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前韓復榘之子不肯去台灣,稱蔣介石殺了我爹,後命運如何
1948年,解放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昔日野心勃勃挑起內戰的蔣介石, 此時的戰局已經不再樂觀。 這一年,解放軍氣勢如虹,一舉包圍北平,令北平城內養尊處優慣了的那些國民黨官員家屬和軍閥家屬們,立刻慌亂了起來—— 曾經犯下的錯誤,如今就要買單了。
解放前夕
北平城裏的國民黨高官和家屬們雖然慌亂,但也僅僅是逃離北平時有些狼狽而已,不至於被逼入無路可走的絕境。一般情況下,他們有三個跑路的選擇, 一個是逃往香港避難,一個是跟著蔣介石往台灣跑,最後的選擇則是逃往美國。
這三個選擇之中,又以逃往台灣為最佳,畢竟這些國民黨高官雖然兵敗,卻一直是跟著蔣介石的人,在台灣以敗軍之將的身份生活或許不如意,但總算是能夠勉強活著。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質疑, 難道去香港和美國不比台灣好嗎? 筆者只能說這兩個選擇看上去確實不錯,但事實上逃往這兩個地方的門檻其實很高,這意味著讓這些國民黨高官脫離國民黨單獨生活,失去靠山後需要很多的金錢支持,尤其是在香港,還可能要面臨著隨時可能出現在身邊的紅色特工。
所以,北平城的那些國民黨高官們,大多都選擇帶著家屬跟著蔣介石跑, 追求一個安穩生存。
昔日大軍閥韓復榘的妻兒們,當時也在北平生活,同樣面臨著這樣的選擇。韓復榘當時已經離世十余年,韓家早已不復當年的闊綽,生活得十分拮據。韓復榘原配妻子高藝珍帶著5個孩子艱難度日, 所幸當時已經有兒子長大成人,讓她緩解了不少壓力。
高藝珍是大家閨秀,卻在十余年顛沛流離的艱難生活磨練中變得更加成熟,但高藝珍畢竟是一個女子,在這種動蕩社會中面臨抉擇時,難免會有些舉足不定。按照她原來的想法,還是打算帶著子女跟著蔣介石去台灣,畢竟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她憑借韓復榘的老關系也不至於被拋下。
不過, 高藝珍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他的二兒子韓子華另有一番見解,讓她頗受震撼。
高藝珍膝下共養了五個子女,其中有四個兒子,一個養女。四個兒子之中,有三個兒子是她自己親生,小兒子則是韓復榘第三位夫人,有著「娛樂夫人」之稱的 李玉卿 所生。
至於那個養女,原本是韓復榘五弟家的女兒,由於韓復榘始終沒有女兒,覺得有遺憾,所以將五弟家的這個女兒過繼過來。
韓復榘當時的勢頭正盛,在家族之中地位極高,提出這個想法以後,五弟欣然應允, 卻沒料到韓復榘家很快就家道中落。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藝珍對這個養女視如己出,盡管在生活難以為繼之時,也沒有給這個養女臉色看。
高藝珍將五個子女拉扯大以後,由於大兒子一直受精神方面的疾病困擾,雖然年紀最長,卻無法給高藝珍提供什麽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二兒子韓子華實際上承擔起長子的責任,幫助母親照顧這個家,總算是讓高藝珍緩和了壓力, 同時也對二兒子十分信任。
因此,在決定未來人生走向的時候,韓子華的建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甚至直接讓他改變了高藝珍的決斷。不過,高藝珍之所以會這樣選擇,也不完全出於對韓子華的信任, 畢竟這個決定將關乎到全家人的命運問題,決不能兒戲。
高藝珍之所以最終選擇留在北平等候解放,主要是因為韓子華給出的理由很中肯,她深感認同。
決定
彼時,北平被解放軍重重包圍,解放只是時間問題。韓復榘生前率部迎戰侵華日軍時,主動放棄死守天險抗敵的機會,導致山東失去固守的屏障,日軍長驅直入後生靈塗炭,大面積國土淪喪, 鑄成大錯!
