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5年,陳賡看好41軍一名青年幹部,要求重點培養,此人後來如何了

2024-08-09歷史

【前言】

在1990年的春天,也就是4月份的時候,張萬年將軍被調派到了濟南軍區擔任司令員的職務。在那段時間裏,他向軍委的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眼瞅著我就快滿63歲了,到濟南軍區再服務兩年,也就差不多到了該退休享福的年紀。所以啊,我在廣州的那個家,也就不打算再搬動了,讓它靜靜地待在那裏吧。」

顯然,張萬年原本計劃在中共十四大會議之後正式步入退休生活。但實際情況並未能如他所願般順利展開。

在這封信裏,他針對新組建的中央軍委領導團隊,給出了一系列詳盡且務實的建議。特別地,他明確表達了對當時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張萬年的高度認可,並力薦他擔綱中央軍委委員與總參謀長的重要職務,希望他能在新崗位上繼續發揮卓越領導力。

張萬年是何方神聖?為何他能成為鄧小平力薦名單上的重要一員呢?

【陳賡:「你可真是個‘野心家’」】

1928年的盛夏,8月的第一天,張萬年誕生於山東黃縣孫家村的一戶貧寒農家。他的童年並不輕松,曾有過沿街乞討的經歷,也曾在學堂裏做些雜活以換取微薄的生計,那些日子裏,他嘗盡了人間的冷暖,也遭受了不少的白眼與奚落。舊社會的重壓讓他深刻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與艱辛。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山東大地時,張萬年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行徑,這一幕幕血與淚的教訓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從此,他立下了一個宏偉的誌向——要救國救民,要改變這個國家的面貌,讓人民不再受欺壓,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與希望。

1944年的夏天,8月份的時候,張萬年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八路軍的行列。從那以後,他便和戰友們並肩作戰,無論是大規模的戰役還是小規模的沖突,他都沖在最前,毫不畏懼。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他歷經磨礪,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八路軍戰士。他的戰鬥技巧和戰略眼光,在實戰的洗禮下,都得到了顯著的增強。

在抗戰硝煙散去後,十萬英勇的戰士踏上了從膠東半島向東北進發的征途,張萬年便是這英勇行列中的佼佼者。歷經抗日戰爭的風雨洗禮與解放戰爭的戰火錘煉,張萬年以卓越戰功聞名遐邇,榮獲了「戰鬥英雄」這一無上榮耀的稱號。

在1949年的那個春意盎然的3月25日,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機關正式告別了西柏坡,遷往了古都北平。北平西苑機場上,陽光明媚,中共中央的領袖們,包括毛主席和朱德等偉人,親自來到這裏,檢閱了整裝待發的部隊。而在這些英勇的戰士中,有一位特別的代表——張萬年同誌,他作為英雄模範和功臣的傑出代表,與北平的部隊一同,光榮地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這一刻,歷史被銘記,英雄的風采被永遠鐫刻。

張萬年的軍事才能早在四十年代的戰火紛飛中就已嶄露頭角,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新中國成立後,他選擇繼續紮根軍營,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他也未曾懈怠,積極投身於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等重大軍事行動中,每一次實戰都如同催化劑一般,加速了他的成長與蛻變。

有一天在1955年,彭德懷將軍前往41軍進行考察,隨行的還有一位備受尊敬的開國功臣,大將陳賡。得知這個訊息後,41軍的軍長王東保心裏頭不免有些忐忑,畢竟,這可是多位軍隊高層要人的到訪啊。為了迎接這次重要的視察,王軍長早早地就開始精心籌備,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盡善盡美。

王東保之所以如此焦慮不安,主要是因為他深知彭老總嚴厲的個性,害怕自己在眾人面前受到責備。再者,盡管王東保在軍事指揮上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但他卻有一個短板,那就是不擅長口頭表達。每當需要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時,他總是感到語塞,說話變得不流暢。因此,經過深思熟慮,王東保決定尋求一位既擅長文字又精通實務的年輕幹部作為全程陪同。這樣,在遇到任何棘手情況時,他都能有一位得力助手在身邊,能夠替他應對自如,確保溝通的順暢。

