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將軍羅炳輝「神」在哪?在戰鬥中練就一雙神耳,令日偽聞風喪膽

2023-12-30歷史

新中國成立的日期是1949年10月1日。

解放軍曾經在戰場上積極作戰,英勇殺敵,他們的功勞不可忽視。高級將領在指揮作戰中功績卓著。僅在1955年至1956年期間,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在這眾多的將領中,只有36人被中央軍委認定為「軍事家」,可見他們是寥寥無幾的精英。

這36位元高級將領是由有關部門根據公平、客觀和全面的原則進行評價選出來的,他們涵蓋了解放軍成立以來的眾多傑出領導人。總體上可分為三類:國家主要領導人、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以及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就為革命事業獻身的高級將領。

在這36位元軍事家中,有一位將軍是雲南籍,他便是羅炳輝。在戰場上,他以「神行太保」之名聞名於世,他所率領的軍隊被譽為「雙腳騎兵」。羅炳輝身上發生了許多傳奇故事,比如從奴隸到將軍的經歷,高大的身軀卻擁有靈巧的身手…

他最被稱贊的特點,也是他最令人驚嘆的地方,就是那雙神耳,再加上他的神槍法,在戰場上足以讓日偽敵人聞風喪膽!

一個13歲的孩子正在打官司。

1987年12月22日,在雲南彜良縣的一個小寨子裏,一位新生嬰兒的啼哭聲響徹整個村莊,這就是羅炳輝來到人世間的時刻。這位家境貧困的佃農羅守清迎接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而新生兒的哭聲越是響亮,便代表著他健康有力。這個孩子的哭聲之大,預示著他將來必定會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羅守清向來小心謹慎,從不惹事生非,盡管生活拮據,但有了兒子之後,他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羅炳輝順應父母的期望,健康地成長起來了,盡管家境並不富裕,有時甚至得挨餓,但他卻比同齡人更加強壯,身材迅速發育,年紀輕輕就顯得非常成熟。可惜他並沒有繼承父親的溫和性情,從小就脾氣暴躁,絕不容忍受委屈,這一點讓羅守清十分擔心,擔心兒子因為壞脾氣而吃虧,甚至給家庭帶來麻煩。

不久之後,父親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羅炳輝十一歲那年,在往門外倒水時,站在門口就潑灑起來,差點把臟水潑到了村裏的一個惡霸身上。面對這位惹不起的人物,惡霸決定抓住羅炳輝,然而羅炳輝跑得飛快,讓惡霸無計可施,於是轉而將目標釘選在了老實巴交的羅守清身上。那天,羅炳輝在外面躲了一整天才敢回家,卻沒想到一進門就看到了父親滿臉青腫的模樣。小小年紀的他內心充滿了憤怒和無奈之情,只得答應父親從此不再惹麻煩。

羅炳輝一直保持低調,過了一年之後,村子裏的一位富豪經常欺壓百姓。他看到羅家人軟弱,便隨意捏造了一個罪名安在羅守清頭上,想要借機勒索一筆錢財。羅守清果然感到恐懼,於是湊了一筆錢,請人說情,把富豪約到家裏來。然而,富豪收了錢卻仍不滿足,繼續抓著無端的罪名不放。

羅炳輝深刻意識到繼續這樣做無法解決問題,因此他采取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的舉動:將豪紳帶上了法庭。

盡管這個案子最終草草了事,但在村民們看來,一個只有13歲的孩子竟然敢與富豪對簿公堂,實在是非常了不起。只有羅守清對此持不同看法,他擔心兒子將來會惹上大麻煩,於是產生了讓他獨立成家另立門戶的念頭。

在父母的安排下,年僅13歲的羅炳輝迎娶了妻子。他順從父母的意願,完成了拜天地、入洞房等儀式,隨後便與父母分家獨立。值得註意的是,新婚之夜,他竟從新房裏逃出,前往柴房過夜。

