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外交鴻門宴:漢朝擴張歷程中的反向操作

2024-07-25歷史

古往今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可謂人盡皆知。 如若有一方盲目斬殺使者,就有可能面臨滅國報復。譬如中世紀的花剌子模帝國,就因為砍掉蒙古使者而慘遭血鐵木真的大軍血洗。後來的滿清隨意綁票英法談判人員,為聯軍焚燒圓明園落下口實。

不過,反向操作同樣源遠流長,早在兩漢時期就相當普遍。甚至可以說是無數使節的頭顱,催生出「雖遠必誅」的硬漢形象。

南越先王被戴綠帽

南越國 主要是由三晉遺民建立

漢初的南越國,主要由被發配邊疆的三晉移民構成,因反秦立場而被漢使陸賈招撫。 然而,雙方的小型沖突不斷,各類摩擦幾乎從未中止。漢朝遂祭出鐵器貿易制裁,導致嶺南地方派公然稱帝對抗。好在陸賈再度出山,用和平手段平息爭論,矛盾才暫時被壓制到台面下隱藏起來。

南越第三代君主趙嬰齊過世後,長安方面派安國少季出使,勸說新王趙興和王太後穋氏入朝。豈料遊說任務尚未完成,安國少季已經與出身漢地的穋太後勾搭起來。 由於緋聞曝光,南越上下都氣憤不已。穋太後擔心自己鎮不住場子,索性勸兒子撤除漢粵邊關。以後就按普通諸侯待遇,每三年就要進京朝拜天子。當時的南越丞相呂嘉痛心疾首,竭力勸阻趙興要堅持底線思維。穋太後認定其有不臣之心,幹脆擺下鴻門宴,準備當著漢使面將之斬殺。幸虧有趙興拼死袒護,才得以在自家兄弟的武裝保護下離開。至此愈發恃無恐,一連數月與太後對峙。

呂嘉的險些因太後的桃色糾紛而被斬殺

漢武帝當然不能容忍南越問題久拖不決。 恰逢韓千秋自告奮勇,願意只帶300勇士前往彈壓。劉徹頓感大喜過望,另外加撥2000士兵入伍,並且派穋太後的弟弟穋樂帶路。結果不僅沒搞定問題,反而讓呂嘉抓住把柄,將國王、太後與所有漢使一並處決。輕敵的韓千秋則孤軍深入,被群起攻之的南越伏兵全殲。

事後,南越丞相擁立新王登基,遣使向漢朝謝罪卻不斷加強邊防。這種兩面派行為讓武帝怒不可遏,故而封韓、穋遺孤為侯,再次征調更多兵力征討嶺南。伏波將軍路博德剿撫並用,順利得勝並處死呂嘉,整個南越故地也被重整為九郡。 雖然不少大族故吏獲得寬大處置,但呂氏一系卻難逃被流放大西南的厄運。

南越國逞一時之快 結果就是讓漢軍飲馬珠江

大宛國王遭公開羞辱

大宛國雖小 卻有漢朝羨慕的優良馬種

西域的大宛因盛產汗血寶馬而遭眼紅,漢武帝便派使節帶千金與純金打造的駿馬雕像去交換。 奈何對方本就物產豐富,並不願意為蠅頭小利而失去核心優勢。這番婉拒的結果,便是外交官當堂咆哮,還捶爛金馬拂袖而去。此舉被蠻族視為侮辱,就聯絡鄰邦郁成國截殺漢使。

於是,憤怒的武帝派李廣利帶數萬大軍前去討伐。 但沿途各邦都拒絕供糧,罪大惡極的郁成國也沒能順利拿下。漢軍只能暫且撤退,走到敦煌時已減員超過八成,還被暴走的皇帝下令封堵在玉門關外逗留。簡而言之就是不得回頭,必須不計代價的調頭再戰。

大宛的抗拒心理 引來漢朝軍隊討伐

此後,漢武帝再次增補60000大軍,還不忘發動十多萬牲口和大量囚徒負責運輸。 即便沿途艱難險阻,還是有30000人順利攻至大宛王城。他們發現城內並無水井,就以切斷水源的方式逼對方就犯。大宛眾臣見勢不妙,便甩鍋到國王毋寡頭上,將他的腦袋砍下來當投名狀上交。至此,歷時四年的漢宛戰爭告終,僥幸存活的將士均有封賞。

後人回顧這段往事,總會不自覺將目光聚焦於勝利果實,忽略掉釀成兵災的沖突起因。 畢竟,若非使節胡亂發作鬧事,素無矛盾的兩國根本沒道理兵戎相見。何況漢朝雖獲得心心念念的寶馬,還迫使沿途各邦歸附,卻並沒有給現狀帶去多少改善。前腳才立昧蔡為大宛新王,後腳就被憤怒的群臣圍攻殺死。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上等種馬,也很快因培育技術欠佳而泯滅於眾生。