他仔細打量了軍中的幹部群體後,最終將目光投向了一位名叫張萬年的營級參謀。那年,張萬年正值二十七歲的青春年華,盡管年輕,但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素養和深厚的理論知識。在與軍中高層將領的交流中,他毫無懼色,自信滿滿,對首長提出的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與穩健。

彭老總踏入41軍的駐地後,所見所聞完全印證了王東保先前的猜測。他展現出了對部隊狀況深切的關懷,細致入微地探詢著每一項細節。每當王東保簡要介紹幾句後,他都會不動聲色地向張萬年遞去一個眼神示意。於是,張萬年便自然而然地接過話題,有條不紊地回答著彭老總及隨行人員提出的各種問題。整個對話過程中,彭老總對張萬年的答復連連點頭,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顯然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

張萬年全神貫註地致力於給首長一個真實無欺的答復,心中並未過多盤算,更未曾預料到,這次陪同首長視察的任務,會成為他軍教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的專註與表現,悄然間吸引了彭老總身邊陳賡大將的目光,並激起了對方濃厚的興趣。

陳賡的眼光確實獨到,張萬年不僅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還展現出卓越的學習能力。在41軍裏,他無疑是青年幹部中的佼佼者,盡管年紀尚輕,卻已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他不僅擅長實戰指揮,還熱衷於戰術研究,對於作戰策略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

在彭老總完成他的視察行程後,陳賡將軍便獨自在軍營裏閑逛起來,不知不覺間,他漫步至了41軍的各個角落。途中,他腦海中浮現出了那位一同參與視察的參謀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想要與他交流的念頭。幸運的是,命運似乎也在為他鋪路,陳賡很快就在一間辦公室內找到了那位年輕的參謀。他滿心歡喜地上前,緊緊握住了參謀的手,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以一種親切而自然的語氣問道:「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呀?」

我鄭重地向您報告,首長,我是張萬年。」 張萬年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力量。

陳賡一聽,忍不住開懷大笑,調侃道:「萬年啊,你這可真是‘雄心壯誌’!別人夢想活到百歲都難,你倒直接奔著一萬歲去了。」陳賡性格中透著股子風趣勁兒,剛和這位小同誌熟絡起來,就迫不及待地開起了玩笑,這不難看出他對張萬年有著深深的喜愛和認可。

之後,兩人繼續深入交談了許久,話題圍繞著軍隊的發展壯大、以及全球局勢的微妙變化展開。張萬年那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如同明燈一般照亮了陳賡的心田,讓他對這位年輕才俊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更加確信他是一塊值得精心雕琢、重點培養的瑰寶。

在告別41軍之際,陳賡大將特別向組織推薦了張萬年,並提議安排他前往軍事學院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與訓練。得益於陳賡將軍的這份關懷,張萬年迎來了更多拓寬知識視野、豐富實戰經驗的寶貴機會,這讓他內心充滿了感激與喜悅。與此同時,軍長王東保的心中也是樂開了花,他深感自己當初對張萬年的看重與栽培沒有白費,而且張萬年所獲得的這份認可與栽培,也讓整個41軍都為之自豪,仿佛為軍隊增添了一抹亮麗的光彩。

在1956年的年初,張萬年同誌肩負起了新的使命,他成為了123師368團的首位副團長,並兼任參謀長一職。得益於陳賡大將軍的慧眼識才與推薦,張萬年有幸踏入了南京軍事學院的大門,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軍事理論學習。這段學習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軍事知識儲備,更為他日後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萬年將軍在人生的旅途中,歷經了抗美援朝援助越南、保衛國家疆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那段特殊時期裏紛繁復雜的挑戰與動蕩。每一次困境,他都憑借堅定的意誌和無畏的精神,成功跨越了重重難關,展現了非凡的韌性和擔當。

在1995年的金秋九月,張萬年同誌被正式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的副主席,緊接著在同年歲末的十二月,他又接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委副主席的重任,開始全面掌管軍隊的軍事事務。此時此刻,回望過去,距離陳賡將軍慧眼識珠並鼎力提攜他的那段時光,已然悄然走過了四十載春秋。

四十年的光陰流轉中,張萬年究竟是透過怎樣的歷程,一步步攀登至軍委副主席這一重要崗位的?他的道路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和努力?

