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海道是如何一步步落入日本手中的?

2024-01-02歷史

北海道島是日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島嶼,其地理位置和面積都使其在日本歷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日本將北海道變成自己的領土的過程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在明治維新之前,北海道是蝦夷人的領地,但隨著日本政府的強大和擴張,他們開始考慮將這塊土地納入日本版圖。

北海道

北海道作為阿伊努人(當時日本稱蝦夷人)的原住地,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對蝦夷人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緯度較高、氣候嚴寒,以及山地多平原少的特點,北海道地區不適合大規模的農業耕作,這使得蝦夷人主要依賴狩獵和捕魚為生。這種生活方式也限制了蝦夷人口的增長,因此在並入日本時,整個北海道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少。

近代阿伊努人(蝦夷人)

在歷史上,蝦夷人與日本人和中國都有過接觸和交流。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蝦夷人曾派遣使臣前往中國表示臣服,並承認中國的強大。此外,北魏政權甚至將北海道島作為鯨油的供應基地,表明當時蝦夷人與中國之間存在一定的經濟聯系。在唐朝時期,蝦夷人多次向唐朝進貢,甚至提出了歸屬大唐版圖的請求,這進一步證明蝦夷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向往。

然而,盡管蝦夷人與日本人和中國有聯系,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的中央政府對北海道並不感興趣,將其視為「夷人之地」,並將其居民視為蠻夷。這種態度導致日本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蝦夷人的統治和管理缺乏重視,也使得北海道地區長期處於半獨立狀態。

在白江口之戰後,日本人見識到了大唐的強大,因此決定效仿唐朝進行大化改新。隨著大化改新的進行,日本國力逐漸增強,對蝦夷人的統治和擠壓也逐漸加劇。為了更好地對付蝦夷人,日本政府設立了征夷大將軍這一職位,第一任大將軍為大伴弟麻呂。

在奈良時代,日本政府設立征夷大將軍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將蝦夷人驅逐出本州島。最終,在桓武天皇時期,征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成功地將蝦夷人驅逐出本州島,北海道成為了蝦夷人的最後保留地。

然而,日本的擴張並未停止。在室町幕府時期,各地的豪強家族開始壯大,其中安東氏占據了整個北海道。這一時期標誌著北海道被納入日本的實際統治之下,安東氏成為了北海道的實際統治者。

蝦夷人無法抵抗和族人的進入,北海道的狩獵場和漁場被和族人占領。蝦夷人對此表示不滿,並在1457年爆發了戰爭。戰爭初期,蝦夷人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人數和武器落後,最終被擊敗。

現代阿伊努人

擊敗蝦夷人的蠣崎氏開始實際控制「蝦夷地」,並決定不再作為安東氏的臣屬。在豐臣秀吉崛起時,他們選擇支持豐臣秀吉,並得到了豐臣秀吉的贊賞。在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時,蠣崎氏家主給予大力支持。作為回報,豐臣秀吉授予蠣崎氏「蝦夷島主」的印綬,正式承認其北海道「島主」的地位,成為地方諸侯。

然而,由於兵力有限,蠣崎氏(後改名為松前氏)實際上只控制了北海道的南部地區,即渡島半島。此時,俄國人的出現加速了日本對北海道的控制和管理。在俄國人占據西伯利亞後,他們越過庫頁島進入了千島群島和北海道,這引起了日本德川幕府的警覺,並加強了對北海道的控制。不久後,幕府直接越過松前氏將北海道列為幕府直轄地。

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倒幕運動的爆發,1868年幕府軍失利。部份失利的幕府派逃到北海道建立了蝦夷共和國,並選出了總裁。然而,這種分裂行為引起了明治政府的反對,並派兵進攻蝦夷共和國。由於雙方實力懸殊,蝦夷共和國很快被消滅,存在時間僅為1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