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女老板開店吃住不要錢,眾人問怎麽報答,女老板:幫我兒子復仇

2024-07-21歷史

王莽當皇帝的時候,瑯琊郡海曲縣旁的奎山腳下有一座客棧,客棧的老板是一位無夫無子的女子,名為呂母。這家客棧方圓百裏十分有名,因為呂母是出了名的樂善好施、豪爽大氣,不論是窮苦百姓還是沒了錢的青年,只要是到這家客棧,呂母都會免費讓他們吃喝,還送給他們衣服和食物。不論送出多少東西,一概不打欠條,不記數目。

王莽在位時期,由於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加上老天爺連年降下災禍,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不飽飯那是常事,有錢人對窮苦百姓們那是唯恐避之不及,像呂母這樣專門施舍可憐人的富人,真是少見。

也有人對呂母的慷慨提出疑問,問她需不需要自己做些什麽,呂母先說不用,後來實在架不住問的人多,就說你們要真的想做點什麽,就把奎山山腳下的那條小河溝疏通一下吧,也算造福鄉裏,不過從小河溝裏挖出來的泥土要堆積到一塊。

不過,金山銀山總有花光的時候,呂母揮金如土,樂善好施,花錢慷慨大方,數年間萬貫的家財也全部散盡。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在這亂世裏又沒了錢財,如何生存下去?曾經受過呂母恩惠的人們紛紛想著這個問題。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盡管貧苦百姓們生活不易,但淳樸的鄉裏人不忍善良大方的呂母受苦,紛紛聚在一起,準備每家出一點錢,來還給呂母。可是當大家捧著錢財和衣服拿給呂母的時候,呂母卻不收,並流著眼淚說道:「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後漢書】)

原來,呂母是與海曲縣令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呂母的丈夫早死,留下了偌大的家業,和一個獨子。父親的早死和母親的操勞讓呂育十分體貼母親,他善良敦厚,孝順母親,和母親相依為命。

長大以後,呂育出任縣遊徽,負責一方巡察緝捕。天鳳元年(公元14年),縣令讓呂育帶著手下去懲罰交不起捐稅的百姓。可是王莽在位時期百姓貧困潦倒,無數人為了湊齊這捐稅只得賣掉房子乃至妻女。災年下活命已十分困難,哪裏還交得起沈重的捐稅。

縣令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同時也湊齊上面給的指標,讓呂育去殺幾個人立立威。可善良的呂育深知百姓疾苦,不願懲罰他們。縣令知道後,十分憤怒,並打起了呂育家產的主意。本來是一個小罪,但縣令隨便安了一個死罪的罪名將呂育下獄,並讓呂母帶著錢來贖人。

呂母拒絕縣令的要求,讓他放人,誰知縣令惱羞成怒,將呂育處死。就這樣,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善良兒子死在了惡官縣令手中。復仇的火焰在呂母心中燃起,她暗地裏聯絡勇士,準備向縣令復仇。所以,她散盡家財,只為贏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當眾人問呂母有何願望時,呂母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其實呂母有點利用大家的意思,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百姓們已經走投無路,不造反也是死,造反還有一絲生機。所以豪傑們和走投無路的百姓們一起擁護呂母,揭竿而起。而他們宣布起義的地方,就在當年挖小河溝築起的那個土堆上。

盡管呂母的起義部隊只有數百人,但他們均受過呂母的恩惠,所以對呂母十分忠心,凝聚力很強。為了報仇,呂母也謀劃了很久,她知道官兵實力強大,所以打出造反的旗號後就帶著手下坐船來到海上崮河兩岸。官兵來鎮壓他們就逃到海上,官兵撤走他們就上岸發動突襲。由於神出鬼沒,呂母的起義軍取得了許多戰果,聲勢越來越大。災年下到處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聽說呂母的起義軍便紛紛來投靠,很快起義軍就發展到了數千人。

經過三年的準備,呂母終於等到了這一刻,她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稱將軍,並親率三千起義軍勇士,一路奔向海曲城。

呂母指揮的起義軍作戰英勇,很快就攻克了海曲城,俘獲了縣令等一眾官員。縣令叩頭乞求饒命,呂母一刀將其首級斬下,並帶往兒子的墓前祭奠。

大仇得報,又攻下縣城斬殺了縣令,呂母聲勢大振,先前許多覺得她是女子因而瞧不起她的人也紛紛前來投靠。不久,起義軍就發展到了萬人。瑯琊郡太守發兵海曲縣,想要鎮壓呂母。呂母沈著鎮定,指揮起義軍依托崮河,在海上與敵人周旋,並來到一座海島上。在島上起義軍們種植著糧食蔬菜,下海捕魚,他們省吃儉用,艱苦度日。盡管生活艱難,但亂世中好歹有一個避風港。

由於這支起義軍來去無蹤,神出鬼沒,官府始終無法鎮壓,還吃了許多敗仗,官兵聞呂母而喪膽。呂母的起義軍驚動了王莽,他見鎮壓不成,就派人勸說首領,想要從內部瓦解,但首領們大多受過呂母恩惠,王莽的計策沒有奏效。

天鳳五年(公元18年),輾轉苦戰的呂母病逝,身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起義軍女領袖,她的傳奇一生落幕了。然而呂母的起義就像陳勝吳廣起義一樣,點燃了百姓反抗暴政的火炬,在她死後,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呂母的部下也投入、青犢、銅馬等農民起義軍,繼續呂母未完成的起義事業。

參考資料: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