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德、彭德懷回復葉挺:兩員虎將難派新四軍,任職無望

2024-01-03歷史

朱德、彭德懷回復葉挺:兩員虎將難派新四軍,任職無望

1938年1月6日,南昌正式見證了新四軍軍部的成立。與此同時,葉挺,作為新四軍組建者之一,奔波四方,以其影響力積極吸引誌同道合、支持抗日事業的人士。

除了努力招募一批誌同道合的誌士,葉挺還希望能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吸納其他傑出的軍事將領,其中包括陳賡和周士第。

然而,歷史的行程表明,陳賡和周士第並未參與到新四軍的組建工作中……

提及葉挺,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傑出先驅之一,同時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的重要領導者。然而,葉挺將軍的一生卻飽經風霜。

廣州起義失敗後,作為工農紅軍總司令的他遭到錯誤的批判和汙蔑,不得不流亡海外,與黨組織切斷聯系。

九一八事變後,葉挺曾一度回國,但面對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即便得到加官晉爵的承諾,葉挺堅決拒絕了「反共」的條件。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挺與潘漢年、張雲逸等相繼建立聯系。

1937年夏天,懷著對祖國的熱愛,葉挺全家回到上海,途經江西時與周恩來有過一次重要的會晤。

在這次會晤中,周恩來發現葉挺渴望積極參與抗日鬥爭,因此建議他出面改編南方紅軍遊擊隊,借助自己的影響力向蔣介石報告,同時吸引更多誌願加入抗日鬥爭的人。

1937年9月28日,蔣介石單方面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並將這一任命通告各省。1937年11月,葉挺抵達延安。

在歡迎儀式上,葉將軍興奮地表示:「革命就像爬山,許多同誌不畏艱險,一路向前。我曾經爬到半山腰,又返回,現在跟上來了,將來一定遵循黨的指示,堅決抗戰到底。」

延安之行後,葉挺於1938年2月來到江西南昌,開始為組建新四軍軍部進行四方面的工作。

其中之一是立即招募軍務人員,收編抗日隊伍。由於新四軍初建,缺少優秀幹部,葉挺除了從中央調派人員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吸引一批誌同道合的抗日義士,如朱克靖、任光、錢俊瑞等,以及葉挺的親屬,紛紛加入新四軍。

這些傑出的分子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為新四軍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然而,要組建一支軍隊,尤其是收編南方散落的紅軍遊擊隊,對葉挺來說是一項巨大的任務。他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協助,才能完成這一艱巨的工作。

因此,葉挺希望能從八路軍調派兩位傑出的將領到新四軍軍部任職,其中包括陳賡和周士第。

陳賡將軍的個人經歷相當傳奇。1903年2月生於湖南湘鄉,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黃埔三傑」之一。

在東征時期,陳賡曾救過蔣介石的命,因而流傳著「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都不及陳賡的腿」的說法。

陳賡畢業後參加北伐和八一南昌起義。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活躍於上海,擅長情報收集,屢次建立奇功。

新四軍初創時,若有陳賡這位文武全才的輔佐,必定事半功倍。

另一位備受葉挺器重的將領是周士第。他於1900年出生在海南省瓊海市,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畢業後,周士第參與組建鐵甲車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力量。在北伐戰爭期間,他曾是葉挺獨立團的第一營營長和團參謀長。

新四軍組建時,葉挺必然會考慮到曾經攜手作戰的周士第。然而,周士第目前在擔任八路軍第120師參謀長,任務繁重,難以分身。

當葉挺提出抽調陳賡和周士第加入新四軍的計劃時,朱德和彭德懷在深思熟慮後回復道:他們無法前來,婉拒了這一請求。

這並不是因為兩位將軍小家子氣,而是因為當時八路軍正處於與日軍激烈對抗的前線。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調動兩位優秀將領參與新四軍的組建將對八路軍129師和120師造成巨大壓力。

一旦華北前線全面淪陷,對新四軍的組建工作同樣將產生不利影響。

葉挺將軍理解這一點,最終新四軍軍部順利成立,下轄四個支隊九個團,總人數超過一萬。

1938年5月,新四軍軍部遷往安徽涇縣雲嶺村,成為中國南方的主要抗日力量。然而可惜的是,1941年初的「皖南事變」差點使新四軍陷入滅頂之災。

事變結束後,存活的新四軍骨幹吸納抗日武裝力量,結束抗日戰爭後,遵循黨中央「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調遣大批優秀的戰士前往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