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小平晚年憶三陳:陳賡最可惜,陳再道最心疼,還有一陳是誰

2024-05-19歷史

退休後的鄧小平爺爺,與卓琳奶奶一起在公園裏閑逛,或是翹首等待兒孫們的歸來。飯後閑聊,他總是喜歡給孫子輩講過去的故事,其中最多的就是關於三位姓陳的將軍。

每當提到他們,鄧小平爺爺都會滿含感情地講述,言語間充滿了歡笑和懷念。

鄧小平同誌曾提到的"三陳",即陳賡、陳錫聯和陳再道,是他在革命戰爭中得力的部將,也是與他聯系最密切的將領。

從抗日戰爭時期起,他們就一直跟隨鄧小平四處戰鬥,個個英勇善戰,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國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那麽,他們與鄧小平之間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呢?

鄧小平為何對三位將軍念念不忘?這其中,陳賡大將的功績尤為突出。然而,天不假年,陳賡英年早逝,讓鄧小平深感痛惜。

陳賡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他13歲便投身軍教,參加湘軍,歷經討伐吳佩孚、驅逐張敬堯、趙恒惕、護法戰爭等多次戰役。

在黃埔軍校,他更是風雲人物,深受蔣介石賞識,甚至救過蔣介石一命。

陳賡,這位被譽為「員虎將」、「員福將」的將領,曾受到周總理的贊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勇善戰的將領,卻曾多次讓鄧小平大為惱火。

1938年,鄧小平接任119師政委,陳賡則被任命為386旅旅長。在一次會議後,鄧小平找到陳賡,希望能夠讓他擔任119師的副師長。

然而,陳賡堅決反對這個提議。他認為自己在386旅有著出色的領導能力,坐在師部擔任參謀只會讓他感到憋悶。

他堅決要求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而不是擔任一個閑職。

鄧小平苦口婆心勸說陳賡,但這位直爽的大將堅持己見,不願改變。最後鄧小平的耐心耗盡,憤怒地質問陳賡是否要違抗命令,警告他不要小瞧自己。

盡管陳賡被關禁閉,但他並未閑著,開始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口才說服看守的小戰士。他告訴小戰士,他在總部當看守兵無法上前線殺鬼子,這豈不是白當兵了嗎?

同時,他也許諾早晚會被放出來,不如現在就讓他出去,一起去前線殺鬼子。小戰士被他的口才所打動,最終決定放了陳賡,讓他去前線作戰。

陳賡帶著小戰士在深夜趕回自己的指揮部,無論鄧小平怎麽召喚,他都以軍務繁忙為由拒絕前往。鄧小平對此束手無策,不僅沒能調動陳賡,還成為唯一一個對陳賡實施禁閉的領導人。

但相比禁閉,後來發生的事件讓鄧小平氣得幾乎要槍斃陳賡。這件事發生在1944年的浮山反擊戰,抗日戰爭接近尾階段。

當時共產黨的軍隊正在與日偽軍激戰,蔣介石卻派閻錫山偷襲了共產黨後方的軍事基地。

兩次國共合作,蔣介石的背叛讓中共領導人義憤填膺。鄧小平糊劉伯承等人強烈要求下,黨中央最終決定給陳賡下達圍剿閻錫山部隊的命令。

這一決定旨在為犧牲的同誌復仇,同時在國共談判中爭取優勢。為此,共產黨調集了8個團的兵力支援陳賡,期待他能一戰而勝,為共產黨爭光。

然而,這位臨危受命的將軍竟在戰場上違抗軍令,做出了「逃兵」的行為。當時,閻錫山正率領他的三個師浩浩蕩蕩的往浮山進發,大敵當前,陳賡卻毫不在意,不僅沒有做出任何應對,反而將正在與偽軍作戰的劉世昌召回。

兩人的首次見面,陳賡就直接問劉世昌:「你能否帶領8個團?不能就回家種地吧。」劉世昌雖然一臉懵,但一聽這話就立即拍胸脯應下來。

這是一場雙方都敢於挑戰的較量。然而,劉世昌當時只是一個團長,根本無法承擔師長的責任。其他的團也都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

然而,戰爭開始後,其他的團都被劉世昌的領導能力和勇氣所折服。他的13團沖在最前面,以雷霆之勢奪下岑上,然後如疾風般轉戰泗洪山,屢攻屢克,戰無不勝。

這種不怕死的精神,連敵人都感到害怕,更不用說友軍了。劉世昌不僅全殲了閻錫山的主力73師,還將其他的兩個師打的七零八落。

正當他為即將取得的大捷興奮不已,把電話打到師部時,電話另一邊的鄧小平懵了,忙問他是誰?

