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德最後的軍禮催人淚下,可是,朱老總幾天後卻說「對不起恩來」

2024-01-30歷史

看到下面這張照片(見下圖),相信每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被觸動淚點。

周恩來總理生於1898年3月5日,不幸於1976年1月8日與世長辭;

朱老總比周總理年長12歲,卻與周總理在同一年逝世,前後相差不到半年時間。

在這張催人淚下的照片上,90歲的朱老總正在向周總理的遺體莊重敬禮。

朱老總向周總理行畢生最後一個軍禮

朱老總的女兒朱敏說:「在我的記憶裏,父親從來沒有這樣悲傷過。」

朱敏說,「周伯伯與父親休戚與共幾十年,他們是革命同誌,卻更像一對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相互支持、互相關懷的親兄弟。」

朱敏還說,「父親從軍一生,這是他這輩子行的最後一個軍禮」。

結緣於萊因河畔

1922年11月的一天,兩位來自中國的陌生人輕輕地敲開了萊因河畔一家公寓的門,這是周恩來在德國柏林的臨時住所。

見到這兩位風塵仆仆的「不速之客」,周恩來禮貌又謹慎地問道:「你們好,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周恩來,請問有什麽事需要我幫助嗎?」

其中一位壯年男子激動地自我介紹說:「我叫朱德,字玉階,四川儀隴人。」

他又指了指身邊的另一個人說:「我這位朋友叫孫炳文,我們是專程來柏林拜訪你的。」

在此之前,周恩來沒有見過朱德,卻早就聽說過朱德的大名,知道他當過護國軍教長,並追隨蔡鍔將軍討伐過袁世凱。

在周恩來的臨時住所,周恩來與朱德、孫炳文徹夜長談。

朱德、孫炳文向周恩來敘述了救國救民的理想,同時也傾訴了被陳獨秀拒之門外的遭遇。

當著周恩來的面,朱德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地說出了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

旅歐時期的周恩來(右二)

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朱德的訴求,只是認真、仔細地聽,偶爾也問了一些問題,比如,「你怎麽看國內的形勢?」,「你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有什麽看法?」

當時,年僅24歲的周恩來已經是「中共旅歐支部」的重要負責人之一,而36歲的朱德還徘徊在組織的大門之外。

初次見面,朱德就對眼前這位才華出眾、熱情瀟灑的青年人刮目相看。

周恩來對朱德的印象也非常深刻,這位比自己年長12歲的軍人樸實、忠厚,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執著而熱烈。

周恩來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眼下的組織成員基本上以知識分子為主,而革命不能光依靠「筆桿子」,未來的革命一定少不了「槍桿子」。

讓什麽樣的人來掌控「槍桿子」?這是中國共產黨早晚要面對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想法,周恩來向「旅歐支部」另一位負責人張申府匯報了朱德和孫炳文的情況。

經過慎重考慮,周恩來和張申府共同作為朱德和孫炳文的入黨介紹人,代表黨組織接納了他們。

從這個時候開始,周恩來和朱德開始了長達50多年的革命友誼。

年輕時候的朱德和周恩來

共事於南昌起義

作為「特殊黨員」入黨之後,朱德先到蘇聯莫斯科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在組織的安排下於1926年5月回國參加北伐戰爭。

在半年之內,朱德先是動員川軍楊森所部易幟、策應北伐,後來又與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會,共同策劃了四川省瀘州、順慶武裝起義。

1927年1月,根據黨的指示,朱德在江西南昌創辦了「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並擔任了「軍官教育團」團長(兼南昌市公安局長)。

因為朱培德在江西搞「清共」,幾個月之後,朱德不得已離開南昌去了武漢。

「南昌起義」前夕,朱德奉命重返南昌參加了武裝起義,隨後,在南昌起義總指揮周恩來的提議下,朱德擔任了第9軍軍長。

在「三河壩戰役」中,朱德率領3000壯士奉命據守三河壩,掩護主力南下,以驚人的戰績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此之後,朱德率起義軍余部轉戰贛粵湘邊境,堅持遊擊戰爭,並於1928年1月領導發動了「湘南起義」,隨後就有了彪炳史冊的「井岡山會師」。

第四次反「圍剿」時期,王明、博古把毛主席排除出核心領導班子,周恩來接替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

