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重慶會談時,蔣介石想讓毛主席當新疆省長,毛澤東巧妙應對

2024-05-08歷史

毛澤東與赫爾利、張治中的會晤

「中共中央首席筆桿」胡喬木曾擔任毛澤東秘書長達25年。他提到,毛澤東在作決策時曾有兩次特別猶豫,一是關於出兵北韓,另一是1946年與國民黨斷交的問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終迎戰爭勝利。全國各地人民慶祝這一勝利之際,戰雲很快再次籠罩全國,蔣介石調動兵力,為對中共展開攻勢做準備。

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蔣介石犧牲國家利益換取了史太林的支持。與此同時,美軍中國戰區總司令魏德邁指令所有美軍飛機在中國和印度起飛,協助國民黨迅速占領重要城市。

蔣介石決定以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方式,試圖在輿論上占據主動。蔣介石連續舉行多次會議,並於8月14日、20日和23日連續三次發電至延安,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事。

報紙關於蔣介石電報邀請毛澤東的報道

這三封電報內容如下:

第一封:萬急,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作,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未寒。

第二封: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來電誦悉,期待正殷,而行旌遲遲未發,不無歉然。朱總司令電稱一節,似於現在受降程式未盡明了。查此次受降辦法,系由盟軍總部所規定,分行各戰區,均予依照辦理,中國戰區亦然,自未便以朱總司令之一電破壞我對盟軍共同之信守。朱總司令對於執行命令,往往未能貫徹,然事關對內妨礙猶小,今於盟軍所規定者亦倡異議,則對中國家與軍人之人格將置於何地。朱總司令如為一愛國愛民之將領,只有嚴守紀律,恪遵軍令,完成我抗戰建國之使命。抗戰八年,全國同胞日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旦解放,必須有以安輯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誤。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於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惠,豈僅個人而已哉!特在馳電奉邀,務肯惠諾為感。蔣中正哿

第三封: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未養電誦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蔣中正梗。

仔細閱讀這三封電報,口吻一次比一次熱烈

毛澤東與赫爾利

自從收到蔣介石第一封電報後,延安方面便連續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是否前往重慶。初期,中央內部不同意毛澤東前去,毛澤東回電表示先派周恩來前往。蔣介石接到回電後欣喜若狂,認為毛澤東不敢來重慶。

因此,接下來的第二封和第三封電報顯示出強烈的「渴望」,期待與毛澤東面對面會談。如果毛澤東不前往重慶,蔣介石就可以輕易地將「不想和平、挑起內戰」的罪名歸咎於中共和毛澤東頭上。不為人知的是,蔣介石甚至已經為毛澤東規劃了退路,準備讓他擔任某省省長。

面對蔣介石的逼迫,毛澤東會如何回應?當赫爾利告知毛澤東蔣介石打算讓他擔任新疆省長時,他又有何感想?面對這種逼迫,毛澤東從民族大義出發,為了國內的和平、民主和團結,他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前往遙遠的重慶。

毛澤東為什麽堅持要去重慶?對此,毛澤東本人最有發言權。在前往重慶前的最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前往重慶的原因。他表示:

「我前往重慶的問題,昨晚與政治局七位同誌和若飛同誌商討後決定,答復魏德邁的電報,前往。這樣,我們可以掌握全部主動。前往重慶,需充分考慮到蔣介石可能強迫我簽訂不平等協定的風險,但簽字的權利在我。談判必須有所讓步,但只有在不損害雙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才可能達成妥協。」

毛澤東抵達重慶

在一定程度上,談判就是雙方的相互妥協。毛澤東明白,前往重慶談判必然涉及一定程度的讓步,並設定了底線。他說:「我們準備讓步的第一批地區是從廣東至河南的根據地,第二批是江南的根據地,第三批是江北的根據地,這將取決於談判的進展,在有利條件下可以考慮讓步。隴海路以北至外蒙要確保我們占優勢。東北我們也要占優勢,行政官員由國民黨派遣,我們派遣幹部,那裏肯定有我們的發展空間。」

如果這些讓步還不能讓蔣介石滿意,那該如何是好?毛澤東並不擔心,他做了最壞的準備,他說:「如果這些還不夠,那麽就不簽署任何協定,準備坐牢。我去了重慶,領導核心仍在延安。延安不應輕易遷移。有了我們的力量、全國人民的支持、蔣介石自身的困境、外國的幹預,這次前往重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