劉世昌豪放不羈,未察覺問題的嚴重性,回答道:「是我,劉世昌啊,您不是把我從河北調過來的嗎?」鄧小平得知劉世昌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後,憤怒地掛斷了劉世昌的電話,轉而撥通了陳賡的電話。

電話那頭,鄧小平質問陳賡,為什麽讓他擔任司令員,卻讓劉世昌頂上去,是否把軍令當作兒戲?然而,陳賡對此並不在意,而是慢條斯理地告訴鄧小平,劉世昌的表現比他更好,他已經全殲了閻錫山的主力,還對劉世昌大加贊賞。

「以後再做這種事,直接拉出去槍斃。」

陳賡和鄧小平並非有意對立,相反陳賡對鄧小平尊敬有加,並且兩人之間有深厚的忠誠和親密關系。陳賡的兒子回憶說,他的父親一生只對鄧小平糊彭德懷表示敬畏。

鄧小平原本對陳賡寄予厚望,但天妒英才,陳賡在1961年英年早逝,年僅58歲。

陳賡離世後,他戰爭時期的日記被整理出版,鄧小平親自為這本書題名。在「三陳」中,陳錫聯最為年輕,他雖然年輕,但作戰和榮譽卻毫不遜色。

他14歲投身革命,40歲時就已獲得上將軍銜,在軍隊中有著「小鋼炮」之稱,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甚至李先念曾高度評價他為「打仗數第一」。

陳錫聯將軍的出身極為貧窮,父親在他8歲時因病去世。為了安葬父親,他的母親忍痛將他和妹妹賣給人販子,只換回了幾塊大洋。

為了生存,陳錫聯和母親開始了乞討的生活。

1929年,陳錫聯年僅14歲,便被革命的宣傳觸動,產生了參加革命的想法。然而,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他的想法遭到了母親的堅決反對。

然而,陳錫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在一個深夜,他趁著母親熟睡,解開綁在自己身上的線頭,毅然決然地投奔了遊擊隊。

陳錫聯在參軍後,毫不畏懼生死,勇往直前,在戰場上展現出了過人的膽識和智慧。他在193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1931年成為了一名連指導員。

在1933年,他成為了紅四方面軍88師263團政委。在20歲時,他擔任了紅四軍10師師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反圍剿」與二萬五千裏長征,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先後四次負傷。

他的英勇事跡和堅定信仰,令人敬仰。

陳錫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成為鄧小平麾下的成員,擔任119師385旅769團團長,因此得名「小鋼炮」。

同年10月,129師向華北前線進發,途中不得不經過陽明堡機場。這個機場曾由閻錫山修建,用於保障晉北地區的軍事物資輸送,但後來被日軍占領並加固了防禦工事,使用大量的沙袋構築掩體,重要位置建設碉堡,機場周圍還用鐵絲網進行分割阻攔。

在機場內部,20架戰機被嚴密地守衛著,由200多名日軍組成的防守力量與附近的聯隊形成了有力的支援,整個機場的防禦體系猶如銅墻鐵壁一般。

陳錫聯經過深入的偵查後,決定對陽明堡機場發起攻擊,以此來消除對我軍的重大威脅。在那個晚上,陳錫聯率領著369團開始了行動。

他首先用兩個營的兵力成功地拖住了外圍的日軍,然後又巧妙地安排了3營對機場進行奇襲。在陳錫聯的卓越戰術指揮下,這次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

等到3營成功地在夜幕中摸到機場時,日軍還完全沒有察覺到他們的行動。

在營長趙崇德的命令下,我軍閃電般發起襲擊,讓沈睡的日軍措手不及。經過369團全員的奮力拼搏,這場戰鬥僅僅持續了一小時就圓滿落幕。

最後,日軍20多架飛機盡數被我軍擊毀,我軍共殲敵100多人。陳錫聯率領的369團成功摧毀了陽明堡機場,為我軍掃除了一個巨大的威脅,從此「小鋼炮」的美譽在軍隊中流傳開來。

鄧小平非常欣賞這位「小鋼炮」,並且承諾他「有好處」絕不會忘記。當時,日軍攻占臨汾,使得長治到臨汾的公路成為日軍的一條重要交通線。

在了解了情報後,劉伯承和鄧小平商量決定再打一仗,並將主攻任務交給了陳錫聯。鄧小平親自對陳錫聯進行動員,說:「上次打黎城你們沒吃到肉,這次我們會讓你們吃一塊肥肉,但記住,肥肉裏也有骨頭,如果不啃下骨頭,就無法吃上肉。」