在毛主席「靠邊站」的時候,周恩來與朱德緊密合作、默契配合。

他們審時度勢,果斷地糾正了上級的錯誤決定,仍然按照毛主席的戰略戰術與敵人周旋。

最後,紅軍打垮了來犯之敵,俘虜敵人上萬人,繳獲槍支一萬有余,第四次取得了反「圍剿」鬥爭的偉大勝利。

這也是他們在軍事上的一次「珠聯璧合」。

朱德總司令與解放軍官兵在一起

一條打滿修補程式的毛毯,一種畢生難忘的情意。

國家博物館收藏有一條打著許多修補程式的毛毯。

這條毛毯非常普通,它的經歷卻非同一般。

1931年春,董振堂將軍和趙博生、季振同率領第26路軍17000名官兵發動了「寧都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軍隊,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初次見到紅軍總司令朱德的時候,董振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董振堂怎麽都沒有想到,堂堂的紅軍總司令居然穿布衣、著草鞋、與士兵們同吃同住。

感動之下,董振堂把自己的一條淡粉紅色的毛毯送給了朱德總司令。

這條毛毯隨著朱老總經歷了五次反「圍剿」,後來又隨著他走過了二萬五千裏長征路。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發動「西安事變」之後,應張學良將軍的邀請,周恩來即將奔赴西安,幫助處理「事變」之後的一系列善後事宜。

當時正值隆冬時節,陜西的平均氣溫低至冰點之下。

周副主席離開延安去西安之前,朱老總把那條伴隨他多年的毛毯拿了出來,不由分說地塞到了周恩來的手裏。

朱老總說:「此去西安任重道遠,你要註意自己的身體,千萬不要被凍壞了。」

周副主席感動地說:「使不得,使不得,我比你年輕12歲,你比我更需要它。」

「我們都知道,這是你唯一的禦寒寶物,你把它送給我了,你自己就得挨凍了。」

朱老總說:「我自然會有辦法,你出門在外,你比我更需要它。」

周副主席堅決不肯要,朱老總堅持要給,幾番推讓之後,朱老總說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話:

「你總說我比你年長12歲,我就跟你說說我們老家的規矩,兄弟要出門遠行,哪怕再窮,家裏也要想辦法讓他吃飽、穿暖,不讓他在外面挨餓受凍。」

據周副主席的警衛員回憶,聽到朱老總這番話,周副主席不再推讓,默默地從朱老總手中接過了毛毯。

這位警衛員說,朱老總的話徹底打動了周副主席,周副主席雖然沒說什麽,我們卻感受到了這種親兄弟之間才有的溫情。

三易其主的毛毯

1937年4月25日上午,周副主席乘坐一輛大卡車去西安談判,卡車行至延安南邊30余公裏的勞山時,突然遭到209多名武裝匪徒的伏擊。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中,有11個同誌當場犧牲,為掩護周副主席脫離險境,周副主席的副官陳友才壯烈犧牲。

後續趕來的同誌迅速打垮了匪徒,在陳友才血肉模糊的身體下邊,同誌們看到了那條布滿子彈孔、已經被鮮血浸透的毛毯……

1937年9月4日,朱老總率領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華北前線抗擊日本侵略者。

臨行之前,周副主席又把那條毛毯回贈給了朱老總。

周副主席說:「前線戰事緊張,生活條件將會十分艱苦,老總一定要多保重!」

朱老總說:「這條毛毯還是你留下用吧,哪有送出去的東西又收回來的?」

周副主席說:「老總,這次你要聽我的,這就叫‘物歸原主’、‘物盡其用’。」

當天晚上,當警衛員拿出毛毯給朱老總蓋上的時候,朱老總發現,那天毛毯竟然完好如新。

朱老總並不知道,周副主席在勞山遇險之後,鄧穎超當天就把那條毛毯要了回來。

她把那條毛毯清洗幹凈,又一針一線縫補好,然後仔仔細細地放進了箱底。

等到朱老總出征之日,周副主席才把那條毛毯取了出來,重新把它回贈給了朱老總。

從此之後,這條毛毯始終與朱老總相伴,從太行山到延安,從延安到西柏坡,再從西柏坡到北京,這條毛毯一直沒有離開朱老總。

直到朱老總逝世之後,朱老總的家人才將這條毛毯捐獻給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朱老總的遺憾:「這怎麽對得起恩來?」

