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老照片:1903年的京師監獄,犯人蹬縫紉機,絞刑架令人生畏

2024-02-27歷史

19世紀,清王朝被迫開啟國門後,一直因刑罰過於嚴酷、監獄黑暗而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抨擊。清朝司法在國際上處於卑微地位。鑒於國內外形勢,清政府不得不著手改良監獄,監獄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

京師二監監獄塔

1903年,清政府在北京市宣武門外菜市口以南的姚家井地區建立了京師模範監獄。京師監獄被多次更名。民國初年,改稱京師第一監獄。國民政府時期,為河北第一監獄。

新監在監獄構造、器材及組織方面,增加了監房、病監、運動場和工場,擴大了勞役種類和範圍,改善了犯人的居住、衛生等條件。

這是京師二監院內景象。在院中空地上是一處制磚廠,制作好的磚胚碼放得很整齊。

犯人們除了在這裏服刑,還要從事勞動改造。在監獄的樓頂上,設定有觀察哨,獄警時刻關註犯人們的動向。

京師監獄整體設計全面先進。由「小河滋次郎」博士設計,監內設有教誨所、囚犯工場、書籍室、閱覽室、囚人接見室、運動場、醫診室、浴室等機構。

這是京師二監一座牢房內的景象。修建時,借鑒了西方監獄的形式。一條走廊兩側,開設有很多監舍。走廊上方斜頂,安裝有玻璃,采光度很好。

這張照片,也拍攝於京師二監。幾名服刑人員正在織布車間裏工作。他們坐在傳統的織布機前,認真工作。京師監獄累計一共收押5.8萬人,被關押和被釋放都要由獄長親筆簽字。

仔細看,他們的腳上還戴著鐵鎖鏈。每個人上衣的後背上,寫著各自的名字。臉上的表情各異。,所以

民國初期,站在高處俯瞰北京二監。眾多監舍都以監獄塔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分布,分設男監和女監,規模不小。遠處,還能看到位於樓頂上的瞭望塔。

這是位於京師二監的紡紗車間,凡人們坐在矮凳子上,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墻壁上,懸掛著很多制作好的繩子。仔細看,他們每個人的腳上,都帶著鎖鏈。

一名獄警站在一個大門前,大門門楣上方有「京師分監」四個大字。兩扇厚重的大鐵門,只開了一個小側門。

1994年,京師監獄被拆除了,從有到無有84年歷史。1997年5月,京師監獄重新對外開放,接待參觀。

民國初年,一些官員和外國友人來到京師分監,對這裏進行考察存取。他們站在辦公樓前合影留念。從照片中看,有外國人,有當地官員,也有軍人。

京師分監的犯人人,正在幹活。他們坐在桌子前,手工制作火柴盒。一名身穿制服的獄警站在旁邊。在他身後的物品架上,擺滿了制作好的物品。

民國初年,京師分監的院子裏,一些罪犯被允許走出監舍,在院子裏放風。他們的腳上仍然戴著鎖鏈。從他們身上穿的不同衣服看,有農民,有小販,還有知識分子。

到京師分監考察的人們,來到了位於監獄內的一處絞刑架前。一名獄警正在向站在木制的絞刑架前的人們介紹如何使用。

所有人面色凝重,聽得很認真。在絞刑架前,參觀者用配有三腳架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幕。

這是位於京師分監裏的裁縫車間。幾名犯人正坐在椅子上,蹬著縫紉機制作各種衣服。在靠墻的桌子上,擺放著碼放整齊的各種布料。

一名身穿制服的獄警站在車間裏,監視著罪犯們的一舉一動。

面對攝影師的鏡頭,正在京師分監院子裏放風的罪犯們,好奇地圍過來觀看。

他們在鏡頭前,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表情。他們中有的人年紀較長,有的還很年輕。

這是京師分監裏一間磨坊。幾名罪犯正推著石磨磨面。他們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物。仔細看,他們的腳上,仍然套著鐵鎖鏈。

民國初年,京師分監裏的幾名罪犯,他們正在院子裏放風。他們是因為不同的罪行,被關押在這裏服刑,進行勞動改造。他們有的年紀很輕,臉上卻寫滿了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

照片中這些建築,也是民國初年位於北京的一個少年監獄。監舍也是以中間的圓形監獄塔為中心,輻射狀向四周分布。新式監獄以感化人為宗旨。

在少年監獄的操場上,幾十名少年正排著整齊的隊伍,在教官的口令聲中,聯系佇列和行進。關押在這裏的都是一些問題少年。他們年紀不大,卻因各種原因犯下了錯誤。

這是位於少年監獄裏的訓導室。屋內有一個講台,四周建有木制的圍欄。講台後面的墻壁上,懸掛著孔子、孟子等聖人的畫像。

平時,獄警和教官會在這裏教育少年們,向名人學習,改造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少年監獄的一些孩子們正在一個車間裏忙碌著,他們年紀都不大,有的才七八歲光景。他們手裏拿的是荊條,正在編織=籮筐等器物。面對攝影師的鏡頭,孩子們臉上露出了天真無邪的笑容。

你一定會很奇怪,這些木制的箱子是什麽裝置?原來,這是位於少年監獄裏的禁閉室。

犯了錯誤的少年,會被關禁閉,關進這些狹窄的木制箱子裏,只露出頭部,直到被允許放出來。兩名參觀者好奇地鉆禁閉室,體驗被關禁閉的感覺。

民國時期,延續了清末的監獄改良,籌建各類新式監獄。據統計,到1926年,全國新式監獄總共才63所,其余仍為舊式監獄。監獄多由寺廟、練兵場改建,認為犯人在裏面就是受苦。

照片中這座監獄,就是當時的舊式監獄。門上貼著「第一室」字樣的紙條。看上去非常破舊和落後,有人形容:土室棘垣,暗無天日;赭衣黑裳,慘受禁攣。

這是當時在舊式監獄裏服刑的犯人。他們的監舍很簡陋,生活環境也很差。他們站在院子裏曬太陽。他們的雙腳上,都帶著鐵鎖鏈。每個人臉上看不到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刑罰苛刻,監獄不良,這是西方對清朝監獄的觀點。1910年召開的「海牙和平會」上,清朝又因法律不良而降為三等國,清政府也認識到,不改良監獄制度,將難以自立圖存。

民國初期,在一些偏遠地方,老式監獄裏的罪犯們站在院子裏接受檢查。他們身穿不同的服飾,腳上都帶著鐵鎖鏈。

清政府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監獄為模式試辦的新式監獄,在結構、管理及器材等方面有很大進步,並啟中國監獄改良之先河。

在老式牢房裏,幾名罪犯席地而坐。房間四周還加裝了上堅固的木制柵欄,防止他們逃跑。他們沒有床,鋪在地上的席子,既是椅子又是床。

而在新式監獄裏,實行分房監禁,實行勞役、教誨和教育制度,使囚犯開始「得有職業之訓練」,出獄後能用於謀生,開辟了罪犯改造的新途徑。

民國初年,一些犯人在參加完勞動後,排著隊伍返回監獄。他們的腳上仍然戴著鎖鏈。所到之處,受到了路人的駐足圍觀。

結束語: 回看百年前清末民初的監獄改革,25張老照片,反映了新老監獄的不同之處。新式監獄的設立,開辟了罪犯改造的新途徑。每一張老照片,都有故事。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