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從彈盡糧絕到全日械裝備,新四軍絕地求生,少不了這家煙廠的功勞

2024-07-20歷史

皖南事變爆發後,葉挺被國民黨逮捕,便一直處於監禁中。老蔣還下令撤銷新四軍番號的命令,但被我方強烈反對。1940年1月,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軍,由陳毅擔任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及第二師師長,此前他在新四軍任參謀長。

重建後的新四軍算是徹底與國民黨無關了,國民黨自然也不再發放經費。不僅如此,日偽、頑軍還對淮南根據地進行經濟封鎖。當時我軍物資條件本就不好,在被各方打壓後,部隊的生活過得更是十分艱難。

淮南根據地可以說是由張雲逸一手建立,而它也是我軍在華中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意義至關重要,說什麽也不能丟。

在新四軍重整旗鼓後,1942年,淮南軍區成立,張雲逸兼任了軍區的司令員。作為淮南根據地的負責人,張雲逸不僅要關註新四軍的作戰情況,也得考慮更現實的問題——錢。

當時,軍隊裏不少士兵都有抽煙的習慣,張雲逸也經常看到。但有次開完會,他看到戰士把地上的煙屁股撿起來抽,他頓時一臉不悅,沈聲吼道:「太不像話了!新四軍的形象還要不要了?」

沒隔多久,他又瞧見有個警衛員從樹上摘葉子,將那葉子卷起來點燃,往嘴邊送。張雲逸更加不滿:「你的煙癮就這麽大?不抽不行嗎?」

張雲逸之前一直不太喜歡部隊大夥抽煙,雲霧繚繞的,哪像什麽好部隊?他還提出要大家少抽、不抽。

這位警衛員被司令員吼得臉立即紅了起來,委屈又老實解釋。

「平時打仗很辛苦,部隊又不能喝酒,就想抽根煙解解乏,如果想家了,也能緩解一下思鄉之情。」

這番話讓張雲逸一楞,心裏十分苦澀。是他考慮不周,沒為戰士們切身著想啊。長年累月在外征戰,家人見不到,飯菜粗簡,現在連解解乏的煙都不能好好抽,他心裏有愧。

他召來當時的供給部部長胡弼亮,把這事說給他聽後,直接做了個決定:「現在看來,我們必須辦個煙廠,讓戰士們有煙抽才行。」

胡弼亮自己要抽煙,自然理解戰士們想抽煙的心情,現在領導發話了,他更是沒有任何意見。但辦煙廠,錢呢?新四軍軍費這麽緊張,連必要的軍備物資都是匱乏的,哪來的錢辦煙廠。

張雲逸似乎也知道他在想什麽,掏了42塊錢出來。這下輪到胡弼亮傻眼了,用42塊錢辦煙廠?當時洋煙賣一塊一包,這麽對比下來,拿這點錢辦煙廠,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張雲逸道:「你也知道,我們的經費實在太緊張,就是這42塊錢,還是戰士們省吃儉用省下來的,你再想想辦法,一定把這個煙廠辦起來。」

話已至此,胡弼亮只好領命。現在新四軍是個什麽情況,他這個供給部部長比誰都清楚。但他也只能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吧。

沒多久,新四軍攻占了天長縣銅城鎮。早在抗戰初期,日軍就攻下了揚州、六合、天長、盱眙等地,天長的銅城鎮及周邊地區則屬於國統區。現在銅城被新四軍攻下來了,但也意味著他們被「包圍」在淪陷區和國統區之中。

當時,銅城鎮幾個商人聯合辦了家煙草廠,生產的香煙叫「神龍牌」。然而,在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的重壓下,這家煙廠簡直是茍延殘喘地存活著。等新四軍到銅城時,這家煙廠幾乎瀕臨倒閉。

胡弼亮向路邊的商販打聽到了這個訊息,他當時覺得,這或許就是一個用48塊錢就能辦起煙廠的機會。他把這事告訴張雲逸,張雲逸一聽,感覺這事靠譜,於是挑了個空便去見那家煙廠的負責人。

對方本來戰戰兢兢的,怕是官兵要直接硬搶他的煙廠,但沒想到,面前這位領導態度良好,說是要同他「合作」。最後雙方達成:保留給這些商人保留兩成幹股,新四軍拿軍費、派人員負責具體事務。

張雲逸咬咬牙,決定從根據地的合作社裏拿出部份資金用來恢復生產。胡弼亮還有些為難,畢竟把公款投到私企,在當時可是沒有過的事情。

張雲逸卻說:「上海有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還有種股份制企業,不論什麽人都可以入股,年底按股份分紅,我們這是合資辦股份公司。」

他覺得,這個煙廠或許不僅能滿足內部需求,辦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往外銷,給新四軍掙點軍費。