以上都是毛澤東的原話,一字未改,可見他是冒著極大風險前往重慶的。決心已定,毛澤東立即給蔣介石回電:

「特急,重慶蔣介石先生請查:已閱梗電,深感您的誠意。我非常希望與您會晤,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待飛機到達後,恩來同誌將立即前往重慶,我也將隨後前往。期待與您會面,特此電復。毛澤東敬上。」

毛澤東也給魏德邁發去一封電報:

「敬愛的魏德邁大使,承蔣委員長三次電邀,您也兩次表達了希望,對此我深感誠意。茲告知,歡迎您來延安面談,我和周恩來將與您同機飛往重慶,應蔣委員長之約,期待早日協商國是。」

毛澤東、周恩來抵達重慶

毛澤東真的要來重慶,這讓蔣介石措手不及,他沒有預料到毛澤東會真的來。1945年8月28日下午三點左右,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蔣介石的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乘坐專機抵達重慶九龍坡機場。蔣介石沒有安排任何歡迎儀式,現場只有少數記者。

毛澤東戴著拿破侖式帽子,穿著中山裝,一下飛機就向現場群眾揮手致意。在機場,毛澤東對中外記者發表了簡短講話:

「我此行來渝,應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先生之邀,請,商討國家團結建設大計。抗日戰爭已圓滿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形勢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確保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加強國內團結。國內政治和軍事

存在的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得到合理解決,以期全國統一,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希望中國所有抗日政黨和愛國人士團結一致,共同為實作這些目標而努力。我對蔣介石先生的邀請表示感謝。」

毛澤東的到來在重慶引起轟動,詩人柳亞子為此賦詩一首,高度贊揚毛澤東的勇氣。相對於此,蔣介石此時的個人威望如日中天,且獲得美蘇的支持,他顯得有恃無恐。短暫的驚愕過後,蔣介石指示幕僚開會研究對策。

會議上臨時確定了與中共談判的三個基本方針:一是不允許在現政府法統之外討論改組政府問題;二是問題必須即刻解決,不可延期或部份解決;三是談判的目的是實作政令、軍令的統一,所有問題必須圍繞這一核心進行。

毛澤東和蔣介石互相敬酒

對於這三條談判方針,蔣介石頗有自信,他喜歡在日記中記錄思考,8月30日晚上在日記中寫道:「毛澤東終於應邀來渝,這雖是魏德邁的功勞,但實際上是上帝的賜予。」顯然,蔣介石並沒有將中共和毛澤東看在眼裏,這種態度註定了國共談判的困難。

毛澤東抵達重慶的當天晚上,蔣介石在林園官邸為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舉行了一場小型歡迎宴會,宋美齡、赫爾利、魏德邁以及國民黨的軍政高層如張群、陳誠、吳國楨、王世傑、周至柔、蔣經國等人出席了宴會。

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時隔多年後的再次會面,上次見面是在廣州,那時蔣介石已經控制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而毛澤東則是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代理部長。這次的會面無疑是歷史性的,外界密切關註他們的一舉一動。

宴會氣氛熱烈,毛澤東和蔣介石分別發表了簡短的致辭,隨後雙方舉杯祝福對方健康。晚宴結束後,蔣介石邀請毛澤東下榻林園,毛澤東接受了邀請。自從毛澤東到達重慶以來,中共方面做了充分的安全準備,確保他的安全。

國民黨方面也在行動,戴笠指令軍統特務對毛澤東的一舉一動進行24小時監視。2007年公開的【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中,時任國民政府憲兵司令部司令張鎮詳細記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人從8月28日至9月30日在重慶的每日活動。

毛澤東、蔣介石和赫爾利

這些記錄詳盡到天、時、分,甚至包括毛澤東乘坐的汽車車牌號。例如8月30日的記錄顯示,「下午4時45分,周恩來乘坐2189號汽車至桂園;4時55分,張部長陪同周乘車前往曾家巖主席官邸。」「下午4時50分,毛澤東仍在紅巖嘴辦事處。」「下午5時15分,毛澤東乘坐國渝2385號汽車前往桂園。」

這些記錄顯示,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為了盡快實作和平,完全不顧個人安危。正式談判從8月29日上午開始,地點設在林園三號樓,上午周恩來、王若飛與張治中討論談判內容和流程。

