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表有3員大將,曹孫劉各搶一個,劉搶得最厲害,孔明也忌憚三分

2024-02-01歷史

前言

在三國歷史的紛繁歲月中,劉表手下的三員大將備受矚目,成為當時政治舞台上的焦點。然而,當曹操、孫權分別爭奪其中兩員大將的同時,劉備卻以出色的手段搶得了其中一員,並以獨特的魅力讓諸葛亮都感到忌憚。

這一歷史情節,如同三國演義中的一幕幕戲劇,讓人不禁產生無數疑問:究竟是劉備的謀略超群,還是劉表手下大將的個性使然?

劉表用人不俗,實屬難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中在荊州一帶,諸葛亮一脈的劉表勢力最盛。一語道破天機的諸葛亮都深深忌憚他,可見劉表此人必定非等閑之輩。

劉表生於名門望族之家,自小受儒學熏陶和桑梓教育,誌向遠大。儒學講究仁義廉恥,這為日後的劉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沃土。其後劉表又歷練宦海,雖曾遭遇滑鐵盧,但宦海也磨礪了他,讓他見識到朝堂險惡。這些陰差陽錯也讓他在歷練中形成自己的政治手腕與見識。終於在中年時期崛起,成為群雄中有力一員。

劉表到任荊州牧後,荊州雲集人才。許多儒雅之士如典韋、夏侯惇等也受劉表知遇,甚至有人把荊州比做當年曹操的幕府。可見劉表個人魅力與識人用人之明。他不拘泥於門第眼界,也不被武人武德所禁錮。他註重才幹,有真材實料者皆可登用。

尤其是他麾下三員猛將文聘、魏延、甘寧,更是當時人才雲集的典範。他們風格迥異,長處各有側重,文能出謀劃策,武又能立功趨奮。我見劉表部下竟有此等人才,實屬難得。如此強大實力,難怪即使是諸葛亮也要對其忌憚三分。

魏延此人果真奇怪

其中最讓人不解的恐怕就是魏延。此人性格怪異,驕縱目空一切。在蜀漢諸將中,他最為刁鉆古怪。

但怪人怪相,怪招數也多。此人雖然作風古怪,但出謀劃策卻十分高明。當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魏延獻策要繞道陰平山,出其不意。此舉不啻為一著妙棋。只可惜諸葛亮沒采納。另外,此人武藝高強,為蜀漢猛將。在成都鎮守要地,手下竟駕馭住張飛趙雲等猛將,可見武力之強。

然而此人驕縱自大,心高氣傲到極點。據說當年劉備部下兵糧不濟,百姓疲於奔命,正是此時魏延占據葭萌關。劉備親內建領老弱病殘來到城下乞食,魏延卻差人射箭,箭無虛發。劉備帶領的難民更是慘不忍睹。待劉備後退七裏,衣甲染血跌倒在地,魏延這才開城迎接。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真是叫人匪夷所思。他是存心戲弄劉備?還是單純自大妄為?抑或別有所圖

話說魏延本是寒門之輩,少時家境貧寒。他是如何成長為一員猛將的呢?此人少年時期便以勇武自任,但家貧如洗,難以施展抱負。後來他得了一個操持錢財的女人,借她的財力開始擴充自己的勢力。在地方上,他也開始結交一些豪強之輩,並納其為黨羽。

這時的魏延已然頗有聲望,但終究不過區區一隅。直到荊州牧劉表征召英雄時,魏延也應召前往。劉表甚為欣賞他的才幹,遂將其招安,任其統率一軍。也正因有劉表這個提拔者,魏延得以在軍閥混戰中嶄露頭角,一鳴驚人。

所以他那副傲然的態度,其實也是他艱苦奮鬥多年終得理想局面的自負。可偏偏遇上劉備困難時刻,他還是吝嗇相助,實在令人費解。他到底想要什麽?

