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鄖縣人」3號頭骨是怎樣發掘出土的?這背後,考古工作者付出了怎樣的艱辛?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北廣播電視台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鄖縣人」3號出土記】即將給出答案。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鄖縣人」3號出土記】將於12月23日登陸中央電視台10套科教頻道首播,12月27日湖北衛視聯動推出。完成該片攝制的,是曾經拍攝過【金銀潭實拍80天】等優秀紀錄片的湖北衛視紀錄片團隊。
【「鄖縣人」3號出土記】共三集,分別為【啟封】【領隊】【遠方】,該片聚焦於「鄖縣人」3號頭骨發掘出土的過程,從考古發掘工作與「考古人」兩條脈絡出發,全景式記錄「鄖縣人」3號頭骨發掘、提取工作,借助對考古隊生活化情境和細節描摹,傳播考古人的文化傳承,在古今「鄖縣人」跨越百萬年的時空對話中探索人類起源之路,既追尋過去的歷史,也不斷思索未來。
紀錄片中,主角之一的考古隊領隊陸成秋曾說「我們創造了歷史」。的確,「鄖縣人」3號頭骨的出土實證了中國百萬年人類史,它的提取發掘是令世界矚目的重大考古事件。而紀錄片采用懸念引領式的敘事策略,將本次考古運用的科技手段、克服的技術難題、面臨的挑戰等懸念層層撥開,客觀真實地記錄下此次考古發掘的全貌。以提取過程為例,半掩在土層中「鄖縣人」3號頭骨是否完整?「鄖縣人」3號的後腦勺與動物化石緊密粘連,是鋸斷還是一同取出?如何在不損傷「鄖縣人」3號頭骨的情況將其順利取出?一個個懸念的疊加增強了紀錄片的故事化敘述效果。
在看片過程中,讓極目新聞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鄖縣人」3號出土記】一方面將重心放在考古發掘上,另一方面也將鏡頭對準了一個微型考古人群體——他們是「鄖縣人」3號頭骨的發現者、守護者和傳承者,更試圖以考古之光照亮人類起源的深處,為中國考古事業砥礪奮鬥、無私奉獻。
據悉,「鄖縣人」考古屬於舊石器時代考古範疇,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文化的童年,占據了人類出現以來99%以上的時間,沿著這個時代溯源,能更清楚地觀察人類演化文明的起源與流變。但在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界的人才卻只有一百來人,「鄖縣人」3號頭骨考古隊的隊員就來自於這樣一個「骨灰級」的冷門專業。
【「鄖縣人」3號出土記】並不單單只是記錄「鄖縣人」3號頭骨被發掘的過程,更將視野投向了這批考古人:紀錄片第二集【領隊】中的主角陸成秋就是湖北省唯一一名研究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考古工作者,由於這個冷門學科太小眾,十多年來,他一直沒有機會從事自己的專業,但他卻一直記掛著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考古隊員賈真秀的家鄉在世界著名的舊石器考古遺址泥河灣盆地,從小跟著當農民技工的父母在考古工地玩耍的她,最終把成為舊石器考古學家作為職業誌向;剛剛研究生畢業進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的小杜在學堂梁子拜高級工程師老羅為師,這裏也是老羅退休前工作的最後一個工地……
同時,與「鄖縣人」頭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遺址地村民,也成為紀錄片觀察的物件——「鄖縣人」遺址所在的彌陀寺村二十多年前就被劃為文物保護區,多年來,淳樸善良的村民們為支持考古事業做出巨大奉獻,但由於土地使用嚴格限制,村民們修路、建房、種田都受到制約,也導致該村的建設明顯落後於周邊,村民們辛辛苦苦種出的桃子,因交通不便很難賣出好價……這些考古保護背後的連帶反應也被紀錄片如實記錄下來,而「鄖縣人」考古遺址公園專案最終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並開始動工建設,也讓彌陀寺村迎來了復興的機遇……
采訪中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為拍攝【「鄖縣人」3號出土記】,湖北衛視紀錄片團隊自2022年5月「鄖縣人」3號頭骨被發現起,便駐守學堂梁子遺址展開伴隨式記錄拍攝。在近兩年的時間裏,攝制組與考古隊同吃同住朝夕相處,歷時500多天共拍攝100多T獨家考古作業現場和發掘珍貴影像,僅整理的拍攝場記就多達幾百萬字。
(圖片為【「鄖縣人」3號出土記】公開釋出物料)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