【張萬年:「上戰場打仗,還能帶上條令?」】

在1964年,美國挑起了對越南的戰爭,不僅如此,他們還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包括海南島地區,以及雲南、廣西的領空,投下了導彈,導致了中國軍民不必要的傷亡,這些舉動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到了1965年,越南方面向中國發出了援助的請求,中國政府積極響應,決定出兵援助越南抗擊美國。隨後,一支支中國支援部隊陸續奔赴越南前線,參與戰鬥。

在1968年的春天,也就是4月份的時候,張萬年將軍,當時擔任廣州軍區作戰部的副手,接到了一個特別的任務——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往越南溪山的學習小組,進行實地考察與學習。這次越南戰場的親身體驗,對他而言,是一次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他與學習組的成員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然地深入到了戰火紛飛的區域。在那裏,他們細致地觀察並研究了越南軍隊與美國軍隊之間的作戰方式,特別是在熱帶山嶽叢林這種復雜環境下的戰術運用。這段經歷,讓張萬年將軍對這類地形的作戰有了極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這份寶貴的經驗和體會,在十年之後,當他指揮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成為了他制定戰略、部署戰術的重要參考依據。可以說,那次越南的學習之旅,不僅豐富了他的軍事知識,更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國之後,張萬年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擔任了享有「鋼鐵之師」美譽的陸軍第43軍127師的指揮官。這支部隊歷史深厚,其源頭可追溯到葉挺將軍的獨立團,它見證了南昌起義的烽火、秋收起義的壯烈以及三灣改編的轉折。更令人矚目的是,像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這樣的開國元帥,以及眾多功勛卓著的將軍,都曾在127師的行列中並肩作戰,留下了不朽的傳奇。張萬年能夠接掌這支英雄的部隊,無疑是他能力和潛力的有力證明,也彰顯了中央領導層對他的高度信任和寄予的厚望,預示著未來他將承擔更加重要的職責。

在1971年的8月份,中央軍委原本打算讓張萬年出任43軍的參謀長一職。但遺憾的是,這個決定因為一連串的突發狀況而未能順利執行,張萬年甚至一度成為了被審查的物件。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當時擔任127師政委的關光烈因林彪事件被深度卷入,接受了極為嚴密的調查。作為關光烈的直接上級,張萬年作為師長,也不幸地被波及到了這場風波之中。

直到1974年,武漢軍區的司令員楊得誌將軍坦誠地告訴所有人:「‘鐵軍師’是我們黨的堅強後盾,黨對這支部隊充滿了信心,當然也包括你們的師長張萬年同誌。」這番話,讓張萬年師長長久以來壓在心頭的那份重擔,終於得以緩緩放下。

一九七八年春天的三月裏,張萬年同誌踏上了前往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的求學之旅。然而,平靜的學習生活並未持續太久,某日,他突然接到一項緊迫的任務通知,這訊息如同春風中的急雨,打亂了他的學習計劃。他被告知需要即刻中止學業,提前踏出校門,肩負起引領127師奔赴廣西前線的重任,為即將到來的戰事做好充分準備。

127師的士兵們,他們的年紀幾乎與咱們國家的歷史同歲,大多數都是在和平安寧的日子裏長大的,沒有經歷過張萬年將軍那樣戰火紛飛的歲月。參謀長王福海心中暗自擔憂,他私下裏對張萬年將軍坦言:「咱們127師,算算日子,也快二十年沒上過戰場了,這次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贏得勝利,我心裏真是沒底。」