雖然韓復榘事後被蔣介石派特務槍殺,但也無法以一死抵消生前所犯下的錯誤。高藝珍最擔心的是北平解放以後,解放軍會因為韓復榘犯下的罪行而牽連遺屬,自己一把年紀無所謂,但幾個孩子就太可憐了。
高藝珍的擔憂,在當時的處境之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首先,韓復榘在抗日戰爭時期犯下的罪行是不爭的事實;其次,高藝珍等人乃韓復榘家屬,長期與國民黨混跡在一起,深受這些人的影響, 對解放軍的政策了解並不充分。
第三,韓復榘死後,高藝珍帶著幾個孩子輾轉來到北平求生,幾乎到了生活無法為繼續的程度。後來為什麽又站穩了腳跟呢?那是因為韓復榘在北平有一個拜把子兄弟,名為谷良民, 在韓復榘生前曾有約定,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韓復榘的二兒子。
韓復榘被殺以後,高藝珍頓時感受到了什麽叫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她經歷了太多的委屈,對這個世界都產生了質疑。但就在這個時候,谷良民出現了,竟然還堅持履行了約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韓子華。
在谷良民的資助下,韓子華一家人總算是在北平站穩腳跟,韓子華的事業也逐漸好起來。如果他們一家人想要逃往台灣,谷良民一定不會袖手旁觀,至少也會出錢幫助。 因此,高藝珍當時更加傾向於跟著國民黨高官逃往台灣求生。
但韓子華也有另外一番見解,他力勸母親帶著哥哥、弟弟妹妹們留下來, 原因主要有兩個 :
第一 ,韓復榘雖然有罪,死的時候卻並不是接受審判後正式槍決,而是被蔣介石派的特務殺死。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殺韓復榘不僅僅是因為他犯下臨陣脫逃之罪,因為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很多都跑,也沒見被槍殺。
這種說法其實不無根據,因為早在西安事變期間,張學良最終放了蔣介石。訊息傳出來以後,韓復榘顯得有些不以為然,說了一句 「想不到張漢卿做事情這麽虎頭蛇尾」。 此話傳入蔣介石耳中,引起了蔣介石的忌恨, 這才有了蔣介石借題發揮,槍殺韓復榘之舉。
所以,韓子華認為,即便父親韓復榘犯下大錯是事實,但終究是死在了蔣介石手中,而不是受到審判槍決。此刻逃往台灣對於生存的風險而言固然要小很多,但他卻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跟著殺了父親的蔣介石去台灣。
第二 ,無論是逃往香港、台灣,還是美國,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才行。如果僅僅有人能夠贊助路費,即便逃到了目的地,一家人失去經濟來源,生活也將非常艱難。況且, 蔣介石是害死韓復榘的人,在台灣將完全看他的臉色,他真的會對韓復榘的家人好嗎?
韓子華有理有據的解釋,逐漸讓高藝珍改變了主意,決定無論前途如何,都要與家人在一起,留在北平共同面對。
結局
不久後,北平糊平解放,全城沈浸在一片歡欣雀躍之中。高藝珍一家人的擔心完全多余,從此迎來了美好的生活,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方面, 高藝珍一家人完全沒有被區別對待。
甚至在抗美援朝開始之前,有心參軍又不敢報名的韓子華,還是在老師的鼓勵下隨軍入朝, 實作了報效國家的心願,並在北韓戰場上立下三等功 ,回來後轉業至蘭州,從此和家人們在甘肅生活。
除了韓子華以外,其余幾個孩子也都有所成就,在各自的領域裏為新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1957年,高藝珍病逝,臨終前表示沒有任何的遺憾,也慶幸當年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這才能讓她見證了新中國的建立和蓬勃發展,才能讓自己親眼看到孩子們幸福成長,含笑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