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主席晚年為何重用陳錫聯?年輕只是淺表,「不爭」才是關鍵

2024-01-31歷史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75年,已經82歲高齡的主席身體越來越差。

一生戰天鬥地、樂天達觀、從不向困難低頭的主席,似乎也感受到滄海桑田的自然規律,在敲定第五位接班人(劉、林、王、鄧、華)以後,也在考慮軍隊的掌門人問題。

當時,開國十大元帥還有4位元在世,分別是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和葉劍英。開國十大將,健在的有5位,分別是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和羅瑞卿。

主席選定的我軍新掌門人,卻並非開國元帥和開國大將,而是一位開國上將。

這位被主席委以重任的上將,就是時年60歲的紅四猛將陳錫聯。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視力已經不好的主席兩次拉住「小鋼炮」的手,滿懷期待地對他說:「 你要掛帥啊。

那麽,主席為何跳過尚在世的4位元老帥、5位大將,要讓陳錫聯掛帥呢?

和這四大元帥、五位大將相比,陳錫聯最大的優勢是年輕。

有「軍神」之稱的劉帥,年齡比主席還大1歲,已是83歲的耄耋老人。劉帥24歲失去右眼,戰爭年代9次負傷,晚年左眼也幾乎失明,身體整體情況也不好,要再出來主軍顯然不現實。

紅四方面軍的旗幟人物徐帥,是這四位老帥中年齡最小的,但也已經74歲了。徐帥是紅軍時期我軍最能打的將領之一,但由於身體原因,抗戰後期和建國後長期沒有在核心崗位。

主席眼裏的「當代魯智深」和「老實人」聶榮臻,時年76歲。聶帥是模範晉察冀根據地的主要建立者,建國後代總長,並在軍工和兩彈一星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在四大老帥中,被主席譽為「呂端大事不糊塗」的葉帥,北伐時期已是師長,在我軍各個時期都擔任過總長,還屢次在危急時刻力挽狂瀾,但此時也已經79歲。

開國大將中,73歲的黃克誠在16年前的廬山淡出,69歲的譚政偏政工,羅瑞卿也屢經起落,72歲的蕭勁光則被主席定位為「終生的海軍司令」,而68歲的「戰神」粟裕,早在1958年就沒在核心圈裏了。

相比之下,剛剛步入花甲之年的陳錫聯,年齡優勢十分明顯。

除了年齡上的優勢,陳錫聯在戰爭年代也很有過人之處。

陳錫聯出生於有名的「將軍縣」紅安,這裏也是韓先楚、王建安、郭天民、秦基偉等230多位開國將軍的故鄉。陳錫聯14歲就參加了鄂豫皖紅軍,在徐帥麾下逐漸成長起來。

紅四的許多猛將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打仗不要命。

像開國大將徐海東,開國上將許世友、韓先楚,開國中將王近山、鄭維山、周希漢、胡巫師,開國少將肖永銀、尤太忠等人。陳錫聯給人「儒將」的印象,實際上在紅軍時期同樣打過許多大戰、惡戰、苦戰,且多次負傷,其中4次差點犧牲

陳錫聯少年成名,18歲任團政委,19歲任副師長,20歲任師政委,21歲任師長,是紅四總指揮徐向前麾下遠近聞名的「小鋼炮」。抗戰時期,這塊璞玉又被劉帥雕琢成型。

作為「抗戰四大名團」之一、八路軍769團的團長,陳錫聯和386旅旅長陳賡是劉伯承麾下的幹將。129師開門紅「夜襲陽明堡」,炸毀日機24架,就是22歲陳錫聯的得意之作。

除了會打仗,陳錫聯也是難得的軍政雙優幹部。

在我軍,軍、政往往是兩條線,能在軍事主官和政工幹部之間自由切換,當然會得到更全面的鍛煉,成就優秀的人才。

土地革命和抗戰初期,擔任過團政委、師政委,後來又擔任過師長、軍分區司令員、縱隊和兵團司令員的,有幾位典型的代表人物:楊成武、鄧華、劉亞樓、陳錫聯。

這幾位全能型的幹部,年齡最小的陳錫聯,不僅綜合素質強,情商也很高,就拿夜襲陽明堡機場來說,蔣校長親自嘉獎2萬大洋,這樣的待遇就連平型關大捷的林總都不曾有。

可是,22歲的陳錫聯第一時間作總結,認為此戰還不夠完美,主要遺憾是不會打飛機,不知道倒上汽油燒,如果懂得這些的話,人員傷亡就能減少,仗會打得更漂亮。

正是這種謙遜和學習的精神,讓陳錫聯更加受朱老總、劉帥的欣賞。八路軍副總指揮彭總,對部下一向嚴格,但對陳錫聯和新385旅的「護駕」從來沒有意見。

抗戰結束後,陳錫聯、陳賡和陳再道,成為劉鄧首長「三張王牌」。

除了會打仗、會宣傳,陳錫聯也很會當首長。

抗戰勝利以後,以129師和115師一部組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陸續成立了五大縱隊,分別是冀魯豫楊得誌1縱,冀南陳再道2縱,太行山陳錫聯3縱,太嶽陳賡4縱,以及太行軍區二梯隊組建的王宏坤6縱。