張萬年對王福海的疑問保持沈默,但他隨後以實際行動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一回到127師,他即刻發起了戰前總動員,瞬間,這支被譽為「鐵軍師」的隊伍仿佛被重新註入了靈魂,昔日的威猛氣勢再次湧現,軍營內洋溢著振奮人心的喜悅與鬥誌。盡管時光流轉,127師的戰士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那份屬於「鐵軍師」的榮耀與傳承,卻始終如一,深深刻印在每一代戰士的心中。

張萬年將軍為了戰勝囂張的越軍,頻繁地召集團隊開會,深入剖析雙方的兵力對比,並細致討論戰術策略。鑒於他過去在越南復雜地形中的實戰經驗,張萬年將軍更是親自投身於訓練方案的規劃之中,特別針對熱帶山嶽叢林環境的特殊性,設計了專門的訓練內容,以確保部隊能夠充分適應並克服這些挑戰。

當時的43軍軍長褚傳禹,在觀看了一場實打實的軍事演練後,內心感觸頗深地說:「看看張副軍長把部隊訓練得如此有模有樣,要是還不能投身實戰,那可真是說不過去了。」

1979年,鄧小平存取美國時曾表示,對於「南邊的小朋友」需要適當地進行引導。與此同時,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做好了備戰準備,只待一聲令下即可采取行動。這樣的舉措旨在維護邊境的穩定與和平,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

實際上,那時候國內確實存在不少疑慮,擔心我軍在與越南的沖突中能否取得勝利。然而,張萬年將軍卻對此充滿信心,這份信心並非無根據的盲目樂觀。

張萬年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在戰場上總是能夠機智應對,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更為難得的是,他還曾親自前往越南,學習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經驗和教訓。這樣的經歷讓他對越南的天氣、地形了如指掌,同時也讓他對越軍的作戰風格、裝備水平以及後勤保障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的準備無疑為他在未來的戰鬥中增添了更多的勝算。

此外,張萬年對被譽為「鐵軍師」的127師充滿了信心。他堅信,唯有那些承載著輝煌歷史與光榮傳統的頂級部隊,才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隨著戰鬥的號角吹響,張萬年將軍接到了執行一項關鍵牽制任務的命令,他需率軍向支馬與龍頭區域發起攻勢,以側翼之力,為55軍直搗諒山的行動保駕護航。鑒於這是中越邊境初戰,張萬年深知其重要性,決定全力以赴,即便對手看似弱小,也要動用最精銳的力量,力求首戰必勝,不容有失。在七支炮兵營與兩個坦克連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全軍將士士氣如虹,僅用短短一日便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支馬地區,成功殲滅敵軍一個營的兵力。

有個越南軍隊的軍官在被俘後坦誠地說:「原本我們打算堅守半年之久,但出乎意料的是,連一天都沒能撐過去。」

張萬年展現出了非凡的英勇與決心,但他的127師進攻速度迅猛異常,竟然在某種程度上讓整體的戰鬥策略陷入了混亂。為此,上級果斷決定,向張萬年傳達了「讓127師暫時停止進攻」的指示。

有一天,越軍的電台廣播裏突然宣稱:「我們已經成功消滅了鐵軍師的師部,就連他們的指揮官張萬年也被我們俘虜了。」軍長褚傳禹聽到這個訊息後,心裏一驚,連忙拿起電話,直接打給張萬年,關切地詢問他的安全狀況。

在得知了訊息後,張萬年迅速回應道:「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當張萬年那充滿憤怒的叫喊聲漸漸消散,褚傳禹的心情終於放松下來。他立刻關切地詢問:「你現在具體在哪裏,能告訴我嗎?」

張萬年完成了他的報告,隨後褚傳禹緊跟著問了一句:「那麽,我們現在離最前線還有多遠呢?」

"距離是一百米遠。" 這句話用更貼近日常用語的方式表達,既保持了原文的核心觀點,又使句子流暢自然。

當褚傳禹聽到這個訊息時,他立刻在電話那頭提高了聲調,聲音中帶著幾分嚴厲:「你仔細看一下條令規定,咱們師的指揮所到底應該設在哪裏?」說實話,離前沿陣地這麽近,只有100米的距離,對指揮所來說,這簡直就是把自己置於了極度的危險之中啊。