自此,煙廠建設的大致方案確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想廠名和香煙名。籌備組的同誌們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最後決定,新廠名叫「新群煙草公司」,香煙叫「飛馬牌」香煙。新群,意為新型群眾;飛馬,象征革命的發展形勢如同萬馬奔騰,氣勢洶湧。

但到這一步,籌備的都是皮毛表面,紙上談兵。畢竟空有個廠名、煙名,東西在哪呢?雖然煙廠留下點器材,但大都得淘汰了,而且他們還需要專業技工來把控生產。

銅城這個小鎮,是不可能弄得來卷煙機的,只能想辦法從敵占區搞一台回來。頗費一番周折後,他們偷偷從敵占區運回一台卷煙機,又找了名經驗豐富的技師工。當時新四軍第二師合作社撤銷後,大半的人員都被調到這個煙廠裏,後面部隊又抽了些管理幹部、戰士和隨軍家屬。部隊的人被稱作「內工」,實行供給制,僱用的人被稱作「外工」,實行薪金制。

煙廠廠址設在銅城西邊小李莊的一處地主院落,空間寬敞,有20多間房。10間正房和廂房用來當車間,炮樓拿來當會計室,其余的房子就給工人當宿舍。

香煙生產分為制絲、卷煙和包裝三個流程,他們分別開了三個車間,每個車間派了一名不脫產幹部進行管理。當時整個煙廠脫產的行政人員很少,因此也沒有再多此一舉地設定職能部門。

由於經費有限,所以擁有的器材比較簡陋:卷煙機不是自動的,得人手搖,切絲機只有一台,炒絲的鍋也沒有。問題一個堆一個,但新四軍還是想辦法克服了。

香煙,最重要的自然是煙葉。安徽很多地方都盛產煙葉,定遠、鳳陽一帶出的煙葉質素更是上乘。但是,從銅城過去必須穿過這條津浦鐵路,但敵人對津浦鐵路沿線都進行了嚴格封鎖,巡邏哨不停,炮樓上也一直有人監視著。

當時煙廠的經理叫劉葆華,他懂經營管理,建廠的時候就想著一定要把飛馬牌香煙做出來。因此,即便這事不好辦,他也不想將就用次等的煙葉。他帶著幾個戰士,直接找到當地政府,又聯系上一位有些名氣的三番子師爺。

他擺下酒席,態度坦誠,直言希望他能深明大義,為抗戰出一份力,能出面和那些偽軍弟兄說道說道,網開一面。他也給出允諾,每次通行,會給弟兄們一件「飛馬煙」。

對方點頭答應了,這事也就好辦了起來。但在真正通行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少數頑固的敵對分子,故意挑事作梗,劉葆華對這部份人也不再客氣,直接安排鋤奸隊武力鎮壓。

軟硬兼施,進退得當,一個小鎮透過這條秘密通道,同外界聯系了起來。14匹騾馬,每個夜晚穿梭在津浦鐵路東西兩頭。

拿到煙葉後,煙廠先仔細挑選,煙莖全都得摘掉。沒問題的煙葉加工成煙絲,炒絲過程也格外重要,不能過火,否則就焦了碎了,也不能差火候,否則煙味出不來。

另外,香煙不是有煙葉就行,還要往裏面加香料。劉葆華想辦法透過商人,搞到了上海大煙廠的配方,拿回來後又不斷實驗,最後研制出了他們自己的香料配方。

卷煙的時候,他要求煙得卷得不緊不松,沒有空頭;包裝入盒的時候,得擺放整齊,不能缺支。

無論是從原料挑選、生產工藝還是包裝,新群煙廠每個環節都嚴格要求,精工細作。煙廠正式投入運作後,每天能生產600多條飛馬牌香煙,但首先滿足的是部隊需求。戰士們以前緊巴巴地找煙抽,沒煙的時候點了樹葉子抽,現在能抽到這麽好的煙,個個都激動不已。

隨著煙廠工藝漸漸成熟,生產效率也提高了不少,逐漸有多的產量出來。煙廠把部份香煙拿到市場上去賣。張雲逸特意交代,新四軍的煙,不能賣貴,不能坑老百姓。

他們喬裝成普通煙販,挑著飛馬煙在街頭巷尾叫喊,有百姓過來問,聽到價錢,都驚訝不已。當時洋煙一塊一包,但這個飛馬煙只要5毛一包。雖然也有些散裝煙賣,便宜,但畢竟粗糙,抽起來不得勁,也傷身。

憑著價格優勢,飛馬牌香煙很快賣了出去。但等拿到手的百姓抽了這煙後,發現這比尋常抽過的煙都要好,而且,還便宜!沒多久,一個傳一個,銅城這邊的百姓都知道了飛馬牌香煙,買煙就都選它。

飛馬牌香煙銷量喜人,煙廠的收益也漸漸起來了。但是,小城鎮的需求水平畢竟有限,要想做大,還得開拓其他地區的市場。當時皖東香煙緊缺,有些商人就從外地倒運香煙,拿過來高價出售。飛馬煙橫空出世,如何讓這些百姓認可呢?