「文革」後期,周恩來總理不幸罹患癌癥。

看到日益消瘦的周總理,朱老總既擔心、又心疼。

周總理住院之後,朱老總幾次想去醫院看望他,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朱老總始終未能如願。

1975年7月11日下午,周總理對警衛秘書說:「你給朱老總打一個電話,替我問問他的身體怎麽樣了?」

周總理又說:「前些日子他想來看我,因為我當時的狀況不太好,所以沒能來得了,我今天的狀況還算好,你問問朱老總,看他能不能來一趟。」

接到周總理警衛秘書的電話,朱老總二話不說,提起拐杖就往醫院而來。

在等待朱老總的時間裏,周總理在病房裏一邊踱步,一邊吩咐警衛秘書:「你把我的中山裝拿過來,我要去客廳見朱老總,不要讓他看到我穿病號服的樣子。」

5時50分,朱老總在女兒朱敏的攙扶下趕到了醫院,剛剛走進客廳,周總理便起身迎向朱老總。

兩位老人相互對視片刻,然後不約而同地伸出了雙手。

朱老總握住周總理的手,用顫抖的聲音問道:「恩來,你還好嗎?」

周總理微笑著回答道:「還好,還好,老總快坐下來,我們坐下來慢慢聊。」

等兩位老人在沙發上坐定,工作人員給他們遞上熱茶,隨後便結束了會客廳。

客廳裏,兩位叱咤風雲的偉人在促膝交談,他們談了些什麽?門外的工作人員無從得知。

但是,他們能夠猜得到,在歷時25分鐘的談話時間裏,兩位老人一定談到了過去和現在,也一定會憂心忡忡地談到國家的未來。

周總理與朱老總在一起

6時15分,周總理把朱老總送出客廳,兩位老人再一次緊緊握手,互道「保重」。

看著朱老總坐上汽車離開之後,周總理才轉身回到了他的病房。

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兩位老人最後一次見面,這次話別竟成為兩位老戰友的訣別。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不幸與世長辭。

得知噩耗,朱老總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朱德總司令指揮過千軍萬馬,經歷過無數次生死離別,從來沒有像當天那樣傷心。

接到向周恩來總理遺體告別的通知後,朱老總特意換上一身整潔的軍裝,披上一件棉大衣,在女兒朱敏陪同下趕往醫院。

看到躺在鮮花叢中的周總理,朱老總幾次想要摘下頭上的棉軍帽,向他的老戰友致意。

一旁的朱敏擔心父親的身體,幾次幫他把軍帽扶正。

當朱老總走近周總理遺體的時候,朱老總兩眼直盯著靈床上周總理,淚水止不住地淌了下來。

朱老總低聲呼喚著:「恩來!恩來!」,鞠罷躬,朱老總在周總理的遺體前立正站定,莊重地舉起右手,向周恩來的遺體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朱老總為周總理送行

一個老軍人的軍禮,包含了朱老總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回到家之後,朱老總一連幾天茶飯不思,完全沈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這讓朱老總的身體更加虛弱,以至於兩腿發軟,再也沒有力氣站立起來。

1月15日是召開周恩來總理追悼會的日子,朱老總癱坐在沙發上,他一邊用拐杖敲打著地板,一邊搖頭嘆氣:「唉,去不成了,這可怎麽辦?」

女兒朱敏安慰父親說:「你的身體也不好,就讓我們代表你為周總理送行吧。」

朱老總難過地說:「這怎麽對得起恩來啊?」

此後幾個月,朱老總一直生活在郁郁寡歡之中,朱敏說,「周總理的逝世讓父親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他的健康狀況從此直線下降。」

當年7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的總司令朱德元帥與世長辭,追隨老戰友周恩來而去。

結語

周總理與朱老總經過了長期革命鬥爭的嚴峻考驗,從相識、相交到相知、相助,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如今,西花廳周總理臥室的一張小圓桌上依然擺放著朱老總的一張照片。

周總理臥室裏擺放的朱老總照片

照片上的朱老總戴著老花鏡,正在專心致誌地看一份檔,照片前還鋪著一塊紅色花紋的小毯子,就像迎接貴賓時鋪設的紅地毯。

據工作人員說,這張照片是周總理健在的時候親手擺放的,並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周總理對朱老總的情誼由此可見一斑,這張照片就是兩位老人家崇高友情的最好證明。

他們的革命情誼必將成為傳世風範,千秋萬代為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