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蘇俄內戰中死守格羅茲尼百日的華人紅軍戰士

2023-12-20歷史
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的內戰進入高潮期,整個原沙俄帝國的領土上烽煙四起。這年的八月到十一月,在格羅茲尼發生了一場城市防禦戰,紅軍守備部隊抗擊比切拉霍夫指揮的哥薩克叛軍1萬余人的圍攻,直到11月12日解圍。#蘇俄內戰#

此役作為「百日防禦」載入蘇聯國內戰爭史,留下了不少紀念碑和遺跡,直到八十多年後兩次更慘烈的圍城戰,幾乎完全淪陷了格羅茲尼的一切。已經沒人記得,格羅茲尼曾經的守衛者是一群華人。

1、中國營

1918年3月17日,北高加索地區宣布成立捷列克蘇維埃政權,7月5日成立了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並加入蘇聯。當時北高加索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是基洛夫,史太林的親密戰友。他在1934年12月1日在列寧格勒被刺殺後,史太林暴怒之下發動了大清洗運動。

當時的捷列克人民蘇維埃的所在地是弗拉吉高加索(後改名奧爾忠尼啟則市(奧塞梯語:Дзæуджыхъæу)是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的首府,位於高加索山脈的丘陵地帶。歷史上是俄羅斯的軍事要塞,後演變成俄羅斯重要的軍事基地。)面臨著鄧尼金「誌願軍」精銳軍官團以及頓河哥薩克叛軍的進攻。但在3月份,整個捷列克負責執勤、保衛工作的武裝力量,只有80人,而且全部是中國人。

這支中國籍小隊的成員全都是一戰時期,被沙俄招募到俄國各地幹苦力的華工。小隊領導人叫劉希,應該是從小聽了不少各種中國計謀故事。他為了迷惑敵人,就讓中國戰士登上一列火車,故意讓許多人擠在車門口和車梯子上,顯出人很多的樣子。然後,這趟列車在當時捷列克共和國內各鐵路來回兜圈子。於是,當地人紛紛傳說是列寧從莫斯科給捷列克派來了一個完整的中國師。

由於各路白軍圍攻,紅軍遊擊隊從北高加索各地匯集到此地,帶來了數百名中國戰士,紛紛加入了這個中國小隊,漸漸發展到五百多人。當地的一把手基洛夫對中國戰士很感興趣,他親自考察了幾次之後,對中國戰士的精神面貌非常滿意。基洛夫也關心他們生活中的困難,淳樸的中國人也親切地稱呼他「基拉」。

1918年的夏天,每天都有弗拉吉高加索附近的華工前來參加紅軍,蘇維埃政府決定正式成立中國營。這時,包其三,也被轉譯作為包青山的傳奇中國人,出現在了弗拉吉高加索,他被任命為中國營營長,劉希任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劉發來任第二連連長。

中國營初建時大約有300人,慢慢擴充到600-700人,有阿斯特拉罕的漁夫,頓巴斯的礦工,全部都是華工。基洛夫親自參加了中國營的授旗儀式,並親手把軍旗交到包其三手中。

唯一一張能證明是包清山本人的照片

包其三,或者包青山,當年是北高加索及頓河的傳奇人物。他的早年沒有確切的記載,只知他的俄國名字叫科斯嘉,1887年生於沈陽。傳說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一個叫米哈伊爾.瓦赤那則的沙俄將軍帶到俄國,住在高加索,曾在第比利斯的一座教會中學讀書。他曾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當過水手,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所以包青山英語、俄語都說得很流利。十月革命前,他在彼得格勒一家工廠做工,革命一開始他就投奔了紅軍。

因為包青山參加革命較早,在前幾次戰鬥中表現非常勇猛,因此北高加索中國營成立後,三十多歲的包青山在基洛夫的推薦下,成為了營長。據當時的人說,包青山與基洛夫的關系非常好,他倆早在莫斯科時就經常一起聊天抽煙,基洛夫還把自己裝飾精致的煙鬥送給了包青山,可見此人不但能打仗,還智商情商俱佳。

