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4年,劉少奇提議軍隊改名「解放軍」,中央為何否決這個提議?

2024-04-08歷史

1944年8月20日,劉少奇在領導會議上提出更改軍隊稱謂,將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統一改為「解放軍」,以此和國民黨軍隊做出區分。

經過激烈討論,這個提議被中央否決了。

為什麽當時中央為什麽要否決這個提議呢?

武裝力量變化

中國的共產主義思想是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生根發芽的,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中國的知識分子,他們開始更多的將目光放在這種全新的思想上。

1924年開始,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國共第一次合作逐步進行,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主要負責政工和後勤方面。

當然,我們一直在積極尋求突破,「大元帥鐵甲車隊」就是努力的結果,領導人都是共產黨員,士兵的訓練和人事任命等方面都由中國共產黨直接負責,算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支武裝力量。

同時,這支隊伍也是葉挺獨立團的前身,由鐵甲車隊的成員加上部份黃埔軍校畢業的共產黨員組成了全新的隊伍。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國共兩黨的合作失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八一南昌起義應運而生,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建立革命軍隊的序幕。

隨後起義軍轉戰廣東和湘南,後來又和毛主席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

1928年5月4日,根據湘南特委決定,將會師的部隊整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

這次整編進行了極為大膽的改變,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方略,從這時候開始,中國共產黨建設人民軍隊的思想正式形成,對統戰工作做出巨大貢獻。

之後就是不斷開拓農村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軍隊進行反圍剿戰爭,發展壯大自身力量,到了長征開始之前,紅軍已經有了30萬人,實力非常強大。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向敵後區域發展,在廣大農村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用各種辦法打擊阻礙日軍進攻的步伐。

到了抗戰結束,我們在敵後已經發展出了大量的民兵武裝,同時接收了許多日軍遺留下來的軍事裝備,在人員和裝備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1946年精兵簡政之後,我們仍然有61萬人的正規部隊,後期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我們在軍隊數量上就已經超過了國民黨,擁有了260萬余人的野戰軍。

解放軍稱謂變化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解放軍部隊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實力變化,接下來我們來聊聊解放軍的稱謂變化,這個同樣有著許多變化。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我們雖然有葉挺獨立團這支部隊,但是名義上還是國民革命軍麾下,沒有獨立出去,所以不能算入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之內。

到南昌起義之後,我們才開始正式獨立自主,開始建設自己的部隊。

這個時候「工農革命軍」和「工農紅軍」這兩個名字交替出現,後來「工農紅軍」漸漸成為主流。

「工農紅軍」出現的時間更早,南昌起義的部隊轉戰廣東之前就開始被使用,傳播度更廣,井岡山會師之後,「朱毛紅軍」的名頭也就成為了主流。

「工農革命軍」則是毛主席在1927年到1928年的時候短暫使用過,主要是和「國民革命軍」這個稱謂劃清界限,提出的一個具有區別性的代號。

等到紅軍的稱謂傳播越來越廣之後,黨中央開始逐漸將部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下屬部隊,建設了數個方面軍,正式變成了一支獨立自主的武裝力量。

西安事變結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達成,工農紅軍開始整體編入國民革命軍之中,獲得了第八路軍的番號,後來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但是「八路軍」的稱呼卻被群眾沿用。

這次改編我們仍然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不接受國民黨政府的指揮,也拿不到軍餉和補給,除了名字變化了之外,並沒有其他不同。

至於一直在南方地區打遊擊的剩余紅軍部隊,則被蔣介石改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這就是抗戰階段我軍兩支主力部隊的番號來源。

從1937年開始,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稱謂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代稱,尤其是「八路軍」的名字讓日偽軍隊聞風喪膽,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固定代號。

抗戰結束後,國共兩黨有過摩擦,在美國人的調節下也有過和平,毛主席提出和談的想法,重慶談判由此而來,但是平靜的背後是一片波濤暗湧。

這個階段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還保留著原本的番號,只不過東北地區的軍隊被我們整合起來,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算是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之外又多了一支新的部隊。

然後就是1948年11月,中國共產黨的部隊全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面加上各地的地名作為區分,「華野」「中野」等野戰軍部隊的稱謂也從此而來。

例如,華野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是解放軍下屬的一支野戰軍,也就是主力部隊,類似的還有中野,四野等等。

從1948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中國武裝力量的正式稱呼,到如今已經74年了,人民軍隊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

「解放軍」的提出

事實上,「解放軍」這個名字在1944年的時候就被提出來了,可是直到1947年底才開始推行,1948年全部整編完成,這是為什麽呢?

