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長征時期,項英為何會被留在中央蘇區?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2024-07-29歷史

1934年10月,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因為執行李德的「陣地戰」戰術,導致紅軍傷亡慘重,為保存有生力量,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這便有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

不過,並非中央蘇區所有人員,都需要參與長征,而是會有部份人員留守,一方面保護和建設根據地,另一方面策應長征的紅軍,減少國民黨軍的重兵堵截。

當時,擔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副主席的項英,便根據中共中央的指令,需要留在中央蘇區,領導對敵鬥爭和根據地建設。

那麽,為何會將項英單獨留在中央蘇區呢?就沒有其他合適的人嗎?

首先,項英是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還是史太林認可的工人運動領袖,擔任過蘇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副主席、軍事委員會代理主席等職務。

從項英的個人簡歷來看,他在黨、政、軍方面都有擔任過重要職務,屬於資歷深厚的領導人。

所以,在長征前的中央蘇區,項英是唯一有資格留守蘇區指揮的黨政軍高層領導,其他人都是不太適合,就連共產國際也是認可這樣的安排。

比如周公,雖然在黨和軍隊系統都有職務,但是在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裏的資歷,還是不如項英,而且周公是紅軍的總政委,必須要負責紅軍主力轉移,自然不適合留守。

再說朱老總,他主要是在軍事方面,黨政方面確實不是長處,況且他是紅軍總司令,需要和周公進行軍事決策的,必須跟隨大部隊長征。

其他領導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跟隨中央紅軍主力進行長征,唯有項英可以擔當大任。

所以,中央才將他留守中央蘇區,需要以此在根據地內部穩定局勢,維護黨的權威領導,保證中央蘇區的政治清明和穩定。

因為項英在政治上的成就,自然也就有著廣泛的群眾信服力。他留守蘇區,有利於團結和動員根據地的軍民,為根據地建設和紅軍的長期鬥爭,做好充足支持。

同時,項英長期在中央蘇區工作,對於南方的人文和地理環境都比較熟悉,能力出眾,也擅長指揮遊擊戰,在紅軍裏威望很高,利於團結士氣。

況且,對於項英留守中央蘇區,也有著中共中央賦予其戰略軍事任務的原因。

當時,主力離開根據地後,還留下了16000余人的部隊,還有一批重傷員,這自然需要找到可靠的人來掌握,資歷深厚的項英便很快入選。

在紅軍長征初期,國民黨軍調集陸、空重兵,一路圍堵紅軍主力,這就需要留在蘇區的武裝力量,牽制一定規模的國民黨軍,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安全突圍。

項英也是不辱使命,與陳毅等人,在和中央失去聯系、糧彈告急情況下,積極動員人民群眾、靈活調整戰略,打破國民黨軍封鎖線,才得以延續革命火種。

後來,在留守中央蘇區的3年遊擊戰爭裏,紅軍老底子保持著千人規模,再被改編為新四軍時,部隊人員達到1萬以上,也算是給中央的一張滿意答卷。

其實,除開項英,還有陳毅、粟裕、譚震林這些將帥,也在留守蘇區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貢獻同樣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