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莫道桑榆晚

2024-06-04歷史

■ 董艷麗

天高雲淡,金秋送爽,在這個美麗的收獲季節,澠池縣迎來了三門峽市關工委基層組織建設觀摩推進會,行走在鄉鎮社區的辦公地點,關工委的工作痕跡無處不在,與會人員不約而同交口稱贊:澠池的關工委工作確實頂呱呱,澠池的「五老」人員作用真是發揮到了極致。

翻開這本厚厚的澠池縣關工委三十年工作紀實,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耀眼的獎牌:河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三門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精準扶貧·護苗行動」活動先進集體,河南省關心下一代宣傳工作先進集體……連年的省市先進,不能不讓人為之驚嘆,一系列的榮譽後面,一定是沈甸甸的付出。

面前的這組數碼就是最好的證明:澠池縣鄉村兩級關工委組織257個,縣直單位及教育系統關工委組織104個,設立「五老」工作室116個,全縣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員超過2100人。

統一有力的組織領導,先進精準的工作機制,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五老」隊伍,就是關工委工作落實的堅實基礎。

老驥伏櫪領頭雁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以縣老幹部局為領導單位,以「五老」人員為主要力量,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從2017年開始,從縣政協副主席位置上退下來的侯鐵軍,接過了澠池縣關工委主任這個重任。

侯主席變成了侯主任,工作風格和工作力度一點兒也沒有減弱。這個當過鄉黨委書記、縣財政局長的老領導,從來都是以工作為重,力度大、措施多、要求嚴是他秉承的工作原則。找出相關檔,拿到往年的工作檔案,侯主任開始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細則、標準和要求。

關工委是以關心、教育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的群眾性工作群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青少年的橋梁和紐帶。看著這些要求,滿頭白發充滿智慧的侯主任陷入了深思。關工委是個協調機構,雖然有老幹部局牽頭,但因為內容涉及多部門,大量的工作需要退休回家的「五老」人員參與,如何讓工作有成效、如何讓「五老」人員發揮作用,這是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找到了做好工作的關鍵點,侯主任開始行動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要想做好工作,必須爭取相關領導的支持,他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一面積極向主管領導匯報,爭取財力和人力的支持,一面開始下基層、摸底排查,了解第一手資料,健全機構和組織。

濱臨黃河的南村鄉是澠池縣最北的一個鄉鎮,也是侯主任考察的第一站,山區鄉鎮,村少路遠,金燈河村有所僅有4個學生的小學,坐在簡陋的教室,侯主任和堅守在這裏30多年的王栓堂老師交談著,山裏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山裏的孩子更需要關愛。望著遠處綿延起伏的大山,侯主任思緒滿懷,絕對不能讓山裏的孩子少了教育和關愛,關工委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基於這種情況,他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有單位的地方一定要有關工委,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配備關工委主任。

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侯主任帶領縣關工委的主任們,走遍了全縣12個鄉鎮和關工委成員單位,看了又看,說了又說,終於完善了基層組織建設,每個鄉鎮除主抓領導外,又選撥了一名有責任心的退休幹部,擔任執行主任,為後續工作的紮實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要想做好工作,問題在認識,關鍵在領導,重要在落實。這是侯主任常說的一句話,組織一健全,立馬開始落實工作,從培訓到學習,從活動到宣傳,無論大事小情,侯主任都是親自到場,觀摩觀察,發現並解決問題。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侯主任發現,要想把工作做實做出彩,必須從創新載體、激發活力上下功夫。戴上老花鏡,他一遍一遍地翻資料,認真學習其他地區關工委工作的經驗,總結出了縣鄉村三級關心下一代工作聯席會、縣直單位關心下一代工作經驗交流會、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研討會等工作模式,形成了以縣促鄉,以鄉帶村,三級互動、部門聯動的關工委新格局,利用這些載體樹標桿、促聯動、提水平,實作「縣鄉結合,上下聯動,全面發展」的目標,讓全縣的關工委工作如魚得水,活了起來,動了起來。

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侯主任敏銳地發現,任何工作一定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才更有效果和力量。從他擔任關工委主任的那一年開始,就明確了目標和方向,關工委的所有工作都要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黨的中心工作為主題,每年開展系列的大型活動。他總結了「讀一部紅色書籍,看一部紅色電影,唱一首紅色歌曲,參觀一個紅色基地,舉辦一次紅色故事演講」的「五個一」教育實踐活動。連續開展5年來,深受師生們的歡迎。也引起了市關工委的註意,一個個榮譽,一次次調研都來到了澠池縣關工委。

