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時,除了誌願軍,還有一個國家曾秘密出兵,人數超7萬人

2024-07-26歷史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韓戰

是人類二戰歷史後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DE 一場戰爭

中國組建了中國人民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一起抗住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的侵略

並取得了勝利。

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國家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是蘇聯。

保證戰略威懾

北韓這個國家在近代歷史以來,簡直就是多災多難的代名詞

早在1896年,日俄就曾為了爭奪北韓的控制權而大打出手,最終雙方約定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各自進行殖民統治。

但是後來日本人打敗了俄軍,將整個北韓納入自己的版圖。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也自然灰溜溜地結束了北韓半島,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會像中國一樣迎來統一的曙光,因為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已經將目光瞄準了這裏。

日本的退場意味著這裏的政治意識形態出現空白,而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氛圍已經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對於美國來說,北韓那個地方可作為將來在亞太軍事沖突的緩沖地帶。

而蘇聯更是想要支持北韓共產黨的領導人金日成統一北韓,擴大社會主義陣營。

但是當韓戰爆發後,美國操縱聯合國派遣聯軍介入時,蘇聯卻猶豫了,它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正面面對美國。

因為蘇聯尚未從二戰的損傷中恢復過來,人口、經濟、工農業的發展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而反觀遠在太平洋的美國,除了後期遭遇了珍珠港襲擊外,可以說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反而還在戰爭初期大發橫財,導致整個歐洲和蘇聯遭受德國鋼鐵洪流的摧殘。

此消彼長之下,蘇聯很清楚地知道,此時與美國正面開戰不僅毫無勝算,甚至還會落到和日本一樣的境地,那麽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也都會土崩瓦解。

於是考慮到大局,蘇聯選擇了忍氣吞聲,它把戰略核心重點放到了歐洲,也將絕大部份軍事力量放到了歐洲,主動擔負起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責任,保護東歐小國不受西方國家的軍事威懾。

不過這並不代表蘇聯就會完全放棄北韓,感到自己分身乏術的它,將目光放到了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身上,讓中國直接出兵援助,而蘇聯自己在後方「掠陣」,這也許是最恰當的辦法了。

因為美國絕對不敢同時進攻北韓和中國,除非美國和西方國家願意再從歐洲派遣大量軍事力量介入,而那樣蘇聯在歐洲數百萬軍隊就有了可乘之機,端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大本營。

基於此種情況,美國絕對不會敢入侵中國,還有一些美軍高層叫囂著:如果中國敢參戰就用原子彈炸其內地。盡管毛主席曾詼諧地以「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來表明自己的勇氣和決心,但是大家心裏都清楚原子彈的可怕。

可是蘇聯在1949年也擁有了原子彈,到了韓戰時已經生產了數顆,1953年還研制出了氫彈,那麽此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在面對美國的核威懾時便不再顯得蒼白無力了,一旦美國動用核武器 ,蘇聯必然采取核反擊,屆時核戰爭一旦爆發,那就又是整個世界的災難。所以美國的諸多盟友和國內高官都反對使用核武器。

也就是說,蘇聯雖然沒有直接表明參與戰爭,但是它努力地用自己的影響力將韓戰,控制在一個常規部隊數量,並且禁止動用核武的地區戰爭,從戰略層面上支援了戰鬥。

-----------------------------------------------------

保障後勤穩固

抗美援朝時,除了誌願軍,蘇聯其實也進行了「戰略威懾」, 那當時蘇聯對北韓還實行了怎樣的幫助呢?

毛主席在決定出兵援助北韓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這是一場怎樣艱難的戰爭了,雖說美軍不敢投入過多兵力,但是那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名頭可不是吹出來的,相比新中國剛成立,國內經濟狀況一窮二白,小米加步槍去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而敏銳地察覺到敵我差距的中央領導人,從一開始就將此戰定義為長期戰爭,並且為此做好將中國東北建成軍事基地,用以支援在北韓的作戰行動,並且萬一要是打輸了,還可以讓金日成和他的北韓人民軍撤到這裏進行休整。

而如此特殊的戰略地位自然也引起了美軍的重視,當誌願軍準備入朝作戰時,知道中國防空力量薄弱的美軍便不斷地派出轟炸機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不間斷的轟炸。

不光是工廠等生產基地,連同橋梁和道路鐵路等運輸渠道也一並成為襲擊的重點,這給我軍的後勤補給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困難。