他的妻子在5年後生下了一個孩子,時間匆匆流逝。盡管如此,羅炳輝仍然每天過著艱苦的生活。渴望擺脫困境的他決定改變命運,於是便構想著參軍。1915年冬天,羅炳輝向妻兒和父母告別,開始了一段改變他一生的從軍歷程。

他歷經艱辛,抵達了昆明。剛到達時,陌生的環境讓他手足無措。為了謀生,他只得邊打零工,邊找人幫忙報名參軍,然而一直未能如願。最終,他不得不聽從他人建議,先在軍隊中做馬夫的工作,以期接近炮兵大隊長。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他終於如願成為陸軍後備炮兵。

當時,蔡鍔和唐繼堯正在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羅炳輝也加入了這支部隊。平日裏,羅炳輝從不覺得勞累,積極完成操練任務,並且利用空余時間學習武藝,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他的努力沒有逃過眾人的眼睛,很快就被調到唐繼堯身邊擔任隨軍軍士。

上級軍官的真面目很快暴露出來,他們整天過著奢侈、揮霍的生活,讓羅炳輝感到十分失望。為了尋找內心的光明之路,他離開了滇軍,前往桂林加入朱德率領的拱衛軍,參與北伐,很快就晉升為了營長。

羅炳輝在擔任營長期間,曾主動邀請朱德到軍隊演講,朱德授課時,他自己也深受啟發,看到了內心的一線光明。

1927年,羅炳輝的希望再次破滅,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與此同時,他恰逢被編遣離隊,不得不前往吉安擔任靖衛隊隊長。在這段時期,他深刻意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因而開始私下與國民黨進行抗衡。

中共贛西特委對他的行為產生了興趣,因此派遣趙醒吾與他取得聯系。經過三天的交談後,羅炳輝成功地加入了共產黨,並開始利用自己的職務為黨工作。

盡管他小心翼翼,卻仍然引起了敵人的註意。在得到批準之後,羅炳輝義憤填膺地率領部下起義,前往贛江革命根據地,並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四團,他繼續擔任團長。在歡迎儀式上,他毫不猶豫地從帽子上摘下了青天白日徽章,扔在地上,以展現自己的決心。

羅炳輝站在最右邊。

在戰場上精通「掌握牛的鼻環」的人

羅炳輝加入共產黨後,多次指揮作戰並取得屢屢戰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反「圍剿」中的表現。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軍隊,企圖透過「圍剿」來消滅紅軍;11月,第一次「圍剿」開始,毛主席提出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羅炳輝接到率領12軍第35師進行誘敵的任務。

羅炳輝帶領著部下進行邊打邊退的戰術,一方面是為了耗盡敵軍的力量,一方面是引誘他們前往既定的目的地。為了讓撤退看起來更加真實,他安排士兵們在途中故意丟下大刀、破槍、草鞋等裝備,制造出我軍潰敗逃亡的假象,誤導敵人。甚至有一次,他讓士兵們留下剛做好的飯菜後撤退,進一步使敵人堅信紅軍正在被他們追擊而逃離。

羅炳輝一路撤退,而敵軍卻緊追不舍,最終來到了龍崗。在這裏,敵軍陷入被毛主席和朱德指揮的紅一方面軍包圍的境地,他們遭遇了一場名為「關門打狗」的致命打擊,結果活捉了敵軍將領,殲滅了9000余人。魯滌平向蔣介石發來電報稱:「龍崗一戰,18師全軍覆沒。」

敵方首次發起的「圍剿」行動以失敗告終。

蔣介石在失敗後並未放棄,而是派遣何應欽率領重新組建的20萬大軍進行了第二次「圍剿」。 這一次他們汲取了第一次的教訓,不再冒進,而是采取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作戰策略。 敵軍分成了6路,形成了長達400多公裏的弧形防線,企圖在3個月內將紅軍全部消滅。

