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7年,杜聿明之妻收到楊振寧家書後,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大陸,堅

2024-01-28歷史

57年,杜聿明之妻收到楊振寧家書後,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大陸,堅決不再踏足台灣。

在您閱讀本文之前,我們誠摯地邀請您點選一下

|作者|林畫1957年,身在台灣的杜聿明妻子曹秀清註意到了蔣介石態度的變化。特別在曹秀清婆婆的葬禮上,杜聿明之妻曹秀清感受到了蔣介石給予的極高規格的待遇,這主要是因為曹秀清的大女婿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

蔣介石多次向曹秀清請求,希望曹秀清能把楊振寧從美國帶回來,以便自己可以利用他。曹秀清對蔣介石的態度十分反感,但無奈之下,只能先答應下來。

同年,曹秀清收到了一封密信,看過內容後,曹秀清決定盡一切可能回到大陸,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過台灣。那麽,這封信是誰寄來的?

信中又說了些什麽?它與身在大陸的杜聿明有何關聯?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從頭開始講述。

曹秀清,1902年生於陜西米脂,父親開明,幼時即請私塾先生教她讀書寫字,還讓她學習詩文繪畫,使她從小就明理懂事。

稍長,父親常帶她外出做生意,她坐在駱駝背上,穿梭於內蒙、山西和寧夏,這些經歷使她的性格堅韌不拔,膽識過人。

到了適婚年齡,她提出對伴侶的兩個要求:門當戶對,有見識有思想。最終,杜聿明因其陜西米脂人身份,有地主家庭背景卻並不紈絝,反而愛做生意,愛學習,成為有為青年而被曹秀清相中。

在父母的推動下,曹秀清與杜聿明相識,兩人一見鐘情。1923年,21歲的曹秀清與19歲的杜聿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女方年齡稍大,這在當時並不常見,體現了他們作為新思想青年的獨特之處。

一句俗話道出了婚姻的重要性,曹秀清和杜聿明就是最好的例證。結婚第二年,他們攜手前往廣州,杜聿明考入黃埔陸軍軍官軍校,成為了黃埔一期的學員,曹秀清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此後,他們的感情日益深厚,事業也蒸蒸日上,杜聿明成為了黃埔一期的佼佼者,而曹秀清也一直追求進步,積極參與各種革命活動,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華。

然而,1927年,風雲突變,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白色恐怖,曹秀清被迫離開廣州,四處漂泊,經歷了從香港到上海,最終落腳南京的艱辛歷程。

杜聿明與曹秀清再次相聚在南京,他們發誓再也不分開。曹秀清擔任杜聿明的賢內助,杜聿明的仕途因此一帆風順,最終成為蔣介石的愛將。

曹秀清的仁慈和達濟天下的思想對杜聿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使他在國民黨內部成為一股清流。後來,他們幫助老鄉高敏夫逃脫了國民黨的抓捕,並贊助他去找組織。

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們開了一家小工廠,免費或低價為背井離鄉的人提供衣服。

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情深意重,不僅相互支持,還會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曹秀清對於丈夫的安全感到十分擔心,甚至勸他不要去前線。

但杜聿明認為,天下有難,匹夫有責,他不能退縮。盡管如此,曹秀清依然支持杜聿明的決定。然而,杜聿明的英勇表現並未得到蔣介石的公正對待,解放戰爭後期,杜聿明的多次失敗都與蔣介石有著密切的關系。

盡管如此,杜聿明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為國家和人民奮鬥。

在軍教生涯中,杜聿明經歷了多次失敗,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高強度的工作,導致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在前線,他多次病倒,甚至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和腎病。

1946年3月,由於日夜不休、過度勞累,他的舊病復發,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結果他的左腎被切除,可以說失去了半條生命。

此外,他還患上了肺病等並行癥,按理說應該修養一段時間。然而,蔣介石不允許他休息,因為國民黨在東北的戰局十分不利,他急需杜聿明這位救火隊長來挽回戰局。

同年4月初,杜聿明手術不到一個月,蔣介石就下令他立即前往沈陽。杜聿明被擡到沈陽,此事屬於軍事機密,直到後來曹秀清才知道。

曹秀清憤怒地前往南京總統府,想要找蔣介石理論,但蔣介石卻使用拖延戰術,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她。最後,曹秀清無處求助,只能坐在總統府門口哭泣。