文聘忠心耿耿,曹操何其幸運

文聘與魏延形成鮮明對比,寡言溫和有涵養,為人正直忠心耿耿。他深受劉表器重,甚至都只手托付大任。這與魏延的冷眼旁觀判若雲泥。

其實文聘與魏延出身相近,同是草根之輩。只是文聘在劉表幕下混跡多年,耳濡目染,得以磨煉性情。他不好權謀,只求一心一意報效劉表,在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劉表病故,劉琮繼位,文聘仍然殷勤盡責,支持新主。這與魏延的冷眼相比,真正體現忠義之士的風骨。

後來曹操攻下荊州,文聘本可以借機北歸故裏,甚至可以投奔孫權一方。但他念及荊民疾苦,寧願繼續留下來鎮守要地。後來在曹操的機智安排下,他率領一支部隊擊退來犯之敵,穩住江夏。這真是千鈞一發之際,文聘挺身而出,扭轉乾坤。曹操決定大力提拔他。

可見,忠義之士即使投降敵國,也能發揮最大價值。文聘的忠心感動曹操,讓他十分欣賞。文聘也從一個小校尉做起,打敗仗,立奇功,終於升至一員大將。他在曹營威名遠播,令敵國聞風喪膽,成就功績不可磨滅。而後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的事業與爵位,可謂令人欽佩。曹操獲得文聘這樣的心腹之患,實在可謂幸運。

甘寧乃猛將,何以能讓孫權歡心慕

甘寧不同於以上兩人,不善文施謀略,純粹只拿得出武力值。在史書中,有記載其兄弟八人皆是好勇鬥狠之輩,甘寧正是這個典型。

在劉表麾下時,他就已將自己打扮的威風八面。不管步行還是乘船,都要車馬盈門輻射四方,極盡炫耀之能事。連日常起居,也要講究排場。毫無疑問,他就是靠武力值與資本吃飯的典型人物。在劉表手下,甘寧也以猛將之姿風生水起,只可惜沒有機會酣暢淋漓地大展拳腳。

甘寧最終投奔的是孫權。為何不向北歸附曹操,反而遠至江東?其實,曹操北方船貨不絕,文聘等已經站穩腳跟;而江東則正是猛將憑借武力崛起之地。再加上孫權重視招賢納士,甘寧便將目標對準東吳。

他先聯合兄弟們一起去見孫權。一來表示誠意,二來也體現實力。同來的還有族人家小,以彰顯氣派。這個浩浩蕩蕩的隊伍直抵江東,讓孫權頗為意外。但孫權素重人才,一見甘寧兄弟英姿颯爽、氣宇軒昂,更加傾心。

甘寧也不負眾望,先是一個禮節周全的開場,然後再突出己方實力。說我手下數千勇猛之士,能為君分憂。又言如果給予機會,必定建功立業,報效東吳。孫權欣然接納,開始對其寄予厚望。

後來孫權果然沒有看走眼,甘寧與其兄弟為東吳出生入死、建功立業。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也讓孫權對他信賴有加。甘寧的猛將之姿也的確讓他在東吳稱得上一員大將,權傾三司。這正是甘寧最擅長的領域,也可謂人盡其才。

須眉點睛,孰強孰弱自由心證

可見,三國鼎立,三雄並起的時代,人才輩出,群雄薈萃。其中以劉表麾下的三員大將最能代表當時各方勢力對人才的爭搶。

他們都經歷了奮起的過程。文聘從草根做起,甘寧則憑借家族崛起。唯獨魏延有些與眾不同。他天資聰穎,卻從小家境貧寒。後來得到女性資助,得以嶄露頭角。可惜後來遇到困境中的劉備,他卻不肯伸出援手,反而虐心射箭。這真是難以理解。

但三人的結局也各有不同。文聘最終在敵國一方找到事業高峰,聲名顯赫;魏延則助力蜀漢,戎馬征戰立下不世功勛;至於甘寧,他則由劉表幕下無所作為,在東吳一舉成名。

他們分屬三國,各領風騷,發揮所長。我只想說,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他們奠定的基石;三國傳奇歷史,也是他們譜寫的華章。

結語

孰強孰弱,其實並不重要。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這就是三國鼎立的意義。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歷史角色,共同譜寫這千古傳奇。韜光養晦的文聘、目空一切的魏延、威風八面的甘寧,都讓這歷史變得豐富立體、令人難忘。

對他們的判斷,就交給每一個讀史者自己。欣賞一位,欽佩一位,或是批判一位,都隨你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