2、初戰

中國營成立沒幾天,弗拉吉高加索市內就發生了一次八月事件。

8月5日夜裏,哥薩克叛軍在沙俄上校別利科夫、基比洛夫等率領下攻入弗拉吉高加索市內。當時正在開會的奧爾忠尼啟則帶人守住了會場所在地武備中學大樓,但是被叛軍包圍了。哥薩克叛軍沖進城內燒殺搶掠,守衛的紅軍隊伍除了中國營,就只有一個高加索支隊、一個格魯吉亞支隊和工人義勇隊。作為主力的中國營戰士們堅守每一座樓房,浴血奮戰,無一人投降。

有十五名中國人守衛著城防司令部大樓,被幾十倍數量的白軍團團圍住。哥薩克們不清楚樓內是什麽人在守衛,想招降他們,中國人便用子彈作回答,鑿開天花板向下扔手榴彈。幾百名哥薩克對這十五個中國人束手無策,中國人在大樓裏一直堅持到獲得勝利。此後這座大樓仍然保存完好,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在那裏,當地人把它叫「中國樓」。如今這樓應該已經在20世紀末的基建中被拆了。

包青山帶著部下沿街道攻打叛軍據點,在大街上與哥薩克騎兵對沖,還繳獲了兩輛裝甲車。他們的陣地就在大街上,距離敵人僅僅十幾步。二連連長劉發來帶人占領中央廣場上的大樓,豎立起一面紅旗,用機關槍掃射哥薩克叛匪。

市中心的利涅依教堂鐘樓,有三名中國戰士被叛軍包圍,在糧水斷絕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十天。中國人憑借教堂的鐘樓,把全市大部份地方都包括進自己火力射程之內,精準狙擊搞得哥薩克叛軍很快就不敢在城內直起身子走路了。 中國人堅守了十個晝夜,不斷擊退來犯的敵人,忍受饑餓、口渴,節省子彈,但絕不投降。到了第十一天,哥薩克叛軍被擊敗逃跑後,筋疲力竭的中國戰士們才被擡下鐘樓。他們的名字是王德盛、郭義路、季鳳喬。

8月16日這邊的保衛戰剛剛結束,傷亡很大的中國營立即派出一個連,去九十公裏外的格羅茲尼,參加了蘇聯內戰期間著名的格羅茲尼防禦戰。格羅茲尼是當時俄國僅次於巴庫的第二大石油城,已被比切拉霍夫的白軍包圍,在格羅茲尼局勢最危險之時,包青山帶領中國營的連隊和第聶伯羅夫斯克團的一個中國連趕到了。

俄聯邦北奧賽梯共和國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心設有中國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為紀念在蘇俄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18年弗拉季高加索8月事件,就是這次中國營守城戰鬥)在弗拉季高加索犧牲的450余名中國國際主義戰士,於1960年建立了該紀念碑。

碑高20多米,由方形底座和細長石柱組成,前後兩面碑文分別用俄文和奧塞梯文寫就,漢語譯為「獻給國內戰爭時期在北奧塞梯為捍衛蘇維埃政權而犧牲的中國同誌北奧塞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勞動大眾謹立」。紀念碑位於波紮爾斯基和伊裏斯通兩條大街交叉地帶的「革命廣場」上,民眾稱該廣場為「中國廣場」。

▲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國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

3、格羅茲尼百日防禦戰

弗拉吉高加索市的八月事件同時,8月11日比切拉霍夫指揮的哥薩克叛軍包圍了格羅茲尼。

包青山帶著中國營部隊到來之後,頂著槍彈發起刺刀沖鋒,一舉擊垮敵軍一個步兵營,沖入了格羅茲尼城內。

此時格羅茲尼城區的一半—哥薩克區,已經被哥薩克叛軍占領,紅軍還守衛著另一半城區。包括沖入城的中國營,守衛一方只有三千多人,其中中國部隊三百多人,而圍城哥薩克叛軍大約15000人。

中國部隊首先與叛匪爭奪葉爾馬洛夫車站,一名叫楊新鄉的中國誌願兵單槍匹馬同一輛叛匪裝甲車周旋。他躲在矮墻後,手中僅有一支沒有子彈的步槍,就在裝甲車從他身邊駛過時,他一縱身跳上去,掄起槍托砸斷機槍管。裝甲車內的白軍企圖調轉車頭逃走,但道路狹窄車身卡住了。楊新鄉叫來其他戰士,順利地俘虜了車內的哥薩克。隨後的戰鬥中,這輛裝甲車就由中國人駕駛著在街上四處遊擊。