面對此種情況,早有考慮的史太林迅速作出反應,1950年的7月,他給中共中央領導人發出電報,表示如果你們打算在東北部署大量軍隊,那麽蘇聯可以派出一個殲擊機飛行師進行掩護,除此之外,還將派出飛行員一對一地對中國飛行員進行培訓,培訓過後所有的飛機也一並交給中國。

果然等誌願軍入朝作戰後,蘇聯立即就兌現了承諾,在當年的8月和9月派出一個殲擊機空軍師來到東北,而一同帶來的還有蘇聯最新研制的一百二十架戰機,這使得東北地區的防控力量大大增強,讓美軍轟炸機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地飛過來進行襲擊。

已無後顧之憂的中國人民誌願軍開始大量進入北韓半島,和北韓人民軍一起開始與聯軍作戰,以驚人的速度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後,史太林再次派出十個航空師進入中國東北,為誌願軍的後勤補給路線保駕護航。

為了讓中國的東北地區固若金湯,蘇聯還調動西伯利亞軍區的五個機械化步兵師、三個坦克師等,投入裝甲車輛一萬多輛。不僅如此,蘇聯還秘密派援軍直接進入北韓戰場。

-------------------------------------------

神秘地空軍力量

誌願軍的大後方是保住了 ,但是很快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只要不去強行轟炸中國東北,美軍的空中優勢依舊無比的巨大,哪怕蘇聯在之前已經幫助誌願軍訓練飛行員、贈送戰機等援助活動,但是由於時間太短無法形成有效的空中作戰力量,前往北韓支援的誌願軍往往要面對美軍飛機的無情掃射,傷亡非常慘重。

面對這種情況,周總理和林彪當時親自飛到蘇聯找到史太林,希望蘇聯能直接派出空軍進入北韓配合誌願軍進行作戰,但史太林害怕出兵後會變成蘇聯與美國的正面對抗,繼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猶豫著並沒有直接開口答應。

但是在1950年11月的時候,當誌願軍連同北韓人民軍一起向聯軍發起反攻時,一支神秘地空軍力量出現在了鴨綠江的上空,這支空軍作戰十分勇猛,給轟炸大橋的美軍飛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雖然大橋最終被毀,但是對方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到了1951年,隨著作戰的不斷勝利,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的陣線不斷向南移動,還是那支神秘的空軍進行空中掩護,對美軍飛機進行空中打擊。

根據多年以後披露的官方資料證實,這支神秘的空軍正是蘇聯的航空師,史太林雖然擔心引發與美國爆發正面大戰,但是對韓戰的結果同樣十分重視,所以他命令進入北韓作戰的空軍部隊只能在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占領區進行活動,嚴禁擅自飛往對方領空攻擊。

另外進行支援作戰的飛機,只能從中國東北地區起飛,或將其作為中轉站,特別註意不能從蘇聯本土直接起飛參戰,還有這些飛機要將外部的蘇聯標誌去掉,換成中國或者北韓的國旗標誌,連同飛行員也要穿上中國飛行員的軍裝,甚至飛行員還要立下重誓,一旦將來在戰場被俘,絕對不允許說自己是蘇聯的飛行員。

煞費苦心的蘇聯不願落下任何把柄給美國,防止對方以此為借口進行宣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被派過來支援作戰的蘇聯空軍作戰能力十分強悍,哪怕是飛機在效能上,稍微處於劣勢,這些擁有極高軍事素質的飛行員,也能取得非常可觀戰果。當時,有一位飛行員在已經擊落兩架敵機的情況下,依然開著受損嚴重的飛機與第三架敵機同歸於盡。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0年韓戰開始至1953年7月結束的韓戰中,一共有近十五個蘇聯航空師以及一個後勤保障師進入北韓參與戰鬥,預計總兵力約為七萬二千人,他們基本承擔了韓戰的空中作戰任務,為中國誌願軍空軍頂住了巨大的空戰壓力,同時也付出了兩百名飛行員生命的代價,後來這些蘇聯飛行員的遺體就被安置在了中國旅順的蘇軍烈士陵園。

而這場前後超過十來個國家參戰,並且背後有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插手的戰爭,最終還是在當初的三八線上畫上了句號,美國及聯軍被迫撤軍,北韓被分裂為兩個國家,而中國更是背負起了巨額的戰爭欠款,因為蘇聯的援助為有償,至於蘇聯也在與美國的冷戰後驟然解體。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與統一才是人類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