汗血寶馬 並沒有改善漢朝騎兵的座駕問題

衛氏北韓油鹽不進

漢初的衛氏北韓 同樣有中原遺民因素

漢武帝時,逐漸做大的衛氏北韓壟斷東北亞朝貢。既然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武帝便決定先禮後兵,派何涉前去招撫。 可惜北韓王衛右渠軟硬不吃、不卑不亢,拒絕何涉的逼定,還派遣一位裨王以禮相送。何涉不願無功而返,行至邊境時就命車夫對裨王痛下殺手。隨即飛奔逃進漢界城寨,卻被劉徹認定為立下大功。

結果,雙方的矛盾一點就炸,再度觸發漢朝的雖遠必誅劇情。 武帝命樓船將軍楊仆、左將軍荀彘,各領50000明水陸軍夾擊北韓。可惜雙方配合極其糟糕,致使行動連連失利。其中,楊仆與荀彘的一位部將都為搶攻而貿然出擊,被據險而守的北韓軍擊潰。隨後,兩支漢軍再度合圍王險城,再度因各自的小算盤而不能協同攻城。

由於內部矛盾 兩路漢軍在北韓表現掙紮

漢武帝見前線失利,又派衛山前去交涉。北韓王衛右渠居然態度180度轉彎,稱本就有歸順之意,現在看見印信符節更是可喜。於是派太子前往長安謝罪,並獻上5000馬匹、若幹糧草充當見面禮。但衛山和荀彘見隨行護衛仆從超過萬人,公然要求對方不帶任何武器。北韓太子斷然拒絕,只能率眾按原路返回。 劉徹也罕見的只責罰自己人,將胡亂操作的衛山定罪處斬。

此後,濟南太守公孫遂被派到前線督辦。荀彘趁機對他打小報告,稱楊仆在友軍需援不動如山,保不準還要通敵謀反。公孫聽信其言,合謀逮捕楊仆,將樓船部隊合並到荀彘麾下。王險城終於頂不住要跪,大臣弒君當作投名狀,衛氏北韓就此改為大漢四郡。 諷刺的是,此戰出力最多的荀彘因擅自行動而被處斬。楊仆罪過相對弱一點,透過交罰金由極刑改判貶為庶民。

衛氏北韓終在一系列交鋒後銷戶

樓蘭遭刺客信條

樓蘭就位於絲綢之路的要沖位置

作為典型的西域小國,樓蘭因多次夾在匈奴與漢朝之間充當墻頭草。 太初元年,他們被漢軍擄走的國王,面對武帝質問說出了苦衷。由於內容相當苦情,連一貫嚴苛的劉徹都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下令犯人,還敬告匈奴不得騷擾樓蘭,暫且解決了兩面人難題。

征和元年,樓蘭質子因在漢朝犯法被處以宮刑,自然不能再回國為王。 匈奴便搶先將樓蘭質子送回即位。按照規矩,新王仍然要入漢朝覲見,但其繼母稱先王派去的質子有去無回,成功勸阻新王。後來,樓蘭逐漸倒向匈奴,不斷在綠洲截殺漢使。

樓蘭曾多次遭遇兵災 甚至被迫遷徙避難

到了元鳳四年,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出使樓蘭,一勞永逸的解決兩面問題。 傅介子誘騙樓蘭王說朝廷有賞,邀請後者與自己大吃大喝。等到對方不省人事,立刻圖窮匕見施展刺客信條。或許是對自己的厄運有所預料,樓蘭侍臣竟沒有一個敢上來反抗。因此,漢朝另立歸順自己的王弟尉屠耆為新王。

此後,樓蘭更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再也不用為直面匈奴而做兩面派。

樓蘭的遭遇 不過是反向鴻門宴的品種之一

顯然,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兩面性,外交偓佺更是操作起來充滿靈活性。 譬如參加鴻門宴的賓客,既可以是無辜受害的弱勢方,也可能是扮豬吃老虎的強勢方。這點在漢朝的擴張過程中尤為明顯。

除自己作死的閩越與個別西南夷,不少鄰邦都在接觸伊始有些忘乎所以,做出傷害劉徹感情的事情。 結局自然是輕則賣頭續命,重則徹底滅國銷戶。

反過來,為漢朝出使外邦的使團成員,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高危職業。由於政策空間狹窄, 他們的領場應變能力純屬次要,而悍不畏死的精氣神才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