新四軍也不能不訓練,不打仗,日日在街頭推銷香煙啊。營業股長劉新民想了個主意。他裝扮成商人,來到滁州一家茶館。他在這裏請了幾家大戶煙商。

他把幾種煙擺在茶桌中間,都是當時賣得不錯的香煙牌子,比如小刀牌、翠鳥牌、大英牌等,當然,還有白紙包起來的飛馬牌。

他讓這些商人試試幾種煙,一根根試下來,他們發現,每種煙都沒有截火的現象,灰燼都是灰白色,但煙絲卻大不一樣。大英牌裏的煙絲摻雜著兩成煙葉梗,其他幾個牌子的更多,而這白紙包的煙,裏面竟然是純煙絲!而且這煙絲色澤金黃,質素極好,抽起來滿嘴余香。

有商人直接說:「這種煙,你們有多少我要多少。」

拿下了這些大煙商,還怕飛馬牌香煙賣不出去嗎?雖然搞定了市場,但是還有個更大的問題沒有解決:這些煙怎麽往國統區和淪陷區運出去呢?敵軍封鎖嚴密,要是看到新四軍的煙,肯定直接就攔截了。

煙廠想了個辦法:他們從上海印了一大批「大英牌」的香煙空盒,然後把飛馬煙裝在裏面,搞了一出「偷梁換柱」。飛馬煙成功走出了根據地,飛入了敵占區。

首批飛馬煙流入敵占區後,立即被當地的百姓認可了。這飛馬煙物美價廉,傻子才會再花高價錢買洋煙呢。隨著飛馬煙在敵占區廣受歡迎,來找新群煙廠訂貨的商人也越來越多。有些商人直接在煙廠門口排起隊來,好搶到夠量的貨。

1944年上半年,新群煙廠開始擴大規模。不僅添置了新的卷煙機、切絲機,還加蓋了20間廠房,增加了一百多名工人,並且進行輪班生產。當時一天能生產1200多條飛馬煙,比1943年建廠初期翻了一番。

但是,很快敵占區就發現了問題,那突然流入的什麽飛馬牌香煙,竟然把它們這兒的香煙市場占了大半,而且飛馬牌香煙的背後還是新四軍,這怎麽得了!

於是,它們加強嚴管,在碼頭、公路都設了關卡,嚴禁任何飛馬牌的香煙流入國統區和淪陷區。然而,即便上頭不滿,但商人追的卻就是一個利。飛馬牌市場大好,他們怎麽可能舍得放棄這個生意。於是,他們開始自己想辦法,把飛馬煙裝進其他空煙盒子,找新的渠道運送進國統區和淪陷區。

飛馬煙發展勢頭大好,僅僅一年,直接占了大半個香煙市場。當時,煙商給人推薦,說的就是:「睜大眼,看看裏面是什麽煙,四爺生產的!」,或者說:「嘗嘗看,人家四太爺的貨,就是好!」

四爺、四太爺,指的就是新四軍。

飛馬牌香煙賣得好,煙廠經濟情況好,新四軍手頭上的軍費也越來越多。當時開辦煙廠的時候,新四軍窮得連彈藥這些物資都保證不了,但到抗日戰爭結束時,新四軍卻是我軍唯一一支全日械的部隊。而軍隊日常的吃穿用度,也都好了不少。

當時第七師有三萬兵力,但每人每月能拿10塊錢軍餉,一根牙膏,吃飯時時常都有大米,軍裝的材料也是進口的尼龍布。

1944年下半年,考慮到根據地經濟的發展情況,上級決定將部隊企業交給地方統一領導。新群煙草公司同其他3個煙草公司,組建成立了新群煙草總公司,下設三廠,一廠就是新群煙草公司。

在專業管理下,總公司的職工達到600多人,有5台卷煙器,3台切絲機,分別生產飛馬牌、工農牌和神龍牌香煙,一天能產2500多條。此後,總公司繼續發展,購進更多生產器材,擴招了工人,還改革了公司內部管理體制,設了5個分銷處。

新群煙草公司在華東野戰軍解放山東前夕,並入了山東的大雞煙廠,而那些幹部和技術人員都繼續在相關崗位工作。直到現在,上海卷煙廠還在生產和出售飛馬牌香煙。飛馬牌香煙源於新四軍,又為新四軍提供後勤保障,因此在當時還被稱作「愛國煙」。

時至今日,我們的軍隊完全不再像抗戰年代那般條件艱難,但回憶起那段日子,新四軍在最艱難的條件下,絕地求生,實在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