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主席人才布局高招:陳毅調中原軍區為何攜「雙璧」而去?

2023-12-30歷史

主席人才布局高招:陳毅調中原軍區為何攜「雙璧」而去?

1948年5月,延安決定由劉鄧大軍重建中原軍區。

中原軍區在抗戰勝利後曾存在過,以抗戰時期的新四軍第5師為基礎,中心設在湖北省大悟縣的宣化店。然而,在全面解放戰爭爆發後,為了全域,中原軍區主動放棄了自身。

中原軍區的突圍部隊兵分六路,除了皮旅進入安徽無為外,其余大部份進入晉冀魯豫等地。劉鄧大軍穿越大別山後,於1948年3月從大別山轉移到淮河流域,在戰略上形成了犄角之勢,與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形成了協同作戰。

中原軍區的構建面臨諸多挑戰。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戰略行動使兵力銳減,一年前強渡黃河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四個縱隊還有12.3萬人,一年後從大別山轉移出來時,只剩下5.8萬人。為了適應中原軍區的擴大,劉鄧大軍亟需更多的大軍區、二級軍區和地方各級的幹部。

面對幹部短缺的問題,劉鄧數次向主席發電求援,申請外調幹部。他提出四點建議:

首先,中原局面復雜,中野政委鄧公能力和精力均顯不足。建議由彭真同誌來中原局主持工作,陳、鄧擔任二、三書記;

其次,為了解決中原軍區的幹部問題,建議陳毅擔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陳毅、鄧子恢任二、三書記;

第三,如果陳毅不能到中原軍區,建議粟裕擔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中野副司令員;

最後,考慮中原軍區的經濟工作,建議華東局工委負責人鄧子恢調任中原局,加強中原地區的經濟振興工作、後勤保障工作和地方事務。

主席在西柏坡聽取了這些建議後,做出了相應的變通:

首先,華東軍區司令員、華野司令員和政委陳毅兼任中原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同時鍛煉了粟裕的能力;

第二,鄧公仍擔任中原局第一書記,劉伯承、陳毅分任二、三書記;

第三,陳毅到中原軍區後,粟裕代任華野司令員和代政委,兼任中原軍區二級軍區豫皖蘇司令員,原司令員張國華任副職;

第四,華東局工委負責人鄧子恢任中原軍區副政委,解決了中原軍區人手不足和缺乏經濟幹部的問題;

第五,豫皖蘇分局書記、軍區政委宋任窮兼任華野第三副政委,統籌豫皖蘇的軍政地方一切力量,為粟裕、劉鄧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使得兩大野戰軍之間形成良好的協同關系,為我軍南線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