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經國聽說一部大陸電影中出現蔣介石的形象,驚呼:快給我拷貝

2024-04-17歷史

蔣經國聽說一部大陸電影中出現蔣介石的形象,驚呼:快給我拷貝

1986年4月,新中國反映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史詩巨作——【血戰台兒莊】上映了。這是抗日影片在題材領域的一個巨大突破,其以史詩般的主題、油畫般的色彩和紀實性的風格,讓這部電影享譽兩岸三地,創下了驚人的票房。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部電影在獲得藝術價值的同時,還在無意中成為了兩岸關系的紐帶,甚至引起了蔣經國的註意。

拍攝台兒莊戰役,一直是周恩來的夙願。1938年1月,徐州戰役爆發,李宗仁指揮12個集團共60萬人駐守徐州,展開了抗日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會戰。其中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是這次聞名中外的大會戰的關鍵環節,這就是著名的「台兒莊戰役」。此戰之中,李宗仁沈著指揮,殲滅日寇2萬多人,創下了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殲敵最多的紀錄。

對這場史詩大捷,周恩來也有自己的貢獻。當時周恩來受中央指派,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徐州,參與了戰前例會。在會議上,周恩來給白崇禧獻策:

「日軍現在是調集精銳部隊分進合擊,這就需要我們避其鋒芒,機動靈活地消滅它。我建議,在津浦線南段,由張雲逸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協同李品仙、廖磊兩個集團軍,實施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牢牢地鉗制住敵人,使它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軍。而在徐州以北,又必須采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這樣,便可達到各個擊破、出奇制勝的目的。」

對於周恩來的判斷,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也不禁擊節贊嘆:「周將軍言之有理」。後來在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的過程中,白崇禧基本遵循了周恩來提出的方針。

1965年,李宗仁從海外歸來,周恩來不僅親自到機場迎接,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有一桌嘉賓是周恩來專門請來的新中國電影界人士。宴會中,周總理特地向電影工作同誌們敬酒。

再見故人李宗仁,似乎勾起了周恩來對台兒莊戰役的回憶。於是他對著名導演成蔭說:

「成蔭同誌,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台兒莊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成蔭始終牢記周總理的囑托,但是由於政治原因,這些想法不得不束之高閣。1982年,成蔭對來自廣西電影制片廠正在電影學院進修的陳敦德說起此事。成蔭認為李宗仁是桂系指揮官,因此他希望陳敦德所在的廣西電影制片廠能夠接過這個重擔。不久後,成蔭離開了人世,他沒能親眼看到電影殺青的一天。

1985年,陳敦德就任廣西電影制片廠文學部主任,他在得到上級領導的首肯之後,陳敦德將【血戰台兒莊】初步立項。隨後他又北上邀請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楊光遠來執導。

按照原劇本,該劇的主角本以張自忠將軍為原型。但最終,陳敦德和楊光遠還是決定還原歷史,遵循周總理的囑托,以李宗仁為主線。這個想法得到了國家電影局局長石方禹等人的鼎力支持。當年參戰的國民黨軍將領鄭洞國、鄭庭笈、覃異之等人也決定熱情協助。

電影開拍後,從未拍過大型戰爭電影的廣西電影制片廠得到了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全力配合。拍攝工作在台兒莊原地取景,當地人民得知此訊息後,紛紛前來支持。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還派出全軍都響當當的優秀部隊參與拍攝,使電影更具有真實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當時的文化部顧問,曾以新聞記者身份親歷台兒莊戰役的荷蘭著名新聞紀錄片電影大師伊文思,也提供了當年戰場的【四萬萬中國人民】作為參考文獻,其後【血戰台兒莊】中諸如「人梯渡橋」「運河鏖戰」等許多動人的情景,都取材於這部紀錄片。

這部電影還未拍成,就引起了許多爭議,甚至還驚動了中央高層。有人提出「國民黨的旗幟出現太多了」「看不到共產黨抗戰的力量」「我們的三大戰役還沒拍完,怎麽國民黨的片子卻先上映了」等等。但是中央軍委的一位首長卻豁達地說:「台兒莊這仗是人家打的嘛,不掛國民黨的旗,難道掛共產黨的旗不成?」

經過真正十多次定稿,【血戰台兒莊】終於殺青了。就在這時,定居在美國的李宗仁之子——李幼鄰急匆匆地飛回了祖國。他不為別的,就為看看【血戰台兒莊】。他就想看看:「共產黨真的能正面宣傳國民黨正面抗戰嗎?」

