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幫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四大功臣,各自結局卻大不一樣

2024-04-06歷史

前言

明成祖朱棣被後世譽為最像朱元璋的一個兒子,那麽在他發動靖難之役後對於當年靖難的功臣是否也像他的父親一樣狡兔死走狗烹。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靖難之役的四大功臣的下場就知道了。他們同為靖難的功臣,但是他們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的。

一、姚廣孝

首先要說的就是朱棣的謀士,被譽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了。可以說朱棣之所以能夠成功這其中就離不開姚廣孝,並且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姚廣孝最先提出,要朱棣起兵的。

並且姚廣孝也是幾位功臣中唯一一位文臣,最值得一說的是姚廣孝並不是科舉出身,他是一位僧人。由此更可以看出姚廣孝跌宕的一生,兩人最開始認識的時候是在馬皇後逝世後。

朱元璋對馬皇後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普天之下無人不知,在馬皇後逝世後,朱元璋就找人來為馬皇後誦經祈福,此時姚廣孝與朱棣兩人結識。值得一說的是姚廣孝雖然是一位僧人,但是對於很多事情都有獨特的見解。

所以朱棣也很是欣賞他,朱棣作為藩王是肯定要回到自己的屬地的,於是姚廣孝提出也和朱棣一起回去。在那之後兩人就開始一段君臣之路。

在建文帝登基後,就開始大肆地削藩,看著自己的幾個兄弟都相繼獲罪。此時的朱棣心中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他還是很猶豫的。就在這時姚廣孝的一劑猛藥讓朱棣徹底地下定決心起兵。

在那之後姚廣孝一直都在為朱棣出謀劃策以保證靖難之役可以順利地進行。將時間來到1399年,朱棣即將準備起兵,對於其中應該從何開始攻打等等姚廣孝提供了重要的意見。

朱棣起兵後,姚廣孝被朱棣留給了世子朱高熾駐守北平。可以說北平也是十分地危險的,在姚廣孝的幫助之下抵擋了建文帝所派來的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朱棣登基後立即就將姚廣孝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不久後又加封為太子少師,雖然這僅僅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但是其中的地位是極其高的。朱棣對姚廣孝很是尊重,即使是稱帝後也從未有過直呼其名的情況。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逝世,享年八十四歲,可以說做到了壽終正寢。

二、張玉

其次要說的就是靖難軍功第一的張玉,在靖難之役中張玉深受朱棣的信任,將一些重要的戰役都給予他當前鋒。

「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這是朱棣親口所言,當然張玉的一生也是有遺憾的,那就是他沒有能夠親眼看著自己的君主朱棣坐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

張玉在朱棣攻打東昌的時候為了保護朱棣順利地突圍,拼死相救不幸戰死,享年58歲。在他逝世後朱棣與其子朱高熾也將能給的榮耀都給了張玉。

朱棣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追封張玉為榮國公,並賜其謚號忠顯。將時間來到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熾再一次對這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給予追封,將他謚號更改為武將最高的榮耀——忠武,並讓其配享太廟。

當然張玉的戰功也足以讓他得到如此殊榮,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張玉就是朱棣麾下的一員大將了。之後張玉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其軍事能力被朱棣所發現,朱棣給予重用。將張玉和朱能稱為是自己的左右手。

在靖難之役中,張玉幫助朱棣奪取了北平九城,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在控制了整個城市後,又擔任先鋒擊退了耿炳文人的進攻。

可以說在朱棣靖難中張玉一直都是被倚重的一位將領,尤其是之後擊敗了李景隆大大地鼓舞了士氣,一時間張玉在軍中聲望無人能及,但遺憾的是不久後的東昌戰役讓張玉永遠地留在了那裏。

三、朱能

其次要說的就是被譽為靖難第二功臣的朱能了,朱能也是朱棣的心腹之一,就像是上文所言的,他是朱棣的左右手之一。可以看出朱棣對他的信任與器重。

並且朱能也是出生於武將世家的,他的父親就是朱元璋麾下的一位將軍,子承父業,朱能也選擇了這條路。朱能的父親之後被安排到朱棣麾下,所以朱能也是理所應當地在朱棣的麾下。

在這也可以看出,朱能是自小就跟隨在朱棣的身邊的,所以朱棣對他的信任也是與別人不同的。

隨著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能與張玉兩人擔任朱棣的大將,為朱棣南征北戰。讓張玉聲名顯赫地奪取北平九城的行動,之中也有朱能的一分子,在戰爭中大多都是朱能與張玉兩人一起並肩作戰的。

那一場讓張玉永遠留在戰場上的東昌之戰,正是朱能沖進敵人的包圍圈中將朱棣給救出來。可以說朱能對朱棣有著救命之恩,再加上朱能是一直都跟隨在朱棣身邊。

在朱棣登基稱帝後,將朱能封為成國公,在靖難功臣中位居第二。遺憾的是這一位大將軍卻是英年早逝,在他逝世的時候還不足四十歲。

在永樂四年的時候,朱能被朱棣指派前去征戰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在路上的時候朱能患病後不治而亡。

四、丘福

最後要說的這一位就有一些遺憾了,他本能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但是卻被他自己葬送了,並且因此被朱棣剝奪了世襲的爵位,也是十分地可惜了。

丘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武將出生,他年少的時候就一直在軍中服役,後來被調到了朱棣的麾下,後因為其能力被朱棣所看重,從而步步高升。

在靖難之役時,他已經是成為與張玉、朱能兩人一樣的大將軍了。並且因為其驍勇善戰,在軍中一直都是擔任前鋒的位置。

當然朱棣也是很看重他的,在朱棣登基後就將其封為了淇國公。在這值得一說的是,丘福因為長時間跟隨在軍中作戰,所以他與朱高煦的關系很好,並且多次向朱棣進言讓朱棣冊封驍勇善戰的朱高煦為太子。

不過此時的朱棣尚在猶豫階段,在永樂七年的時候,因為韃靼殺害大明的使者讓朱棣大怒,當即就命令丘福率兵出征討伐韃靼。

在丘福走之前,朱棣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小心行事,要確定了韃靼的動向之後再出兵,但是丘福到了戰場後就將朱棣的交代忘到腦後了。

最後因為丘福的輕敵使得大明軍隊慘敗,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戰死的戰死,被俘後被殺的被殺……

朱棣大怒,當即就剝奪其世襲的爵位並且將其家人流放。早年的輝煌功虧一簣,晚年落得個如此下場,讓人可嘆又可惜。

結語

可以說這四位雖然都是當年靖難的大功臣,但是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的。丘福的悲劇也讓後人唏噓不已,他本能夠像張玉和朱能一樣讓後代也享盡榮耀。

但歷史總是滿是遺憾的,雖然世人總是說朱棣像朱元璋,但是在面對功臣時候,朱棣卻比朱元璋仁義多了,並將大明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