陳錫聯一聽就興奮異常,輜重隊的汽車堆滿了物資,而後勤兵的戰鬥力相對較弱,這可是一塊肥美的肉。雖然日軍後勤兵也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這對於陳錫聯這個善於啃骨頭的高手來說,可算不得什麽。

經過激烈的兩個小時的戰鬥,陳錫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殲滅了日軍少佐以下官兵400余人,繳獲槍支130余支、迫擊炮4門,並成功燒毀了全部的汽車。

對此,鄧小平高度贊揚了陳錫聯的出色表現,說他不僅有吃肥肉的膽識,更有啃骨頭的決心。

"三陳"中的猛將非陳再道莫屬,即使身居軍長之位,仍常親自持槍沖鋒陷陣。徐向前元帥對他的評價極高,稱贊他作戰勇猛,攻守兼備。

陳再道在戰場上多次沖在最前線,讓自己身處險境。一次,他率領隊伍沖鋒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後頸,鮮血如註。盡管警衛員想用匕首將子彈取出,但看到這一幕實在不忍心下手。

於是,陳再道怒目圓睜,硬是將子彈擠了出來。

陳再道元帥對於沖鋒在前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盡管徐向前元帥曾特意下達「不許陳再道沖鋒在前」的命令,但陳再道依舊沖鋒在前,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幫助陳賡在戰場上抗擊日寇,保衛祖國。

他曾在抗日戰爭時期,以極小的代價大量殲滅敵人,其中以長生口戰鬥、七亙村伏擊戰、黃崖底戰役最為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再道擔任了中南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等要職。

1975年,他來到北京,和羅瑞卿、王建安等人一起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顧問,退居二線。

1977年,陳再道和一些老同誌聯名呼籲鄧小平盡快復出工作,不久後鄧小平同誌正式復出。1977年9月,陳再道接到了羅瑞卿的電話,羅瑞卿讓陳再道去他的辦公室一趟。

原來,中央有意讓陳再道擔任鐵道兵司令員,重返第一線。羅瑞卿特意先給陳再道通個風。當羅瑞卿向陳再道介紹完那裏面臨的人員流動大、條件艱苦、任務重等問題後,陳再道並沒有退縮,反而斬釘截鐵地表示:「沒問題,讓我幹,我就幹,沒什麽好說的。」

在陳再道夫人的回憶中,他仿佛忘記了自己已經70多歲,又恢復到了戰爭年代的激昂狀態。不久後,他被任命為鐵道兵司令員,一上任就立即進行雷厲風行的整頓工作。

他首先平反了許多冤假錯案,隨後落實了中央的各項政策,樹立了典型模範進行帶頭作用等。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變了之前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

鄧小平在接到報告後,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還是再道有辦法啊。」陳再道為了修建鐵路,經常風塵仆仆地在全國各地奔波。

在南疆和青藏高原工作時,他親身體驗到戰士們的生活艱辛,看到他們在冰天雪地裏連熱乎的飯都吃不到,忍受著劇烈的高原反應帶來的胸悶嘔吐,手上是厚重的老繭和凹陷下去的指甲,他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中央提出了「百萬大裁軍」的計劃,鄧小平決定首先裁減鐵道兵。陳再道聽到這個決定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深感不舍和惋惜。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請求副總參謀長張震轉交給鄧小平,向他傳達了大家希望保留鐵道兵的意見。然而,鄧小平看到信後,仍然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表示,無論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何,都不留一兵一卒,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鄧小平決心堅決,陳再道雖內心不舍,但堅決支持。他身為軍人50載,對部隊感情深厚,從無脫軍裝之念。然而,正因為對部隊的深情厚意,他更堅定地支持中央的決定。

他告誡部下,若有人敢破壞部隊團結,他定將追究到底!鄧小平對陳再道的犧牲深感痛心,他曾多次表示,陳再道為國防和軍隊的強大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正是陳再道和鐵道兵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我們今日的國防和軍隊實力。

1993年4月6日,陳再道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這一年,鄧小平已經89歲高齡,對於老友的離去,他深感悲痛。

為了表達對陳再道的敬意,鄧小平派人送去了花圈和挽聯,以此為這位英勇的將軍送行。陳再道、羅榮桓、粟裕這三位將軍在新中國的建立和強大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們都是我們最尊敬的人。同時,他們與鄧公的傳奇往事,也是值得我們傳頌和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