飛機剛在機場降落,他就迫不及待地對前來迎接的陳敦德說:「我先不去賓館,你們現在就帶我去看【血戰台兒莊】。」

當時電影的音樂、配樂還沒有合成,因此陳敦德對李幼鄰說:「您還是先看看劇本吧。」

李幼鄰看完劇本後,對電影興趣反而更濃了:「這個劇本寫的太好了,非常符合歷史。」他現在迫切要知道,他的父親是誰演的,和他的父親像不像。

陳敦德請示有關領導後,得到了特許,於是陪李幼鄰觀看了沒有音樂剪輯合成的【血戰台兒莊】。而李幼鄰也幸運地成為了該電影的第一位觀眾。

結果看了不到10分鐘,李幼鄰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了下來,這是他在電影院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父親的形象。李宗仁的飾演者是著名話劇演員邵宏來,邵宏來以其精湛的演技,還原了李宗仁指揮若定、舉重若輕的英雄形象。李幼鄰一邊流淚一邊說:「太像了,真是太像了」。

後來李幼鄰又和邵宏來見了面,他一把握住邵宏來地說,激動地說:「太像我爸了,太像了。」

1986年8月,攝制組在北京完成了台詞的錄音後,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制片廠,與九月完成了混錄雙片。在公映之前,廣西電影制片廠專門帶著錄像帶,去了一趟李宗仁的老家,放給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看。李秀文是李幼鄰母親,1958年到達美國,1973年回到了老家桂林。

當時桂林市的領導和民主黨派人士都來到李家,屋子裏滿滿當當都是人,大家都想看看電影中的李宗仁是什麽樣的形象。電影開始放映後,李秀文仿佛回到了48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當時李秀文走上桂林街頭,號召大家為抗日捐款,她自己也毫不猶豫地將金銀首飾投入了捐獻箱。李宗仁率部在前線浴血奮戰之時,李秀文天天在家燒香拜佛,保佑丈夫平安歸來。

就在這時一位身著戎裝的軍人突然笑容滿面地走到劉秀文老人面前,獻出一捧鮮花,輕聲問道:「您還認識我嗎?」

當時已經96歲卻依然耳聰目明的李秀文老人站了起來,眼淚立即盈滿了眼眶,這人看起來很面熟,但又有幾分生疏,就是想不起來。正在這時,一位隨行人員介紹說:「他將就是影片中飾演李宗仁將軍的演員邵宏來先生,你看像不像?」

李秀文定睛一看,笑道:「確實像,不過德鄰戎馬一生,性格豪放,說一口廣西方言,鄉音未改,而這位現實文質彬彬,比德鄰多了一分斯文,又說普通話,還是電影裏那個像。」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隨後【血戰台兒莊】在大陸上映,成為了民眾家喻戶曉的影片,票房高達2.7億。在那個票價只有幾毛錢的時代,這個數碼是驚人的。

大陸人民頭一次看到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中影像。據楊光遠導演說,他曾與一群大學生探討電影拍攝,突然一男一女兩位不速之客闖了進來,撲通就給楊光遠跪下了。男的哽咽地說:「我是【血戰台兒莊】影片中的守城主將池峰城的兒子,我這次和我母親一起來就是要感謝楊導演。」

池峰城是國軍第二集團軍第31師師長,奉命防守台兒莊長達半月之久。在這部影片中,池峰城抗日英雄的形象實事求是地得到了戰線。因此他的家人倍感光榮和自豪,專門表達了感激之情。

1987年,應香港南方影業公司邀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兼廣西電影制片廠廠長高鴻鵠率領由導演、主要演員以及發行放映公司的人員組成的電影代表團,於6月8日由京赴港。自6月11日開始,【血戰台兒莊】在香港、澳門十六家影院舉行盛大聯映。首映那天,香港萬人空巷,轟動一時。此次公映,票房收入達到343萬港幣。

當時,台灣「中央社」在香港的負責人謝忠侯恰巧看完了電影。電影反映了臨沂之戰、滕縣之戰和台兒莊保衛戰,每一場戰役都是血染的畫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表現「血肉長城」意境的長達4分鐘的鏡頭。那是殘破城墻的一隅:城頭、水邊、日軍丟棄的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屍體鋪成的一條血路,中國軍人的灰色軍裝和侵華日軍的黃色軍裝斑駁難辨。余火還在燃燒,濃煙還在彌漫。一面殘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在城墻上高高飄揚。

如此宏大的戰場,讓謝忠侯久久不能平靜。於是他當晚就給台灣當局有關部門打了個電話:

