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慈安之死與慈禧有沒有關系?看慈安與鮑超談話,就知慈禧真實態度

2024-04-09歷史

慈禧統治清朝48年,其實有20年是有所忌憚的,她所忌憚的人就是皇後慈安。

為什麽慈禧會忌憚慈安?

首先,慈安的姓氏鈕祜祿氏是滿族大姓,她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父親揚阿官居四品,鈕祜祿氏備受皇室寵愛,她被冊封時也不過15歲。

十幾歲的年紀我們還是懵懂少女時,而慈安已經開始總理後宮了。雖然沒有子嗣,但她在宮中的地位也難以撼動。

在鹹豐駕崩後,24歲的她,不僅沒有退居幕後,反而與生了皇子的慈禧同被奉為母後皇太後,兩宮並尊,名分上還高於慈禧,手中還握有帝國大印一枚。

其次,慈禧身上還有一段不能說的秘密。鹹豐曾有一封密詔,內容如下:

葉赫氏祖制不得備椒房,今既生皇子,異日母以子貴,自不能不尊為太後,唯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後如能安分守法則已,否則汝可以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鹹豐的密詔成為慈安拿捏慈禧的有力武器。那麽這封密詔緣何而起呢?

慈禧葉赫那拉氏的祖先,原屬海西女真葉赫部,這個部落與努爾哈赤的建州部素有怨仇。

後來努爾哈赤滅了葉赫部,於是,葉赫那拉氏的祖先死前發誓,說就算其後裔只有一名女子,也要為他們部落報仇雪恨。

因此,清朝有了「祖制宮闈不選葉赫」的規矩。但奇怪的是,事實上,葉赫部並沒有因為這個傳說而被皇室疏遠。

相反,葉赫氏在清朝後宮也大有人在,再說努爾哈赤本人也曾娶了葉赫部的孟古哲哲,並封為大妃,其子皇太極還成了皇帝呢!

可見,這一傳說與事實不符,可信度值得商榷。

第三,因為慈安的存在,慈禧處處受掣肘。

據野史記載,光緒六年(1880年),兩宮太後到清東陵祭拜鹹豐帝。慈安作為東宮太後,本應地位更受尊,但慈禧仗著自己是皇帝的親媽,非要擠到慈安的前面。

為了搶位,兩宮太後大吵一架,最後兩人並排而立,不分前後。回宮後,慈禧對此事耿耿於懷,將慈安懷恨於心。

慈禧不守婦道,野史多有記載,說慈安發現了慈禧豢養男寵,對她進行了訓斥,因此事兩人的關系進一步僵化。

基於以上種種正史野史的說法,不難發現,只要有慈安在,慈禧行事作風就會受限,特別是在主政權力上。

於是,在慈安死後,慈禧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後世不少人認為,慈安死得突然,並不排除是慈禧對她動了手腳。

有說慈安因受了慈禧的氣,悲憤之下自盡了;有說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總之,在慈安死後,慈禧成了大清最有權力的女人,這倒是真的。

那麽,慈禧有沒有必要搞死慈安呢?從理論上來說,個人認為,沒有必要。

慈安性情溫順,不關心政事,慈禧想辦的事兒,其實她都辦成了。

拿辛酉政變來說,當時鹹豐在熱河行宮避難,將北京事務都全權交給了弟弟恭親王奕䜣處理,在北京起了一套政治班底。

他在熱河,一時半會兒也不想回去,於是,在熱河行宮也有一套政治班底。在他將死之時,把大權交給了熱河的班底。

皇帝繼承人只有一個,就是同治帝;臨終托孤有顧命八大臣;皇後有兩個,慈安與慈禧。

由於同治年幼,所以需要輔政,如何平衡三者之間的關系,鹹豐刻了兩大印,一枚「同道堂」章授予未來的小皇帝,一枚「禦賞」章授予了慈安,而政務權力則交給了八大臣。八大臣在擬旨後,要同時蓋以上兩個印章方可生效。

這一招有沒有可行性呢?有,但需要前提,那就是彼此要互相尊重,照章辦事。可惜的是,問題就出在尊重上。

當時的慈安和慈禧都是二十五北京市歲,外加一個六歲的小屁孩,而八大臣都是老油條,鹹豐活著時都要受他們制約,不用說就只剩孤兒寡母了。

所以,後來八大臣對兩宮太後極為不尊重,比如說,他們擬定的諭旨,兩宮太後不用看,直接蓋章就行了;再如還克扣後宮的開支;最重要的是,還時不時的逼宮。

在這種情況下,慈安能忍,慈禧也忍不了,最終在慈禧的活動下,聯合恭親王奕䜣發動了辛酉政變,一舉將八大臣打入地獄,從此,兩宮太後掌天下。

辛酉政變的主要發動者肯定是慈禧,而慈安作為東太後,也沒有反對,積極配合慈禧工作,由此來看,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慈禧都沒有被受制,更何況一些小事呢?

再說,兩宮太後在同治、光緒兩次垂簾聽政期間,相互配合默契,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辦了不少大事,如重用漢人,剿滅太平天國,開展了洋務運動等。

如果慈安對慈禧有掣肘,在這些大事上自然也會顯現出來。所以,慈禧沒必要對慈安下手。

再者,慈安的政治能力也十分堪憂,她就是一個本分的婦道人家,本人賢德善良。你看下面她與名臣鮑超的一段對話。

因光緒六年時,慈禧生病,慈安只好單獨詔見群臣,面對鮑超時,他們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安後:你這到湖南好多路?

鮑:輪船不過十余日至湖北,由湖北不過十余日即到任所。

安後:你咳嗽好麽?

鮑:咳嗽已好。

安後:我靠你們在外頭,你須任勞任怨,真除情面,認真公事!

鮑:仰體天恩,真除情面,認真公事,不敢有負委任。

安後:湖南有洋人否?

鮑:洋人曾到湖南,因湖南百姓聚眾一趕,後遂未到湖南。

一段話中基本沒有提及實質性問題,全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可見,慈安的政治能力有多弱。

有人可能會說,安德海被殺,那密詔不是慈安發的嗎?要想想背後誰在操控此事,有恭親王、有丁寶楨,還有同治,慈安不過就是蓋個章而已。

那立同治皇後阿魯特氏,不也是慈安的決定嗎?是又怎樣,你得看阿魯特氏的地位有多低,沒人能為她做主。

所以,不論後宮也好,政事也好,慈禧的權力都沒有受限,那麽她有何必要非要治慈安於死地呢?還要烙人把柄。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從理論上來說,慈安之死與慈禧關系並不大,主要慈安性情溫順,對政事不關心,也沒有那個能力處理政事,對慈禧完全沒有威脅,何必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