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甘肅黑水國遺址漢墓30個單倍群數據顯示,中原地區O2a占比為50%

2024-01-25歷史

文/萬物君

上世紀90年代,政府征召東部民眾去新疆種棉花,他們算是屯戍移民了。這種情況,過去經常發生,例如漢朝打通河西走廊後,在張掖設定屯戍區。

2018-2019年,為配合甘州-臨澤一級公路建設,考古人員對張掖黑水國遺址漢代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後來,研究人員對出土的30個人骨進行基因檢測,得到了他們的單倍群數據,從而讓我們知道了漢代中原人群的單倍群構成情況。

1

黑水國遺址漢代墓葬,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下崖村東北約3千米處。墓地前期共發掘墓葬118座,根據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的器型分析,這批墓葬的年代約為西漢中期偏晚一直持續到東漢中晚期,為多個家族形成的大型公共墓地。出土人骨126具。

公元前121年,漢朝打通河西走廊。公元前111年,設定張掖郡,然後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屯田、戍邊。張掖郡采取以郡治為中心,繼而向周邊設縣和屬國的統治格局。郡治中心為漢政府的核心屯戍區,即軍屯區,以中原屯戍移民及其後裔為主。周邊縣、屬國為屯戍控制下的屯田區,由中原移民、流民和「蠻夷降者」組成。

黑水國遺址漢墓位於張掖郡治中心,因此,其墓主為中原屯戍移民及其後裔。

陳直稱,漢代戍卒,有戍邊屢年不歸者,更有攜家老弱一去不返者。根據何雙全考證,戍守河西的邊防士兵來自全國25個郡、140余縣、350個鄉村。根據現有的河西屯戍簡牘資料,大規模屯戍時期集中在漢昭、宣及王莽、建武時期,人口來源主要以洛陽為中心的周邊郡國地區。

2

2022年,有論文談到黑水國遺址漢墓的單倍群情況,具體數據如下:

西漢12人,單倍群分別為:

O2a-F11-F325

O2a-F11-F325

O2a-F11-F325

O2a-F11-F325

O2a-F8-MF243991

O2a-F8

O2a-AM01822

O1a-F1736

O1b1-F1759

O1b1-Y148916

C2-M217(應為C2南)

N1a-F1206-MF16681(N1北)

東漢18人,單倍群分別為:

O2a-F11-5420

O2a-F11-F60

O2a-F11-TY93103

O2a-F8-F141

O2a-F8-MF122261

O2a-F46-MF228395

O2a-N7-CTS195

O2a-F1266

O1a-MF57156

O1b1-MF72386

O1b1-MF231128

N1a-F1206-F710(N1北)

N1a-F1206-F710(N1北)

N1a-F1206-CTS2959(N1北)

C2-M217(應為C2南)

C2南-F1067-MF56861

C2南-F1067-MF446422

Q-M120-MF32409

統計如下:

O2a,15例,占比50%

O1a,2例,占比6.7%

O1b,4例,占比13.3%

C2南,4例,占比13.3%

N1北,4例,占比13.3%

Q-M120,1例,占比3.3%

當代各主要單倍群全國占比如下:

O2a,53.28%

O1a,11.09%

O1b,11.55%

C2南,7.87%

N1南-F2930,3.62%

N1北-F1206,2.79%

Q-M120,2.48%

D1a-F6251,2.39%

C2北,1.22%

R1a-Z93,0.94%

透過對比可以發現:

一、今日的O2a全國占比,和漢代中原地區的幾乎一樣。

二、N1北主要是周人,在漢代的中原地區占比為13.3%,算是不低的比例了。

三、漢代時,中原地區的O1b(曾是百濮)比O1a(曾是百越)多一倍,所以曹操為O1b,也是可以理解的。

3

根據歷史文獻,漢朝得到河西走廊之前,那裏曾被月氏、烏孫和匈奴統治過。

【史記·大宛列傳】雲:「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

【漢書·張騫傳】雲:「臣(張騫)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敦煌間,小國也。大月氏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

據此可知,最初,月氏和烏孫同居祁連、敦煌間;後來,月氏攻殺烏孫;再後來,匈奴攻殺月氏,並用月氏王的頭顱做酒器。於是月氏人向西逃亡。

前139年,張騫出使月氏,欲聯合月氏共擊匈奴。沿途需要經過已被匈奴占領的月氏故地,在那裏,張騫被扣留十多年。

張騫

前129年,匈奴監視漸有松弛,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往西跑了幾十天,到了大宛。在大宛的幫助下,來到了康居。在康居的幫助下,來到了康居南邊的大月氏。此前,大月氏在敵國烏孫的攻擊下再次西遷到媯水(阿姆河)流域,並征服了當地的大夏國。那裏物產豐富,大月氏又認為距離漢朝遙遠,因此沒有了向匈奴報仇的意思。

前128年,張騫沒有得到月氏的明確表示,只好返程了。張騫走「南道」想要避開匈奴,結果又被匈奴截獲。

前126年,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另外帶回來一個匈奴妻子)。

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右地,開拓河西走廊。單於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休屠王(漢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之父)中途反悔,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降漢。其後陸續設定四郡(酒泉、張掖、武威、敦煌),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4

做個小結:

一、敦煌、祁連一帶,原本是月氏和烏孫故地。後來月氏攻伐烏孫,占有其地。再後來匈奴攻伐月氏,占有河西之地。

二、漢武帝時,河西走廊為匈奴右賢王轄區,其下有渾邪王和休屠王,渾邪王居張掖,休屠王居武威。

三、根據文獻記載,張掖本來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盤,觻得王在張掖西北建城,被稱為觻得城。後來那裏成了渾邪王的地盤,再後來,漢張掖治所設在觻得城。一般認為,觻得城就是今張掖市西北17公裏黑水國遺址的北城。 「黑水國」是民間訛傳,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國。 大約隋初張掖郡治遷到了今張掖市區,遺棄在沙丘裏的觻得城,也漸漸被人遺忘,被人編排出一個子虛烏有的黑水國。

四、漢武帝設張掖郡後,大量中原漢民被遷徙到張掖郡治所觻得城,於是形成了後世所稱的黑水國遺址漢墓。根據基因檢測,O2a占比高達50%,同時也有不少O1a、O1b、C2南、N1北等中原常見單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