20萬敵軍如潮水般來勢洶洶,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決定繼續實施「誘敵深入」戰略,同時采用「先打弱敵,各個擊破」的戰術。紅軍部隊悄悄地遷移到龍崗、上固和東固地區,羅炳輝率領的紅12軍被布置在上固附近,將火力對準了敵軍的第五路軍,設定了一個「死亡陷阱」,等待獵物上鉤。

敵人已經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再盲目追擊,而是謹慎行動,逐步設立據點,耐心觀察周圍情況,並確認安全後才繼續推進。只有在敵人離開防禦工事時才能發動最有效的攻擊,因此紅軍在惡劣的環境下堅持了25天,等待著這個機會的到來。

5月13日,敵軍的第五路軍第47師和第28師分別從兩個方向向東固發起進攻。羅炳輝接到命令,率領一小隊士兵采取迷惑敵人的行動。他們迅速穿梭於敵軍之間,鳴槍放炮,使敵人誤以為我軍主力就在附近,隨即對其展開了圍攻。

等到敵人的包圍圈不斷收縮,羅炳輝再次帶領大家在夜色掩護下成功脫困,實施了一次「空城計」。當敵人意識到被愚弄時,已經來不及了,兩個師已經被紅軍主力包圍。敵軍陷入驚慌失措之時,卻已經為時過晚。我軍殲滅了敵28師和47師後,繼續向東作戰,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其中,羅炳輝率領的紅12軍連戰連勝五場,立下了第二次反「圍剿」的戰功。

蔣介石兩次遭遇失敗,導致他十分憤怒,認為是手下的將領指揮不力。因此,他決定親自出馬。1931年6月,蔣介石擔任南昌總司令,並帶來了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國家的軍事顧問,調集30萬人參與作戰。蔣介石逐漸增加了投入的兵力,這也從側面顯示了他對紅軍實力的憂慮。他劃分隊伍為左、右兩個集團軍,準備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作戰方針。前兩次的失敗讓他意識到只有先消滅紅軍主力,再摧毀其根據地才能更容易地達成目標。

7月1日,敵軍對中央根據地發動了進攻,但紅軍主力卻選擇了迂回戰術,他們從閩西繞道到贛南興國,成功突圍,挫敗了敵人攻擊我軍主力的企圖。直到7月底,蔣介石才察覺到紅軍主力已經轉移到興國,隨即下令調整軍隊方向,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包圍進攻,逼迫紅軍進行決戰。中央下令羅炳輝率軍設伏,給予敵人沈重打擊。

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羅炳輝率領紅12軍第35師和紅35軍等部隊,假裝是主力向贛江移動,實際上卻轉移到蓮塘地區設下埋伏。他們於8月7日全殲了敵軍47師第二旅,還成功擊潰了前來增援的54師。接著,8月11日,他們再次取得勝利,配合主力對黃陂發動進攻。

經過這三次戰鬥,我軍的士氣得到了極大提升。就在這時,蔣介石發現我軍主力向東移動,立刻調整了進攻方向。我們的主力部隊就像被盯上了一樣,無論走到哪裏,對方都緊追不舍。這種情況下持續下去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央決定再次派遣「牽牛鼻子高手」羅炳輝出馬。

羅炳輝接到任務後,率領紅12軍近8000人悄然來到敵軍陣地之間,以高調的方式向北轉移。在他的指揮下,士兵們迅速「擴大間隔,展示旗幟」,舉著紅旗的亮出了紅旗,沒有紅旗的甚至將花包袱皮系於棍子上高高舉起,一連硬是展現了一個營的氣派。

敵軍錯誤地認為這是紅軍的主力正在向北轉移,於是立即開始緊追不舍。當紅12軍到達塵土飛揚的地方時,甚至還在馬尾上綁上樹枝,飛奔而過,以此讓敵軍更加確信這是我軍的主力行動。同時,我軍無線電頻繁發送真假資訊,使蔣介石誤入陷阱,立刻調動大部隊前往支援。