這五大主力,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看家部隊。楊得誌(後楊勇)1縱一開始不溫不火,陳再道2縱有起有落,陳賡4縱長期獨立作戰,王宏坤(後王近山)6縱的歷史較為短暫。

只有陳錫聯的太行山老部隊3縱,一直是劉帥心中的最愛。

陳錫聯別看年紀小,但很會做人:抗戰時期,385旅的副旅長陳再道奉命下冀南大平原,陳賡舍不得從386旅派人,劉帥就找「小鋼炮」商量。陳錫聯眼睛都不眨一下,二話沒說調了5個連出來。

以後,凡是129師要抽調部隊骨幹開辟遊擊區,陳錫聯都是堅決執行,展現出了極強的大局觀和服成意識、執行能力。

陳錫聯的這種品質,在有槍有人就有一切的戰爭年代是難能可貴的,其行舉深合「軍神」劉帥之心,挺進大別山,陳錫聯獨當一面;淮海戰役攻取宿縣,劉帥點將陳錫聯;圍殲黃維,華野陳士榘「反客為主」要主攻,東集團陳賡不能動、西集團陳錫聯不能動,只能讓南集團王近山委屈一下。

新中國成立後,很有大局觀的陳錫聯,得到主席的特別厚愛。

在我軍從陸軍「單打一」向多兵種發展的時候,幾大軍兵種的軍事主官都是主席在成百上千的戰將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像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工程兵司令員兼軍事建築部部長和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陳士榘,都是主席的愛將。而炮兵司令員,主席選定了「小鋼炮」。

我軍成立大軍區以後,陳錫聯一直受到主席的信賴。

在57位開國上將中,擔任大軍區司令員超過21年的只有4位元,許世友、楊得誌、韓先楚和陳錫聯。陳錫聯在沈陽軍區一幹14年,對戍守東北重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9年4月珍寶島危機,蘇軍試探性發起坦克、裝甲車進攻,陳錫聯坐鎮沈陽,臨危不亂,指揮一線肖全夫化解老大哥的威脅。這場大考,陳錫聯的答卷相當出色。

從九大開始,陳錫聯進入了高層,成為主席十分倚重的愛將。

1973年底,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陳錫聯從沈陽調到了北京,替換紅四的另外一員猛將李德生,執掌京畿要地的兵權。主席對「小鋼炮」偏愛有加,每次相見,都以「陳司令」相稱。

【1964年,劉伯承(右二)在聽取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匯報後,在與幹部交談】

最讓主席放心托付重任的,還是陳錫聯的「不爭」。

在經典歷史劇【雍正王朝】中,四王爺胤禛的首席謀士鄔思道和四爺、十三爺把酒論奪嫡,說了這麽一番道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是「九子奪嫡」中,鬼神莫測的鄔思道最絕的一手。

但是,「小鋼炮」陳錫聯的「不爭」和「韜光養晦」的四王爺胤禛有本質的不同。陳錫聯的「不爭」是真正的不爭,是為一生唯主席馬首是瞻、發自內心的不爭,是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奉獻。

透過長時間的觀察,主席深感陳錫聯出身好、敢打仗、能帶兵、會管理,還擔任過兵團、炮兵、大軍區的一把手,尤其是心地厚重淳樸,從不參與權力之爭,的確是可造之材、可托之人。

正因如此,在老帥們年逾古稀、大將們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年富力強、能文能武、善於權變而又忠心耿耿的「小鋼炮」陳錫聯,就成為主席親點執掌三軍的人選。

主席這一選擇,也得到了我軍高層的一致認可。事實證明,陳錫聯沒有辜負主席的良苦用心,也沒有讓鄧公和葉帥失望,在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實作了我軍的平穩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參考資料:

1、【陳錫聯回憶錄】,陳錫聯著,解放軍出版社;

2、【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傅建文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3、【第二野戰軍】,王玉彬著,長城出版社。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