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投降後,陳誠以裁軍之名吞並異己,400多名將領到中山陵哭陵

2023-12-29歷史

1945年日本投降後,舉國人民歡呼雀躍,這戰打得太久了,百姓希望能真正迎來和平。

不過,蔣介石沒有放棄武力解決一途,他一面在調兵遣將做準備,一面向延安發出談判邀請,在他想來,毛主席肯定不敢以身犯險,屆時就能將「破壞和談」的帽子扣在共產黨身上。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 毛主席有彌天大勇,於8月28日率領代表團飛抵重慶。

老蔣很驚訝,不過既然人來了,談還是要談的,雙方就多個方面展開商討,其中一個重點是軍隊的縮減撤改。

為了抗擊日寇,國共兩黨的軍隊人數在幾年裏都得到了迅速擴張,規模龐大到讓後勤非常吃力。如非戰時,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建設。

所以,裁軍改編是雙方走向和平的一個誠意。經美國大使赫爾利從中調節,兩黨初步達成協定,按照五比一的比例進行縮減。

1946年初, 美國代表馬歇爾、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共產黨代表周恩來三方合作成立了軍事調處執行部,並簽署【關於軍隊整編及整編中共軍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

其中明確要求 國軍縮編為90個師,紅軍縮編為18個師 ,冗余人員一律復員。

然而,條約的穩定程度,很多時候是由雙方武裝力量支撐的。這時國民黨實力遠勝共產黨,戰爭基本上無可避免,所以在執行裁軍方案時,兩黨都取了巧。

相比較起來,國軍的撤裁方案意圖太過明顯,最終逼得一些將領賣妻、自殺,還有400多位少將、中將集體跑到中山陵哭陵。

跟很多人所想不同的是,蔣介石其實是樂於裁軍的,那時國軍除了正規軍編制外,還有大量挺進隊、遊擊隊,再加上接收的偽軍、軍事機關等,其陸軍人數高達500萬以上。

這麽多人,光是軍餉都能把國民政府吃窮,更何況其中大部份都不具備野戰能力 。所以即便兩黨不談判,蔣介石也會把這些累贅裁掉。

【整編方案】簽訂沒多久,「小委員長」陳誠就力主裁去百萬人、一些部隊的番號直接消失。不過,他 去的主要都是「雜牌」。

以跟中央軍不對付的桂系為例,李宗仁、白崇禧麾下本有第7、31、46、48、84軍5個軍,在陳誠的運作下, 31軍並入46軍,84軍被撤銷,僅第7軍、48軍還算完整。

李宗仁當時是北平 行轅 主任,白崇禧是國防部長,他們位高權重,實力都被砍掉近一半,其余「雜牌」部隊的處境可想而知。

為了吞並異己、排除「雜牌」,國民政府還互相摻沙子,只調將領不調士兵,搞得部隊編制很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隨後再分化瓦解,將人心惶惶的部隊歸為己用。

一些實在不配合的將領,幹脆就直接裁去,然後用黃埔系去頂替。

如此一來,被撤去的軍官人數就達到了一個龐大的規模,如何安置是個難題,處理不好他們可能會率部鬧事。

所以陳誠想了個緩沖的辦法,以受訓為名,把那些冗余出來的將領安排進入軍官總隊,謊稱結業後政府會安排工作。當時共有300多名國軍中將、少將被編入了12個軍官總隊。

至於中央軍嫡系,陳誠也有應對之策,【整編方案】只是規定了90個師,並沒有規定每個師多少人。

所以 他們就將「軍」級番號改為「整編師」,每個整編師下轄2至3個整編旅,一個旅配備兩個團,但還多出一個補充團,實際人數並沒有減少。

借著撤裁之名,中央軍還能合情合理將部隊裏的老弱傷員淘汰,再補充青年精銳。

第5軍(整編第5師)、18軍(整編第11師)、74軍(整編第74師)等主力部隊在重新補充人員的同時,還在更新美械裝備,火力強度、戰鬥力都得到明顯提升。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國民黨中央嫡系實力得到增強,「雜牌」無形中被削弱,國民政府占據「和平裁軍」的大義,實力派軍閥誰都不敢違背,在老蔣看來屬實是一件好事。

不過,那些被裁掉的軍官日子就比較難過了,最開始說在軍官縱隊結業會有工作安排,但裁軍基本完成、情況穩定後,軍官總隊直接解散,打了大半輩子仗的將領們開始自謀生路。

能成為少將、中將的人,年齡都不小了,哪有什麽技能手段去賺錢呢?於是,就出現了一幕幕慘劇。

軍官 張清泉 本來滿懷希望地等待安置,結果等了幾個月什麽訊息都沒有,連吃飯都成問題。比他小20歲的老婆體諒難處,勸丈夫將自己賣掉來維持生計。

最終張清泉只好把老婆賣給了一個商人,分離時兩人抱頭痛哭,知情人紛紛報以同情。

中將 奚澤 早年為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變賣家產捐獻了數萬銀元,此後一路也立下赫赫功勞,抗戰時期擔任過集團軍參謀長,級別不低。

但因為與蔣介石有矛盾,裁軍時就成了編外人員,沒有收入來源後,妻子不堪壓力投河自盡;

黃埔一起生 陳天民 曾任190師少將副師長,在衡陽保衛戰中跟日寇血戰,1945年夏190師被撤銷,陳天民就一直在等待安排,這時還是有一些薪水發的。

但1946年被撤裁後,他連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沒了,家裏五個孩子要養,自己又是肺病晚期, 他感覺自己成了家裏的累贅,一天趁妻子外出借錢時在家自盡。

陳天民死後,妻子沒錢下葬,只能去祈求政府補助,結果國民政府認為陳天民之死是「自絕於黨國」,嚴詞拒絕了她,遺體停在家中四五天。

最後還是陳天民在軍官總隊的同學提議 「大家餓一頓,安葬陳天民」 ,這才湊夠了錢讓人入土。這麽多軍官,要幫點忙都得餓一頓,當時的情況也著實太慘了。

或許有人會奇怪,怎麽黃埔學生也會有這樣的待遇?原因主要還是國民黨派系太復雜。

往大了說有中央軍和「雜牌」,再細化中央軍裏有土木系、士官系、少壯系,還可以按照番號單位劃分成第5軍系、52軍系、74軍系等等。

主持撤裁整編的陳誠是土木系頭目,自然會照顧自己麾下多一點,如果「雜牌」怨氣太大時,陳誠也不介意裁掉幾個其他系的黃埔將領來平息眾怒,陳天明就是這種情況。

種種事件,讓這些編余極為異常憤怒,眼看沒了前途、生計也成問題,他們便約好去中山陵向先總理哭訴。

1947年5月5日上午,在黃埔一期生、陸軍中將黃鶴的帶領下,約400名軍官到達中山陵博愛坊舉行哭陵儀式。

當時有很多記者到場,鬧得沸沸揚揚,蔣介石只好將年老的軍官調到地方擔任文職,年輕的送入陸軍大學再次深造,事情才漸漸平息下去。

中國共產黨這邊撤軍也有一個模範——晉察冀根據地,原本32萬武裝人員,裁完就只剩20萬左右,導致解放戰爭爆發之初,一直被傅作義壓制。

不過我軍的撤裁倒是在自身沒鬧出過什麽動靜,也沒有國軍內部那樣互相傾軋的情況,從中也能看出革命能夠勝利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