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擔任華野高層,有兩位「刺頭」將領不聽指揮,問題如何解決的

2024-01-07歷史

粟裕,沒有上過一天軍校,沒有走過一天長征,也不是某個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就是一個長期打遊擊的將領。

這樣一個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中,鋒芒畢露,於是,成為了華東野戰軍的副司令員。

要知道,華東野戰軍是有三部份組成的,這就不可避免地有人不服粟裕,其中,有兩位高級將領曾經不服粟裕,如此情況,粟裕是如何克服的?

1、那兩個「刺頭」將領

我們先說一下華東野戰軍的由來。

1947年年初,華東野戰軍成立,是由三部份軍隊組成: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山東軍區的其他部隊。

之前,山東軍區的司令員是陳毅,他還兼任山東野戰軍的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的司令員是粟裕,政委是譚震林。

因為陳毅是粟裕的老上級,而且資歷深厚,於是,陳毅擔任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還擔任華東軍區的司令員。粟裕就此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的副司令員。

看似,這個調整沒啥問題,但是,粟裕是華東野戰軍在前線的軍事指揮,這就得面對原來山東軍區的一眾虎將。

陳毅魄力強大且資歷深厚,能鎮住那些虎將,相對來說,粟裕就要難一些了,因為有些人真的很有本事。

第一位「刺頭」將軍:許世友。

許世友是湖北人,曾是紅四方面軍的虎將,立功無數,深受毛主席等人的認可。

抗戰初期,許世友在八路軍129師擔任過386旅的副旅長。旅長名氣老大了,他就是陳賡。

後來,許世友在山東縱隊擔任過第三旅旅長。改制後,擔任了山東軍區下面的膠東軍區司令員。

從履歷來看,許世友曾經的職務比較顯赫。從早期的戰績來看,許世友也是可圈可點。

華野成立後,許世友成了第九縱隊司令員。

許世友的特點是,敢打硬仗,脾氣火爆。

這樣的虎將,如果不是資歷出眾、戰績驕人的統帥,實在難以駕馭。從後面來看,許世友這個「刺頭」確實給戰神粟裕帶來了些許的管理麻煩。

第二位「刺頭」將軍:宋時輪。

宋時輪,湖南人,此人打仗是有一套的,在軍隊管理上很嚴格,極其擅長防禦作戰。曾經擔任過冀察熱遼的軍區司令員。

在華野成立前,是山東野戰軍的參謀長、渤海軍區的副司令員。

華野成立後,宋時輪只擔任了第十縱隊司令員,並沒有進入華野高層團隊。

如果說,這事對他的心態一點都沒影響,那一定是假的,畢竟,他曾經是山野的核心領導之一啊!

宋時輪此人,軍事指揮能力突出,加上毛澤東和陳毅等人的欣賞,因此有些恃才傲物,個性突出。

此人也不好管理,後來,也是給粟裕制造了難題。

以上兩位將領,都是長征過來的,都曾得到過高層領導的賞識,都是恃才傲物之人,都曾經是陳毅的得力手下。

面對這樣的虎將,粟裕是如何管理的?

2、粟裕如何克服兩位「刺頭」將軍的「不服」?

粟裕是個非常聰明的將領,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是什麽。

粟裕的長處是:擅長軍事指揮,能看到戰機,並把握戰機。

短處是:資歷並不高,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的資歷。沒有參加長征,因此沒有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將領在長征中浴血奮戰的經歷,只有在閩浙贛地區打遊擊的經歷。不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將領。

這樣的經歷就決定了,粟裕要管理許世友這樣的將領並不容易。

如此情況,粟裕一是要透過戰績證明自己,二是要借用外在的力量。

㈠、許世友和粟裕爭執不下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前,粟裕作為軍事總指揮,要調整軍事部署,許世友對於粟裕的部署很有意見,在電話中大聲地和許世友爭論。

此情此景該如何解決?

這是「不服從命令」啊!

粟裕只能看向陳毅了。這可是陳毅曾經的得力麾下啊!

