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在三個主力師外,還有一個獨立師,該師與獨立團有何關聯?

2024-02-27歷史

眾所周知,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協定,團結一致對抗外敵。

為了方便協作抗戰,中國共產黨將紅軍全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參加過長征、此時正在陜北等地的紅軍隊伍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

沒有跟隨中央紅軍踏上長征,而是留在中央蘇區打遊擊的紅軍隊伍,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4軍。

雖說是冠以國軍的番號,但在兩黨之間的協定下,這兩支部隊依然只聽從中國共產黨指揮,而不接受國民黨領導。

當然,老蔣這人也是絕不可能吃虧的。

我們知道,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要從老蔣那裏領軍餉的,老蔣便故意處處克扣,整得我軍將士們經常沒法從國民黨那拿到軍餉,待遇比國軍中的雜牌軍還要糟糕。

不僅如此,小氣的老蔣還只給了八路軍三個師的番號,多的部隊不準編。

這三個師,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115師、120師和129師,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要數129師,畢竟這是李雲龍的獨立團所在之地。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八路軍中除了115、120、129三個師,以及像李雲龍那樣的獨立團之外,還有一支獨立師。

這支獨立師由誰領導?他們有過哪些戰績?

獨立師和獨立團都是什麽單位?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所謂「獨立師」「獨立團」都是什麽編制。

獨立團、獨立營、獨立師等,都是指越過上一級編制而直屬更上一級或幾級的單位。

在正常情況下,團都歸旅管轄,沒有旅的歸師管轄。所謂的獨立團則是在編制上直接越過了正常的上一級單位,直接歸屬於更上一級的師或軍管轄。

正如前文所說,在抗日戰爭時期,老蔣只給了八路軍三個師的編制,可中央紅軍有那麽多兵員,多出來的人怎麽辦呢?番號根本不夠用。

這時候,中國共產黨便想了一個辦法:采取「獨立團」的編制。可以說在抗日戰爭期間,「獨立團」這一編制在國民政府的編制中算是黑戶。

現在我軍也有獨立團等編制,不過有些不太一樣。

就拿我們今天的武警來說:

武警各省市總隊支隊,過去都是叫獨立師或者獨立團的。

現在的軍隊中,照樣有不少這種「獨立」單位,只不過名稱裏面可能不帶這兩個字了。比如說一個建制團,除了下屬幾個營所轄的連之外,還有警衛連、偵查連、通訊連等等。

但這些並不叫獨立連,而是叫做團直屬部隊。師直屬的營、軍直屬的團等,都是這個情況。

這些單位與正常編制的單位之間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他們並不是步兵(包括機步摩步)連團營。

獨立團之類與同級別單位之間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他們的許可權高於同級單位。

新四軍為什麽采用支隊的編制?

我們再來看看新四軍的情況。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八路軍的作戰序列是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這是後來的番號,只不過「八路軍」這一稱呼被一直沿用下來),屬於集團軍編制;

新四軍則是新編第4軍,在級別上比八路軍低一級。

而且,國民革命軍的序列一直都屬於比較混亂的那一種,同樣在集團軍一級的編制還有兵團等。

當時戰事緊張,為了作戰需要,將軍直接擴充至集團軍或兵團的,在國軍中不在少數。

一般情況下,集團軍的下一級部隊是軍,但也有例外。

比如說第8集團軍,這是粵軍張發奎的部隊。在1937年組建的時候,這支部隊下轄4個師,隸屬於第3戰區。

在1938年,這支部隊又改為隸屬行營,下轄5個師。

後來這個番號給了晉綏軍孫楚的部隊,一開始依然是下轄師。

還有第9集團軍,這個集團軍的司令員是張治中。他們同樣是在組建的時候直接管轄師級部隊。

像12集團軍司令員余漢謀,是粵軍中的主力,他們直接管轄的是軍級部隊。

新四軍與其他的新編第某軍部隊也是一樣:

比如新五軍,這是孫殿英的部隊,是在兩個支隊的基礎上擴編成為兩個師合並組建而來。這支部隊下轄的是兩個暫編師。

新七軍,是由救國軍和偽軍等收編過來的部隊,下轄3個暫編師。

新八軍,原本是河北民兵,是由新8師擴編形成的。

新四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與八路軍相比,人數都非常稀缺。真要按照正常的編制的人數來編組,頂多只能編成一個師。

而且當時中國共產黨在與國民黨的談判中受到限制:陜北的八路軍在編成時還有40000多編制外的「黑戶」呢,按照人數來編組的話給個9師18旅36團的編制都不夠,只有3師6旅14團。