蔣介石擔心事情鬧大,只能勉強接待了她。

曹秀清請求蔣介石讓杜聿明回來,因為杜聿明身體不佳需要療養。她擔心在戰場上萬一杜聿明發生意外,自己和年幼的孩子怎麽辦。

蔣介石笑著告訴曹秀清,他已經給杜聿明配備了最好的醫療資源,不用擔心他的健康問題。而且,戰事平息後,他會放杜聿明長假,讓他去美國好好療養。

至於曹秀清和孩子的撫養問題,國民黨會負責所有費用,她可以放心。盡管曹秀清半信半疑,但她還是被蔣介石打發走了。

同樣被糊弄的還有前線的杜聿明。1948年11月,杜聿明在東北徹底兵敗,逃到了南京。剛到不久,蔣介石就命令杜聿明當徐州「剿總」副司令員,去解黃百韜之圍。

杜聿明經過深思熟慮,對蔣介石提出了率領五個師解圍的方案,雖然蔣介石最終只同意派遣兩個師,但杜聿明還是決定趕往前線。

然而,在解放軍的堅決阻擊下,杜聿明不僅未能解圍,自己反而陷入了困境。無奈之下,杜聿明火速前往南京,向蔣介石匯報情況,並請求救援。

然而,杜聿明在見到參謀長顧祝同後,抱怨蔣介石未能履行承諾增派軍隊,使得局勢更加艱難。顧祝同表示,目前無法調動更多的軍隊,建議杜聿明采取陣地戰,集中力量與解放軍決戰。

杜聿明對此感到失望,認為如果這樣,不僅兩個師可能無法保全,徐州和南京也會處於危險之中。

顧祝同半天沒說話,最後他說:「那這樣,我們可以安全結束嗎?我們可以放棄徐州,出來打!」 杜聿明有些心痛地說:「如果我們放棄徐州,那我們的損失就大了。」

不過杜聿明話鋒一轉,然後說:「但這也是一個作戰方案。被圍困的人會牽制共軍不少力量。我們先撤退,然後等大部隊集結後,再做反攻,以解被圍之勢。」

顧祝同點頭同意,於是把情況報告給了蔣介石。當天晚上,三人開了個小會,同意了剛剛杜聿明提出的方案。然而,即使他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杜聿明最終還是兵敗被俘。

杜聿明在被俘後成功組織突圍,帶領部隊在12月1日順利撤離,一路上幾乎沒有休息,相比之下,黃維卻被解放軍圍困。

杜聿明在準備帶領部隊向永城前進時,收到了蔣介石的新命令,要求他停止撤退,轉而返回解救黃百韜、黃維。雖然他知道這個命令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但他還是決定服從。

經過這次來回,國民黨進一步喪失了有利的時機。 同月4日晚,部隊再次趕往前線,但補給已經幾乎消耗殆盡。

杜聿明向蔣介石請示空投物資,而蔣介石迅速回電,要求他們在6日之前攻擊前進,並在攻擊前進之前接收空投的物資。

然而,副將私下抱怨說,沒有糧彈,部隊無法進行戰鬥。這個預感很快變成了現實,杜聿明的兵團士氣低落,厭戰情緒日益嚴重,很快全線崩潰,幾乎註定失敗。

戰區開始飄雪,因為缺乏冬衣,許多國民黨士兵被凍死,解放軍則開始展開人道關懷,派送棉衣和慰問品。很快,許多國民黨士兵選擇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從幾個發展到整排、整連,甚至整個營,根據統計,十天裏國民黨一共投降了1.4萬人,這支部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整整十天後,國民黨才等到了空投,隨著天上的「嗡嗡聲」,一個個黃皮袋子落了地。士兵們喜出望外,以為是空投的物資,可開啟一看,竟然是【黃百韜烈士紀念冊】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救國日報】!

看來黃百韜已經陣亡,接下來就輪到杜聿明的兵團了!士兵們質問:「不是吃的!老子要吃飯!要這些幹什麽!」一些士兵邊罵邊把書冊撕得粉碎。

杜聿明看了看,也把臉扭到一邊,無可奈何。解放軍大舉進攻,杜聿明的兵團瞬間分崩離析,杜聿明被解放軍活捉,他的軍事生涯宣告結束。

曹秀清在南京焦急等待丈夫的訊息,然而蔣介石卻告訴她一個噩耗:杜聿明在戰場上犧牲。蔣介石承諾會給杜太太相當豐厚的撫恤金,並讓她去台灣作為烈士家屬。

曹秀清相信了蔣介石,但到了台灣後才發現,撫恤金的事情已被蔣介石遺忘。為了生計,曹秀清只能幫人送報紙,養活一家七口。

由於家境貧困,孩子們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更別提上學了。所幸的是,杜聿明昔日的戰友們給了他們一些救濟,孩子們也透過自身的努力,展現了出色的才能。

其中,老大杜致仁甚至考上了哈佛大學,令人感到欣慰。

(杜致禮和楊振寧)為了能讓孩子進入高等學府,曹秀清不得不四處借錢。然而,還有1000美元的缺口。於是,她鼓起勇氣去找蔣介石。

她的理由是為了孩子,這個理由足以打動蔣介石。蔣介石聽了後,表示可以借1000美元,但需要在兩年內歸還。

第一年只能還500美元,而且需要杜致仁寫下借據。 然而,杜致仁性格剛烈,他痛罵蔣介石。他覺得,如果不想借就不借,何必戲謔自己?

