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6位師長只有他不是元帥,晚年卻擔任副主席,他是誰

2024-02-04歷史

1955年,中國進行了授銜儀式,功勛卓著的將領蕭克,在他的以往經歷一直是久經沙場,原本可以被授予大將甚至元帥的,但是最後只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他在五十七位上將中,排名第一,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僅授予上將這個軍銜對蕭克來說是有所不足的,對於應該給予的軍銜存在著爭議,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一、革命路程

蕭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他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飽讀詩書,之後在革命的浪潮影響下,立誌報效國家。因此,1926年初,蕭克成功考入了國民政府委員會,之後開始學習專業知識。

從憲兵教練所畢業後,一頭奔向葉將軍的部隊並且擔任了連長一職,1927年在遭遇起義部隊失利後,回到了湖南老家,之後透過當時的地下黨組織的關系,成功聯系上了共產黨,並加入了共產黨。在此之後擔任了第12師師長、紅四軍三縱隊的司令官、紅8軍軍長。

之後,蕭克的履歷愈加深厚,先後參加了井岡山鬥爭,帶領軍隊長征。他從一開始的連長職務,接連晉升,擔任紅六、紅二的總指揮一職。擁有很高的威望。

不僅如此,在紅軍期間先後成立的十個軍團中,10位軍團長在全國將領授銜大會中,蕭克被授予的是上將的軍銜,而其余軍團長的軍銜都高於蕭克。

紅軍後改編為八路軍,當時八路軍三個師的師長、副師長一共有八個人,其余的七人都是元帥銜。而蕭克只評到了上將,他也同樣是身為副師長的。

單憑蕭克的資歷和功勞,他評選大將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蕭克對詩文和書法也很精通,擁有鮮明的人格魅力,很多人對他由衷贊嘆,以致於直到現在,仍有人為他只被授予上將軍銜而惋惜。

二、探因溯源

蕭克將軍可謂是履歷光鮮,年僅29就成為了紅軍方的指揮官,具有大將的各方面條件。那麽到底是為何導致了這種看似「賞功不符」的情況呢?

以蕭克的條件是有望評選為大將的,但是最終成為了上將。據傳聞蕭克自己說過,「一生曾三次站錯隊」。其中第三次則是在發生在評選之後,則不作分析。

前兩次中的第一次是1929年紅四軍七大上投票選擇陳毅擔任前委書記。第二次是二、四方面軍會師後,蕭克一度動搖支持張國燾,那麽,無法評選上大將,是因為蕭克兩次站錯隊導致的嗎?

首先,當年紅四軍七大上會議是,選擇投票給陳毅的人是占大多數的,而且那時蕭克地位和威望並不高,所以他的一票並不重要,且蕭克後來職位一路飆升足以證明第一次的影響不大。

其次,認真查閱資料就會發現,當年參加七大的四軍將領,除林元帥之外就蕭克升遷的速度最快了。而至於支持張國燾一事,理應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但之後蕭克仍然擔任120師副師長重要職位,顯然也沒受影響。

當時的戰爭背景下,人才是極其難得的,因此都會尤其重視並加以重用。粟裕的出色表現和獲取赫赫戰功進而屢屢得到提拔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蕭克的資歷十分深厚,同時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在早期就帶領軍隊,透過出色的指揮和戰士英勇奮戰,頻頻獲得戰役的勝利。仔細分析發現,長征結束之後,蕭克不僅擔任了軍隊中更重要的職位,而且之後也是得到了重視,由此可見因站錯隊導致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而之所以蕭克評選大將落選,主要的問題應該還是在大將軍銜的名額限制上。在當時,名額只有10個,所以蕭克最終評選為上將。評選為大將的人資歷還有實力都是很出色的。而評選上大將的人選有哪些呢?

首先來看第一大將粟裕,由他帶領的軍隊,孤軍與敵人進行遊擊戰。一次次戰爭的勝利,有大部份歸功於粟裕將軍,單憑這些,他就足以被評為為大將了。

徐海東是當年參加長征的主力部隊軍之一的代表,需要有一個大將代表。當年的中央紅軍,在沒有足夠的物資艱難作戰的情況下。徐海東不求回報地調撥資源援助中央紅軍。

陳賡大將和肖勁光大將。都是在1922年就入了黨,陳賡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很早就跟從周總理,屢屢立下功勞。他也代表了二野。肖勁光大將在北伐戰爭中代表黨,以海軍司令員職務評選大將也是毫無異議的。

譚政是代表政工的大將。在軍隊中的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而張雲逸是資歷最老的,大將非他莫屬。同盟會的參與,黃花崗起義的經歷,評選上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羅瑞卿作為當時公安部長選為大將,也表明了公安部在軍隊中的重要性。而王樹聲作為紅四的代表,對於平衡各個部隊有重要作用,他們被評選為大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後是許光達大將,這是蕭克將軍唯一有可能替換的人選。僅僅從代表紅二來講,蕭克是可以代替他的,因為相對來說,蕭克將軍的資歷和功勞顯然是要更勝一籌的,然而好好想想的話,會發現依然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導致換不得。

三、歸總原因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許光達是紅二跟一野方面的代表,而蕭克是紅二的代表,如果將許光達替換了,一野則沒有了代表,而紅二的方面軍仍然是有代表的。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謹慎考慮,那就是當時許將軍身為解放軍裝甲兵的司令員。對裝甲部隊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有著更重要的實際意義。

1955年後中國和當時的蘇聯關系友好,兩國之間的兵種交流中,如果是蕭克替代了徐光達擔任大將的話,就會面臨在交流過程中出現指揮官的職位低人一等的情況。因為在蘇聯中,裝甲兵的最高職位是能夠達到元帥的等級的,所以必須謹慎考慮。

總結

由上得知,蕭克將軍憑借深厚的資歷和不俗的軍功,是足以被評選授予大將的軍銜。遺憾的是,大將的人數限定是十個,且評選為大將的人中,無一例外都是實至名歸的且合理的。蕭克雖僅被評為上將,這並不會影響人們對蕭克將軍人格和能力的贊賞與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