下午,毛澤東與蔣介石進行會談。雙方立場差異明顯,蔣介石表示願意聽取中共的意見,但不承認存在內戰威脅。毛澤東則直接反駁,以事實為依據,指出國民黨軍隊四處出擊的行為,雙方會談最終無果而終。

面對可能的談判破裂,中共方面做出了重大讓步,於9月3日向國民黨送出了談判要點,共11點,包括支持三民主義、支持蔣介石的領導、雙方停止武裝沖突、承認各黨派的合法地位等。

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非常清楚,這次談判的核心是中共領導的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問題。官方資料顯示,關於解放區政權問題,中共推薦人員擔任山西、山東、河北、熱河、察哈爾五省的主席、委員,以及綏遠、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廣東六省的副主席,北平、天津、青島、上海四特別市的副市長。

蔣介石

至於人民軍隊的問題,中共一再後退,從最初要求保留48個師,到43個師,最後只剩20個師。盡管如此,中共還提出願意逐步撤出浙江、廣東、海南島等南方區域的軍隊。蔣介石審閱中共提出的條件後,「深感刺激」,只同意中共保留12個師。

根據胡喬木的回憶,毛澤東在重慶的40多天裏,與蔣介石會晤達11次,大部份是公開的,但幾次重要的會談是秘密進行的。胡喬木提到:「蔣介石的開價是:承認解放區的事實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在中共真正實作軍令政令統一之後,各縣的行政人員經中央考核後可考慮留任,省級人員甚至省主席也可以考慮邀請中共人士擔任。」

在國共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出面「調解」。赫爾利當時有五項任務:一是防止國民黨政府崩潰;二是支持蔣介石在中國的統帥地位;三是協調國民黨政府與美軍在華指揮官的關系;四是促進中國戰爭物資的生產;五是盡快統一中國軍隊。

赫爾利為了盡快結束任務返回國內,他極力推動國共雙方盡快完成談判。因此,他決定親自與毛澤東會談。赫爾利對毛澤東說:「蔣委員長同意你們部隊保留20個師,並還打算讓你擔任一個省的省長。」

毛澤東和赫爾利

聽到這些,毛澤東沈默良久,詢問是哪一個省,赫爾利回答說是西北的新疆。新疆作為抗戰時期的戰略後方,與蘇聯接壤,當時國共雙方人員乘飛機去莫斯科都會在烏魯木齊短暫停留,但這裏遠離政治中心。

蔣介石這樣安排顯然是希望毛澤東遠離政治中心,赫爾利也表示支持。對於讓毛澤東擔任新疆省長的想法,蔣介石在當年9月2日的日記中明確記載:

「此時對共黨應以主動與之妥洽,應予以妥協,並投其所好,準予整編十二師部隊,如其真能接受政令、軍令,則政治上當準備委派共黨之人(指毛澤東),以一省(指新疆)之主席,使其滿足一時,以觀後效,乃決心予之。」

對於蔣介石的安排,毛澤東沒有明確回應,只是對著赫爾利微微一笑,那一刻他對國民黨政府徹底失望。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寫了一首詩—【七律·憶重慶談判】:

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毛澤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首詩是毛澤東對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最好回應,盡顯高明。談判繼續進行,蔣介石越來越焦躁,之所以不願談判破裂,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發動戰爭爭取時間。蔣介石在給國軍各戰區長官密令中,披露了跟中共談判的原因:

「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待國軍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將

寇軍完全受降後,再以有利之優越軍事形勢與奸黨作具體談判。彼如不能在軍令政令統一原則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中共方面態度是:不承認,也不破裂,問題復雜,還要討論。1945年10月10日,中共和國民黨在重慶桂園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毛澤東準備離開重慶,蔣介石準備跟他再談一次。

10月11日早晨,毛澤東和蔣介石最後一次會談。蔣介石表示在中共領導的解放區問題上沒有讓步的可能,毛澤東則表示周恩來、王若飛會留在重慶,歡迎跟他們繼續進行談判。上午9點半毛澤東乘專機離開,下午1點30分順利回到延安。

#熱點引擎計劃#毛澤東回到延安

上飛機前,毛澤東再一次對中外記者發表了簡短講話,呼籲國共雙方為和平而努力,他說:「中國問題是可以樂觀的,困難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很遺憾,1946年6月,蔣介石公開撕毀【雙十協定】,內戰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