無怨無悔講奉獻

在全縣關工委工作會議上,一個稍微有點兒駝背的老人家闖入我的視線。他就是澠池縣仁村鄉的關工委執行主任秦萬緒。

2004年初,秦萬緒從教育崗位退休回到了仁村鄉發科嶺村。退休了,幹些什麽呢?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發揮余熱的廣闊天地,先後擔任了仁村中學、仁村鄉小、發科嶺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承擔起了傳承、引導、保護、關愛青少年的任務。他經常到各學校義務為孩子們作報告,成為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故事爺爺」。2012年以來,一直堅持義務出黑板報,大到國計民生、方針政策,小到勸世良言、村規民約,讓黨的聲音和國家大事能夠透過他手裏的一根粉筆,跨過群山阻擋,來到山村之中,他還結合農村實際開辟「相鄰一家親」「勸世良言」「六尺巷」「孝親篇」等欄目,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群眾喜聞樂見,成了仁村鄉乃至全澠池縣的一道亮麗風景。

仁村鄉馬跑泉村,解放戰爭時期澠池縣委、縣政府機關所在地。1948年解放前夕,這裏發生了震驚豫西的「馬跑泉事變」。為了讓烈士的事跡在仰韶大地傳播,每年清明節,秦萬緒都會給前來拜謁的青少年們,當義務宣講員。隨著仁村鄉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聲名遠播,特別是建黨百年之後,有更多的團隊來到這裏祭奠烈士、瞻仰烈士,秦萬緒總是樂此不疲,隨叫隨到,不知道講了多少場,從不講價錢不計報酬。有一次,我隨一個作家采風團去馬跑泉,秦萬緒的動情講述,感動了所有的作家,大家簡直不敢相信能發出這鏗鏘之音的人,是一位年屆八旬的清臒老人。正是憑借著對先烈的這份崇敬和熱愛,憑借著想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的強烈願望,秦萬緒才會忘記年齡、忘情付出。

關心青少年的安全,是秦萬緒最為操心的事情。每年暑假前,秦萬緒都要組織全鄉各村宣傳防溺水教育,督促他們出宣傳板報,組織「五老」巡查組,沿河巡查隱患險情,邀請家長、學生召開防溺水專題座談會,普及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因為秦老師他們的努力,連年來,仁村鄉境內沒有出過一起青少年溺水事故,仁村鄉關工委也年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秦萬緒個人被河南省老幹部局評為關工委工作先進個人。

「只要我能走,我就還會出板報,還會寫對聯,還會關心青少年成長,還會宣講革命故事,我要堅持到最後。」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用奉獻一詞,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晚年。

在秦萬緒的影響和帶動下,仁村鄉的「五老」人員自發地做起了關工委工作。90歲的老軍人劉思暢,家住學校門口,老人家特別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從他退休那一天開始,就堅持每天在放學時間守在學校門口,就是下雨天也不放棄,看到最後一個學生安全地離開,他才慢慢走回自己的家,很多人不理解劉老的行為,不明白他這把年紀,為什麽不享清閑,而要給自己找這些事做。劉老輕輕一笑,回答:「啥也不為,就是想讓孩子們健康長大。」

始終如一有真情

王培華是仰韶鎮的退休老幹部,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對家庭教育他有自己的研究和見解,退休後,自然而然地被任命為仰韶鎮關工委執行主任。王培華家住三門峽市,有兩個需要接送上學的孫子孫女,老伴一個人力不從心,急需他回家幫忙,可是一輩子把工作放在首位的王培華,不想辜負領導的信任,狠狠心接過了仰韶鎮關工委執行主任的重任,從此,年過六旬的他,總是不辭勞苦一個人開車往來於澠池到三門峽的高速路上。

仰韶鎮是個大鎮,全鎮有25個行政村,12個學校,關工委工作任務多,難度大。擔任過計生辦主任的王培華,根本不怕這些所謂的難點,他仔細權衡、認真研究,把突破口放在了「推進移風易俗,弘揚好家風」這個主題活動上,邀請專家老師講課、春節給壽星拜年、文明村建立搭台唱戲等等活動,內容豐富,影響廣泛,一時間,全鄉各村都知道了關工委,「五老」人員都爭相參與關工委的工作。韶華村的老支書張學春,親自敲響威風鑼鼓給村裏的老壽星拜年,鎮「五老」人員舞蹈隊,幾乎是場場活動都到。為孩子們做點兒事,他們高興。

開農藥門市的仰韶鎮「五老」人員李松偉,有一天在店裏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說是家長讓買一種農藥,又不知道名稱,看著不知所措的孩子,老李心裏畫了個問號,他想方設法問出孩子父母的電話,一方面穩住孩子,一方面抓緊聯系孩子的父母,原來是孩子和父母發生爭吵,想買農藥自殺,老李的敏感和責任,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孩子的父母千恩萬謝,反倒讓老李感覺不好意思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關工委是「五老」為主體的群團組織,因「五老」而存在,因「五老」而興盛。而「五老」人員都是退休在家不受約束的老年人,做這項工作全憑熱情。多年來,澠池縣關工委正是抓住了這個關鍵,才能讓侯鐵軍、秦萬緒、王培華等老幹部、老教師們,撲下身子,放下面子,全力以赴努力付出,關心下一代工作才能在澠池遍地開花,在全市絢麗奪目。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現場觀摩會剛剛結束,「侯主任們」就秣馬後兵再出發,「五老」人員培訓、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研討、紅色故事宣講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又要開始了。

本文載於【時代報告·中國報導文學】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