延安頌】中,曾誌和毛主席常常交談,曾誌經常稱呼毛主席為「老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曾誌剛見到毛主席時,喊出了一聲「老毛」,毛主席激動地握緊了曾誌的手。

這實際上與曾誌的經驗相關。

15歲的時候,曾誌就參與了黨領導的衡陽暴動,隨後跟隨毛主席來到了井岡山,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女同誌之一。

此外,曾誌和賀子珍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

她們當年在井岡山就以姐妹花聞名,曾誌比賀子珍年紀小,一直尊稱賀子珍為「姐」。下山後,曾誌和賀子珍時常為伍,在毛主席和賀子珍產生矛盾時,曾誌常常出面調解,那幾年,她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1929年紅軍挺進贛南,對於曾誌和賀子珍來說,是一段終身難忘的經歷。他們隨著那支穿越山川的隊伍,與賀子珍一同前行的還有伍若蘭等不多於10人。

毛主席離開蘇家坡時表達了希望曾誌能照顧賀子珍,但曾誌卻開玩笑說:「我有自己的工作,哪有時間伺候她生孩子。」這些話反映了曾誌與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

1929年12月,因為革命工作的需要,曾誌被派往福建工作。

直到1939年,他才前往延安的馬列學院學習,這段經歷也成為了電視劇【延安頌】中的一部份。遺憾的是,可惜的是賀子珍在兩年前已經前往蘇聯了。

曾誌多次前往拜訪賀子珍,重新拉近了兩人的情誼。賀子珍回國後,兩人的友誼得以繼續。1959年,毛主席和賀子珍在廬山重逢,這也得益於曾誌和毛主席的一次對話。

當然,除了曾誌,恐怕沒有其他人會像曾誌一樣稱呼毛主席為「老毛」,就連賀子珍也一直以「潤之」相稱,而其他人則都是像彭德懷等老戰友一樣對待。

總結部份

在影視劇中,對毛主席稱謂的變化其實是一種藝術加工的表現形式,而真正平民化的稱謂只會在現實生活中出現。

這是因為毛主席身為人民領袖,而非皇帝或「神」,因此與他相伴的人,包括普通群眾,在心靈上都能與毛主席產生共鳴。

唯一不同的是,毛主席和周恩來等革命前輩是用畢生心血和高超的智慧為人民服務的。因此,一些文藝工作者要竭盡所能地尊重他們,並且塑造出一個令老百姓喜愛的形象。

要找到與普通人相通的地方,因此讓朱老總和彭德懷稱呼毛主席為「老毛」,實際上在大眾心目中是可以接受的,這樣做會讓人感到更貼近真實、更親切,沒有距離感。還原歷史是一種必要的舉措。

我堅信這種親民的稱呼方式,能夠真正讓毛主席走出「神壇」,走進普通百姓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後人也應該認識到,毛主席是人民的領袖,他深愛著人民,時刻牽掛著人民,因此難道不是普通百姓心中的「老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