在山嶺之間,羅炳輝將敵軍主力牽制住,從而有效減輕了根據地的壓力。當敵軍士氣低落、準備撤退時,我軍主力展開大規模追擊,最終直接殲滅了敵軍7個師,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羅炳輝在三次反「圍剿」作戰中表現突出,因此眾人尊稱他為「神行太保」。

傳奇由神槍神耳出。

羅炳輝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戰鬥指揮官,他的槍法也備受贊譽。無論是百米之外的雞蛋還是五十米外的飛鳥,在他的槍下都毫無逃脫的機會!當被問及他是如何能做到如此精準時,他只有一個回答:苦練。

即使別人認為他的槍法已經非常精湛,他也從未停止訓練。每當有空閑時間,他都會拿起機槍進行瞄準練習,一次練習至少持續二十分鐘。為了增加穩定性,他還會在槍口掛上一些重物,就算連續端著半個小時,也能保持完全靜止。

他一直奉行著「寬容自己平日,戰場上付出血的代價」的信念。因此,他隨身攜帶一把左輪手槍,每當發現目標時,便迅速拔出手槍,揚起手臂扣動扳機,從未失手。這支左輪手槍後來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人們都聽說過他的槍法準確,經常邀請他展示,而他也總是樂意應邀,每每放下手槍後都能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長征。到了1935年5月,長征途中經過了彜族聚居地普格。為了能夠順利透過這裏,羅炳輝作為代表和彜族頭領展開了談判。他向彜族頭領表達道:「我們之所以不開槍,並非因為害怕你們,而是因為我們視彼此如一家人。若硬來交鋒,你們並非我們的對手。」

彜族頭領對此持懷疑態度,表示願意與羅炳輝進行一場比試,羅炳輝欣然接受。彜族頭領指使人在百裏之外點燃了三根香,而羅炳輝只是匆匆一瞥後便迅速扣動扳機,槍聲響起,香火熄滅。就在這時,一只山鷹從天空掠過,羅炳輝隨手舉槍,便見山鷹伴隨著槍聲墜落,令周圍旁觀者目瞪口呆。這一幕打消了彜族頭領的疑慮,也讓他對羅炳輝的身手刮目相看,最終同意了紅軍的透過。

在目前的抗日劇中,曾經出現過「手撕鬼子」的情節,這種情況大家都知道是不可信的。但是你敢相信羅炳輝一槍打了三個半的傳奇操作嗎?直到今天,合肥濱湖新區的「安徽名人館」中依然展示著與羅炳輝相關的傳奇故事。據說有一次日軍來襲時,羅炳輝在伏擊點上開了一槍,先是射穿了兩個日本士兵的喉嚨,接著又將第三人擊中致命部位,最後一槍擊中了第四人的胳膊,造成了三死一傷的驚人戰績!這樣神奇的射擊技能,誰能不佩服呢?

羅炳輝常年率領部隊參加戰鬥,身材高大,成為敵人眼中的明顯目標。然而,他身上卻鮮少傷痕,這不僅是因為他槍法高超,更因為他擁有一雙「神耳」。一次與日軍的激烈對抗中,剛剛擊退敵人後,眾人正準備松口氣時,突然,羅炳輝高喊「臥倒」,並將靠近他的支隊政治部主任方毅推開,自己也翻身滾到一旁。就在那一瞬間,一枚炸彈在他們原來停留的地方爆炸,造成一個士兵因未能躲避而犧牲。

因為羅炳輝在戰場上非常註重細節,所以他也培養出了一項「聽聲辨識」的技能。他的耳朵不僅可以捕捉到炮彈在空中飛行時產生的聲音,還可以借此預測炮彈的著地位置,因此他多次成功躲過炮彈的襲擊,遭受了很少的重傷。如果不是他在戰場上高度警覺,註重積累的經驗,怎麽可能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呢?正因為他擁有「神耳」,每當與敵人交戰時,日偽只要聽說對面有羅炳輝,就會在未打響戰鬥之前就心生畏懼。

