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個因素決定了 為何東北盛產重騎兵 草原民族為何輕騎兵多

2023-12-10歷史

在中國戰爭史上單純的遊牧帝國往往輕騎兵居多,而以遼東為核心的政權往往盛產重騎兵,金國、後金、高句麗、前燕(擊敗冉魏前)都以重騎兵聞名於世。這不是因為草原民族不喜歡重騎兵,蒙古人占據山西等地後也開始大規模普及重騎兵,而是三個條件的制約,讓他們只能用輕騎兵作戰。

這第一個制約就是鐵礦的開采難度,這是決定草原民族和東北漁獵民族裝備水平的關鍵。環渤海地區的遼東擁有大量淺層鐵礦,便於開采制成鐵甲,這是草原民族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今天的內蒙古地區也有大量的鐵礦,但它們都是深層鐵礦,礦工要到1000多米深的地下挖礦,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今天遼寧等地的鐵礦,數百米就可以開采(這都是近代大工業後的結果)。

在南北朝時期,遼東的前燕政權就已經有了大量的鐵礦。隨後的高句麗和渤海也有大量鐵礦開采,渤海國甚至有以出產鐵礦聞名的鐵州(在今天的吉林敦化或者吉林輝南),渤海國最大的 煉鐵遺址煉鐵渣面積甚至達到了一萬平米平方米。在鐵礦和冶鐵能力的加持下,高句麗等遼東政權都有強悍的重騎兵部隊,高句麗 擁有人馬具裝的重騎兵,能和隋唐兩朝的精銳騎兵對抗。

遼國滅亡渤海後,也繼承了眾多鐵礦和鋼鐵冶煉能力,擁有人馬具裝的重騎兵(但並不以此著名)。金國的黑龍江克山地區也有長1000 米, 寬500米的生鐵冶煉遺址,女真人中的加古部就率先點開了鍛造科技樹,一次售賣過90副鎧甲給完顏部,是完顏部最早的天使投資人(金國起家一共才有2000副鎧甲)。金國崛起後,又和渤海人攀上了親戚,得到了大量渤海人鍛工的支持,金國得到了山西、河北後,重騎兵的比例更高,這才有了名揚天下的鐵浮圖。

明末清初的女真部落也擁有鐵礦和冶煉能力,被努爾哈赤滅掉的烏拉布,一度擁有上萬鎧甲,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就更不用說了。當時的女真人鎧甲數量和比例超過蒙古人,蒙古人當時40戶人家才擁有一副鎧甲,八旗軍的鎧甲比例則是三成。即便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看重遼東的鐵器生產能力,遼陽行省連同兩都、山西都是元朝最核心的腹裏地區。

遼東等地盛產重騎兵的第二因素就是它盛產負重能力強的良馬,能承載穿著重鎧甲的騎兵。草原蒙古馬的體重是300斤到350公斤,只能載著70公斤左右男人拼殺,如果這個男人穿上了 20公斤以上騎兵鎧甲作戰,蒙古草原馬就很難拖動。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遼國,遼國也有鐵鷂子重裝部隊,但遼國重騎兵的名氣和戰績就遠不及女真人。遼國騎兵普遍配備和蒙古馬又血緣關系的契丹馬,這種草原馬 個頭小,骨骼低下,善於長途奔襲,但沖鋒速度不快,難以讓契丹騎兵進行沖鋒作戰。

第三原因是遼東馬匹的餵養方式是圈養,女真人等遼東民族從事的是半農耕生活。不光高句麗人、渤海人種地,女真人也種地,宗翰的老爹撒改就一邊當著國相,一邊在家種地。女真人餵馬用糧食,也用黑豆,還把這當作是技術機密。遼東地區盛產鐵器,也有良馬,它自然就能誕生著名的重騎兵。