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誅十族,872條性命的慘案,真兇就是方孝孺

2024-01-30歷史

親背

景明成祖朱棣在攻占南京,取得大明王朝的統治權後,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便是需要一道即位詔書來替自己正名。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朱棣在此時此刻最需要一道讓他「名正」的詔書來昭告天下,宣布他的即位是名正言順的,讓天下人都接受他這個皇帝。

即位詔書雖是朱棣登上皇位一層窗戶紙——遮蓋朱棣弒君奪位,可一旦捅破,那必然會把朱棣的臉面,大明王朝的臉面,丟在地上狠狠摩擦。 所以,這封詔書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有一位名滿天下的人物來寫,有這樣的一位人物給朱棣背書,才能堵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讓朱棣名正言順地登上皇位。

過程

朱棣問及應由誰來起草詔書時,群臣一致推薦了當時的大儒方孝孺。朱棣也想起了謀士姚廣孝曾說過:「江南之地有個叫方孝孺,此人博學多才,在江南士人之中威望極高。燕王殿下在事成之後,他必定不肯投降效忠,但千萬不要殺了他,他可幫助殿下收服天下讀書人的心」。

於是朱棣遍決定把詔書交給方孝孺來起草。此時的方孝孺,正如姚廣孝所說的,因不肯投降而被關押在監牢裏。朱棣便把他提出,且親自安排詔書一事。

令朱棣沒想到的是,方孝孺披麻戴孝,一見到朱棣便放聲大哭。眾人當然很清楚這都是為了建文帝哭。朱棣表現出禮賢下士,便安撫道:先生還請節哀,我這也是在效仿周公輔佐成王治理天下呀!

方孝孺問:那現在成王在哪裏?

朱棣回道:他把自己給燒死了。方孝孺問:為何不立他兒子,卻要立自己?

朱棣回道:國賴長君。

方孝孺問:那為何不立他弟弟?朱棣怒而答道:此乃是朕的家務事。

雖已有怒氣,朱棣依然保持冷靜,走到方孝孺身邊,柔聲說:這昭告天下的文書非先生起草不可,請先生不要把自己弄得太苦。同時,示意遞上筆墨紙硯。方孝孺卻把筆墨扔了,紙硯推到一邊,一邊哭,還一邊罵上。這可就達到了朱棣忍耐的極限了。好言相勸不聽,朱棣便直接出言生死威脅,道:你難道一點都不怕死?

方孝孺答:死就死,詔書是不可能起草的。

朱棣又問:難道就不怕株連九族?方孝孺決然回道:九族!便是十族又能奈我何!

試圖挑戰皇權的人都沒有好下場,何況挑戰的還是老朱家的皇帝。朱棣便成全了方孝孺,誅了他十族,血親九族再加上學生一族,共計有873人被殺,這是不折不扣的屠殺。

朱棣比他爹太祖朱元璋還更要殘忍,讓方孝孺親眼看著十族每一個人被處死,歷經折磨,最後才把方孝孺處死。真乃是蛇蠍心腸。

真兇

朱棣固然是這「誅十族」的兇手,但方孝孺又何嘗不是,或者說方孝孺才是真正的兇手。 此樁慘案發生,完全是因為方孝孺的一句「便是十族又能奈我何」,徹底激怒了一個需要立威的新皇帝。朱棣倒也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竭力抵抗朱棣的兵部尚書鐵鉉,就只有自己被處死。放在方孝孺這裏也是一樣的,只需他一人赴死就好,然而他的一句葬送了872條性命。

方孝孺為全自己的氣節,卻不惜拉上十族的性命,他有何權力替這十族之人做決定?他一人鐵骨錚錚,名留青史,背後卻有872條默默無聞的人命淒慘地替他墊背,這又是何道理?如此罔顧人命,棄親朋摯友的生死於不顧,只為成為他理想中的道德先生,他本質上與朱棣這等殺手是同樣的人。誅十族慘案背後固然有時代的烙印,朱棣要逆我者亡,方孝孺要為理念盡忠。

但擺在朱棣和方孝孺面前的選項是好幾種的,而方孝孺偏偏在自己做出最糟糕決定的同時,還硬逼著朱棣接受他的決定。這就完全是個人抉擇,與時代無關。

不知在朱棣當皇帝的20多年中,是否曾對這樁慘案有過一絲後悔?不知方孝孺在面對親族一個個死在自己面前時,是否後悔過曾說出「便是十族又能奈我何」這句話?

結語

朱棣這種因一言便屠殺八百來人的行為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方孝孺此種道德至上的虛偽做作。站在道德的頂點,綁架他人,不計他人生死,只顧自我氣節,成就高尚的道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