提到他的「神耳」,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淮南根據地居住時,他的住所背後是一條小河,河對面是灌木和竹林。有一段時間,對面出現了一只山獾子,它不分晝夜地叫,白天還好,但一到夜裏就令人十分厭煩。某個晚上,羅炳輝被山獾子再次吵醒,他端起步槍走到河邊,聽了兩聲便確認了山獾子的準確位置,隨即舉槍射擊,山獾子的叫聲戛然而止。第二天,警衛員便從對岸撿回了一只被打死的山獾子。

羅炳輝是右二的人。

以取得勝利來獻禮給黨。

盡管羅炳輝身材高大,經常進行鍛煉,然而高強度的作戰仍然在他的身體裏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日常生活中,他飽受高血壓和腸胃疾病的困擾,一旦發病就備受折磨,但只要接到上級命令,他就會頑強地忍受病痛堅持戰鬥,從不抱怨一絲疼痛。

如果小病不及時治療並且缺乏適當的修養,長期下來會對身體各個部位造成損害。

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投降,這一訊息令全國人民振奮。但羅炳輝因患重病昏迷,直到第二天才獲悉這個好訊息。他艱難地從病床上起身,堅持指揮二師向附近的日軍據點進發,以早日收復蚌埠、合肥等城市。在接下來的十幾天中,在他的指揮下,二師收復了大片國土,擴大了解放區的領土範圍和人口規模,並建立了18個縣級民主政權。

隨後,他依照中央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率領部隊從淮南撤離,前往山東解放區,開始了新的征程。1946年4月,羅炳輝病情惡化,不得不前往八路軍臨沂醫院接受檢查。醫生對他進行了全面體檢後,大家都感到震驚,他的身體存在著多種潛在問題,尤其是肥胖導致的嚴重高血壓,可能隨時會發生意外。醫生整理成報告送出給組織,希望組織能釋出「必須養病」的命令以保羅炳輝的健康。

陳毅向中央匯報了羅炳輝的病情,中央隨即決定將他送往蘇聯治療。毛主席了解羅炳輝的固執性格,因此親自給他寫了一封信,囑咐他順從組織安排,盡快動身前往治療,還對他進行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開導,「留得青山,是很重要的」。

接到主席的來信後,羅炳輝原本同意出國治病。然而,正值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動進攻的時刻。身處山東解放區的他目睹戰事日益激烈,因此無法安心離國。向組織請求時,他表示:「我一生未曾敗仗,在犧牲之前,我還要再為黨打上最後一個勝仗,作為我的最後一次獻禮!」

他在6月初自發請願前往棗莊前線指揮作戰,這場戰役成為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戰鬥。在羅炳輝的領導下,僅用了11天就成功解放了棗莊,一舉扭轉了我軍在魯南地區的不利局勢。6月16日,他還在棗莊主持了一次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表現得毫無異常,然而誰知會議結束後他便突然暈倒。

羅炳輝在6月21日被護送向後方轉移時,突然出現了虛脫的癥狀,情況危急。盡管醫生們竭盡全力在附近的蘭陵酒廠進行搶救,但下午5時,他還是不幸去世。這位將軍一生中贏得了無數勝仗,而他所說的棗莊之戰成為了他對黨的「最後一次獻禮」。

臨沂市於6月23日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有十萬人前來送別。在下葬之前,陳毅親自將一面繡著「中共」二字的紅旗覆蓋在他的靈柩上,就連朱德也為他題寫了這樣一段話:「革命終將死亡,但其精神將永存萬古。」

年僅17歲便離開家鄉,他的一生都在探尋光明之路,並為之不懈奮鬥,將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是人民的「福星」,更是國家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