他的反抗方式是自殺,以此來表達對蔣介石和命運的抗議。這是一出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讓曹秀清痛不欲生。 就在萬念俱灰之時,曹秀清接到了女婿楊振寧的來信。

這封信讓她的生活有了轉機。

曹秀清收到一封讓她摸不著頭腦的信,信中提到一個「老朋友」非常關心她和家人的安全。曹秀清透過分析和回憶,確定這封信的作者是自己的丈夫杜聿明。

於是她決定離開台灣,前去美國勸說楊振寧回台灣幫忙。她向蔣介石提出了這個想法,並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帶上其他人一起去。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聽到這個訊息,蔣介石非常高興,立刻答應了曹秀清的請求,但他也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曹秀清在美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年。

在臨行前,蔣介石囑咐曹秀清,楊振寧的父母都在上海,你這次去美國,要以楊振寧嶽母的身份,盡可能讓他回到台灣,早日為黨國效力。

曹秀清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尋找丈夫杜聿明,不過她表面上還是要尊重蔣介石,於是她笑著說道,楊振寧沒去過台灣,對台灣的情況不了解,我一定要好好向他介紹台灣的情況,讓他能回來,為台灣建設出一份力量。

蔣介石信以為真,笑著說,很好,很好,那我就放心了。曹秀清到了美國後,很快和楊振寧、杜致禮取得了聯系,但她並沒有打算回到台灣,而是設法和杜聿明取得了聯系,得知了他已經在北京定居、工作的訊息。

曹秀清經歷了四年的艱難歷程,終於在楊振寧等人的協助下,從蔣介石的控制中逃脫出來,回到了北京與丈夫團聚。

她對返回大陸的未來有些擔憂,但一下飛機,看到神采奕奕的杜聿明,她的心中頓時充滿了安心。原來杜聿明在大陸受到了良好的待遇,不僅被委以重任,身體也得到了恢復。

曹秀清回國後,受到了周恩來夫婦的熱烈歡迎,並在杜聿明的陪同下,考察了大陸的許多地方。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對新中國的建設成就表示出由衷的贊嘆。

楊振寧夫婦經常回大陸探親,每次總理和杜聿明夫婦都在家中設宴接待他們。1973年,80歲的毛主席親自接待了來自遠方的楊振寧夫婦,並對杜聿明夫婦表示親切的問候,這對夫婦感到非常榮幸,並將與偉人的合影掛在客廳裏。

曹秀清晚年回憶,她感到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因為在大陸的生活是她人生中最幸福、最安穩的時光。她終於能在晚年享受與家人的天倫之樂。

1981年,杜聿明在病中,他最後的願望是能看到他幾十年未曾謀面的孩子,但他的孩子們被控制在台灣,無法見到他。

曹秀清致信蔣經國,期盼孩子們能前來看杜聿明最後一眼,然而蔣經國因擔心他們一去不回而拒絕了。杜聿明在垂危之際對曹秀清說:「我死後,你哪都不要去,更不要去台灣,就在大陸定居,共產黨待我不薄,我們不能忘恩負義。

我們在大陸雖無兒女,但政府會照顧我們的。」杜聿明離世後,國民黨對他的子女們放松了控制。1982年前後,曹秀清與子女們在香港重逢,這是他們25年來的首次見面,母子相擁,淚如雨下,傾訴著離別的痛苦。

子女們考慮到母親年事已高,邀請她回台灣居住,方便他們照顧她,但曹秀清拒絕了,因為她牢記丈夫的遺言,不想再離開生養她的大陸。

1984年,曹秀清逝世,享年82歲。她去世前散盡家財為家鄉捐贈了許多書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未忘記生養她的家鄉。

杜聿明,作為蔣介石的鐵桿忠臣,一直對他忠心耿耿,鞍前馬後。然而,蔣介石卻對他和家人的冷遇和欺騙,使得杜家心寒。

好在杜聿明夫婦在關鍵時刻醒悟,最終選擇投向新中國的懷抱,享有了幸福的晚年。這一切都體現了共產黨寬容、仁慈的胸懷,讓人深深欽佩,也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