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新解:我們都誤解了孝莊37年的未葬之謎,原因竟然這麽簡單!

2024-04-13歷史

孝莊文皇後是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其政治智慧雖然贏得一致贊嘆, 然而,她去世後的37年未下葬之謎,卻像一團迷霧,引人無數遐想。

實際上,這背後的原因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復雜。

圖片來自網絡

比較集中的說法是:由於康熙帝拿不定主意, 孝莊文皇後的梓宮(棺槨)就被「暫安奉」了37年。

對此,好像從沒有人疑問,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主,為什麽就不能搞定一件喪葬之事呢?

我想,這恐怕是對我們這個素有「亡者為大、入土為安」傳統習俗的顛覆;還有貶低「千古一帝」的能力和威嚴之嫌吧!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不必想的太多,原因可能十分簡單,請君共來商榷:

康熙帝自幼便在祖母孝莊文皇後的膝下承歡。他的成長、成就,都離不開祖母的悉心教導和無私付出。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在孝莊文皇後離世後,康熙帝的情感世界如同大山崩塌,痛苦無比;對祖母的懷念之情,如同綿綿不絕的洪流,綿延難絕。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

圖片來自網絡

「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後數年之壽」。

康熙帝常常回憶與祖母朝夕共度的情景「諄諄教誨,以致有成」,即便獨立親 政的日子裏,或重大決策,或事無巨細,他都要先聽取祖母的意見而後下決斷。

圖片來自網絡

孝莊文皇後大病時,康熙帝親嘗湯藥、侍奉湯藥三十五晝夜,衣不解帶,目不交睫,不眠不休,竭力盡心。

康熙帝對祖母的孝敬之情超乎 常人,他甚至願意折損自己的壽命,來換取祖母的生命。這並非一般偽君子、假孝道者裝腔作勢的表演 。

圖片來自網絡

再看孝莊文皇後遺誥之言,早年兩度遭受至親(太宗文皇帝和順治皇帝)早逝的重創時,都讓她痛不欲生,無意人世。

含悲扶幼的她,受到孫兒康熙帝對她至孝敬養,真誠懇切,周到入微,尊崇備極,三十年終始如一,讓她失去至親的哀痛大為寬釋。

圖片來自網絡

這就是康熙孝敬祖母的真實寫照 ,也是她們祖孫情感深厚的詮釋。

孝莊文皇後去世後,康熙帝每遇祭奠之期,必親往清東陵祭奠,幾十年不間斷地表達著對祖母的思念之情。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康熙帝將孝莊文皇後的梓宮(棺槨)37 年不下葬的原因,可能是從小受祖母的悉心教導與呵護,養成了依賴和依戀情結。

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戀母情結」,而從康熙帝的表現上來看,極有可能已經發展成為「戀母癥」了。

也就是說祖母成了康熙帝的精神支柱與心理支柱。因而他不忍心、也不情願將祖母下葬,希望盡可能地延長與祖母相伴的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綜上所述,孝莊文皇後37年未下葬的原因,主要是康熙帝對祖母的深厚感情,以及要極盡對祖母的懷念、感激之情。

圖片來自網絡

這些,遠沒有人們猜測的那麽復雜。願這位功勛卓著的歷史老人得到她應該得到的尊重,也願我們都能理解這份超越時空的深情厚意。

你的高見,也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