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周總理唯一的「兒子」,隱藏真實身份50年,父子倆只見過一面

2024-07-27歷史

他是周總理獨有的「兒子」,竟隱姓埋名了 50 年,父子倆就見過一回。

一直到退休的時候,其真實身份才被揭露出來。

【唯一的「兒子」】

在啥場合啥時候都別講和總理的關系,更別顯擺自己。

這是周總理定的家規,王戍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裏,一堅持就是整整五十年。

誰都想不到,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基層教師,居然是周總理唯一的「兒子」。

要曉得,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早年由於為革命奔波勞累傷了身子,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周總理夫妻倆直到離世,都沒留下一個孩子。

這對敬愛周總理的人民來講,肯定也是個遺憾。想想看,要是周總理有後代,肯定會跟他一樣聰明能幹,還英俊瀟灑。

雖說沒有親生娃,可大概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缺憾,周總理跟鄧穎超,收養了不少孩子,這些孩子都親熱地叫他們「周爸爸」「鄧媽媽」。

周總理親口承認的,總共有著三個義女和一個義子,這唯一的「義子」是王戍。

王戍和周總理其他出身烈士遺孤的養女不一樣,他是唯一一個和周總理有親戚關系的孩子。王戍的祖母周桂珍是周恩來的嫡堂姑母,這就意味著王戍是周總理的表姑侄兒。

王戍跟周總理的緣分啊,得從 1939 年講起,那時周總理正好去浙江搞抗日活動,順便回浙江老家祭奠祖先。

王戍和周總理都是同一個家族的成員,就在這次祭祖大典上,他倆第一次碰到了。

王戍來自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父親叫王子余,這王子余是個滿懷報國熱情的有誌青年,早早就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

因為父親的影響,王戍也被進步思想所感染,所以他跟周總理有不少共同話題,聊得特別投緣。

之前王戍只是從報紙上,還有別人那兒聽說了周總理的才華和事跡,心裏對這位從沒見過面的伯伯特別好奇,也特別向往。

不過在這次當面交流的時候,才十七歲的王戍,實實在在被周總理超強的人格魅力和才華給徹底征服了,對周總理那叫一個欽佩,而且感情越來越深。

在他看來,周總理那簡直就像啥都會的神一樣,一路上碰到啥難題,王戍老是主動找周總理求教,而周總理每次都能耐心給他說明,讓他長了不少見識。

周總理對這個勤學好問、思想進步的表姑侄兒也是喜歡的。誰能想到,周總理忙完祭祖的事兒,準備回革命隊伍時,王戍居然主動跟他說,要跟著周總理去參加革命,到前線打鬼子。

周總理瞅著王戍那瘦弱的身子、還帶著稚氣的臉,不忍心讓他去那殘酷的戰場遭罪,時刻有生命危險,就跟他講:

給國家做貢獻啥時候都行,別著急在當下。當下你最要緊的就是好好學習,拿知識充實自己,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給祖國出力,等長大些再參加革命一點不晚。

懂事的王戍明白周總理的心思,可一想到自己多年來參軍上戰場報國的理想沒法實作了,臉上還是難免顯出失落和沮喪。

周總理看到這情況,一下就不忍心了,話鋒一轉,貼心地表示要收王戍當義子,好安慰他。

能把這麽偉大的周總理認作義父,王戍那可是滿心的歡喜,一下子就不憂愁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站在邊上的王戍的父親特別開明,拉著王戍,朝著周總理連著鞠了三個躬,還當場叫了一聲「幹爹」。

禮成以後,周總理興致勃勃地寫了一幅字:「埋頭苦幹,只要抗戰勝利,肯定苦盡甜來」,用來鼓勵王戍的父親王子余持續愛國抗日。

從那以後,周總理在公開場合,都把王戍叫做「義兒」了。

後來啊,周總理竟然主動給王戍寄來自己年輕時穿軍裝的照片,照片背面寫著:「乘長風破萬裏浪,慕向表侄義兒存念——周恩來。」另外,還有一封信,鼓勵他得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誰能想到,當年在紹興的那次初見,竟是他們僅有的一次見面。紹興的那回分別,也成了最後的分別。周總理寄給他的那封信和照片,竟然是周總理唯一的也是最後的一次寄給這位養子,這到底咋回事?難道周總理把自己這個「義子」給忘了不成?

【只見過一面的父子倆】

把周總理當作偶像跟榜樣的王戍,一直都沒忘了周總理的教導,學習特別努力。

不過由於抗日的形勢特別緊急,和周總理分開還不到兩年,日軍就攻到浙江紹興了。

王戍一家人因為要躲戰亂,就搬到福建去了。為了能活下去,家裏人給他找了個銀行職員的活兒。

不過就算工作了,王戍也沒丟下自己的學業,一直牢記著周總理的教導,邊工作邊讀書,一刻不歇地學著,終於在 1945 年,成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

這兒有個小插曲,1946 年,王戍的父親王子余,被國民黨政府請去當紹興越王鎮的鎮長。可王子余不喜歡國民黨當局胡作非為、貪汙腐敗,馬上就辭了職。到 1949 年解放前夕,他還和當地縣商會的各界代表一起,組織了紹興臨時救濟委員會,等著迎接解放。

1949 年大學畢業的王戍,跟他父親一塊兒投身革命事業,加入了解放軍的南下服務團,把自己交給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他最開始在福建的政府機關上班,後來調到了福建的高級工業學校當老師,這之後他就在教育領域裏幹了,足足有幾十年。

其實自從成為周總理的義子,王戍老是給周總理寫信,可怪了,一封回信都沒收到。

一開始王戍覺得,或許是革命形勢緊張,信都被扣下了,周總理才沒收到他的信。可新中國成立後,還是這樣,王戍就不禁懷疑起來,尋思周總理難道真把他這個義子忘了?當年收他當義子,難道只是為了哄他,根本沒當回事?