1944年8月20日,中央舉行重要會議,劉少奇在會議上提出更改我軍部隊的稱謂,並且首次提出「解放軍」這一名字,與國民黨軍隊劃分距離。

劉少奇提出的理由是為了統一指揮,也為了之後的宣傳,需要一個全新的機構,「八路軍」的番號是國民黨政府取的,在某些地方不是那麽名正言順。

這個提議在會議上引起了熱烈討論。

因為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銳氣,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陸海軍又在太平洋戰場遭受重大損失,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日本必敗無疑。

那麽這個時候是否離開國民革命軍陣營,建立起一套屬於中國共產黨自己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機關呢?

由於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教訓,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始終報以警惕心理,沒有被他們的巧妙偽裝所欺騙,不斷積蓄發展軍事和經濟,做更加長遠的打算。

當初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在外敵入侵的背景下進行的,如今日本頹勢已顯,國共合作的基礎也就沒有了,那麽考慮之後國共兩黨如何相處的問題就迫在眉睫了。

很多同誌都想和「國民革命軍」這一稱呼脫鉤,劉少奇也是應大家的呼聲,才主動站出來提議的。

毛主席考慮之後,還是拒絕了劉少奇的提議,表示目前仍然以抗擊日本侵略者作為頭等大事,與國民黨之間的關系可以稍作考慮,但是不能作為表決重點。

當時八路軍是人民的武裝,保持了獨立地位,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能伸進手,即便日本人被打跑了,我們也有底氣和國民政府掰腕子。

這個提議是很好的,可是對於1944年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有些為時過早,我們的實力還不足以抗衡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兩方,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方面都不合適。

另一方面,抗戰還沒有徹底勝利,國共雙方更應該精誠合作,早些將日本人趕走,這個時候結束國民革命軍容易給他人留下把柄,得不償失。

雖然日本人看起來已經日薄西山,但是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

為了長遠考慮,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也不符合全體人民的利益。

最終的結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共兩黨都在急速接受日本軍隊的投降,解放日占區,雙方在局部地區有一些摩擦,只不過被默契的壓了下去。

國民黨軍隊有美國人的支持,所以可以靠飛機空降。

因此這個時候羅榮恒再次提出「解放軍」的稱謂改編,也沒有獲得中央的同意,敵我實力差距明顯,需要有更加穩妥的措施。

為了爭取更多的內戰準備時間,蔣介石處心積慮的放出和談的風聲,邀請毛主席來重慶會談。

毛主席為了國家和平,人民利益,毅然決然地乘坐飛機趕往重慶。

為了在和談中占據優勢地位,「解放軍」的更名當然被暫停了,各處的軍事活動也暫時取消,爭取在和談中更有利的條件。

但這次和談蔣介石根本沒有誠意,雙方無法在部隊歸屬問題上達成一致,即便勉強完成「雙十協定」,也只不過減緩了內戰的爆發時間。

1946年6月,蔣介石自覺準備完成,開始大規模進攻解放區,向同屬國民革命軍序列的戰友揮動刀槍。

由於我們早就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所以國民黨軍隊沒有給我們造成太大的損失,反而被我們抓住機會打了幾個殲滅戰。

到了1947年底,我們最終將軍隊名稱統一更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名正言順的進行反擊作戰。

解放戰爭未開始之前,雖然中央下令暫停了解放軍的更名行動,但是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解放區都出現了一些「人民解放軍」相關的宣傳和記錄。

可以說,「解放軍」這個稱謂雖然沒有被公開使用,但是在民間以及部隊戰士之間已經成為了共同的秘密,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就可以公布於眾。

從後來者的角度來看,1944年劉少奇提出更改「解放軍」的提議確實有些太早了。

等到蔣介石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發動內戰之後,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脫離國民革命軍序列,從法理上占據不敗之地。

最終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克服萬難,沖破一道道封鎖,帶領中國人民走出黑暗,開始獨立自主的道路,這樣的功勛我們永遠銘記。#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