當時,和粟裕、譚震林在一個指揮部的陳毅氣炸了,從粟裕手上拿過電話,開始猛烈批評許世友:「粟裕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軍事部署都是我們討論決定的,不要再講什麽價錢了!」

看陳毅發火了,許世友直接閉嘴了,表示願意聽從部署和安排。

事實說明,在孟良崮戰役中,靠著粟裕出色的指揮和協調,華野全殲國民黨王牌師整編74師,並擊斃了名將張靈甫。

此事,給了國民黨極大打擊,也讓原來的山東軍區的眾多虎將,對粟裕有了更多的敬佩。

此後,許世友對粟裕服氣多了。

1948年5月,中央任命粟裕為華野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推辭不受,僅僅擔任了代司令員兼代政委。這操作,相當明智。因為,團隊管理的還不成熟,還需要陳毅等人的幫助。

隨著勝利的逐漸增多,對粟裕服氣的將領越來越多了。但是有個人還是不太服氣。

此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宋時輪。

㈡、宋時輪撂挑子

1948年的濟南戰役前的曲阜會議上,宋時輪因為軍事部署問題,直接拍了桌子,當場抗命。這事太大了。

當時的陳毅,除了擔任華東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還兼任中原局的副書記、中原軍區的副司令員、中野的副司令員。關鍵是,陳毅已經不和粟裕等人一起辦公了,而是在中原軍區。

無奈之下,粟裕把事情直接反饋給了軍委。

軍委眾大佬火了,毛主席直接發電給華野粟裕等人:將宋時輪撤職。

能讓毛主席說出這種話的,實在不多,可想而知,上層是真的怒了。

宋時輪知道自己做過頭了,馬上和粟裕再次溝通,並做了檢討。

鑒於宋時輪能力突出,臨陣換將也似乎不妥,於是,粟裕等人再次發電給中央,聲言問題已解決,將繼續重用宋時輪。

於是,宋時輪繼續擔任了攻打濟南時的主力將領,且表現不俗。

一句話,對於宋時輪的抗命和許世友的不服從,粟裕都是借用了外部力量。

寫到這裏,必須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陳士榘。

陳士榘將軍,曾經是八路軍115師343旅的參謀長,在著名的平型關戰役中表現不俗。

1940年擔任了115師的參謀長。這個職務,實在不低,同時期的粟裕,也就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副指揮。兩人的職務基本接近。

後來, 陳士榘擔任了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之初,陳士榘是山東軍區的參謀長,是陳毅最為得力的幫手之一。

1946年9月-11月,山野和華中野戰軍會師了。雖然,兩個軍隊還沒有整編,但開始共同進退。

當時,關於「魯南戰役」,陳士榘作為陳毅的得力參謀長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可是,這計劃沒有被陳毅和粟裕采納。

於是,陳士榘越級上報給中央,讓中央批準其計劃。

不得不說,陳士榘的計劃還是不錯的,可是,這不符合程式,畢竟兩位大領導沒有批準,就敢直接向上級匯報,這對組織是有破壞力的。

因為計劃很好,當時,中央軍委批準了陳士榘的計劃,粟裕帶著華中野戰軍配合執行了計劃,沒說什麽。但陳毅對陳士榘是一頓嚴厲的批評,畢竟這是越級上報。

好在,魯南戰役還是比較成功的,就此,陳士榘也不用有太多的心理負擔了。

之後的1947年1月下旬,華東野戰軍成立,陳士榘擔任了華野的參謀長。此後,隨著一次次的勝利,陳士榘對粟裕的佩服越來越多。

因為越級上報事件發生在華東野戰軍成立之前,因此,陳士榘只能算是越了陳毅這個上級匯報工作,很多自媒體文章說「陳士榘越過粟裕這個上級匯報」的說法是欠妥當的。

總而言之,粟裕作為戰神,不僅極具指揮天賦,在管理上也是有一套的,面對下屬將領不服時,擅長借用外部力量解決。

從某種角度來說,當靠自己的能力解決不了問題時,「借用外部力量」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總比「頂撞、爭論後,互相鬥氣,影響戰局」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