更不用說,新四軍就只有一萬多人,編制更不會給到位的。

而比起八路軍的體系來說,新四軍的體系又要更復雜一些。八路軍中可能不同的團都是來自不同根據地的部隊;

新四軍在編組時,成分非常復雜,有時候到了不同的連都是來自不同根據地的情況。

如果按照師旅來劃分編組的話,新四軍就會出現編制多人卻少的這種情況。

其實,在進行新四軍的編組工作時,黨中央對於這些留在南方的革命武裝具體有多少人,是沒有一個明確概念的。

要說原因,在長征結束之後,這些留守部隊的日子就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他們中很多戰士和幹部,都處處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幾乎喘不過氣來。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革命武裝的人數都是很少的,而且各團隊之間也是非常分散的。

一開始談判的時候,毛主席就向國民黨明確提出兩點:第一,新四軍要歸八路軍指揮,二者必須緊密掛鉤;

第二,新四軍的編制得是兩個師四個團。

但是我們即使不了解這段歷史,也不難知道,老蔣對這兩個要求都沒有同意。

首先,他堅決反對將新四軍歸入八路軍的體制,因為他覺得這樣只會給中國共產黨增加實力,對國民黨沒有半分好處。

他堅持將新四軍編入他戰區的指揮之下,而不是交給八路軍來管。

另外,2師4團的編制,老蔣也堅決不給。原因很好理解,老蔣一直以來都在控制國內其他軍事勢力上下了大功夫,對如何控制部隊發展了如指掌。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控制番號。我們熟讀歷史就會發現,每當老蔣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轉折時,他首先就要對手下部隊的番號動手。

在對軍隊進行整合的時候,老蔣就開始整理番號。後來日本投降、抗日戰爭結束,老蔣又重新改變了一次番號。

等解放戰爭都打到末期了,老蔣又改了一次番號。

原因很簡單,番號代表著這支部隊在國家內部是否是正規部隊,是否能夠獲得軍餉和補給。

我們可以看看老蔣是怎麽控制桂系和其他那麽多勢力的:如果地方勢力想要發展新的軍隊,就必須有番號;如果沒有番號,這個部隊只能他自己養著,拿不到國民政府一分錢。

桂系發展那麽多年還沒能成長成一個真正影響力巨大的勢力,就是因為老蔣一直控制著他們的番號,不給他們批新的番號。

很多人後來千方百計想找老蔣要番號,老蔣都把這東西控制得牢牢的。

說到新四軍,其實老蔣也不知道我軍到底有多少人,如果直接給了兩個師的番號,他就要擔心中國共產黨會拿這兩個師的番號擴軍。

也就是說,萬一中國共產黨在南方其實連一個師的兵力都沒有,跟他要了兩個師的番號,再拿著這兩個師的番號去招人,那老蔣不是虧大了?

而我們也不清楚我們有多少人,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南方遊擊隊與組織的聯系實在太弱了。

很多地區內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中國共產黨都不清楚。甚至連這些地方還有多少人在戰鬥都不知道。

而且很多地區的人數都是不對等的,有的地方人很多,有的地方人很少,要是再統一編制的話,還得把這些人打亂了,重新劃到統一的編制裏面。

這就意味著要給這些部隊重新配人手或削減人手。這就又涉及到一個問題,一些戰士與戰友早就成了配合默契的搭檔,要把人打亂,在很多方面都不方便。

所以,最後大家商量來商量去,只討論出一個稍微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將新四軍下轄的基本單位編成支隊。

首先,新四軍主要負責的也不是正面戰場,而是負責敵後戰場的遊擊作戰,所以支隊更符合新四軍的戰鬥特點。

同時,新四軍在將來肯定也不局限於這點人手,他們也是會發展的嘛!所以支隊這個編制就更加適合新四軍的擴張。

獨立師

說回到八路軍中的獨立師:這個獨立師一開始也不是師,而是一個獨立團:它直屬於八路軍115師,團長是楊成武。

作為獨立團這種編制之外的部隊,他們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說115師北上抗日時,他們獨立團也在隊伍中,可因為沒有正規編制,檢查站的國民黨官員不讓他們過去。

這支獨立團很快被改編成了獨立師,這也與他們擴張快有關:獨立團作戰勇猛,威名在百姓當中傳得很遠,讓很多青壯年都對其抱有憧憬。

當然,獨立團和有正規編制的團級部隊,在抗日戰爭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值得我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