車站被奪回後,一列紅軍的裝甲列車戰士號開了過來,車上有六門大炮十六挺機槍,車內一百多名戰士中有二十多人是中國籍戰士,機槍組的中國戰士個個號稱神槍手。戰士號裝甲列車每天早上出發,沿著城市周邊鐵路轟擊哥薩克叛匪,中午打完彈藥回去補給,然後下午第二次出來繼續開槍開炮,打完彈藥在太陽下山前再回去。每天兩次,天天如此,仗著自己皮厚抗打,轟得哥薩克叛軍無可奈何。

包青山營一名偵察員李振東是沈陽人,在戰事膠著時期,他和另外三人去哥薩克區偵察,結果被叛軍抓住,被打得遍體鱗傷後扔進地窖,等著處死。當時的哥薩克人和白軍方面,非常痛恨在紅軍一方參戰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戰鬥力最強而且非常頑強,凡是抓住了中國人一定會處死。

但是,李振東從小練過武功,發力掙斷了繩索,穿過通風口,越過封鎖線回到了中國營駐地。聽了李振東的報告後,包青山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在李振東率領下沖回叛匪駐地,滅了這處哥薩克據點,救出了被俘的同伴,繳獲了很多戰利品。

為了表彰李振東的功績,包青山把自己的海泡石煙鬥送給了李振東,對他說:「這不是普通的煙鬥,基洛夫同誌曾經用它抽過煙,這是他在莫斯科時留給我的。」

格羅茲尼松查河上有一座鐵路橋-貝利科夫橋,包青山中國營的連長劉發來在這裏守衛,戰士號裝甲列車每天都要透過這座橋去作戰,格羅茲尼城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座橋的得失。叛軍多次進攻橋頭,都被中國人擊退,無奈中想出用火攻的辦法來破壞橋梁。第一次叛匪推著一節油槽車點著火撞向大橋,但是被悍不畏死的中國人沖上油槽車滅了火,這一車油全被中國人繳獲走了,並分給了周圍居民當燃料用。

第二次,哥薩克叛軍趁刮大風,在河的上遊炸毀幾處儲油池,成噸的石油傾入河中,同時順流漂下大批點著火的圓木、木板。

和中國人一起守衛橋梁的是工人義勇隊,隊長安德列這時有點著急,不知所措。中國營連長劉發來叫來三個來自東北松花江的中國戰士,以前都幹過在水上放木排的活。這三位中國戰士裹上幾層浸水的衣服,在水流中忍著煙熏火烤,把著火的圓木一根根地撥開流過橋墩,大橋安然無恙。劉發來帶領部下趁勢發起沖鋒,將哥薩克叛匪趕出幾裏之外。不久,劉發來利用河流上的木排,派出中國戰士帶著機槍順流而下,掃射岸邊的哥薩克陣地,再次將哥薩克叛軍打得四散奔逃。

中國營在格羅茲尼的各處與哥薩克叛軍交戰,戰鬥常常是以肉搏戰結束,作為守城的主力部隊,中國人和蘇聯各族戰友抵抗了五倍於己的敵人,堅守了格羅茲尼一百多天。

進入11月之後,北高加索的局勢對紅軍越來越不利,紅軍方面決定不再顧忌毀壞城市建築,對格羅茲尼的哥薩克區直接開炮,同時奧爾忠尼啟則也組織騎兵力量反攻。炮轟哥薩克區幾天之後,哥薩克叛匪據守區域的中心卡雅村被大炮摧毀,已經精疲力竭、士氣低落的哥薩克叛匪崩潰了。1918年11月12日,格羅茲尼解圍。此役作為「格羅茲尼百日防禦戰」載入蘇聯國內戰爭史。

前後投入守城戰的中國籍戰士總計有三百多人,是城防的中堅力量,哥薩克人紛紛傳說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全靠中國人在打仗-當然是言過其實的。

包青山、劉希、劉發來等中國戰士,在那個中國人被普遍當做「東亞病夫」的時代,在萬裏之外的異域為自己殺出一片天地,為中國人爭得一口氣,至今還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在蘇俄紅軍的高級將領中,普遍認為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好的士兵。

著名的紅軍第一騎兵軍中的先鋒偵察連中國戰士,他們和紅色哥薩克騎兵一齊和波蘭軍作戰,一直沖到了華沙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