對於褚傳禹的擔憂,張萬年卻顯得頗為輕松,他甚至以一種戲謔的口吻說:「將軍,上了戰場那可是真刀真槍的幹,誰還會揣著個條令去呀?」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六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順利達成戰略目的後,全員撤離越南領土。而到了五月十二日,【解放軍報】深度講述了張萬年在保衛國家邊界的戰鬥中英勇表現。鄧小平主席在閱讀了這則報道後,對張萬年表現出了極高的贊譽,他暗暗將這個名字銘記於心。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廣州軍區的司令員尤太忠同誌接到了新的任命,他將前往中央軍委擔任新的職務。而在討論誰來接替尤太忠這一重要崗位時,鄧小平同誌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一個名字——張萬年。他轉頭問尤太忠:「記得不,那年咱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裏,有個勇猛無比的張師長,他使出了回馬槍那一招,現在他在哪兒高就呢?」

在1987年,張萬年將軍肩負起了新的使命,他被正式委任為廣州軍區的指揮官,從此開始了他在這片土地上的領導工作。

【「使命高於一切,形象重於生命」】

在1992年,中央軍委設立了一個特別機構,名為「香港駐軍籌備辦公室」,內部代號親切地稱為「976」。與此同時,張萬年將軍接過了遲浩田將軍的接力棒,擔任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在他的帶領下,一系列周密而細致的籌備工作被有條不紊地展開,旨在組建一支精銳的部隊,準備進駐香港,守護那片特別的土地。這些工作不僅涵蓋了部隊的組織架構、人員選拔,還包括了適應香港特殊環境的訓練計劃等多個方面。

在1992年的12月16日,張萬年親自召集了一場關於香港駐軍工作的重要會議。在會議中,他針對如何設立和組建駐守香港的部隊,給出了幾項關鍵且實際的建議。

首先,最關鍵的是,駐港部隊必須堅守原則,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腐蝕。接下來,我們需要迅速確定幾位核心的領導幹部人選。最後,無論是相關部隊還是海、空軍,都需要確保在1993年3月之前完成駐港部隊的組建任務,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日常工作和戰鬥力都不能受到絲毫影響。

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張萬年又貢獻了一個極富實用性的工作方針,那就是「針對特殊情況,靈活處理;面對緊急事務,迅速應對」。這樣的理念,無疑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確保了我們能夠高效、精準地應對各種挑戰。

香港回歸的談判歷程可謂曲折復雜,按照中央的明確指導,張萬年將軍隨即著手規劃軍事應對之策,並精心制定了一套詳盡的預案,旨在與外交和政治層面的努力形成緊密配合,確保回歸行程的順利進行。

鄧小平審閱了這份檔後,他提出自己的想法:「關於這件事,我希望能安排華清、澤民、萬年還有張震,專門坐下來討論一下。」這樣的表述既保留了原文的核心觀點,又讓語句更加流暢自然,用詞也更加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鄧小平的指導下,張萬年召集了幾位同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隨後,遵循中央軍委的明確決策,張萬年作為代表,再次向鄧小平進行了詳盡的反饋與匯報。

1994年6月,中英雙方在經歷長達7年的談判後,終於就軍用使用問題達成了協定。

隨著香港回歸的日子日益臨近,駐守香港的軍隊日益壯大且愈發專業,他們正穩步邁入接管各項任務的新階段。為了激發駐港軍人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感,張萬年將軍響亮地喊出了「使命至上,形象如命」的標語,號召全體官兵要勇於擔當起開創先河的使命,成為第一批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建設者。

在張萬年將軍的親自引領和策劃下,我軍順利進駐香港,並圓滿完成了防務任務。隨後,在組建和發展駐澳部隊的過程中,張萬年將軍也積極參與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2015年1月14日下午5點,張萬年將軍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7歲。這位歷經抗日烽火、解放鬥爭以及中越邊境沖突的老戰士,親身經歷了眾多國家重大歷史轉折點,最終安詳地告別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