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9年毛澤東視察南京長江大橋時,提出疑問,許世友:我做過實驗了

2024-01-05歷史

圖丨南京長江大橋前言: 在20世紀初,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雖已開通,但由於南京被長江隔斷,使得鐵路無法直接連線,只能依靠擺渡過江,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方一直在努力嘗試在南京建設一座大橋,連線兩岸的運輸。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這座大橋的建設一直未能實作。

直到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給了我們啟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才終於提上了日程。然而,建設過程卻充滿了困難。

由於當時中蘇關系緊張,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只能完全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作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面臨著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和艱難的環境,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過程中,許世友的資金緊張、物資供應困難和艱苦的條件一直困擾著這個專案。施工人員們住在距離工地一公裏外的倉居里,用一塊木板和行李卷作為床鋪,臨時搭建的夥房供應的每餐只有兩個素菜,直接蓋在飯上。

定量的糧食對於大部份幹體力活的人來說都是不夠吃的,因此每個人身上都有浮腫。盡管條件艱苦,但每個人都堅定地希望盡快完成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

然而,個人的辛苦可以忍受,但物資和材料的短缺卻無法解決,因此工程被迫停滯下來。

南京長江大橋鋼梁所用的鋼材不再依賴進口,而是采用國產同等效能的鋼材,這由鞍山鋼鐵公司進行試制。鞍山鋼鐵公司全力以赴,他們將試制出的16錳鋼稱為「爭氣鋼」,這是那個時代所有中國人的希望和堅持。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不僅面臨物資問題,還受到復雜地理環境的影響。南京長江下遊江面寬約1500米,水深約15至30米,江底覆蓋層復雜,軟硬不一。

因此,大橋局選擇了先修建試驗橋墩,但試驗橋墩遇到的問題是擺動,因為橋孔壓縮使水流紊亂,邊錨受力不均失去平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橋工程局向全國緊急求援,然而又遭遇了長江上遊雨水增加的困難,給止擺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設計組長林蔭嶽思考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他設計出了新的圖紙,工人們晝夜奮戰,最終解決了擺動的問題。但由於這個問題,整個工期延長了半年左右。

為了彌補時間的損失,工人們開始加班加點,很多現場工作人員都只能隨便啃個饅頭當午餐。

許世友對於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進度有著極高的要求,經過重新規劃,決定1969年前完成全部工程。他認為時間過慢,甚至計劃在1968年10月1日前通車,向國慶十九周年獻禮。

工程部對此感到壓力,經過協商,決定1968年9月完成鐵路橋,年末完成公裏橋。許世友深知時間緊迫,常常親臨現場指揮,甚至親自參與施工。

在他的推動下,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在1968年9月30日率先通車,公路橋也在1969年元旦前順利通車,實作了全線貫通。

工程部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原本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土石方任務,展現出了極高的工作效率。

1969年9月19日上午,許世友召開緊急會議,會上他鄭重交給了大橋營一個特殊任務:按照最高警衛級別,準備好迎接中央首長對大橋的視察。

大橋營營長徐鴻林接到任務後,猜測來的首長一定是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就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軍區作戰部部長吳占魁問了一句:「如果首長要遊泳怎麽辦?

」這句話一出,徐鴻林就確定了,要來南京長江大橋視察的首長必定是毛澤東,畢竟在中央首長中,最喜歡遊泳的就是他。

傍晚7點,從空軍部隊借來的8盞探照燈同時被點燃,大橋在探照燈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威武雄壯。到了晚上8點,南京軍區的領導和曾經參與大橋建造、保衛大橋的原60軍團以上幹部,一起站在大橋的橋面上,等待著毛澤東的到來。

夜幕降臨,毛澤東深夜乘坐吉普車巡視南京長江大橋警衛情況,不久後,隊伍整齊有序地駛上大橋,10分鐘後停靠在南堡。

許世友下車後,扶著毛澤東小心走過大橋,來到另一側等候的人群前,與大家一一握手致意。為了保證毛澤東的安全,大橋實行戒嚴,只有部份機關幹部家屬在橋上看夜景。

在此現場的家屬吳肖霞回憶道,自己本不打算再去大橋看夜景,但丈夫神秘兮兮地告訴她不去會後悔。在吃過晚飯後,丈夫換上便裝,並監督吳肖霞換上最好看的裙子,還給6歲的小女兒戴上蝴蝶結。

天還沒亮,吳肖霞一家就已經早早地趕到了南京長江大橋。此刻,橋面上已經有了一些閑逛的人群,他們的穿著都很正式,和吳肖霞一家一樣,都是被邀請來欣賞夜景的。

等待期間,吳肖霞的目光被從南邊走來的十幾個人吸引,她一眼就認出了隊伍中間那個高個子的中年人,長得很像毛澤東。

她有些結巴地對旁邊的丈夫說,「你說,那……那是不是……主席?」丈夫笑著點了點頭。就在這時,毛澤東走到了他們身邊,女兒看著毛澤東,大聲地說,「跟畫上一模一樣,跟畫上長得一樣。