「共產黨方面拍了一部正面宣傳國軍抗戰的電影【血戰台兒莊】,目前正在香港上映,影片中表現了國軍前赴後繼、浴血抗戰的悲壯場面,裏跟大陸以前的影片大相徑庭。」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蔣經國的耳朵之中。對於台兒莊戰役本身,蔣經國是不太感興趣的。對於台灣方面來說,台兒莊戰役也是敏感的。

首先,台兒莊戰役不是中央軍打的,而是桂軍將領李宗仁帶著桂軍、川軍、西北軍等雜牌軍打出來的。其次,「前代總統」李宗仁於1965年回歸大陸,也讓台灣方面極為尷尬。

因此對於台兒莊大捷,台灣方面從來不願意宣傳,他們更看重的是淞滬戰役,比如台灣方面於1975年拍攝的【八百壯士】,演員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秦漢、林青霞。

然而這一次,這部電影卻成功引起了蔣經國的興趣。因為謝忠侯說:「這部電影出現了「先總統」的形象,這次是正面的。」

蔣經國不是沒有在大陸的電影中看過自己的父親。1981年,大陸拍成了以孫飛虎為主演的【西安事變】。據說蔣經國對孫飛虎的形象就非常滿意,認為他很像自己的父親。

但在【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是反派形象,如今卻成了正面。因此可以說,這是大陸電影「再現」蔣介石,再現了這個亂世梟雄的另外一面。

因此蔣經國聽完才會如此震驚:「不可能,立即給我拷貝一份來看。」

於是謝忠侯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香港分社立即上報中央,並很快得到了同意。於是廣西電影制品廠復制了一盤錄影帶,透過新華社送給了謝忠侯。謝忠侯帶著錄影帶馬不停蹄地飛回了台北。有趣的是,台灣方面將蔣介石的演員改為了孫飛虎。似乎只有孫飛虎才有資格飾演蔣介石。

收到拷貝後,蔣經國邀請宋美齡以及國民黨中常委人員觀看了這部電影。在影片中,蔣介石的形象出現在這一情節:國民黨軍師長王炳章壯烈犧牲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這時,空中出現了日本飛機,然而蔣介石臨危不亂,講話鎮定自若。據陳敦德說,這場戲是有歷史檔案作為佐證的。

然而就是這一片段,也曾引起過爭議。有領導建議把這段刪掉,然後主創人員卻堅決地保存了下來。然而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片段卻讓蔣經國動容了,些許改變了對大陸的態度。

蔣經國看完後,很有感觸地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摸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做出些調整了。」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盤踞在台灣的蔣家小朝廷就制定了與大陸的「三不」原則,拒絕我方的一切交流,拒絕我方的統戰請求。但是看了這部電影,蔣經國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為喜悅的重逢,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誰也沒想到,【血戰台兒莊】這部電影竟能打破歷史和政治緣故所導致的兩岸同胞「老死不相往來」的堅冰,成為兩岸和平友好的紐帶。

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先生談及此事時非常激動,熱情地贊賞了廣西電影制片廠所做出的的貢獻,並欣然為其題字:「精心策劃,促進統一。」

白崇禧的兒子、著名作家白先勇於1995年7月在台北【中央日報】上發表長文論述抗日戰爭和徐州大會戰。白先勇說:

「抗日戰爭八年,是全中國軍民,犧牲慘重,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的一場民族聖戰。這一段20世紀的中國痛史,所有中國人都應銘記於心,吸取教訓。而台兒莊戰役,又是百年抗戰中最具關鍵性的一場罕有勝利,兩岸不論其政治立場如何,理應大書特書,載入史冊。但因為蔣中正與廣西將領李、白之間的矛盾,尤其1965年李宗仁返回中國大陸,台灣國民黨當局對抗戰史台兒莊大捷這一章,一向低調處理,台灣媒體對淞滬等戰役都曾大肆宣揚,反而對抗戰中最重要的一役台兒莊會戰有意忽略,因為這一仗是李宗仁指揮得勝的,大肆宣揚李宗仁,當局立場尷尬。

隨後白先勇話鋒一轉:

「80年代後,新中國對待民國史已經逐漸走向了實事求是,1986年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制【血戰台兒莊】巨型戰爭片,相當符合史實,對李宗仁、父親以及其他國軍將領抗日的貢獻,都持肯定態度。此片在大陸上映,造成巨大震撼。」

【血戰台兒莊】電影說明,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實作和平統一已經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海內外所有中國人透過這部電影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語言,那就是對祖國的愛。兩岸只有一個家,她的名字就叫「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