就算心裏有了懷疑的念頭,王戍還是決定相信周總理的人品,他認定周總理絕對不是那種無情無義的人,肯定是有啥迫不得已的事兒。

直到有一回父親帶來個訊息,他這才把心裏的疑惑徹底弄清楚,知道咋回事了。

原來啊,不光王戍老是給周總理寄信,周總理有個叫陳秀雲的表妹,也一直給周總理寄信,不過這陳秀雲寄信的目的跟王戍可不一樣,王戍只是單純慰問周總理,或者向周總理請教些學問。

陳秀雲老是寄信,目的就一個,想靠著和周總理的親戚關系得點好處,讓周總理給她走後門,安排個好工作。

周總理一直都是公正無私的,從不搞特殊,於是就回信拒絕了這件事。

誰能想到,這陳秀雲竟然拿著周總理的回信,把這當成自己是周總理表妹的證明,非要找政府部門硬要一份工作,甚至在政府大樓裏又撒潑又打滾,大鬧了一通,還打著周總理的名義威脅政府工作人員。

政府工作人員無奈,就給她安排了工作,結果這事兒讓周總理知道了,周總理立馬火冒三丈,馬上要求當地政府部門把陳秀雲開除,還公開跟陳秀雲斷了親戚關系。

陳秀雲這事,也給周總理提了個醒兒,為防止類似情況再出現,周總理還公開定了一條家規,那就是:

不管是周家啥樣的親戚朋友,都得靠自己努力生活。共產黨人是給全國人民服務的,肯定不是給自己親戚朋友謀取私利的。所以期望周家的親戚朋友,不管在啥場合、啥時候,都別講和我的關系。

所以呀,義子王戍來信,周總理雖說挺欣慰,可也不敢隨便回信,就怕這回信會讓陳秀雲那樣的事又出現。

另外,周總理也是為了保護義子王戍,他特別擔心和王戍的這層父子關系,會被敵人當成把柄,拿王戍的命來要挾周總理。

所以,周總理一方面得顧及王戍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不想王戍仗著義子身份要特殊待遇不求上進,於是最後他就主動把王戍義子的身份藏起來了,讓王戍老老實實做個普通人,平平穩穩過完這輩子。

當然啦,為了能讓王戍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周總理專門拜托王戍的父親,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王戍了解到周總理的意思後,之前因為周總理沒回信產生的郁悶一下子沒了,而且更加佩服周總理正直的品質和為人,也越來越因為有這麽一位品德好的義父而感到驕傲。

【隱姓埋名五十年】

打那往後,他一直嚴格遵循周總理【告親戚朋友】裏的十條家規。不管在啥場合,都從不提及跟周恩來的關系,也從不顯擺自己,更沒借周總理義子的名頭給自己撈好處,而是勤勤懇懇地在教育崗位上付出,給祖國培養了好多人才。

在平常日子裏,王戍一直踐行著周總理倡導的「艱苦樸素」,啥都從簡,低調生活,從不瞎浪費,所以誰也想不到,這麽個普普通通的基層教師,居然是周總理的義子。

當然啦,周總理可不是那種為了名聲故意疏遠親朋好友,特別「不通人情」的人。要是親戚沒啥功利心思來看他,周總理還是挺歡迎的。

他不僅自己出錢給他們管吃管住,招待著。對那些家裏確實困難、情況特殊的親朋好友,周總理照樣會大方地拿錢出來,幫他們解決難題。

好比說周恩來的侄兒,那是他大弟周恩溥的兒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沒了,他母親王蘭芳因為參加革命落下舊傷,身體老是不好。

周恩來看到這對母子無依無靠的,而且還是因為革命犧牲的,於是就主動說要照顧他們。

原本這對母子身為烈士家屬,該由國家供養,可周恩來考慮到新中國經濟困難,為了給國家減負,就自己掏腰包給這對母子發撫恤金,使得王蘭芳成為首個不拿國家薪金的老幹部。

至於侄子周榮慶,一直都守著周總理定下的家規,從不跟任何人講自己和周總理的關系,就連對自己的未婚妻,也是啥都不說。

後來未婚妻還是從旁人那兒聽說周榮慶是周總理的侄子,當時就嚇得不敢結婚了,就怕自己高攀了周榮慶。

但周榮慶卻說,自己雖是周總理的親人,可一直都把自己當成普通人,沒感覺自己有啥特別的,讓未婚妻別心裏犯嘀咕,然後未婚妻這才沒了顧慮,放心跟周榮慶結婚了。

那作為周總理隱姓埋名半輩子的義子,王戍到底是咋「露餡」的呢?

這是 1978 年,周總理已經去世兩年了,國家整理周總理生前的資料檔案,從周總理的日記裏,才知曉了周總理認王戍為義子的這件舊事。

2008 年,86 歲的王戍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懷念地回憶起:

義父都離開咱們三十多年啦,可他的高尚品德還有那模樣和聲音,一直都在咱心裏頭呢,就算到了現在,我還是把義父當成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