」聽到這話,大家都不禁笑了起來,毛澤東微笑著拉了拉小女孩的手,「沒錯,是一樣的。」

毛澤東向許世友詢問南京長江大橋是否能滿足戰備需求。許世友表示大橋已經經過試驗,沒問題。毛澤東問他做了什麽試驗,許世友說他派了100輛坦克車從橋上駛過,沒有問題。

毛澤東點了點頭,但他提出如果戰爭爆發,大橋的鐵路運輸可能會飽和,公路運輸會增加很多,公路是否有把握?許世友被問住了,因為他沒有測試公路效能。

他決定再次派坦克車在公路上駛過,以檢測大橋公路部份的情況。在毛澤東離開後,許世友立即報請總部批準,調動坦克部隊在南京長江大橋上進行試驗。

許世友大膽創新,親自指揮橋梁測試。此次行動由裝甲團10師師長許楓負責,他雖然身經百戰,但接到這項任務時,心裏還是有些緊張。

南京軍區常委會上,大家對此事持有不同的意見。一部份人支持許世友的建議,認為如果坦克都能順利透過大橋,那就說明大橋的質素是完全可靠的。

然而,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座大橋的建設耗費了全國的力量,如果出現問題,應該向全國人民做出解釋。 最終,許世友決定打破常規,指示許楓召集所有參與橋梁設計和建設的專家,拿出坦克是否能夠透過橋梁的數據。

經過反復論證,許楓和橋梁專家們一致認為應該使用當時最大噸位的兩輛重型坦克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很快被送到許世友面前,他決定將這項任務交給10師39團執行。

圖丨坦克過大橋照片39團是中國最早接受蘇聯坦克技術培訓的部隊之一,從團長到士兵,操作技術都很過硬。為了執行好這次任務,還特地挑選了有經驗的老同誌,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

許楓非常細心,他擔心坦克車碾壞路面,特意把草包墊鋪設在橋面上,坦克車隊駛過前,用水把草包墊澆濕。 9月25日一早,一直在安徽進行野營訓練的39團出發了,除了80輛坦克車,還有60多輛各種型號的汽車。

車與車之間的車距大概是50米,整個車隊綿延近10公裏。晚上,39團最後對每輛坦克進行了仔細檢查和測試。

突然發現,有一輛坦克的離合出現了問題,雖然不算什麽大毛病,但是一時半會確實沒法修,必須得回營房才行。 這可怎麽辦?

有人建議把這輛坦克留下,可是許楓堅決不同意。他讓大家討論一下,最後大家決定要把這輛坦克弄回營房。可是,怎麽弄呢?

大家又沈默了。

最終,大家決定讓這輛坦克跟隨隊伍前進,雖然不需要離合器也能行駛,但要控制好剎車。然而,這種操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坦克有雙剎車,相當於每個剎車控制一個履帶。

在離合器正常的情況下,剎車容易導致轉向和反轉向,更不用說在離合器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只用剎車控制的難度就會更大。

39團的副團長於脈文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了,便主動提出:「讓我來開吧,我們不能把它留下,否則再回來處理會很麻煩。

」9月26日上午,已經得到訊息的群眾早早地來到了南京長江大橋,在道路兩旁等待著。上午9點,4輛三輪摩托車在前面開路,2輛宣傳車緊隨其後,第三輛是許世友的指揮車,許世友站在車上,向大家揮手致意。

接著,就是80輛整裝待發的坦克和60輛汽車。上午11點,所有坦克都順利駛過了橋面。

1970年,黃緯祿將南京長江大橋作為潛射模擬導彈試驗的場地。當時,中國條件並不優越,無法像美國那樣輕易建造塔吊設施。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後,黃緯祿靈光一閃:南京長江大橋是個理想的選擇。

圖丨潛射模擬導彈試驗照片向南京長江大橋請教後,黃緯祿寫了一封信給許世友。許世友看到信後,非常贊同,並在8月親內建領相關人士來到大橋現場勘驗。

黃緯祿指揮在大橋上的吊車,將模型導彈吊起,準備就緒後,黃緯祿一聲令下,模擬導彈成功發射。經過多次試驗,黃緯祿得出結論,中國的潛射模擬導彈不會砸到潛艇。

1982年,美國核潛艇之父裏科弗訪華,當得知我們的潛射模擬導彈是透過南京長江大橋試驗成功的,他驚嘆不已,並稱贊我們也是核潛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